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

文臣是玩啥的?就是玩嘴皮子的。

之所以一直沒在朝堂提這檔子事,就是沒有個合適的切入口。

現在,太子殿下的言論裡……

這下都來勁了。至於崔郎中漲紅的臉,沒人在意。

就是富弼也沒在意崔郎中如何,他在琢磨趙曦的話……

從趙曦開口,那種帶着嘲諷的開頭,富弼就琢磨了。

太子殿下是什麼人?他太瞭解了。從來不玩花活,更傾向於直來直去。倘若玩花活了……肯定又準備埋人了。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極是!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聖人誠不欺我。”

“吾等見工坊城之變,因而思國朝如今之公廨。官員治政,公廨條件也乃其器也!”

“吏部老吏因公廨地面之因而一病不起,戶部公廨因水浸之害而廢棄文書。確爲其器不利。”

“如今,見識工坊城之狀,朝廷稅入結餘甚衆,爲何不利官員治政之器?”

“還望朝廷恩准,着將作監修繕公廨!”

這就對了。趙曦不由的揚了揚嘴角……卻被富弼看了一個清楚。

“陛下,諸位臣工,官員治政之器乃公廨,而將士守衛國土之器是軍備以及邊牆營寨……”

是了,這就對了!

富弼這時候已經明白了。

說起來挺混蛋。一個太子,爲國朝修繕改造邊牆,居然還得在朝堂上耍心眼兒!

富弼真的有些感慨,不僅是對朝堂,更是對太子殿下感慨。

不容易,着實不容易,也真難爲他了。

“陛下,老臣以爲,若朝廷度支可行,應以水泥加固邊牆與修繕公廨同時進行!”

若這時候自己再不推一把,富弼心裡會鬱結。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富弼說話的這一刻,讓趙曦有了這樣的感慨。

要說國朝臣工全是混蛋,肯定有冤枉的;可誇他們都憂國憂民,那也是扯淡。

國朝取士,不論出生,也就形成了所謂的寒門治政。

在趙曦看來,國朝的士大夫稱不起寒門,或者說這個寒門的概念參照不同。

就國朝如今的識字率,純粹的寒門是談不到科舉的。所謂寒門,只不過是相對前朝的門閥世家而言。

後世有句話:屁股決定腦袋。同樣在這時代適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都有自己的利益出發點。

國朝如今的士大夫階層,倒不如說是地主階層政權化。在眼界和見識上比不了世家,但對利益的訴求上,卻更甚於門閥世家。

到他們少了一樣:對家國天下的那種主人翁的態度。

wωw ▲тт kдn ▲¢O

前朝,或者再往前推。所謂帝王,只是門閥世家推舉出來的代言人,說是代天牧民,或者說代世家牧民更合適。

在某種程度上,帝王和世家,也就是臣工,在利益上是相同的。

但國朝……臣工只把共天下作爲索要更多權利和利益的藉口,而並沒有真正把天下與自家關聯過。

這不是出身論,是事實如此。

也可能是那種乍富的心境,或者說養士百年給慣的。一旦做了士大夫,便熱衷於權利和享受,以及爲自家或者自己這個階層和團體謀利益……

趙曦看的很明白,這也是他一直拉攏一部分,讓其介入各種產業的原因。

“陛下,老臣附議富相之議!”

又來一個!爲自己謀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門心思的爲自己謀利。

希望能在爲自己謀利的基礎上,多少兼顧一些黎民和國朝的利益……有這點,就不算太下作。

“臣附議富相之議。只是,朝廷財力有限,如此勢必又將恢復到寅吃卯糧的老路上……”

很費錢嗎?或許吧!只不過腦子轉不過來而已。

“陛下,諸位臣工。水泥爲新物,至今並未納入朝廷稅入。如今修繕公廨和改造邊牆,勢必增加水泥一項稅入。”

“朝廷在無水泥稅入之前,度支持平。所以,曦建議:朝廷可以水泥未來之稅入,支付和買水泥用於邊牆的支出。”

“也就是說,朝廷只需支付修繕和改造公廨的費用,暫時對水泥免稅,以未來水泥稅入,來抵支修繕和改造邊牆的費用。”

“如今朝廷有專員負責工坊城的稅入,稅入幾許,耗費幾許,何時抵平等等都不是問題。”

這……好吧。就這麼過去了。

對於混蛋的朝臣而言,只要能將公廨,改造成如同工坊城那樣的環境就行……至於修不修邊牆,朝廷耗費什麼的,不操心。

對於多少有憂國憂民的心思的人,這同樣是改善邊牆的好辦法……不惹人,不增加支出,同時解決公廨和邊牆,挺好。

趙曦是真沒想賺錢的事,他只希望能將水泥推開……這不僅僅是公廨和邊牆,更是整個建築材料的大變革。

隨即而來的,城牆、堤壩,甚至到民用建築……

“另外,懇請朝廷再將禁軍廂軍轉民一廂,以便在水泥製造、運輸以及營造上有足夠的人員。”

……

朝堂議定,在很快的時間傳播開了,並不是在市井中傳播,而是在朝堂的各級官員中傳播。

任誰都清楚,這一次的廷議,會給水泥產業帶來一次非常大的擴張……

問題是,軌道和水泥,該摻和哪個?都應該是賺錢的營生。

“端彥,停下汝折騰軌道的事,此事爲父不同意。”

“爹爹,太子殿下的軌道運力已經體現了。如今國朝都在操持軌道的營生……”

“爾等也知道軌道是太子殿下的?如今想拋開太子殿下……真當自己也是殿下了,也有殿下那份能耐了?一羣蠢貨!”

“莫再多言!明日起身前往汴梁,家裡除留些日常用度,其餘的都帶到汴梁吧。”

“汝去接觸那個趙琴,將爲父書信帶於殿下。韓家資財皆交於殿下支配,軌道也好,水泥也罷,如何支用由殿下做主!”

幾次了,韓琦越發看不透太子殿下了,卻知道笑到最後的,始終會是殿下。這一次滿朝堂忙乎着的軌道也一樣。

他終於還是下定決心了。

唉……遠離朝堂,多少是有些延遲了,很多事都只能從抵報和市井中獲得。

在朝臣們大範圍鋪設軌道時,太子殿下卻又整出來水泥,還有又一次的解決一兩廂的軍卒。

沒具體經歷,看不到詳細的情況,不過韓琦很明白……太子殿下又在憋大招了,否則用不了這麼多的軍卒。

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四九一章 各懷心事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三七零章 玩個開心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四二一章 邁出一步第七四三章 真這樣殺乾淨第九四六章 話已至此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三八六章 未來的名帥名將第一八七章 共與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八三七章 窩囊的海戰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八九三章 番騎隊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六七六章第四六零章 坑隊友的薛良孺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無恥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八五七章 戰爭要素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八九五章 時機第四一三章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九五七章 三日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四一三章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八六四章 這纔是誘惑第四四八章 擔什麼責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三零二章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四四章 元夕夜 下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五七章 趙曦你幹嘛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四三七章第四五零章 這是辱嗎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八四章 射殺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一九六章 算誰的幸運(第五更)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一五五章 殺不是唯一手段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二二四章 爛人的未來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六九六章 董氈跪了第六零八章 人事(中)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