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

這番操作結束,已經說明了許多問題。

趙曦覺得這是相公們變相的跟朝臣打招呼,或者說逐步試探朝臣的反應。

終於,有人蹦出來咬人了。

“陛下,臣彈劾高宜爲館伴使失度,會引起西夏王怒火,從而引發邊境不穩,紛亂不斷。應治其罪,以明法度。”

呃……高宜知道自己不會有事,可這樣都被彈劾,連他都懵了。

趙曦想笑……這朝臣還真是閒的沒事,也不知道是在刷存在感,還是真心替國朝操心。

失度?這詞用的好。

“陛下,臣附議。遼夏使臣同在國朝,而高使卻存在有意怠慢夏使,並導致夏使怒而離去。如此,很有可能激起西夏人,從而邊境不靖。”

“另,護衛營與西夏武士約鬥,不計後果的殘殺西夏武士。兩者疊加,足可以導致國朝邊境征戰不斷。臣以爲應治其妄起邊釁之罪。”

趙曦本來只想看看熱鬧,聽聽這些所謂的御史會怎樣東拉西扯。反正朝堂扯淡的時候多了,也無所謂多這一兩次。

可沒想到這時候了,居然有人往護衛營上扯!

說實話,整個全盤的計劃,是與政事堂溝通後施行的,誰多幾句嘴,也改變不了大的方略。

本來無意爭辯什麼,就是高宜,也想着就這麼聽聽算了。

可趙曦又有點憋不住了。

一個團隊,最忌諱這種不做事還喜歡得風涼話的。

趙曦能想到這些人的想法。其實他們是看透了整個苗頭的,也知道這樣做完了,西夏肯定會討說法,戰爭也就會來了。

如今這樣說出來,無非是爲將來西夏寇邊,甚至國朝兵敗後,好讓大家看到他的遠見……

你如何刷存在感無所謂,想顯擺自己的能耐也無所謂,可明知道即將大戰,於朝堂上有這樣的言論,就有點過了。

相公們逐漸把戰爭的苗頭顯露出來,是有意讓臣工們清楚了,儘量給大家一個接受和適應的時間,做到在戰事來臨時,能有個統一的思想。

可偏偏就有這不開眼的。

“本王想問問陳侍郎,高宜做館伴使,那一點是你所說的失度?”

“殿下,衆所周知,北遼飲宴與西夏飲宴規格不同,北遼送行與西夏送行儀式有別。無須陳某多言。”

“哦,那本王再問陳侍郎,北遼使團爲何來國朝?有達成了怎樣的盟約?西夏使臣又爲何來國朝?可又達成了何種盟約?”

“北遼爲感謝國朝護忠臣,除奸佞而來,與國朝達成開闢新榷場以易羊毛的盟約。可,國與國往來,又豈可因小利而失度?”

嘿,又一次失度!趙曦笑了,這理由,真扯着蛋了!

щщщ◆ттkan◆¢O

“陳侍郎,某天,你鄰居到你家,因爲你家幫他家擒住了盜賊而感謝你,你會怎樣做?”

“同樣有那麼一天,你鄰居到你家,告訴你,你家兒子是他的,該由他拎回去養,你又會怎樣做?”

“且不論接待外邦使臣有朝堂規矩在那兒放着,高使並未逾規之舉,就說遼夏目的不同,就該有不同的接待方式。”

“陛下,諸位臣工,本王認爲應對鴻臚寺這次區別對待遼夏使臣的做法給予賞賜。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敵人來了,迎接他們的是刀槍!”

“如陳侍郎所言,護衛營全殲西夏武士,加上鴻臚寺區別對待遼夏使臣,有可能導致邊境不靖。可本王倒想問一問,爲一個靖邊,就可以一次次的接受他人的不合理索求嗎?”

“西賊爲國朝叛逆,衆所周知,而對待此等叛逆,國朝先是歲賜以求靖邊,如今難不成陳侍郎覺得護衛營軍卒躺驛館之內,任由西夏武士砍殺爲好?”

“這一次是索要羊毛工藝,下一次呢?若索要火器工藝該當如何?再下一次,若索要國朝女子爲婢爲奴又當如何?”

“難不成爲一個不起邊釁,爲一個邊境安靖,就一次又一次的妥協,直到所有人都丟掉了膽,所有人都被抽掉了脊樑,所有黎民都對朝廷失去了希望,然後讓敵人一點點蠶食掉國朝所有的生機活力,那樣才放心嗎?”

太久了,趙曦壓抑的太久了。他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他對整個國朝的走向很清楚。

這二十多年來,他一直是在佈局,在潛移默化的改變國朝的實力,有些想法和理念,他一直是藏着掖着的。因爲羽翼未豐,他不太敢顯露太多,生怕被羣起而攻之。

有時候憋不住,也只是在護衛營裡發發牢騷,頂多了跟相公們作爲閒聊時話題隨便說幾句。

可今天,實在不想在憋回去了。

這是戰前,需要有絕對統一思想的大戰之前。他不容許朝堂還有這樣的觀點存在。

所以,趙曦越說越激動,他甚至想到了汴梁淪陷,國朝南遷時,朝廷所受的凌辱,想到了自己那個襁褓中的女兒……

“人家派來使臣,只一句兵事,國朝就會議論紛紛,所有的言論都是圍繞着如何平息他人的怒火。可誰又曾想過對方的敵意、惡意以及無禮!”

“敵人提要求,朝堂所有的商討,都是在對方的要求下退而還價。可又有誰想過我們爲什麼沒勇氣一口回絕?”

“我相信,整個朝堂,沒一個人天生就是賤種,沒有一個人喜歡被人騎頭上拉屎尿尿。可爲什麼我們就不能站直腰桿說一句:不!”

“是,我不想否認,這一次之所以區別對待遼夏,就是想有一次戰爭,能有一次讓國朝臣工和百姓揚眉吐氣的戰爭。不爲什麼,就想以後鴻臚寺的館伴使,可以理直氣壯的說一聲:不!”

這次是真的激動了,趙曦這樣說着,淚就控制不住的往下流,一直滴落在前襟。

不止是他,他老爹,各位相公,乃至朝臣,都在流淚……

“我不敢說這一次一定會勝,但我可以確保,這一次我們要打出國朝的精神,寧死不屈的精神,打到最後一名軍卒,絕不會後退一步,做到寸土必爭!”

“即便是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也要讓西賊明白,我大宋不怵兵事,不怕戰爭,不會苟且偷安委曲求全。我大宋,要堂堂正正的做我大宋人!”

“陛下,諸位臣工,曦失態了……”

趙曦沒抹淚,就任由淚珠那樣掛着,然後對着老爹鞠躬,再向朝臣們行禮,然後他走了……

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四二一章 邁出一步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二一九章 這纔是麻煩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二一六章 並無戲言之心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一六七章 全亂了(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九十章 選兵還是武舉第八七二章 立場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五五七章 蕭卓爾一口老血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三七四章 狠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五六二章 戲耍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四八五章 不合時宜的決定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四九一章 各懷心事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八三七章 窩囊的海戰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三三六章 當盡力而爲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四五四章 官家何意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第二八三章 倒打一耙第三五二章 沒想到的戰況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九五一章 意圖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三五三章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五零三章 拋出一塊骨頭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三七二章 殺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七二一章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