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尾聲

張靜再次離京是在十日之後, 這期間發生了幾件大事。

首先是文諳的行蹤有了明確的下落,克勒塞動作也不知道怎麼得就那麼快,宮裡收到來自文諳的保平安信件的時候, 他們人已經到了大曆東邊的涅日普。

涅日普是個島國, 跟大曆隔着海, 兩國還有邦交。既然文諳是安全的, 他對外的名聲還是畏罪潛逃, 大曆也不方便直接派兵去接。

至於打着擒賊的旗號出兵去追人,那更不合適。兩國畢竟還有邦交,直接啓用海軍打上人家地盤, 那就太說不過去。

於是這事兒暫時就變成了膠着狀態,交給了兩國的外交使節去處理。

至於大曆國內, 當然各種版本的演義就層出不窮了。

第二件大事就是文歆正式冊封太子, 老皇帝的禪位儀式時間也已經確定在下個月裡。

同時他們送上京的那顆大西瓜也被在文歆的冊封典禮上一起獻上, 之後被大張旗鼓的運到了皇城外廣場上,供所有百姓圍觀。

張靜本來還在擔心那麼多人圍觀, 萬一有人眼尖看出點什麼來。不過事實證明,這種時候沒人會想不開的和絕大多數人對立,來找這大西瓜的茬。

事實上,這顆大傢伙爲市井傳播的那些演義故事又增添了不少話題,當然中心思想就是“如今新太子纔是真正天命所在”了。

第三件大事則是新學府擴建計劃擺上了日程。作爲皇帝欽命天下第一學府, 這裡要在原本涵蓋的教學範圍基礎之上, 再進行拓展。

具體來說, 就是張靜架不過大劉羅唣而提出的女學建議, 這次正經被批准了。

這在民間毫無疑問也是大事。自古以來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但如今新學府作爲天下第一學府,卻首先倡導女子也應該知書識禮, 通曉一些基本的文章道理,甚至也可以學習一些算學格物方面的知識。

這不僅能提高女子本身的修養素質,讓她在嫁人之後,能更好的幫助丈夫管理後宅。同時也能在整體上提升女子的素質水準,適當懂得一些道理,知道該如何取悅丈夫的女人,總比粗鄙一無所長的女人要更能讓男人喜愛。

這套道理大劉知道之後完全不屑,因爲在他看來,這分明還是男權主義下的產物。不過他也知道,在如今這個時代,能做到這一步就已經不容易,想要指望觀念徹底改變未必太過不現實。

無論如何,改變始終在進行,那就是好事。

第四件大事則是張靜也必須動身回去文家莊了。

如今已近盛夏,夏季稻的播種時間都已經過了。但拜新糧種美名所賜,跑來求張靜教學的人依然絡繹不絕。

文瑞動用睿王府的人事幫他篩選了好幾遍,這才挑揀出來一百二十名首期學員。這些人自大曆各地的,品性都經過睿王府的嚴格控制,這次將會隨張靜一起迴文家莊,近距離接觸新糧種,學習如何種植和培育種糧。

等他們培訓完畢,還會接受張靜安排的種植考覈。合格者再被集中送回京中,向皇帝直接彙報,並根據考覈成績認領對應數量的糧種回鄉,正式開始在民間推廣新種。

出發這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文瑞一早就跟在張靜車邊,依依不捨。

文祈也是一副淚汪汪的樣子,看上去很想留下來。但因爲他覺得自己已經是錚錚男兒,現在迴文家莊是必須的事情,不能耍小脾氣,於是一直忍耐着,看的文瑞越發難受。

一百二十人的隊伍集結起來說難不難,說容易可也不容易。十人一組一個大車編隊,行進的速度也快不到哪裡去。

文瑞跟着隊伍直送出去十二里地,眼看着日頭已經接近正午,車隊也到了京都和臨近縣府的接壤之處,再不能往前走,這纔不得不停了下來。

縱然再依依惜別,這個時候也是必須分手了。不過好在,這一去並非從此天各一方,而是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爲了彼此共同的美好未來而奮鬥。

文瑞看着張靜,千言萬語種種叮囑,從昨夜說到如今,早已不知重複了多少次,如今分手在即,卻只留得兩字:“珍重。”

張靜同樣看着文瑞,嘴角含笑,眼裡滿是對未來的期待,卻在聽到那一聲“珍重”的時候,眼角終於泛了紅。

午時燦爛的陽光灑滿一路,車隊緩緩迤邐而行,在京郊的官道上拖拽出長長的一列。正如同此刻的文瑞與張靜,承載着新的希望和夢想,踏上了屬於未來更寬廣的旅途。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