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華之心思(第一更)

晌午的太陽給冬日裡的南京帶來些許暖意,驅散了江邊的溼寒,在寬達二十餘丈的大明街上的兩側五彩斑斕的各色旗幟飄揚着,在這條直通下關碼頭的長街兩旁鱗次櫛比、雕樑畫棟的商鋪樓宇間顯得生氣活現。

雖說現在的南京城人口不及五年前的三成,可因年節將至,這街上依然顯得很是熱鬧,在路邊足有十公尺寬的馬牙路步道上到處是小販的吆喝聲,步道上同樣人羣摩肩接踵,至於那近七十公寬的大明街上的馬車同樣也是川流不息。

在南京克復數月後,南京這座城市正在迅速的復甦,幾乎每天,都有以千百的百姓、商人遷入這座城市,充實着這座被戰爭重創的城市,令這座江南最大的城市,一點點的走向復甦。

對於出生於穎州司馬雷來說,他不是沒見過大世面,實際上,幾年前,他也曾去京師赴考,雖說落榜了,可卻也算是見識了京師的繁華。不過走在大明街上的他依然爲南京的繁華所折服,就像數天前,他曾爲南京大街兩側的“賽月亮”所折服一般,實際上,對於除了從武昌過來的官員以及其家人外,都被“賽月亮”,也就是電燈給驚呆了,在此之前,他們甚至很難想象得到,燈可以不點油,而且會那麼的明亮。

電燈、公共馬車、蒸汽船等等,諸如此類的新鮮玩意,給人們帶來的衝擊是空前的,而對於來自內陸腹地的司馬雷來說,置身於南京,他甚至有種劉姥姥進大觀園中的感覺。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衝擊,在接下的幾天之中,他發現,自己所接觸的一切都都在受到空前的衝擊。

在友人的邀請下,與其同住一個院中的司馬雷,在來到南京之後,很快便看到這裡的茶館酒肆裡滿是頭帶方巾的儒生,就如同當年於京師會考時,各地學子於會館中一般,那個時候他們有的高談闊論,有的吟詩作對,有的談論學問,有的則在大庭廣衆之下掙得面紅耳赤。

似乎這裡同樣也是,因爲南京各地的會館大都毀於“教匪”之手,沒有了會館,士子們便雲集於茶館酒肆裡,他們在那裡高談闊論,討論學問。而在這個時候,他發現士子們談論的不再是經史子集,而是算術以及其它西洋學問。

直到這時,司馬雷這纔想起,南京的會考不同於舊時的科舉會考,他們所要競爭的5314個江南大學堂的名額,考入學大學堂者,既爲“進士”,且於大學堂就讀期間,每月可享5元“恩俸”——這相當於從九品的俸祿。當然,更重要的是,三年後,他們就有資格參加公務員考試,成爲公務員,也就是成爲“官”。

可以說江南大學堂,等於“官場”的敲門磚。或許現在漢公沒有“開科取士”,但這也是變相的“開科取士”,只不過江南大學堂的入學考試不同於科舉。按照已經公佈的,江南大學堂考覈題目包括史學、政治策、算學策、外交策、輿地策、物理策及外國文論7項。初試合格方可參加複試,複試試題有中文試題和外國文試題各一道。

至於那經史子集,不過只是其中一類罷了,對於算學,司馬雷自問不遜於他人,交涉學、物理策、尤其是那外國文論是什麼?就非他所擅長的了,也正因如此,他纔會想向他人學習,今年,將是他最後的機會,如果還沒有考中,那從此也就是在鄉間做個熟師耕讀爲生了。

但是讓他失望是,這些人似乎也沒有談出什麼所以然來,他們大都也是抱着《海國圖志》等書,在那裡臆想着西洋,就是這種臆想,總給人以難以言語的浮躁感覺。來自各地的才子們想盡一切辦法展示着自己的才華,以便像傳說中的那樣吸引上位者的目光。

“所謂之外交策,其實就是古之縱橫術,縱橫術者……”

在耳邊傳來士子們的談論聲時,司馬雷聽到一旁傳出一聲嘆氣,似乎是在爲他們的無知,他朝着一旁看去,只見到一位年歲小自己數歲的少年,在看着報紙時,不時的搖頭輕嘆着。

“哎……”

那少年一邊搖頭,一邊翻看着報紙。就在這時,他看到報紙上一個廣告。

“金陵預科學校,專爲各地學士補習政治策、算學策、外交策及物理策、外國文論,我校長系前督府要員,教授皆爲精通西學之教授……”

聽着少年口中話聲,司馬雷的眼前頓時一亮,若當真如此,那去這學校裡補習,總勝過在這裡聽他人臆測。想到這他特意朝着少年手中的報紙看去,是《江南時報》,應該是今天的報紙,回頭一定要去買一份!

司馬雷並沒有冒然的去與那個獨坐的少年打招呼,除了少年一身華衣錦服,一看就不是尋常人家出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注意到,少年旁邊卻坐着一人,那個人的目光警惕,不時的掃視周圍,顯然是在保護着這個少年。

正因如此,司馬雷寧願出門花幾個銅板買一份報紙,也不想讓人覺得自己是刻意結交之嫌。

而這時酒館中的衆人聊着聊着,又聊到了南京城內的時事,與當年在京師時,各地士子的謹小慎微不同,在南京許是因爲漢王早在武昌時就曾言“不以言罪人”,加之報紙上經常有人發表文章,指點時事,如此一來,這些士子們自然也樂得於公共場所“慷慨山河”。

“許明兄可知,當初漢王初抵南京之時,石卿公曾領參軍府上下諸人勸進……”

那邊的談論讓司馬雷連忙堅起耳朵,那次“勸進”,早在尚未抵達南京時,他就有所耳聞,雖說勸進沒有成功,可卻也是從那時起,漢公易稱爲“漢王”,也算是有所成吧。

“當時漢王答道:“我以布衣起兵,君臣相遇,得成大功。今雖擁有江南,然中原未定,正有事之日,豈可坐守一隅,竟忘遠慮!”自然是不聽所奏。又過了五日,參軍府再次朝會,石卿公又奏說:“願陛下早正一統之位,以慰天下民心。”漢王先是思索片刻,而後又對衆人說:“我思:功未服,德未孚,一統之勢未成,四方之途尚梗。昔笑僞教,才得一隅,妄自尊大,迨至滅亡,貽笑於人,豈得便自效之;果使天命有在,又何必汲汲乎!”當時石卿公、儒齋公等復請說:“昔漢高祖誅項氏,即登大位,以慰臣民。今陛下功德協天,天命之所在,誠不可違。”也不回覆,即下殿還宮,以手諭諸臣說:“始初勉從衆言,已即王位。今卿等復勸即帝位,恐德薄不足以當之,姑俟再計。”……”

“至此已爲二次勸進,如若石卿等朝中諸公再行勸進,想來王上是不會再拒天下萬民之請的!”

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他們深知皇帝在即位之前要行“三推讓”之禮,這是禮制。而讓他們好奇的是,爲何直到現在,還沒有人再次勸進,當然,若是他們有能力上書漢王的話,恐怕也會上表“勸進”,甚至儘管他們在這裡慷慨河山,卻沒有人敢說“一同上書勸進”,畢竟,這個風頭還輪不到他們。在衆人的談論聲中,從“勸進”自然談到了將來的國號,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將來的國號絕對是“明”。畢竟漢王是皇高皇之後,繼續皇明正統,是再正常不過之事。

聽着那些人談論着的這些事情,司馬雷反倒是越發後悔自己爲何在這酒館之中浪費了數日時光,整日這般閒談又有何用?

“罷了,還是去那學堂看看吧!”

便走出了酒館,在附近的報攤上買了一份《江南時報》,然後便找到了那份廣告。

“每月學費十五元,這可真貴!居然在外城!”

嘴裡感嘆着預科學校學費之高,司馬雷倒也沒有猶豫。

“明天過去看看吧,若是當真物有所值,倒也值得……”

雖說司馬雷是寒門子弟,可這次爲來南京赴考,卻也典了二十五畝祖地,這些年,爲了赴考,他幾乎已經典盡家業,而這次赴考之所以是他最後的機會,正是因爲他沒有家業支撐着他再考一次。

“一個月十五元,三個月就是四十五元,再加上筆墨紙硯,估計需要六十元,現在……”

在司馬雷算着接下來的幾個月開支時,他又看着報紙,在看着報紙的時候,他注意到報紙角落中的一則新聞。

“漢公所委赴洋考察團外交司主事郭嵩燾一行昨日抵達南京下關碼頭,隨同回國者,除考察團一行二十一人外交司官員外,另有留洋生三十九人……”

這一則新聞就那麼擠在角落裡,實際上,在報紙上像這樣的新聞幾乎不值一提,尤其是現在,即便是剛來到南京,司馬雷也知道,想要了解南京政事,就先看報紙,在報紙上可以看到現在南京城內最熱門的消息,現在什麼消息最熱門?

恐怕也就是擁立勸進。而在這報紙上同樣也不例外!報紙上同樣也有文章言道着漢王應該早日登基,以安天下民心。

看着報紙上的文章,司馬雷突然冒出一個念頭。

“看來,要不了幾日了……”

————————————————————————————————————————————

您的每一個訂閱、推薦、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謝!《鐵血宏圖》羣:150536833,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

第113章 遊說(求推薦)第308章 喜事(第二更,求支持)第706章 盛宴(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410章 見證(第一更)第557章第158章 輕取(第二更)第59章 東王之怒(第一更,求推薦)第587章 共和軍(求支持)第678章 夜話第560章 商人(求支持)第144章 忘責(第一更,求月票)第659章 密探(第一更)第382章 上堂課(第二更)第106章 初戰(第二更,求推薦)第45章 夜話 (求推薦、收藏)第236章 京城煙雲(第二更,求月票)第58章 平地驚雷(明天加更,求推薦)第711章 美利堅落日(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128章 命運之變(新書上架,求支持)第153章 湖南憂(第一更)第54章 異心(求推薦)第354章 買賣(第一更,求支持)第395章 參謀部(第二更)第159章 心腹之患(第一更)第51章 血未冷(第二更,求推薦)第361章 新兵新事(第二更,5000字)第65章 甘爲奴(第一更,求推薦)第437章 蜀中(第一更)第267章 商辦(第二更,求支持)第160章 何爲天命(第二更)第521章 巴拿馬(求支持)第157章 黔勇大營(第一更)第91章 張家兄妹(求推薦)第252章 (第三更,求支持)第392章 戰車(第一更)第488章 報復(求支持)第151章 鄂北(第一更)第131章 義軍之變(新書上架求支持)第105章 弛禁三日(第一更,求推薦)第307章 時代的大門(第一更,求支持)第126章 灌輸(求支持)第167章 辮子(第一更)第484章第36章 憂慮重重(第一更,求推薦)第582章 潛伏者(求支持)第509章 帝國初嘀(求支持)第231章 廣州(第一更,求月票)第423章 天王府(第二更)第527章 禮物(第二更)第358章 生意(第一更)第140章 未來(第一更,求月票)第311章 財政(第一更,求支持)第356章 殖民地的未來(上)第34章 聰明人(求推薦、收藏)第232章 刺(第二更,求訂閱,求支持)第217章 才聚(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277章 打出來(第二更,求支持)第247章 赴任(第二更)第125章 命運(求推薦)第41章 圖窮匕見(第二更,求推薦)第33章 不甘(第二更,求推薦)第664章 張伯倫的浮想(第二更)第417章 演員(第二更)第111章 抵達(第一更,求推薦)第577章 新兵(求支持)第313章 機會第718章 君主的妻子(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419章 向東(第二更)第444章 迎接(第二更)第313章 機會第152章 進退兩難(第二更)第625章 屍山血海第328章 障礙(第一更,求支持)第178章 艦隊(第三更,求月票)第427章 儀鳳門外第203章 心生變(第一更)第565章 目的所在(求支持)第114章 解決之道(求推薦)第277章 打出來(第二更,求支持)第534章 科隆第123章 東王私心(第二更,求推薦)第481章 倉皇(求支持)第101章 武昌(第一更)第415章 回家(第二更)第94章 權衡利弊(求推薦)第388章 汝州太平(第二更)第579章 存在第705章 五岔口(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69章 想回家嗎(第一更)第616章 解放者(第二更)第193章 英國(第二更)第210章 下效(第二更,四更求月票)第164章 辯斥(第二更)第475章 前奏(求支持!)第44章第538章 科隆海戰(中)第435章 哭(第一更)第375章 潰兵(第一更)第630章 商人的眼光第354章 買賣(第一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