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九 煩惱的王錫爵

最近些時日,王錫爵非常煩惱。

自從十五天前奉詔返回朝廷開始,他就一直未曾寬心過,回到朝廷擔任內閣首輔本身就是大明文官最高的榮耀,然而此時此刻,這份榮耀卻並未讓王錫爵感到多麼快樂,相反,王錫爵只感到強烈的憂慮,這種強烈的憂慮伴隨着時間的推移愈發強烈,幾乎攪的他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覺。

明明是內閣首輔,卻有着如此強烈的憂慮,怎麼看都不正常。

沒錯,此時此刻的內閣首輔,此時此刻的大明朝內外都極其不正常。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王錫爵的在國本之爭最激烈的時候退下去了,用母親生病作爲掩護,之後遲遲不歸朝庭,說白了,這老傢伙就是捨不得自己的官位,知道皇帝絕對不會輕易妥協,那個時候帶頭衝鋒只會使得自己罷官回鄉永不敘用,名聲倒是有了,但是權力就沒了,現實的利益動物們是不會鳥他的。

而作爲一個政治動物,王錫爵早就有了寧可將自身的名譽捨棄一部分也要抓住權力的決心,這樣的決心隨着時間的推移越發的決然,當他眼睜睜地看着申時行、許國這些大佬們因爲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不斷丟掉官位的現實狀況之後,他更加明白,今上萬歷皇帝是把這次的國本之爭視爲當年嘉靖皇帝的大禮議,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嘉靖皇帝的手腕和智商在大明皇帝裡都能算作上上之選,所以數十年間將朝臣玩弄在手掌之中,但是後期,他的手腕已經被看透了,羣臣也升級了,萬曆皇帝也看清楚了這一點,所以不像他爺爺那樣對大臣們那樣的苛責對待,但是要讓他妥協,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他沒有他爺爺的手腕和膽魄,但是他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他才三十歲,急什麼?他有的是時間,有的是精力和大臣們耗着,耗不起的不是他朱翊鈞,而是其餘的那些七老八十的大臣們,當然了,大臣們也不是沒有優勢,人多勢衆前赴後繼,就是他們的優勢,內閣閣老們更是起了模範帶頭作用,一個倒下一個接着衝上去,帶領羣臣屢屢進攻,幾近逼宮。

然而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政治動物之間也是千差萬別,大明頂級的文官內有政治家的存在,也有政客的存在,政治家懂得解決問題,而政客只知道製造問題從中漁利,王錫爵不是政客,但也不算是個合格的政治家,合格的政治家敢於直面風風雨雨,而王錫爵雖然有解決問題的心,卻沒有直面風雨的膽氣。

正應了那句老話——人在江湖,是越混越老,膽子呢,是越混越小,王錫爵顯然是就是代表性人物,膽子是越混越小,臨了了,看到了之前幾位閣老的下場,他決定絕對不和皇帝正面硬剛,小蝦米皇帝不好意思下手,但是他這種大魚,皇帝一刀一個絕不含糊。

但是呢,這就觸犯了一個政治正確的問題,羣臣和皇帝之間有一條共同的紅線,就是國本之爭的站位,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殊死的政治鬥爭,是皇帝和羣臣之間權力與威望的博弈,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當中,王錫爵這樣的大佬,是沒有蛇鼠兩端的機會的,他必須站隊,必須旗幟鮮明的站隊,否則他會遭到兩方面的聯合打擊。

所以,選擇就十分明確了,不能和皇帝正面硬剛,不能蛇鼠兩端,兩個條件結合在一起,他就只能選擇向皇帝妥協,不然的話還能怎麼辦?他必須要選擇站隊,選擇和羣臣站隊在一起雖然有名聲,但是結局就是成爲羣臣的替罪羊,而如果選擇跟皇帝站在一起,至少可以保住職位,然後想方設法的調和皇帝和羣臣之間的矛盾。

所以王錫爵很煩惱,很苦悶,他回京擔任職位以後,基本上每一天都有大量文官前來拜見他,詢問他對國事的看法,詢問他該如何應對目前的局勢,有些乾脆就鼓動他立刻上書皇帝請求立太子,這些傢伙一個接一個,中心意義都是請他立刻扛起國本之爭的大旗,和皇帝爭鋒相對。

他們說,趙志皋那個老傢伙尸位素餐,什麼也不做,要不是正值戰事,他們真想把趙志皋趕走,現在聽說戰事快要結束了,皇帝也沒有什麼繼續拖延時間的理由了,所以考慮到大家的鬥爭問題,他們期待着王錫爵站出來主持大局,爲大家之首。

一個接一個,毫不停歇,像是連環炸彈一樣把王錫爵的腦袋炸的一團漿糊。

作爲官場老油條的王錫爵也漸漸察覺出了目前朝廷局勢的問題,關鍵點所在就是朝鮮之役的結束,聽說朝鮮之役情況很好,等到朝鮮之役真的勝利結束之後,被一時壓制住的國本之爭必然會重新開啓,而且勢頭會更猛,這一次,估計就真的要分出個勝負了,到底是皇帝贏,還是羣臣贏,一切都將見分曉。

不甘心成爲一坨大炮灰的王錫爵也邁開了自救的步伐,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招數,就在蕭如薰的戰報抵達京城的當天晚上,王錫爵想出了這個絕佳的主意,他決定第二天就找機會密奏皇帝,向皇帝投誠,並且表達自己的誠意。

王錫爵很清楚,這是他唯一的機會,所以,他連李成樑的求見都拒絕了,專心致志的寫好了這封奏摺,第二天午後,王錫爵悄悄的一個人來到了皇城裡,讓人幫他向皇帝傳達求見的意思。

朱翊鈞還沉浸在朝鮮之役的巨大戰果當中沒有擺脫出來,但是聽到王錫爵求見,他本能的感到厭惡,這些老大臣們和底下的言官唯一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的言辭更爲溫和,而言官們更爲激烈,可是內核都是一樣的,一樣的可惡。

“不見!”

朱翊鈞正在興頭上,不想讓關乎於國本之爭的事情打攪了他的興致,在他看來,王錫爵求見自己的唯一理由就是國本之爭,他剛回朝,站穩腳跟的方式就是站隊,很明顯,王錫爵已經選好了隊列,現在是來表明態度的,而他朱翊鈞那麼多年了也沒幾件高興的事情,現在要好好的高興高興,所以不見。

之前爲了多少向臣子們表達一下自己想要和解的態度,所以破例宣見了大臣,可是這些大臣不僅不知道分寸,反而還得寸進尺,讓朱翊鈞大爲惱火,一氣之下又好多時日不宣見大臣,大臣求見也不見了,這次迫於形勢把王錫爵找回來,沒想到王錫爵不直接來拜見皇帝,倒是和自己的同僚相談甚歡。

看來這又是一個申時行,又是一個許國!

五百一十六 蕭鎮南到京城了!一千二百四十四 喘口氣,歇一歇一千二百八十一 帝國不需要浪漫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三百八十六 政治動物六十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五百四十八 爲了活命(下)一千一百八十六 早晚會有一戰六百七十五 袁黃閱兵六百一十二 唯一的路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二百九十三 夫妻重聚三百六十 雙雄爭鋒(上)六百五十五 一個都不會放過一千二百三十 大秦的國威一千一百三十六 她可真是聰明一千一百一十一 五路進攻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邊一百九十六 議和的開端(上)四十九 封爵一百二十一 本督親自爲將軍牽馬二百四十二 三方會談(下)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七百八十 都是奸賊!九百四十二 不過是交易罷了一千三百二十四 無藥可治的病一千零五十一 撤!一百七十七 攻佔對馬島一千二百九十八 卑微吧,仰望吧,跪下抱頭唱征服吧!三百七十五 絕望的莽應裡九百二十九 完全不同的道路四百零九 條件(下)七十 蕭李爭鋒(下)一千三百四十九 北伐的準備(上)一千零二十七 撫順邊市一百二十九 碧蹄館遭遇戰(下)一千一百八十一 陰謀的大幕緩緩拉開五百八十三 皇權危機二百零六 大明日本互助友好條約一千一百一十三 先下手爲強一千零二十 大變革與肅清朝堂四百九十九 後悔的李成樑(上)二百四十三 不能和背主之賊共存於世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一千零五十六 炸營四十五 掀翻巨城,如揭紙片三百七十 唯一一杆線膛槍一百二十四 暗流涌動二十四 病入膏肓的巨人六百二十三 多謝總督!五百九十 決戰科場之巔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五百三十 爲何不去挑戰?不去超越?一千三百六十九 一寸山河一寸血八十八 心安樂,才能身安樂八百二十 叔父,你何時派兵去救族人啊!一千零九十七 斥責毛文龍二百二十四 換約之戰(上)五百五十八 太原騷亂(下)二百一十二 最後的會面三百三十四 大城三百八十九 來自北方的風暴七百四十九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百一十九 李如鬆血戰開城(下)三百五十二 納瑞宣不能等待一千二百七十二 去把袁儼殺了三百零二 燧發槍(上)二百七十三 決然的母子(上)五百三十九 糧食的疑雲(上)一千二百八十六 救火閣老李廷機一千零二十六 炫耀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二百一十六 太閣的頭顱九百五十 不交稅的人一千二百一十二 駱尚志率軍進擊一千三百五十九 民生百業皆平等,無有高低貴賤之分一千零五十四 爲大秦做事七百八十二 滿朝文武,無一骨節矣八百四十八 我決不允許任何人侮辱我的將士一百四十 碧蹄館終焉三百七十一 大勝三百八十八 緬甸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着八百三十五 殺人了!二百零二 二人的約定六百四十九 誘敵三十四 準!一千一百三十五 孫時泰無能爲力六百二十四 血債血償八百四十八 我決不允許任何人侮辱我的將士一千三百三十七 西南土改二百零八 德川的同志遍佈豐臣內外一千三百七十五 對不起(八千大章)一千二百三十一 人口甄別部隊三百零一 翁婿夜話(下)九百一十三 趙虎忽然意識到了什麼六百四十五 絕對不會背叛投敵的人九百七十二 隆武一百九十九 據理力爭八百六十五 蜀道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