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座談

林子軒受邀參加了由香江金像獎董事局舉辦的座談會。

這個座談會的主題是香江和內地電影業的合作交流,與會的包括香江電影行業各個協會的成員代表。

這些協會屬於民間組織,不過在香江影視圈裡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當前,香江電影人存在着分歧,一部分人打算北上,到內地發展,另一部分人選擇留守,堅持香江製造。

即便那些想進軍內地的電影人也存在顧慮,他們缺少門路,不懂行情。

或者說沒有溝通渠道,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是如此,不能跑到內地去說我拍的片子一定賺錢,你給我投資吧。

實際上,真有這樣的人物。

香江電影人在內地裝酷、裝牛、忽悠投資的事例並不少見,但那種做法只能騙騙外行,正規的影視公司一般不會輕信。

聞雋對內地算是熟悉了,他同樣認爲香江電影人難以適應內地市場的規則。

這場座談會的主要目的是爲了瞭解內地電影市場的行情,讓他們撥開迷霧,認識到如何才能儘快的適應內地市場。

《英雄》的票房突破兩個億,讓香江電影人看到了內地電影市場的潛力。

香江電影的產量正在下降,同內地合拍的影片數量正在增長。

這其中出現了兩個問題。

一是香江電影對內地市場日益增長的依賴性,二是面對兩地觀衆不同的需求,製作一部既滿足內地觀衆又迎合香江觀衆的影片確實很難。

作爲內地最大的民營影視公司的老總,林子軒完全有資格回答他們的問題。

他想借着這個機會表達自己看法,內地需要專業的電影人,不是淘金者。

林子軒清楚內地不缺少有錢的老闆,想進影視圈玩一票,或者是爲了捧某位剛出道的女星,他自己就遇到過。

有煤老闆找到好夢公司,願意花錢拍電影,但要指定女主角,片子在不在影院上映沒關係,可以作爲個人收藏。

也就是幾百萬的事兒,老闆們根本不在乎。

他大致介紹了內地影視行業的現狀,以及在合拍片上需要注意的事項,有些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些是還在醞釀中的猜想。

廣電總局制定政策,不僅要聽取內地電影人的意見,也要照顧港人的情緒。

“我覺得合拍片是今後的一種趨勢,我們好夢公司歡迎諸位前往內地,一起合作,共謀發展。”林子軒在座談會上說着場面話。

參與座談會的有不少香江大導演和大明星,包括徐客、周星持、陳可新、劉德樺、爾冬勝和陳嘉尚等人。

聞雋作爲主持人,負責拋出話題,活躍氣氛。

事實上,現場的氣氛不是很好,一些香江電影人對內地電影行業的意見不小。

“我覺得內地的審查制度太嚴格了,刪來刪去,把一個戲硬邦邦地剪到適合內地爲止,合拍片就成了不倫不類的電影。”陳可新抱怨道。

這是絕大多數香江電影人不適應的地方。

香江電影實行分級制度,無論是***還是兇殺片都可以在影院上映,很少需要刪減,他們難以把握內地的審查尺度。

尤其是在溝通上,他們領會不了廣電總局的意思。

“這個方面可以協商,只要是真正的好片,我相信都會有好的結果,由我們負責解決審查上的工作,你們安心拍戲。”林子軒迴應道,“《無間道》就是如此,分成香江和內地兩個版本,這也是市場需求。”

既然電影想在內地上映,就要迎合內地市場和內地的需求。

好夢公司在通過審查這一塊有豐富的經驗,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電影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在暫時無法改變審查制度的前提下,要想法設法的在規則允許下保證電影的藝術性和完整性。

“爲什麼合拍片要有香江演員和內地演員的比例?安排演員難道能嚴格按比例來麼?有人講粵語,有人講普通話,還要費力地去解釋爲什麼這個人要講普通話,太麻煩了。”有人不滿道。

“你可以從市場的角度考慮,影片在內地上映,有內地演員參演更能吸引觀衆,而且,既然是合拍片,就是兩地電影人全面的合作,在資金上、劇情上、幕後工作人員和演員上,不然和港片有什麼區別。”林子軒解釋道。

“港片一直以來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港島的生活息息相關,一旦進入內地,使用內地演員,拍攝內地的劇情,那港片還是港片麼?”有人擔心道。

這是一種觀點,不少香江電影人呼籲要保持香江電影的純正性,堅持採用本土資金,本土演員,放棄內地市場。

也有人選擇了融合,儘量在可能的範圍內維持着港片味道。

這就看各人的選擇了,沒辦法強求。

只是香江電影已經到了最壞的時代,堅守還是融合,是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早在一九九七年香江電影圈就有過類似的爭論,那時香江出現了移民潮。

一大批電影人在迴歸前向國外移民,其中不乏大明星。

周星持也曾申請移民加拿大,不過在辦理移民簽證的過程中,被認爲有幫派背景沒有通過,不得不放棄移民。

那些移民的電影人在國外的日子並不好過,有人形容他們在國外的境遇是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

還有一部分人選擇到好萊塢碰運氣,結果不太理想,除了極少數的成功者,大多數人都蒙受了經濟上的損失。

如今,當初移民的電影人慢慢又回來了,重新面臨選擇,這次是向內地發展。

“港片是華國電影的一部分,不是港片的味道變了,而是市場變了,觀衆的口味變了。”林子軒沉聲道。

也可以說,屬於港片的時代過去了。

香江由於地域限制,本身撐不起那麼大的電影工業,隨着內地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開放,和內地合作,是遲早的事兒。

座談會上的討論並不愉快,有些人沒有認清形勢,或許認清了卻仍然堅持,對內地抱有成見,把自己看得很高。

可以預見,香江電影和內地將經歷一段互相磨合和適應的過程。

第八百三十章 豆豆第五百零一章 年會第四十五章 三個劇本第五百九十八章 爭議第四十四章 大雪小雪又一年第七百三十三章 十年第四百五十七章 等級第三百七十七章 世紀新聞大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團圓年第六百九十四章 片場第二百九十八章 類型第六百三十八章 初心第六百六十二章 冒險第三百九十一章 戲裡戲外第一百八十三章 過把癮第二百一十六章 脾氣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八十八章 《活着》第四百二十一章 從頭再來第五十一章 藝術和生意第三百六十七章 傳奇歸來第七百零二章 花兒們綻放的年代第七百一十三章 悶片第五百五十二章 配合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七百九十二章 財富對話第三百二十五章 抓週第八百二十七章 搭臺唱戲第二百九十六章 女兒第七章 畢業季的歌第四百三十四章 水土不服第六百二十七章 心性第三百九十九章 熱門第五百零四章 戰略伙伴第八百零五章 交替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藝的生活第七百七十三章 現實第二百零六章 握手第二百八十二章 事業第八百二十章 元旦第七百二十五章 連線第六百四十六章 目的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生的悲喜劇第三百九十六章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第一百零六章 記住這種感覺第二百七十章 上映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天地第六百九十三章 娛記第二百零七章 水太深請假第六百七十七章 聲望第五百一十四章 尊重第二百九十九章 睡前故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包容第十五章 發薪記第二百五十三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四百五十章 片酬第七百七十章 觸底反彈第二百六十九章 功課第三百二十章 拿獎模式第二百一十七章 班底第一百一十五章 這裡是戰場第三百八十六章 嚴冬期第七百三十三章 十年第五百四十六章 用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年年有今日第六百四十六章 目的第五百八十三章 酒會第五百三十六章 水很深第三百九十三章 入圍第八百三十一章 基礎第六百五十章 上課第七百九十六章 小圈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變通第七十一章 石橋第五百九十六章 有容乃大第六百零四章 反派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事件第六百五十八章 表演第五百八十四章 家庭第五百八十三章 酒會第八百零三章 角逐第六百四十三章 出發點第三百八十八章 鼓勵第四百七十七章 處罰第二百八十七章 素描第六百四十六章 目的第六百四十三章 出發點第二百七十三章 投資第二百零四章 相識於微時第三十二章 飆戲第七百六十七章 小雪日記第八十七章 一步天堂,一步地獄第六百五十二章 定位第二章 世界那麼大,我想先回家第二百零五章 就等着這一天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成長性第二百五十九章 平民色彩第五百九十四章 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