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離經叛道(三)

“他這麼做卻給後世做了一個很不好的榜樣!”

對於中國人而言,很難直面自己先祖犯下的錯誤,大多選擇“爲長者諱”。但是朱宜鋒並不在乎這些。他本身就是一個實用主義者,當已經不需要再用朱家的名頭爲自己謀取利益,甚至需要推翻一些東西的時,自然也應該直面其犯下的錯誤,更何況,這會給外人制成一種假想——連自己的祖先犯的錯都可以指出,那麼面對類似的錯誤,誰還能再說出一個“不”字。

但是當這話聽在郭嵩燾的耳中,讓他渾身猛然一顫,爲人臣者,有些話甚至連聽都不應該聽。

怎麼辦?

猶豫間,郭嵩燾的眼前猛然一亮,連忙開口說道。

“殿下,刪書者焉止高皇,秦無道方纔“焚書坑儒”,高皇刪書之後,實是聖人之道!”

爲了給朱元璋洗地,郭嵩燾甚至不惜搬出聖人來。

“聖人得帝魁之《書》三千三百三十篇,刪定一百篇爲《尚書》,十八篇爲《中侯》。而高皇帝刪書亦是合聖人之道……”

郭嵩燾的話讓朱宜鋒心底微笑,果然都是統治者的好臣子啊!居然把孫子刪書這個真假難辯之事給說了出來。但是臣子這麼給高皇帝洗地,作爲子孫後代的自己,就不好再提此事了。

其實之前在道出這句話時,朱宜鋒的視線朝着孝陵的方向投去,他並不後悔說出這句話。或許對於不少人來說,朱元璋是完美的,但是完美,並不意味着沒有犯錯。

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在這件事兒上他就做錯了。

“高皇爲了讓大明政權千秋萬代永世不倒,刪以《孟子》85條,但其亦知文不可盡刪,僅編了一本《孟子節文》,以供士子專考,可卻不禁士子看《孟子》全文亦不禁印此書,但是高皇卻未曾想到,其無意之舉,卻由此開以中國刪書之河,”

因爲認了朱元璋作爲“先祖”,那就必須要爲其行爲負上一些責任。

“至滿清時,滿清更是將其發揚光大,滿清以異族蠻夷入主中國,爲維持統治,更是推行文字獄,以文入罪。刪改天下之書,焚書數萬,更是爲維持統治,肆意刪改儒家學說,以至於儒家完全淪爲其工具,成爲其奴役百姓之本……”

“滿清禍國如此,實是可恨至極!”

郭嵩燾直接道出了一句政治正確的話來。點點頭算是認同的他的這個態度,朱宜鋒又接着說道。

“然而這不是真正的儒家,而是歷代君王隨意修改後的儒家。”

是的,這並不是真正的儒家。說儒家愚民的必須要先區分孔孟的儒家和董仲舒之後的歷代儒家。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以看作儒家的發揚光大,但是也可以看作是儒家的一種“變態”。仲舒時期的儒家已經摻雜了一些陰陽五行的神秘學元素,爲了體現君權神授的觀點,開始有了愚民的“雛形”,仲舒時期的儒家已經摻雜了一些陰陽五行的神秘學元素,爲了體現君權神授的觀點,開始有了愚民的“雛形”,

真正的儒學中,有“愚民”爭議的只有《論語》中《泰伯篇》中的一段話,引起爭議的原因是斷句問題,也就是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一種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種斷句是不折不扣的愚民思想,翻譯過來大意就是“可以讓人民按照我們得意志去做,但是不能告訴他們這樣做的理由”,如果這種斷句成立,應該是最早的儒家愚民思想雛形。至於第二種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種斷句截然不同,翻譯之後就是“民衆同意,我們就實行;民衆不同意,我們應該和他們說清楚道理和原因”,但是在後世很多人認爲這是人們對於孔子的過分拔高,基於政治正確的原因,學術界支持第一種斷句以及翻譯確實也多一些,但是對於朱宜鋒來說,他更傾向於第二種,因爲他知道中國的根本在什麼地方。

“其實,從開始罷黜百家的時候,掌握在統治者手裡的儒家就成爲愚民的工具。究其原因還是在於秦,秦國因爲愚民而興,也因爲愚民而亡。但是,自此之後,百代都行秦政治,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所以,“愚民之道”就再沒有退出中國歷史的舞臺。”

緩步向前走着,朱宜鋒邊走邊感嘆道。

“不過,秦國二世而亡的教訓,卻爲歷朝歷代所警,但“漢隨秦政”的影響,加之秦國因“愚民”而強的現實,又爲歷代王朝不甘捨棄,而在這個時候董仲舒出現了!”

是的,董仲舒是一個關鍵的角色,這正是朱宜鋒研讀史集得出一個結論。

“後人只看到董仲舒勸說漢武用以儒學,卻未看到漢武取儒家之“仁”不過只是拿來一用,所謂“仁”不過只是用來矇騙百姓罷了,是爲了掩飾秦政的本質,而董仲舒恰好看到這一點,看到漢武需要用儒家的“仁”去掩蓋法家的“暴”,需要用“三綱五常”來確立漢家統治的合法性!”

作爲聖門子弟,郭嵩燾自然知道,聖人之學中原本並沒有“三綱五常”,所謂“三綱五常”是董仲舒加入的。

“從董仲舒爲迎合漢武,加入“三綱五常”的那天起,儒家就完全淪爲王朝的工具,但是,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訓,卻使得歷朝歷代中原君主都非常清楚,“愚民之道”只是一時之用,畢竟人不可能終身矇蔽,就像秦國一統之後,便有“天下苦秦久矣”之說。在漢武“罷黜百家、獨遵儒家”之後,儘管儒家一點點的淪爲了工具,雖說“儒表法裡”本質沒有改變,但是儒家核心的“有教無類,開化民智”卻仍然影響着民衆,加之當時的士大夫雖說願爲君主驅使,但他們卻仍是聖門子弟,仍然堅守着“有教無類,開化民智”的對門之根本,這也就造成了兩千多年來,中國曆代王朝皆在“愚民”與“開智”之間尋求某種平穩!”

對於漢王的這些觀點,郭嵩燾更多的是聽,若是沒有歐美遊歷的經驗,或許他會將漢王的這番話視爲“大逆”之言,但是在歐美遊歷的三年,卻使得他能夠理解其中的關係。

或許商君之說旨在“愚民”,但是“民愚則易治”、“民弱國強、民強國弱”的道理卻是放之四海皆準,所謂的“刁民難理”,實際上,就是國弱的表現。如果官府沒有權威,或者權威總是受到百姓的挑戰,自然也就不可能國強。

實際上,在歐美國家,他看到的同樣也是“愚民”與“開智”之間尋求平衡,只不過相比之下,他們進行的更加隱晦,在歐美各國推行的教育之中,爲學生樹立法律觀念,其實就用制度“愚民”,或者說用制度去約束人,從而令國家在某些方面對人處於強勢。

但關鍵在於兩者之間的平衡!

“儒家本身並沒有愚民政策,相反,還常常站在一般民衆立場上想問題。儒家提倡“有教無類”,提倡開化民智,希望民衆“有恆心,有恆產”,在儒家經典中根本沒有任何”愚民“政策。反而對於君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甚至在看待個人犯罪時,也會反思是不是社會制度使他們做出這樣的事情。所以,儒家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並不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看問題。這一點與法家截然不同,法家是佔着君主的立場上爲其出謀劃策。而在實際治國上,一味行以“仁”顯然不能治國,一味施以“霸”,亦會二世而亡,事實上,在治國上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這就有了後世的“儒表法裡”,歷朝歷代都是如此,儒法並重。表面上是儒家“仁義”,制度上卻是法家馭民霸術。也就是漢宣帝訓子的“霸王道雜之”,也就是隨後兩千年的“霸王道”的平衡!”

這一番解釋之後,朱宜鋒的脣角一揚,如果不是因爲統治的需要,自己恐怕也不會懂得這一切,自己可許會和過去一樣,認爲儒家誤國愚民。實際上這是因爲,法家作爲歷代王朝統治的核心,普通大衆接觸並不多,甚至無從接觸其“馭民之術”,因爲那些的內容都是皇家秘不示人的“法寶”。

到了近代,無從接觸“馭民之道”之核心的尋常百姓,只能看到歷朝歷代宣揚的是儒家仁義道德,而發現其推行的不過只是“馭民之術”、“愚民之道”後,就會認爲是儒家愚弄了百姓,實際上不過就是儒家是爲法家的愚民思想背了黑鍋,而且大多數以爲“儒家愚民”的人,根本就不懂儒家,自然也就不知道儒家的本質是“民本”,更不知儒家的核心是“開智”。

最終,近代的落後,使得儒家揹負了“禍國殃民”的罪名,而給其扣上這一名義的人,卻壓根沒有看過四書五經,壓根不知道何爲儒,不過只是人云亦云罷了。至於鼓吹法家者,壓根也沒有讀過《商君書》,更不知道法家的核心在於“弱民”、“愚民”,從而達到其“馭民”、“役民”、“虐民”,以謀所謂“國強”的本質。

“平衡之道,歷朝歷代皆是“霸王道雜之”的儒法相平,且每每儒家王道總能佔據上風,兩者相輔相成,方纔有了史書中的漢唐之盛!但是這一切,”

提及那慘痛的歷史,朱宜鋒的臉上流露出發自內心的痛苦之色,

“最終卻完全毀於一旦……”

————————————————————————————————————

今天是年三十了,祝各位書友,今天都能領到大紅包,在新的一年裡,事事大順、萬事如事!一年難得一個春節,這幾天,無語很難做到加更了,希望大家理解,一是身體,至於這二,大家也知道,春節假放假比不放假還忙,能不斷更,已經拼了老命了。厚顏求票吧!

第79章 借頭(第二更,求推薦)第635章 決斷第545章 安西(第一更)第669章 本能(第一更)第564章 印度(求支持)第654章 洛基山(第二更)第625章 屍山血海第378章 人心(第二更)第656章 外交(第二更)第594章 國族(求支持)第216章 百姓(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第680章 父與子第88章 野望(求推薦、求支持)第623章 絞肉機(第一更)第560章 商人(求支持)第688章 帝國時代(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448章 離經叛道(一)第120章 咸豐之憂(上)第107章 狙擊(第一更,求推薦)第646章 皇帝的野心第54章 異心(求推薦)第549章 遭遇第413章 風雲起(第二更)第242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一更)第670章 對不起(第二更)第134章 文山義熟(第一更,求月票)第285章 零丁洋(下)第二更,求支持第500章 黑血(上)第422章 暗通(第一更)第529章 談判(第二更)第313章 機會第16章 藏匿(新書不易,求推薦、收藏)第548章 大西洋上第579章 存在第11章 坑的就是你(第一更,求推薦)第625章 屍山血海第311章 財政(第一更,求支持)第208章 朝議(第二更)第105章 弛禁三日(第一更,求推薦)第574章 帝國之間第589章 燃燒的都柏林(求支持)第631章 乾杯!第186章 明擇(第一更,求月票)第87章 長蛇陣(第二更,求推薦)第228章 着眼未來(第一更)第633章 潛入第321章 靈感(第二更,求推薦)第75章 前路漫漫(第二更,求推薦)第362章 在這裡(第一更)第325章 後園春(第二更,求支持)第366章第451章 離經叛道(四)第671章 催命符(第一更)第547章 造物第718章 君主的妻子(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341章 湘鄉未來(第一更)第169章 天國暗線(第一更)第44章第448章 離經叛道(一)第575章 勾結第254章 喜事(第二更,求月票)第100章 問計(第三更,求推薦)第254章 喜事(第二更,求月票)第535章 絕不退讓(第二更)第25章 交易(新書不易,求推薦)第638章 祈禱(求支持)第641章 不列顛第681章 開啓未來第718章 君主的妻子(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570章 目標,新大陸第311章 財政(第一更,求支持)第85章 長沙(第一更,求推薦)第649章 日本的未來第587章 共和軍(求支持)第384章 故舊(第二更)第640章 勝利者第586章 合作者(求支持)第585章 新殖民地(求支持)第173章 時機(第一更)第611章 家人(第一更)第529章 談判(第二更)第245章 懼何(第二更,求月票)第705章 五岔口(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66章 嶽武穆(第二更,求推薦)第150章 宏圖(第二更)第572章 倫敦憂第560章 商人(求支持)第651章 私相授受(第一更)第311章 財政(第一更,求支持)第205章 天變(第一更,求月票)第182章 戰地教學(第一更,求月票)第329章 華工(第二更,求支持)第131章 義軍之變(新書上架求支持)第203章 心生變(第一更)第564章 印度(求支持)第445章 北上(第一更)第573章 法蘭西的野望第461章 士仕(第二更)第406章 目的(求支持!)第39章 陰謀(第二更,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