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

推演肯定不是一時半會就結束的,只不過趙曦只看文臣們戰略佈局,對於隨後的戰術,他懶得看。

對火器的不熟悉,對新軍個人作戰能力的不熟悉,更對大理的地形沒有充分研判,想要贏得推演的勝利,絕無可能。

整一日都是在紫宸殿度過的,七八位有資格擔任主帥的文臣,相互跟護衛營的四位指揮使交鋒了。

唯一取得絕對優勢的,也就是呂公著一人。

倒不是說這種紙上談兵式的推演,就能決定做主帥取得勝利,最起碼相比較而言,能在推演上取勝,最起碼在南征中,有取勝的極大可能。

這是一種戰略層面的見識。

對於呂公著的部署,趙曦在一定程度上是認可的。至於真正處於戰場上,發生意外後的處置能力……從呂公著這番推演上,趙曦看到了他靈活的思維。

這麼多年在護衛營的相處,自己又將後世的很多戰例拿出來推演,呂公著的見識也不是其他文臣可比的。

朝廷也不得不承認,這次南征的主帥,呂公著是最合適的人選。

“新式裝備,新軍的作戰能力,讓整個國朝隊伍作戰與以往有很大區別。如果朝臣依然以老眼光指揮作戰,未來將沒有知兵事的文臣了。”

這不是文彥博危言聳聽,這一次推演,讓他們真正看到了朝臣在軍伍上的不足。

“曹霖等人對火器的熟悉,導致他們可以找到國朝軍備的弱點,也就能充分利用這些弱點來剋制。高氏或者安南未必能做到這點。”

這是事實,韓琦這樣說,卻也清楚,呂公著的戰略部署,非其他人能比。

“真正的根本是,護衛營的出現,新式軍備的更換,新軍個人作戰能力的提升,讓朝臣乃至政事堂茫然。將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讓文臣熟悉瞭解並可以運用這些新變化。”

不管什麼理由,都改變不了幾位朝廷推薦的文臣,被護衛營原來的四位指揮使狂虐的事實。

贏下來的只有呂公著,沒有任何放水,真實的戰爭推演。而呂公著,也同樣是護衛營出去的。

國朝軍備提升,過不了太久,平復西夏,收復燕雲十六州,將會提到議事議程。

富弼也不希望到那時,整個朝堂派不出可以統帥大軍的文臣。

偏偏現實表明,如今的文臣還真駕馭不了新軍。

“或許應該着文臣從護衛營開始,接觸新軍裝備,瞭解火器用法……”

雖然只是個提法,並不一定現在就要推行……就這個提法,若是趙曦知道了,肯定會欣喜若狂的。

做這麼多,他就是想達到這樣的目的。

唯有那些文臣真正走進軍營,才能瞭解軍伍,才能逐漸丟棄文武的差別。

“高氏即位了……段氏承認了高氏王位,並昭告大理!”

段氏承認了?趙曦看了看李憲。按皇城司探知,段氏現在流亡,被礦城護衛軍接納……實際上段氏還在沒有任何主動權。

倘若礦城守衛軍可以讓流亡的段氏王室發表申明,趙曦就得考慮礦城那邊的主事人了。

不管是曹家還是高家,都不應該在這時候做出這樣的舉動。

雖然段氏承認高氏王位的合理性,對國朝拿下大理是瞌睡時的枕頭,同樣也給國朝出兵設置了障礙。

小障礙也是障礙,主要是國朝的這些文臣很在意名正言順的出兵。

趙曦真不想再內耗了,時間不容許,儘管他有把握讓朝廷達成出兵一致,也不想在這時候繼續內鬥。

“稟官家,段氏在?咩城留守一支,乃是段氏宗親。當年那一脈也曾即位大理王,也是高氏逼迫其讓位……”

這……大理段氏還真是佛性,這王位怎樣都行。

若是這樣,倒真是瞌睡送枕頭了。

瞭解了實際,趙曦沒多言,繼續聽相公們闡述,看政事堂會做如何的抉擇。

不能什麼事都自己詳盡了,得留給政事堂表現的機會。

“此戰的戰略目標爲大理改土歸流,戰術目標……臣等建議要打到大理無軍!”

這……誰說文臣是奉行聖賢王道的?最起碼政事堂的這幾位,沒一點聖賢王道的意思。

打到大理無軍?滅族?殺降?雞犬不留嗎?

“臣等建議,此戰出兵新軍三萬,西軍三萬,禁軍五萬…~”

其實現在的西軍,在戰術素養上跟新軍沒多大區別,即便是理念教化上,護衛營軍卒分散於軍營一年多了,相比也應該有成效了。

趙曦對此無意見。

“此次調兵,汴梁新軍一萬,西疆新軍兩萬,同時從京西路、京東路籌集禁軍,以護衛營軍卒任主官的禁軍爲主。”

調兵是樞密院的本職,看這意思,好像文彥博沒有拖後腿的想法,是在全力配合。

“另外,臣等建議,此次從工坊城抽調一萬守城兵,到東川接管礦城,將礦城守衛兵替換。”

“礦城守衛兵就地在大理任職,籌建大理改土歸流後的禁軍。同時,將大理的降兵改民進入礦城勞役,或者遣至廣南分散於廣南禁軍營。”

“同時,在國朝禁軍內,再次選拔一萬禁廂軍填補工坊城的守衛兵,以確保工坊城安全。”

“此戰結束後,參戰的所有軍卒,一律迴歸汴梁,替換汴梁新軍禁軍,負責汴梁佈防。而如今的汴梁守軍,按照原參戰軍卒的來源,分散到國朝各軍州。”

“剩餘的參戰軍卒,以西疆爲主,河北爲輔,以此完成一次國朝駐軍的大調換……”

誰想到的這法子?趙曦有些驚詫了,這幾乎就是完全按自己所想的。

除了工坊城和礦城守衛軍的調動……不對!得佩服政事堂的這羣老狐狸。

趙曦明白了,他們這樣花裡胡哨的調動,目的就是工坊城和礦城,是要試探趙曦的底線。

趙曦是太子殿下時,工坊城和礦城,不管是運行還是守衛兵,那都是太子殿下一言而決。

如今太子殿下已經是官家了,工坊城和礦城的守衛兵,能否歸於朝廷……估計一直是政事堂考慮的。

這下好了,借這一次南征出兵的檔口,有這樣堂而皇之的藉口,朝開始由朝廷插手工坊城和礦城了。

就不能明說嗎?非得爾虞我詐的玩這些貓膩。

趙曦還真沒心思獨霸着工坊城,他更希望把工坊城和礦城的那一羣人,全部撒出去,好將那一套理念在整個國朝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

很好,真的很好,省了自己費心裡設套去推動了。

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百章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八七九章 含糊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三五三章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五四三章 最擔心的第四五零章 這是辱嗎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五四三章 最擔心的第一二五章 第一晚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五七三章 比鬥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二零五章 謀劃深遠(第四更)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四五四章 官家何意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辦法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三零六章 結束了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煙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一九三章 猜不透(第二更)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八四四章 拓海之謀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現狀(第五更)第九四六章 話已至此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四九四章 猝不及防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二零五章 謀劃深遠(第四更)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四三七章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七四三章 真這樣殺乾淨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九四一章 找不到主力第五八一章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七八九章 微服私訪(三)第四二八章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