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九十九 安南之亂

毛文龍被杖責革職的消息很快就在朝野內外傳開了。

對於這樣一名功臣,本來以爲他要飛黃騰達踩在大家腦袋上作威作福,結果居然因爲御前失儀惹惱了皇帝,被革職杖責,還被髮配到了玄武營當兵,這可真是笑壞了一羣人。

那些因爲被毛文龍搶功而心懷不滿的人們頓時覺得自己的氣順了。

他們笑嘻嘻的討論起了這個倒黴的傢伙,言語之間居然還有一點同情,大有『你都這樣倒黴了我就不記恨你了』這種想法。

廖忠和麻衝等人卻是明白的一清二楚。

這分明就是在保護毛文龍啊……

“看來,陛下對毛文龍很是欣賞啊。”

麻衝苦笑道:“居然不惜用這種方式抹平大家對他的不滿,還藉機把他發配到了玄武營下,這是在懲罰他還是在給他機會建功立業啊?不過是我身邊一名親將,如何能得到陛下如此的對待?”

廖忠笑道:“怎的?不高興了?”

麻衝沒說話。

“我打聽了一下,毛文龍來歷不簡單,他的母舅是如今的順天府尹沈光祚。”

“文官?”

麻衝皺了皺眉頭:“陛下不是最討厭文官沾染兵權了嗎?本朝立國之初就定下規矩,文不領兵武不幹政,毛文龍有這樣一個母舅,更不應該提拔,而應該打壓纔是啊!”

廖忠搖搖頭,把目光投向了皇宮的方向。

“天威難測,陛下心裡想的是什麼,咱們又如何能知道?陛下已經是皇帝了,不再是當年的大帥了,咱們以後行事作風都要小心點,陛下這般做法,未嘗不是在告誡咱們不要太過囂張跋扈,前明遼東軍的下場可不好,你我更要引以爲戒。”

麻衝縮了縮腦袋。

“那南邊的大戰咱們就真的不參合了?”

“那是自然,剛剛在遼東打了仗,現在又要去南邊參合,其他人會怎麼看待咱們?咱們吃肉就讓別人喝湯啊?當年大帥都能對各地軍隊一碗水端平,更別說做了皇帝以後了,咱們就聽陛下的命令就好了。

其他的,不要多想,不要多做,到咱們這個位置上,多做多錯,你可別忘了陛下是如何做了皇帝的,現在還能對咱們如此優容,不奪兵權不殺功臣,你還想如何?”

麻衝嚥了口唾沫。

“知道了知道了,咱們還是早點回遼東吧,留在這兒,我總覺得哪兒哪兒不舒服。”

“也是,早點回去,早點做事。”

廖忠嘆了口氣,點了點頭:“接下來,就看看趙虎和鄭鷹他們了,這仗一打完,我估計陛下就該重組大軍了。”

“七大營真要改了?你哪兒聽來的風聲?”

麻衝忙問道。

“肯定啊,幾十萬軍隊編在七大營裡面,鎮南軍還好說,現在咱們是大秦軍隊,哪有不改動的?就是不知道陛下想要怎麼更改了,估摸着變動不會小。”

廖忠嘆了口氣:“畢竟天威難測啊……”

過了幾日,蕭如薰再次召遼東功勳將領入宮拜見,賞賜給他們一些其他的物品,然後便宣佈讓他們擇日回到遼東就職,並且帶去皇帝的慰問給遼東大軍,代替他賞賜大軍。

駐留朝鮮的軍隊要多賞賜一點東西,因爲他們要做的事情比較多。

針對朝鮮現在的情況,蕭如薰下了聖旨給朝鮮王李昖,安撫他,讓他繼續做朝鮮王,說大秦軍隊會幫他穩定局勢,等局勢穩定之後再行撤走,至於大軍的口糧,就要讓他多擔待着點兒。

我留兵給你狐假虎威,還賞了你十萬兩銀子,你還不要付出點什麼?

真當大秦是你親爹不和你計較?

不過麻煩還沒結束,朝鮮這邊剛剛安定下來,南邊的安南國又出岔子了。

隆武元年十一月初一,蕭如薰接到內閣奏表,說前明冊封的安南都統使莫敬恭上表請求大秦的援助,幫他收拾掉安南國內的叛逆鄭鬆,否則莫氏就要完蛋了。

莫氏,蕭如薰不陌生,當初北伐,蕭如薰借道東南亞諸國自鎮南關入境北伐,就曾經借道過莫氏控制的高平地區。

之前也有生意往來,不過交往並不多,主要是靠納瑞軒促成的此次借道。

蕭如薰對安南的情況瞭解不多,對他們也沒什麼興趣,閱讀了莫敬恭的奏表,感覺沒弄清楚問題。

於是又調出了前明關於安南的卷宗,然後讓王錫爵進宮,向他詢問這裡面的問題,這才搞清楚安南現在亂成什麼鬼樣子。

前明嘉靖年間,安南後黎朝發生大亂,權臣莫登庸推翻了後黎朝的皇帝,自立爲皇帝,開始了安南莫朝的統治。

但是這傢伙沒什麼太大的能耐,折騰好多年也未能消滅掉後黎朝的殘餘勢力,反而讓他們死灰復燃了。

沒過多少年,他造反的消息讓嘉靖皇帝知道了,嘉靖皇帝大怒,立刻派兵南下安南向莫登庸問罪,莫登庸親自帶領大臣到鎮南關嚮明軍請罪,上表自辯。

明軍其實也不想大動干戈,只是爲了維持自己的威望和朝貢體系,並沒有興趣真的爲黎氏復國。

然後,莫氏被嘉靖皇帝下詔斥責,貶安南國爲安南都統使司,降安南國王爲安南都統使,從法理上將安南納入了大明體系之中,也算是承認了莫氏對安南的統治。

莫登庸心安理得的接受了這樣的懲罰,心安理得的對大明稱臣,自稱安南都統使,而對內依舊稱皇帝。

但是莫氏無能,無法徹底消滅掉黎氏的殘餘勢力,反而在莫登庸之後帶來了安南的南北朝分裂。

南邊的後黎朝在權臣鄭鬆的帶領下居然死灰復燃,重新站穩腳跟,屢次和北邊的莫氏交戰,互有勝負。

但是總體來說,莫氏居然處在弱勢地位,到後來僅僅盤踞在高平一帶,在明朝的庇護下苟延殘喘。

而從大明發生寧夏之亂開始,後黎朝就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不斷地將北邊的莫朝打的落花流水丟城失地,宗室皇親乃至於皇帝都死了好幾個,徹底進入了苟延殘喘的狀態。

莫氏皇室爲了自保,再次嚮明朝求救,在明朝的壓力下,安南內戰暫且平息,但是沒幾年,大明自己也亂了。

萬曆二十六年,蕭如薰北伐,從緬甸率軍抵達鎮南關出兵作戰,巨大的動盪讓整個東南亞都知道了大明發生了內亂,無暇他顧,鄭鬆趁此機會對莫氏發起總攻,莫氏節節敗退,若非出了幾個頭面人物抵抗,估計也就在亡國的邊緣。

莫氏當代皇帝莫敬恭果斷逃入大明廣西龍州縣尋求政治保護,遣使向大秦求救。

一千二百九十三 布延進獻傳國璽(下)一百零六 天兵大勝!一百二十 克復開城九百六十 鬥富戰爭六百九十七 新任大同巡撫一千二百三十九 岌岌可危的暹羅二百七十五 凡人的悲哀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一千一百五十四 喂不熟的白眼狼二百零三 德川家康的幕府將軍之路三十三 葉公夢熊三百八十八 緬甸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着七百九十七 策反八百零六 如火如荼六百 悲哀的抉擇九百三十四 爲我而戰吧,士兵們!一千一百七十一 德川家康善於隱忍一千三百零二 皇帝即國家二百零七 蕭如薰的真正意圖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千一百六十二 畫餅一千三百三十七 西南土改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三百三十九 再會袁黃七百三十一 嘴炮天團的逆襲(下)九百四十六 已經爛掉的東西就直接切掉吧一百九十 德川家康討厭驚喜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二百七十四 決然的母子(下)七百二十六 在危機中尋找機遇九百二十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七百零五 朝臣開始忌憚蕭鎮南了?一千三百二十三 血吸蟲之患(下)五百五十八 太原騷亂(下)一百六十 倭寇來使一千一百零七 做個參謀吧七百九十五 開動的戰爭機器(上)五百五十六 王世揚求活(下)一百九十二 “平叛”九百二十五 你是大明的將軍?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一 橫越五百年一千一百一十七 我可沒得罪您吧?一千一百四十六 治蝗(下)二十七 君欲上天乎?一百五十一 流言蜚語一千零五十四 爲大秦做事三百八十三 歸來一千零三十八 我錯在哪裡了?五百八十一 事發四百四十二 銀子!銀子!八百五十三 京師大亂(上)二百二十一 爭分奪秒五百八十五 弄死他們九百一十三 趙虎忽然意識到了什麼八百四十八 我決不允許任何人侮辱我的將士九百零六 極樂之樂六百二十六 奇妙的會面五百二十八 讓士兵重燃戰鬥的信念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千一百四十九 強弩之末(上)四十二 兔死狐悲一百五十三 德川家康的時機八百九十四 誅殺(下)十八 激戰平虜城(下)六百九十三 不速之客(上)六百三十九 願你永遠不要適應一千零三十八 我錯在哪裡了?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八百八十七 恨一百五十三 德川家康的時機一百七十六 崩潰的宗氏八百二十二 陽謀一千三百六十五 隆武二十年(上)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一千三百一十四 你還是乖乖蹲着吧!一千零一十四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千零二十八 有軍事天賦的蠻夷九百六十一 一堆爛泥五百零三 我雖文弱,卻不怕死二百二十九 決戰(上)八百六十三 馬千乘做出了決定一千一百六十九 不鼓勵原則四百六十八 惡人自有惡人磨一千一百一十八 全軍覆沒八百五十四 京師大亂(下)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緩三百九十七 陳龍正西行記(三)九百七十五 樂不思蜀的徐弘基六百零一 最牛的武將四百八十 拜訪徐光啓(下)一千三百七十七 你來做這個皇帝吧八百七十九 一起殺了!一千一百六十六 孫時泰不甘心五十四 相互之間的猜忌八百零五 天上掉餡餅一千三百二十八 百年大計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千一百零七 做個參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