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六章

這會是官家的目的嗎?以礦城和糧食危機,就爲了出臺一項法令?

有一點可以肯定,這道法令的頒佈,確實有緩解司馬光情緒的作用,讓他不至於硬梗着要外出。

可官家留相公們奏對,也只是把法令拿出來了,其他的什麼也沒說。

對於如何處置大理內亂,如何處置安南糧食交易的問題,一句都沒提。

怎麼提?政事堂沒意見,朝臣們亂紛紛的……

段氏聽說了朝議的內容,雖然心焦孃家的事,仍然不敢跟官家提任何要求。

內苑干政,別說是官家不喜歡,一旦她提要求了,就是政事堂和朝臣也會讓她惹一身麻煩,甚至還會令官家爲難。

可畢竟是自己孃家,還是可能滅族的大事,怎能不過心?

沒辦法,心焦的連士林傳唱的新詞都顧不上體會了……這對她一個文青,真的算是很焦慮的境況了。

官家已經很久沒到她的凝成宮了,她也知道,這是官家疼她,鑑於朝堂的情形,又不好當面拒絕她,傷她的心,所以一直避着不面對她。

可自己實在是忍不住了。

“三哥兒…~”

“官家……”

滔孃的稱呼沒變,還是喊三哥。段氏不行,她得老老實實的稱官家。

儘管她很想稱郎君,偶爾在單獨跟官家時,會不由自主的,會心的喊聲郎君。當着皇后姐姐,她不能也不敢。

滔娘把趙曦迎進來,避開段氏的視線,一個勁的給趙曦示眼色。

都是內苑的姐妹,她做不出來把段氏驅趕的事。可朝廷怎樣做,真不是她們婦道人家該摻合的。

她理解段氏,但並不贊同段氏仗着官家寵幸,就跟官家提左右朝廷決定的要求。

“你是擔心段家,還是擔心大理?”

必須要面對的,不管如何,段氏都是自己女人,有些事還是提前講明瞭好。

家人離心,後院不穩,最容易產生那些骯髒事。

“官家,奴只擔心孃家親人……”

段氏很想說大理她也擔心,可她現在是大宋的貴妃。

當初自己萬里送身,除了對當時的官家仰慕,也有段家親宋的成分,同時也是希望讓大宋和大理親密些。

當時高家已經干預過一次大理的王位更迭了,之所以她來大宋,本來就有給段家找個依靠的目的,希望可以確保段家可以一直執掌大理。

可如今……高氏選擇的時機太好了。

先皇去世,三年不興兵事是乃孝道,她更不能提出兵伐高氏。

就是官家問的,也是擔心……

“當初給了段家二百人的新裝備,這些年一直給予了更換。段家王室應該性命無憂,可自保。我已責令礦城,一旦段家人求救,礦城會將段家人接到礦城避難。”

“至於大理王位……”

“官家,奴曉得,朝廷出兵是爲不孝。奴不敢奢望朝廷發兵伐高氏,讓大理歸還段家。”

段氏清楚,官家能讓礦城接納段家人已經是極限了。

一旦高家要對段家人趕盡殺絕,礦城接納段家人,就是給礦城找麻煩。

她清楚礦城是怎樣的存在,她在礦城也是有份子的,那是大宋朝堂臣工的利益所在。

……

“銅鐵原料儲備還能堅持多久?”

大理內亂,礦城被困,整個銅鐵礦的原料運輸斷了。

雖然國朝市面流通還沒顯現不足,但與遼夏的交易用度,以及因市面對礦城的不看好,勢必會導致新幣在一段時間內會供應不足。

要想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還不能讓國朝的貨幣體系混亂了。趙曦要考慮的問題很多。

單單是否出兵,還是以不動兵事盡孝心,在趙曦看來真的無所謂。

至於礦城十萬子民,趙曦從來沒擔心過,那曾是軍卒,還是後期更加訓練有素的軍卒。

雖然比不上工坊城,守住礦城絕對是綽綽有餘的。

“回官家,工坊城的原料儲備一直以一年爲期,即便是如今新幣有所變動,支撐七八月沒問題。鑄幣可確保七八個月貨幣穩定。”

薛向差遣是三司使度支,實際的工作還是以工坊城爲主。

現在的工坊城,在朝廷的地位,堪比三司使。

希望高氏不要讓自己失望吧!

“米價已經超過三十文了,這已經是自官家南征以後的最高價了。”

富弼感慨,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跟諸位相公交換意見。

“富相,按官家的行事風格,對外歷來強硬。即便是對遼夏,也不曾這般妥協過。難不成官家任憑安南囂張?”

別說韓琦,這也是富弼不解的地方。

按說官家見這般情形,絕不會按兵不動的。

至於三年不動兵事,到了他們這個層級,誰都知道就那麼回事。

當時不響應司馬光,也有這方面的意思。

攔一下官家是正確的,讓官家在意一下政事堂,而不是自行武斷。

一旦真的影響了國朝貨幣,影響了國朝糧食價格,政事堂在出兵的問題上,意見絕對是統一的。

但孝道是官家該盡的,他們只想敲邊鼓。

問題是,從被司馬君實攔一下以後,官家就再沒提出兵的事。

到底幾個意思?

“三司使奏報,銅鐵原料儲備足可以支撐國朝一年新幣穩定。這些年常平倉也年年滿倉,實在不行開放常平倉抑價吧。”

安南的異動,沒有減少糧食內運,反倒讓越來越多的糧商跑廣南去了。

國朝的糧食供應並沒有減少,倒是又出現了囤積糧食的行爲……這些糧商總是記吃不記打。

“諸位,是否應該讓軍伍備戰?”

文彥博總覺得出兵是肯定的,就官家的性子,絕對不會就這麼算了。

樞密院提早做些準備,配合官家最後的行動,是如今政事堂最應該做的。

“做一些準備吧。”

這一點都認同。

“七成的奏摺都是在論孝道和出兵,其中超過半數認爲出兵與孝道不衝突。”

“想來臺諫渠道,遞給管家的奏摺也不會少。”

“如果官家一直這樣置之不理,怕是下一步最多的該是指責官家了……”

毋容置疑,如果官家要是一直這樣,肯定滿朝堂都會變成對官家的檢點摺子。

不管要怎樣做,都應該拿出個態度來了。

“那這些……?”

“一併送進去吧!”

幾人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他們之所以還沒嚷嚷這事,是對官家一貫以來的行事評估。

現在整個朝堂都在熱議,所有的臣工心思都集中在此事上。

政事堂不介意這時候添一壺油,讓火燃的旺一些…~他們也想明白官家到底要怎樣。

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四三一章 來一次辯經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一七九章 沒準備妥當(第三更)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十六章 內苑不同版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七十章 騎行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六五七章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六七六章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三二章 推進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七二二章 撤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九四章 多數事沒真相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七一七章第九三章 誠實是美德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六九章 千匹戰馬的賭注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三四二章第七二九章 執行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七二一章第九三五章 野心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六五八章 侮辱般的讓他死去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八九零章 耶律乙辛反了第二六二章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八七九章 含糊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九十章 選兵還是武舉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九五一章 意圖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九三八章 榮譽勳章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二八零章 往死裡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