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

文彥博丁憂一年多了,一直就閒居在老家汾州。

沒有飲宴,沒有往來的士子官員……這是孝。

但國朝的重大事件,都會以抵報的方式,通過驛遞帶過來……

汾州不算是邊境,但不管是大夏還是大遼,都距離不算遠,所以,駐軍是有禁軍的,同樣也有護衛營到汾州來練兵。

文彥博一直都關注着,練兵連通朝堂的事,都關注。

“齊賢,擇日汝去趟汴梁吧。”

長子守祖墳,這是慣例。如今丁憂,長子更不能跑竄。二子體弱,只好派三子出外辦事了。

說起來也寒磣,他文彥博自幼聰慧,如今更是官拜一品,偏偏七八子一個不如一個。

除了老六老七,勉強進二甲,其他的都等着恩蔭呢。這也是當初慶曆新政推不下去的原因……國朝這種一代不如一代的家族太多了。

如今……太子的有些做法,倒是真的能解決一些問題。

智商不夠,即便是恩蔭得官,不是被同僚埋了,也是庸庸碌碌一生,更甚者還禍害一方,敗了一家一姓之名聲。

現在,多了一條路。太子殿下的這些營生,可以不守着這點土地,不坑人害人,每一樣都是可以傳承的。

兒孫無能,有了這些營生,幾代人有個溫飽應該沒問題。

至於太原府以及汾州的有些人,來找文家做什麼軌道……文彥博直接就推出去了。

開什麼玩笑?你真當太子殿下是泥捏的,就由着你們這樣玩?

從萬尹山開始,文彥博沒有一次小瞧過太子殿下,可一次比一次給他的震驚大。

“帶爲父書信與殿下……至於汝…還是接觸一下內苑那個趙琴吧。”

“此去汴梁,除了接觸趙琴,辦妥事後,立刻回程。莫要呼朋喚友的胡鬧!正值丁憂……呼朋喚友也沒一點好處!”

除了老六家,國朝各州府郡縣的那些元老,那些遠離朝堂的使相,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全盤摻和太子殿下的營生。

層次決定了。達不到相公的層級,有些事無法瞭解清楚,也就不知道太子殿下這些所做的事。

趙曦一點都不缺錢,是真不缺,否則也不會改造工坊城,更不會用水泥路貫通汴梁和工坊城……這話有點假。

不缺錢是真的,不說糧荒時賺的,就說軌道運輸的利潤,說朝廷定製軍備的支付,說馬車變樣的賣給商賈……所有的產業都在源源不斷的填充着工坊城的錢庫。

此時的工坊城錢庫,真的比朝廷要富太多了。

就這情況,投資新建幾個水泥廠,還需要人入股嗎?

可就是得接受……一切源於需要,治政的需要。

趙曦想起後世的一句話:當財富達到一定程度時,錢財不再屬於自己,而爲整個社會代管,以便它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創造更多的財富。

“陛下,如今禁軍廂軍熱衷於改民籍,這股風氣在軍卒中成風。如此下去,勢必會導致更多的信陽軍事件!”

富弼這一次是自請奏對。

沒辦法,他沒想到這一次的軍轉民籍,會有如此大的爭端。雖然還沒擺到朝堂爭吵,但私底下各種各樣的手段全用上了。

煽風點火者有之,透門扒窗找關係者有之,甚至導致國朝各軍主官營私舞弊,在軍轉民籍的問題上吃拿卡要,大發橫財。

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理的程度了。

這幾年,接連的軍卒轉民,一批又一批的轉民軍卒,過上了殷實富裕的日子。

人都是有向好性的,看到原本過乞討日子的廂軍,如今都人模狗樣的……國朝的軍卒,在羨慕、後悔、懊惱之餘,便期盼着有轉民的機會。

長此下去,勢必會導致軍心混亂……

富弼是在跟官家奏對,卻是看向趙曦……你惹下的,你來收拾。

不管什麼佈局,這時候也該着敞開了,別繼續憋着了。

這情況,就是趙曦也有點始料不及。

怎麼說呢,改軍制的想法,趙曦是一早就有的,但現在還不到時候。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徙木立信而已。偏偏就真形成規模了。

原本,趙曦的謀劃中,是沒有被人撇開鋪設軌道的,也就有了大批量軍卒轉民的可能,同時,他會提議整體提高在籍的軍卒待遇……雖然國朝禁軍待遇不低,事實上與同等級文官差距很大,特別是往上的念想……

可如今……

“富相,如今之計,曦以爲可在軍伍中推行評分制,同時部分工種可接納軍卒家眷從業。”

“也就是要在軍伍中形成一種氛圍,積極向上者可優先轉民。當然,確保國朝軍卒數量,並穩定軍心爲第一需要。”

“如今,在各個相關營生中,可優先安排新軍……也就是護衛營選兵練兵的軍卒家眷。”

“同時,建議提高新軍待遇,雖不可與護衛營取平,但應與普通禁軍有所區分,讓軍卒看到不轉民同樣有改變生活現狀的可能。”

在趙曦的謀劃中,是準備將國朝的軍伍分類管理。

比如,護衛營訓練的新軍,逐年增加數量,等達到一定數額時,將所有的新軍劃爲征戰軍。

比如,如今培訓的那些轉民籍的軍卒,直接劃爲軌道兵,以及營造兵、運輸兵、護礦兵等等。

基本上按照後世的那種分類,主要擔負對外的征戰者,爲第一類。然後第二梯隊、地方武裝、各類專業技術兵種等等。

最終完成整個軍制的改變。

並不是他老爹在位他要藏着掖着,是還不具備整體改制軍伍的條件。

產業佈局只是初步成型,尚未在國朝全面鋪開。

朝廷稅入僅僅持平,尚不能同步提高大多數軍卒待遇。

軌道鋪設的事宜,還處於各方爲政的局面,還沒有統管。

文武界限仍然涇渭分明,文臣到軍伍任職事宜……這時候根本提都別提。

關鍵是,現在還沒有切實解決那些武將,靠軍卒空額吃飽喝足的現狀……

很多都涉及到國朝一些根本體制的問題。

雖然趙曦現在拉攏了一大批,只是產業利益還不能媲美田地的收益。

他在等,等那個集三十年名望於一身王介甫!

趙曦有時候覺得自己挺不實誠……他清楚,自己是在等一個背鍋的。

唉……士大夫階層,必須有這麼一個人,也必須從士大夫中找這麼一個人。

現在只是姑且的做法。

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八五三章 胡蘿蔔的指引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三零六章 結束了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一八三章 依契約辦事(第二更)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四四章 元夕夜 下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二二四章 爛人的未來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五二七章第七七七章 一勞永逸的做法第五章 鞦韆繩斷了第五五六章 亂象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五八一章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九零五章 文章哪有尋常事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二三二章 耀武揚威第七八九章 微服私訪(三)第五六零章 談判以外的事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三四九章 開打了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一四零章 太子祈天第一五五章 殺不是唯一手段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五五一章 兩重天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十六章 內苑不同版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六八八章 等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七五八章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六零八章 人事(中)第八六一章 你見一下第七二章 馬蹄損傷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八四四章 拓海之謀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