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一 三王並封

君臣之間相互嫌惡到這種地步,便觀古今中外歷史,大明朝也是隻此一家別無分店了,而這一切,到底該從何開始追尋呢?

王錫爵不知道,也不會知道。

“陛下請息怒,一切都是臣等的錯!”

反正撿好話說就是了,此時的皇帝只是在發牢騷,而不是有針對性意義的問罪,王錫爵並不擔憂。

“你們的錯?不不不,你們怎麼會有錯呢?你們都是讀書人大老爺,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你們讀書人的事情,怎麼能叫做錯了呢?只能說是朕這個皇帝昏庸無能!不僅不能幫到你們,反而還要拖你們的後腿!你們讀書人老爺們說的都是對的!朕這個皇帝什麼都是錯的!是吧?!”

朱翊鈞開口就把王錫爵罵的狗血淋頭,句句誅心,直指這麼些年讀書人爲什麼那麼牛逼的根本,把憎惡的源頭上溯到了宋朝,可見皇帝對文臣們是何等的憎惡,對文官政治是何等的憎恨,罪他們當中的某些人又是如何的咬牙切齒。

這等深深的成見,又該如何化解呢?

事已至此,王錫爵才忽然發覺,自己想要調和君臣矛盾的想法是何等的幼稚與可笑,這雙方分明就是無法調和的死對頭,君臣之間的矛盾根本就在於君權的失落和文官權力的膨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作爲文臣的一員,王錫爵卻根本沒有退路。

“陛下請息雷霆之怒。”

王錫爵痛苦的閉上眼睛,雙膝一彎跪伏於地,渾身顫抖着。

朱翊鈞痛痛快快的發泄了一通怒火,原本高興的他,根本就不想對王錫爵這個冤大頭如何的痛罵,只是聽到那句蒼白到近乎諷刺的問安時,他實在是無法忍耐心中的怒火了,時至今日,他終於想起了曾經不知道從哪兒聽到的一句民間俗語——*******,負心皆是讀書人。

大明給了你們讀書人輔佐皇帝治理天下的特權,你們非但不感激,還想着將這份權力從皇帝手裡徹底奪走,把皇帝變成無用的吉祥物,無用的傀儡,既如此,國家重文輕武到底是爲了哪般?到底是爲了什麼?

只是如今看到王錫爵跪在地上五體投地般瑟瑟發抖,朱翊鈞突然覺得說再多的話都是無用的,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吐出來,頹然的擺了擺手。

“起來吧!來人,賜坐!”

王錫爵心裡一鬆,不着痕跡的鬆了幾口氣,顫顫巍巍的爬起來,低着頭站着,等皇帝下賜的錦墩兒送到了,他也只敢坐半邊屁股,並不敢直接坐着。

“找朕什麼事情,你且說,朕聽着。”

朱翊鈞拋出了話茬兒。

王錫爵又鬆了一口氣,緩緩開口道:“陛下,老臣此來,的確是爲了立太子的事情,但是,老臣並不是來請陛下立皇長子爲皇太子的。”

朱翊鈞緩緩問道:“那你倒是說說,你到底是個什麼想法?爲了立太子而來,卻又不是勸朕立皇長子,難不成,你還想勸朕立次子不成?王閣老,你是真的不想做這個內閣首輔了?你不怕被言官們的奏摺給淹死?”

朱翊鈞的臉上帶着嘲諷的笑容,他很清楚這些文臣所謂的政治正確就是不能和皇帝站在一條戰線上,否則就會被大家拋棄,成爲奸佞之臣,失去執政的基礎,哪怕是內閣閣臣也是一樣的下場,所以申時行和許國他們纔會一直擔任羣臣的馬前卒。

而王錫爵的話,聽起來就有點大逆不道的味道,難不成,這老傢伙還真的想和那些讀書人老爺幹一仗?起內訌?這世上還有這樣的好事?

朱翊鈞嘗試過使用嘉靖爺爺的招數來分裂羣臣維持自己的獨尊地位,然而很快就發現嘉靖爺爺這一套已經被臣子們吃透了,玩不開了,硬是要玩下去只能反過來被玩,朱翊鈞不可能接受這樣的結果,所以他很快就放棄了弄巧成拙的做法,玩起了非暴力不合作,他拿羣臣沒辦法,而羣臣拿他也沒有辦法。

王錫爵正是洞悉了這一點,才絞盡腦汁的想出了折中之策,但是現在看起來,這個折中之策未必能起到他所想象的作用。

“臣老邁之軀,雖死無憾,可陛下在萬曆十八年曾許諾,要在萬曆二十一年冊封太子,如今滿朝上下都在等着陛下做出決斷,兌現諾言,惟今之計,陛下,若繼續與羣臣對峙,恐於大明不利,因此,老臣建議陛下,三王並封!”

“三王並封?”

朱翊鈞這些日子是有憂有喜的,喜的自然是蕭如薰打了大勝仗,還給大明弄了那麼多錢,憂的就是這無論多少錢都無法應付的冊立皇太子之事。

萬曆十八年國本之爭最爲激烈之時,朱翊鈞被逼的沒辦法,牽着皇長子朱常洛的手,在衆大臣面前作秀,表現天家父子親情濃厚,不似外界所說那般勢同水火,以此來搪塞羣臣,後來又以皇長子年幼,要等幾年再行冊封典禮,當時正值多事之秋,羣臣眼見皇帝妥協,以爲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也就答應了。

現在三年之期已到,皇帝到了應該要兌現諾言的時候了,羣臣翹首以盼,等着看皇帝兌現三年之前的諾言。

君無戲言,皇帝食言,影響可不是一般二般的大。

所以,朱翊鈞相當煩惱,他還是討厭朱常洛,喜歡朱常洵,作爲父親,作爲皇帝,他認爲自己有權力去決定誰來做他的繼承人,繼承這大好河山,可是現在他卻根本做不到。

嫡長子嫡長子,都是這嫡長子給鬧的啊!

朱翊鈞最爲煩惱的事情,現在被王錫爵這一說,他似乎找到了解決的途徑。

“三王並封,將長子常洛、三子常洵、五子常誥同時封爲藩王,虛太子位以待,王錫爵,你是這個意思嗎?”

王錫爵點了點頭:“正是如此。”

“羣臣會答應嗎?朕這樣做,羣臣難道會看不出來朕不欲立常洛,而要改立常洵的意圖嗎?”

王錫爵開口道:“羣臣是否認同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這三王一定要封,陛下可以說,這是爲了嫡長子考慮,因爲皇后冊立了,但是皇后卻無所出,若是封了太子以後皇后又生育了,這叫皇后如何自處?因此,陛下不得不以三王並封之舉安撫皇后之心,數年後,如果皇后仍未生育,再行冊立太子,此舉最爲穩妥。”

一千零七十六 斷尾求生八百七十一 李汶堅持自己的判斷一千零四十九 毛文龍請戰六十六 意見統一三百八十五 凱旋(中)一千零三十七 還有轉機八百四十三 特殊的來信二百一十五 給宇喜多秀家的大禮二百四十七 議功六百七十四 討伐洞武遺民(下)一百七十九 這仗打的值一百八十三 豐臣秀次統籌全局五百六十三 幕後黑手九百一十八 你真是一個瘋子一千二百七十五 爹啊,您把我害苦了啊!三百五十一 影帝一千一百六十八 壓力山大的中央政府七百二十六 在危機中尋找機遇八百二十五 大政府九百八十二 土司攻略(下)八百二十八 吳下阿蒙二百六十三 至少,能拯救自己的家人?一千二百零七 售賣軍火一千一百四十 『暴秦』一百三十 吳惟忠出動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六百六十五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八百六十七 見鬼了嗎?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下)七百六十八 你是想做人,還是想做棋子?一千一百七十一 德川家康善於隱忍一千零六十八 我接替你的職位一百七十二 強襲對馬港(上)九百九十五 過猶不及三百八十五 還政一千二百七十五 爹啊,您把我害苦了啊!七百六十九 這是清君側!五百七十五 一本爛帳一千一百二十九 打到天崩地裂也要繼續打五百一十五 悲催的努爾哈赤二百五十五 皇帝要重整朝綱?一百一十 漢城颳起的恐懼旋風(上)一千零六十五 權慄很崩潰九百八十八 夜色漸濃五百零三 我雖文弱,卻不怕死九百三十四 爲我而戰吧,士兵們!一千一百八十 武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四百一十五 忘掉天主的總督一千二百八十四 藩屬國動向(上)八十六 騙子的奇效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一千零五 愚蠢的熱那亞人一千零八十二 戰爭結束了(下)一千三百八十 放我走吧九百八十 我是陛下的狗一千二百五十 最後的港灣一千一百三十二 保命牌一千一百一十五 崩潰的楊軍四百三十八 總督的中國恐懼症一百六十四 盛大的接風宴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一千一百五十 強弩之末(下)六百一十六 以我的名譽擔保一千一百九十六 可惡的秦國!五百三十八 縱馬奔馳的李如鬆三百二十八 利瑪竇傳教一千三百五十一 隆武六年五十四 相互之間的猜忌一千零三十九 褚英覺得有些委屈一千三百四十三 中國式的生活一百九十 德川家康討厭驚喜五百七十五 一本爛帳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一千二百六十八 陳龍正已經活在當下了四百二十一 他開始萌生了退意二百五十五 皇帝要重整朝綱?二百三十四 王對王三百六十七 釜底抽薪六百三十四 天道好輪迴,上天饒過誰四百二十五 蕭如薰的套路五百五十二 平行的世界三百九十一 三年(上)四百五十八 菲律賓海戰(二)三百三十八 新的敵人一千零五十六 炸營二百四十七 議功一百三十四 血戰碧蹄館(三)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一千一百二十七 怎一個天險了得六百五十六 赫力圖的動搖八百九十 這個自作聰明的傢伙喲!一百一十二 紅線一千三百一十二 他只是皇帝(下)一百零二 賭徒一百一十六 強襲開城(上)六百零四 生擒扯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