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試鏡

秋高氣爽的時節,滬城戲劇學院內,到處是年輕男女的身影。【】

藝術院校和其他高校略有不同,學生的穿着打扮更爲時尚,言談舉止特立獨行,瀰漫着一股自由散漫的味道。

傍晚時分,胡戈穿着運動服,站在操場邊上,望着正在操場上運動的同學。

他只是站在哪兒,就吸引了不少女同學的目光,即使是在俊男美女雲集的戲劇學院,他的外貌一樣出衆。

而且,他少年成名,十四歲就成爲滬城教育電視臺的少兒節目主持人。

在戲劇學院這一屆的學生裡,胡戈屬於校草一枚。

他沒等多久,袁鴻拿着籃球走了過來,身邊還跟着同年級的幾名男同學,他們約好了下課一起打籃球。

在表演繫有個戲言,說是胡戈附近十米內必有袁鴻的身影。

這說明兩人的關係非常好,在籃球場上也是如此,他們配合的相當默契。

胡戈有身高優勢,頭髮略長,每次躍起灌籃頭髮都會隨風飛揚,引得場外的女同學們歡呼不斷,加油鼓勁。

打完球,他和袁鴻離開操場,返回宿舍。

“明天的試鏡你去麼?”袁鴻詢問道,“我聽說三年級和四年級的不少人都會去試鏡,要不咱們倆去見識見識?”

“我覺得可能性不大,再說,老師也不允許。【】”胡戈理智道。

按照滬城戲劇學院的規定,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一般不準私下接戲,除非是得到老師的同意。

這是爲了讓學生安心學習,把基礎打牢,不受外界的影響。

“去試試又無所謂,你不會因爲上次的申請受打擊了吧?”袁鴻調侃道。

兩人說的是《蝸居》的演員試鏡,《蝸居》的主要演員差不多都已經選定,這次在戲劇學院主要是爲了挑選不重要的角色。

林曉玲既然成了戲劇學院的客座教授,自然要在這兒找演員。

這是對戲劇學院的一種回饋,最基本的爲人處世之道。

主要演員肯定用自己熟悉的人選,或者是成名的演員,這是對電影的負責,配角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何況《蝸居》是發生在滬城的故事,她希望有更多的滬城演員,或者南方派系的演員參演,如此才富有生活氣息。

袁鴻提到的申請是指林曉玲挑選導演助理的事情。

胡戈遞交了申請,卻沒有被選中,最終由導演系和攝影系的五名學生獲得了進入《蝸居》劇組實習的資格。

這很正常,導演助理首先從導演系的學生裡挑選,攝影專業的學生也可以。

這是因爲攝影師在劇組裡相當重要,他們就像是導演的眼睛,電影正是通過攝影師的角度在講故事。

所以不少有名氣的攝影師後來轉行做了導演,他們有成爲導演的優勢。

在影視圈裡,跨界是常見現象,攝影師和編劇轉行做導演比較靠譜,他們都有講故事的經驗,至少能把故事講完整。

演員跨界做導演成功的機率不高,像姜聞那樣的例子不多。

這是胡戈的申請沒有被林曉玲選中的原因之一。

“我就是試試,怎麼可能受到打擊。”胡戈搖頭道,“既然這樣,那咱們明天就過去試鏡,積累經驗。”

《蝸居》劇組試鏡的地點在戲劇學院的一間教室內,負責試鏡是一位副導演。

林曉玲沒有來,這是初次試鏡,只有等到最終一輪試鏡的時候她纔會出面。

這時候,她正在賓館和演員們開碰頭會。

在座的有張嘉繹、海青、徐爭和孫麗,除了張嘉繹是陝北人,徐爭和孫麗都是滬城人,海青是金陵人。

海青和孫麗在影片中飾演一對姐妹,兩人私下裡交情不錯。

徐爭畢業於滬城戲劇學院,常年活躍在話劇舞臺上,在話劇行業頗有名氣。

他這兩年進入電視圈,走古裝喜劇路線,受到觀衆的歡迎,逐漸走紅。

《蝸居》投資三千萬,林曉玲執導,在國內屬於大製作,馮曉剛的《手機》也不過是這樣的投資規模,不過他有葛尤和張國粒助陣。

這部戲吸引了不少演員的關注,林曉玲的片子要麼拿獎,要麼票房很高。

林曉玲沒有全部用好夢公司的演員,這次是好夢和滬城電影集團合資拍攝,要考慮到滬城方面和市場的需求。

這麼多年過去,她早已沒有了剛畢業時的青澀,明白做人比做事重要。

徐爭是南方青年演員的代表,有自己的表演風格,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好夢公司對演員的市場認可度做過調查,也可以稱爲市場價值或票房號召力,觀衆喜歡一名演員是一回事兒,願不願意爲了這個演員掏錢買票是另一回事兒。

這是電視劇演員和電影演員的不同。

老百姓看電視,喜歡這個演電視劇的演員,但如果這個演員演了一部電影,有多少觀衆會爲了他進電影院呢?

演員的市場價值決定了他的片酬和待遇。

徐爭有演技,有名氣,在南方觀衆中有不小的影響力,有助於好夢公司打開南方的電影市場,市場價值上升的空間很大。

從這方面來講,他的性價比很高,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徐爭在影片中飾演一位普通的技術員,踏實穩重,感情專一,性格唯唯諾諾,在事業上沒有野心,就是一個普通的居家男人。

《蝸居》的演員陣容不算強大,走得不是全明星路線,主要依靠貼近生活的劇本和演員的表演來吸引觀衆。

“林導,我想設計一些小細節來表現角色的內心,他是一個膽子不大的人,爲了湊錢買房子泄露了商業機密,這兒要有一個心理轉變的過程,我覺得可以通過做飯來表現他內心的焦慮。”徐爭提議道,“做飯的時候心不能急,不能有事,一急味道就不對了。”

“可以試試看,我們儘量把滬城這座城市的特色挖掘出來。”林曉玲同意道。

碰頭會的目的主要是交流看法,達成共識,這樣在開拍後會更加順利。

負責試鏡的副導演回到賓館,把自己看好的演員的資料交給林曉玲,林曉玲翻開看了看,胡戈的資料就在裡面。。

a

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二百二十二章 民謠的時代第五百九十一章 趣味性第一百六十五章 做名女人更難第三百六十八章 戲包人和人扛戲第九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四百二十九章 拍賣會第五百八十五章 傳媒第八百一十三章 提問第四百一十三章 回顧第二百九十章 不見不散第三十六章 年輕的熱情第五百三十一章 配角第四百一十六章 資料片第六百二十二章 性格第七百八十三章 歡送會第六百八十四章 鏡子第九十五章 情懷的價值第五百二十五章 竹林戲第四百九十六章 補考第四章 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詩歌第五百二十章 傾訴第七百五十章 專訪第七百八十六章 同學第五百九十章 公關第八十六章 大製作第四百七十一章 過去的日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七百六十五章 地位第八百一十七章 孩子們第三百八十七章 幸運兒第五十四章 北漂第二百一十八章 青年們第六百二十章 趨勢第七百零四章 主動性第三百零一章 機遇第五十五章 去南方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涼好個秋第六章 男女之間的戰爭第六百二十二章 性格第四百零三章 深談第一百六十九章 仿如昨日第七百四十六章 突破口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場好夢第三百一十五章 矯情第八百一十一章 勢不可當第七百八十四章 告別第七百六十七章 小雪日記第六百二十六章 過節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考第二百六十章 舊瓶裝新酒第三百三十六章 變通第五百一十一章 心動第三百一十六章 上星第七百九十八章 開學季第七十六章 恰逢其時第二百七十八章 滿月酒第三百二十二章 改編權第四百一十七章 女性電影第五百零一章 年會第四百一十八章 公益廣告第五百九十章 公關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事件第二百二十三章 鐵三角第十五章 發薪記第八百二十九章 招牌第八百二十九章 招牌第五百三十九章 會面第五十章 花城來客第六百五十三章 角色第四百二十三章 神帖第七十二章 改變第七百一十章 能量第三百二十五章 抓週第五百七十八章 院線第四十五章 三個劇本第二百九十章 不見不散第七百二十七章 口碑第三百六十三章 自然而然第六百五十九章 結合第七百一十一章 試映第二百五十三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四百五十二章 翻譯第一百九十七章 真唱之年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部影片第七十一章 石橋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使第一百六十七章 合作伙伴第一百六十七章 合作伙伴第三百二十六章 懷念和總結第七百零一章 態度第八十八章 《活着》第二百九十章 不見不散第六百九十一章 低調第二百四十六章 投稿第四百二十一章 從頭再來第三百九十五章 大數據第五百五十五章 野心第四十五章 三個劇本第五百一十章 星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