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 這纔是侮辱

很多事,並不是準備就緒那就是就緒了,事情未發生之前,永遠沒有就緒的說法,唯有事情發生了,那就是真就緒了。

更何況還是戰爭的準備。

所謂的準備,無非就是糧草、軍備,以及爲應戰而安排合適的官員。

可對於西夏會如何出兵,又會選擇那一處邊境寇邊,以及對方的兵力和將帥,都一切是未知數,談就緒也就是一種自我感覺而已。

爭取的這點時間,倒是讓趙曦做了些安排。

比如,工坊城調度中心,每天一如既往地往西北方向發送糧食,但卻沒售賣給西夏人一粒米,就堆在沿途的常平倉裡,甚至還新造了糧庫。

比如,所有護衛營訓練的新軍,都以朝廷詔令形式,逐步從原編制中抽調出來,分批到了京西路、京兆府乃至秦州。

比如,護衛營工坊和內苑食品廠,所產出的睡袋和壓縮餅乾,都被老六家的商隊,以各種方式,運送到了西邊,並儲存在各種倉庫裡備用。

比如,工坊城運輸隊撇開軌道運輸,又在對西北方向運送着什麼……

應該說朝堂的部分人有些感覺,彷彿嗅到了要發生什麼事,不確定而已。

就這半個月的時間,北遼倒是已經把內亂平息了,而那位雄心勃勃準備篡位的皇太叔,功敗垂成。在召集的那些奚人、漢人的斡魯朵投降時,自殺謝罪了。

在接到這樣的奏報時,朝堂又亂了一陣……

真的很窩心!趙曦也沒嘗試當堂呵斥任何人。

這種對外的恐懼,沒有勝績做保障,立不起衆人的膽。就是相公們,在那一刻都有些躊躇對夏開戰。

還好,衝出都亭驛的那個代表北遼皇帝的後族佐使,被國朝鴻臚寺款待着,沒一絲一毫的不敬。

而代表皇太叔耶律重元的北遼使團,也被囚禁在都亭驛,沒一人脫逃。

雖然極度厭惡篡位者,當北遼平息內亂的消息傳來,就是作爲帝王的趙禎,也有很濃的遺憾。

寄希望於他國內亂,這應該是整個朝堂的共有心思。

可惜,事與願違,北遼就這麼利索的平息掉內亂了。

更讓人欣慰的是,北遼又一次派來了使團。

這一次的使團來臨,到了汴梁,高度讚揚了國朝處置都亭驛的做法,並真誠的感謝了宋國保護他們佐使,並關押叛逆使臣的行爲。

爲表達誠意,甚至連西夏使臣求見都拒絕了。

至於羊毛工藝,更是連提都沒提,反倒是提出了增加南北兩國榷場的提議,以擴大羊毛交易。

這關係真的很微妙,連趙曦都想不通爲什麼。

原因嘛,應該也很簡單。

北遼使團這一路南下,關於護衛營軍卒與西夏武士約斗的傳聞,一個接一個,有各種各樣的版本。

但有一點肯定,西夏人全軍覆沒了。

加上幾年前宋國南征的相關傳聞,如今大遼內亂剛剛平息,還需要一段時間消化……這時候,大遼也需要時間。

之所以如此着急的派遣使團南下,北遼的目的也相當明確……那就是修好與宋國的關係,確保大遼在內部整治時,不會被宋國打擾。

北遼把這次因羊毛工藝而產生的使團,一股腦推在了西夏跟逆賊耶律重元身上。

大遼很希望這時候宋夏能有衝突,好讓他有時間內治。

至於西夏,北遼同樣派遣了使團,甚至將每年西夏向大遼進貢的戰馬,都減少了三成。

這就是三方的關係,說不清道不明。

“高使,爲何北遼使團飲宴是在樊樓,而我等大夏使臣就是醉仙樓?”

自從北遼使團到了,都不用高宜故意翻臉不認人。

不管是朝堂還是鴻臚寺,在對待雙方使臣上,完全就是兩個待遇。

分而待之,還在執行者,並更加明顯了。

“因爲人家是遼使,不是你們西夏。”

高宜端了端這沒味的米酒,又放下了。

不是說醉仙樓就沒有白酒,是他高宜故意沒要。

不是要激怒西夏嘛?這段時間有點親近了,正好有遼使到來,倒是讓高宜省了好多事。

這不,直接把接待雙方使臣的規格區別開,就有足夠的激怒。

“我們今晚也去樊樓!”

“吳正使,去樊樓可以,但請爾等自行擔負費用。前些日子樊樓,乃是我因爲戰馬之交易而自付的。國朝鴻臚寺接待爾等,就是醉仙樓的規格。”

這話有點傷人,朝廷好像有意讓他這樣傷着夏使的。

這種尖酸刻薄又理由充分,還不用擔責任的噁心話,高宜那是隨口就來。

“吳正使,千萬別比!你看,遼使也是使,樊樓也是樓。爾等夏使也是使,可醉仙樓也是樓不是。推而論之,白酒是酒,米酒它也是酒……來來來,吳正使,咱們喝米酒!”

就高宜這笑眯眯的噁心話,誰還有心情飲宴?

而且,在北遼使團離開時,宋國居然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儀式,還邀請了吳宗出席……

更可惡的是,宋遼還高調的宣佈了再開榷場以促進羊毛交易的盟約。

吳宗感覺自己被打臉了,還是一左一右被宋遼雙方來回的打。

“高使,看來羊毛工藝你們宋國是無意出讓了?”

“哎呦呦,我說吳正使,這話說的。這段時間咱們就談戰馬了,還以爲你們是被北遼攛掇的。”

吳宗那個憋屈呀!真想用彎刀將此僚斬殺!

“高使,我等要離開!”

“好吧,我會奏報朝廷。不過,吳正使,既然爾等要離開,我這館伴使也就完成使命了。就此別過,後會有期……”

總算是交差了。

當天,高宜就把整個過程跟政事堂彙報了,包括他們之間的對話。

當然,意思沒變,語氣和措辭是換了換的。

第二天,鴻臚寺就遣了接伴使到都亭西驛……你們不是要走嗎?行,這就派人送你們。

儀式?想多了,就單純的接伴使。

什麼是侮辱,這纔是侮辱。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北遼和西夏,在如此接近的時間內,天差地別的接待規格,對西夏那是真正的侮辱。

當趙曦聽到這些消息時,不得不佩服文人做事的風格。

這些文臣,真要是確定了目標,做起事來,真的無所不用其極。

約鬥後的一連串操作,好像比約鬥弄死那五十名西夏人更讓人惱火。

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九三零章 一級戰備了第九五七章 三日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八章 甲子桃第九二四章 沒有真相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八六一章 你見一下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六八六章 誰也沒料到第三七二章 殺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三七二章 殺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六七章 全亂了(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七八零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八一七章 宗親新規第五零三章 拋出一塊骨頭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九二四章 沒有真相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九二零章 羣情激昂的限制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一三章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六零八章 人事(中)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三四九章 開打了第五八一章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八一七章 宗親新規第四四八章 擔什麼責第七九零章 微服私訪(四)第八四七章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二八七章 征戰之力第一一四章 成婚前的教授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五五五章 暗戰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六三九章 先禮後兵的兵第六六零章 不堪大用的韓琦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三七八章 算不算內鬥內行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運第二六二章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