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進軍(上)

未央宮,宣室內。

郭嘉、賈詡、徐榮、傅燮、周瑜、趙衢。

坐於上首的高誠,看着徐榮挑選出來的傅燮、周瑜以及趙衢三人。第二軍,大周八個野戰步軍中排名第二的步兵軍,名至實歸,不出意料。

但後面的第三軍和第八軍,是高誠萬萬沒有想到的。

第三軍,曾在甘泉宮,幾近覆滅,連軍旗都掉了。按理來說,丟了軍旗,第三軍也就撤銷了編制。

只是,別說各個武官署衙了,便是高誠也捨不得。平白浪費一個軍的編制名額,並不算什麼。但是第三軍軍將、副將以及兩個正副級師帥。六位軍中大將,只活了趙衢一個。各級軍吏、兵卒的損失更不用提了。

其次,第三軍在某個時刻,曾經被所有人都放棄過。畢竟,身在十幾萬胡騎包圍之下,區區數千將士,想要殺出重圍,難如登天!

歷盡千辛萬苦的第三軍慘部逃了回來,可是面對來自各方各面的聲音,不絕於耳。

軍中唯一的最高長官趙衢,承受的壓力更是無比巨大。

第三軍的覆滅,究根問底,還是李堪的緣故。然而,死者爲大,人都死了,責任只能由活着的人來承擔。

趙衢沒有想到,但也沒有後悔。

擊退鮮卑後的大行賞賜,沒有他趙衢的功勞,也沒有第三軍將士的功勞。只有,那些戰死沙場的人,得到了一定的安慰。

而活下來的人,什麼都沒有。

軍心盡喪,趙衢都有過放棄的想法,因爲實在是無能爲力。從上到下,誰都知道這次大勝沒有他們第三軍的緣故。

因爲,丟了軍旗。

從接過印着大周第三步兵軍大字的軍旗的那一刻,所有的將士都被告知,軍旗丟了,編制也就沒了。

也有過許久的時間,大周朝野之間,無人提及第三軍。

但是,王上給了他們最後一個機會,重整旗鼓,沒有旗號,沒有編制。新來的軍將,也是一個不熟悉的人,叫耿臨。

聽說是耿氏一名老者,文治武功,皆可。

第三軍殘部,雖然經歷了最黑暗的時段,可他們依舊自傲。因爲,他們在甘泉宮,擋住了十幾萬胡騎的強烈進攻。

左右無援,硬生生憑藉着血肉之軀,攔住了波濤洶涌般的敵軍攻勢。

耿臨顯然是一位老將,在軍中旬月,幾乎不過問軍中事宜,悉數交給了臨時提拔的副將趙衢。

第三軍上下感覺似乎沒有這個人一般,依舊過着隨遇而安的軍營生活。除了正常補給,他們幾乎沒有任何事情可做。

只剩下操訓,剩下無奈,剩下無主!

王上沒有第一時間撤銷第三軍的編制,反而新任命了一名軍將。有人猜測,也許第三軍不會遭到最慘的結果。當然,也有人猜測,這可能只是王上爲了拉攏耿氏,而做出的選擇。

因爲,當時的政治背景下,關中大姓,漢室幾朝外戚,名將輩出的耿氏,無疑一個非常大的籌碼。

這其中,就包括了趙衢。

自上而下,都散發着一股喪氣!

只是後來,莫說趙衢,連高誠都沒有想到。

耿臨,爲第三軍保留了他們的編制番號,他們這些殘部還是大周野戰步兵軍第三軍的將士。

隨着兵卒的補充,第三軍煥發出新生的氣息。

即便那些新兵是士族私兵,可仍舊被那些經歷過生死,經歷過人生谷底的老卒,訓得老老實實!

可惜,第三軍新生後的第一戰,並沒有獲得什麼戰功。

wWW◆ ttКan◆ ¢O

作爲新任軍將的趙衢,也沒辦法改變上面的主意,只能聽之任之。而現在,趕上徵蜀一戰,若是再不立功,第三軍上下將士,真的對不起耿軍將的再造之恩。

徐榮亦是抱着如此心態,不僅是爲了給第三軍機會,也是爲了讓第三軍重複往日輝煌。

往日輝煌?

談不上,大周軍中的輝煌,始終都被兩個騎兵軍,以及第一軍、第二軍佔據着。但這不代表,其餘六個軍就沒有任何用處。

尤其是步兵軍中的前四個軍,都要比後面四軍成立的時間早的多。可卻成爲了大周第一個差點被撤銷編制的軍,無疑讓其他三個軍臉上有點掛不住。

再說了,趙衢的能力不差。

中規中矩,時而有點急智。

但其是涼州老人,段煨、耿臨,皆認可其能力。

所以,沒有人反對,也無從反對。

至於第八軍,高誠特別查看了下週瑜以及徐榮的面色。

大周,誰都知道周瑜乃是當世大儒蔡邕女婿,長安四君子,與軍師祭酒郭嘉相交莫逆。消息靈通的人,則是知道更深的內幕。

周氏,救過王妃以及世子殿下。

周瑜,自然而言,就成爲了大王心中最矚目的人。

徐榮眉目一擡,不與自家王上對視。大王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無非就是擔心自己徇私舞弊。

可事實並非如此,周瑜的才華,不負其名。在中尉府時,深得段公欣賞,更有意培養成後續接班人。

在軍中,雖無大功,可全軍都沒有大功。

第八軍建成不過一二月,便奔赴河東,再不濟也有着奪取界休、平周等地的功勞。可是,在全軍皆不計功的情況下,第八軍上哪混功勞去。

至於先前糾風署調查的結果,那也不是周瑜短短半年之內就能搞得定的。

私兵,爲何成爲私兵。

說白了就是仗着背後主子的勢力,狐假虎威。

周瑜想要改變軍中的這種意識形態,只能靠時間來慢慢消磨。不同於第三軍,有着輝煌的過往,第八軍真的什麼都沒有。

能帶着這麼一羣烏合之衆打仗,主將自身的能力,就絕對不會差到哪裡去!

瞥了良久,高誠這才冷哼一聲,不再介意選軍之事。

“文良,現已至六月,關中霖雨最遲也會在七月份到來,有何打算?”

行軍打仗,敵軍的因素,僅佔其中一部分,更多的還是天氣緣故。關中霖雨,少則兩月,多則三月。

雨季一到,便是褒斜谷也難以行軍。

“回王上,臣以做好打算。負責進入巴西,進攻墊江、江州一帶由第三軍、第八軍負責。協同部隊,有漢中軍五千人,賨兵三千人,另配民夫六千人攜帶糧秣,合計五萬人。第二軍和第五軍,則匯合氐兵、漢中兵三萬,合計八萬人,進攻葭萌,牽制蜀軍主力。”

“伯達和公瑾,八日出兵,趕往漢中。他們應該會趕在霖雨之前,進入漢中。而後,馬不停蹄,進入宕縣,在此整修,稍後即往墊江。沿途供給,悉數交由漢中以及賨人負責。臣與南容部,則於二十日,趕往漢中,途中即便遇上霖雨,也應會接近漢中,糧秣壓力不大。實在不行,冒雨行軍也未嘗不可。”

“不過,現在雖然往漢中運糧一月,但老霖雨過後,便是冬季。其中,能抽出一月時間運輸糧秣,已是萬幸。待到大雪封山,臣擔心漢中維持不了十餘萬兵馬的供給。”

徐榮說完。

高誠點了下頭,問向郭嘉:“奉孝,荊州那邊聯繫的怎麼樣了?劉表能出多少石糧食?”

“最少三百萬石。不過其有一要求,若是王上扶持劉琦擔任荊州牧、徵南將軍,五百萬石糧秣,兩月可至。甚至,可派出荊州水師、步軍,分兵兩路,支援益州戰局。”

“噢?”

高誠擰起眉頭,嗤笑一聲。

第421章 造紙與立學第335章 席捲第792章 冬季攻勢(18)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第673章 氐兵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288章 藍田大營第230章 臨洮第648章 平城第101章 低配版具裝甲騎第927章 深夜第669章 退兵第31章 危局第740章 聚私成軍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847章 圖謀王事第225章 牧馬童第73章 敗彭脫於西華第45章 天下紛擾第237章 將兵拒敵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43章 板盾蠻受降第715章 犍爲之戰(24)第43章 板盾蠻受降第564章 入夜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234章 迴歸冀城第381章 撤退第66章 破城!第817章 借道第648章 平城第635章 舉城大慶第582章 營城第153章 急功近利第529章 河東之爭第861章 陣前相會第773章 旗雲滾動第304章 徐榮顯威第605章 統戰部第86章 回府第84章 折返洛陽第53章 兵發關東第46章 大婚第360章 成軍校閱第16章 陣戰黃穰第492章 諸變第70章 帳內威逼第683章 頓足第379章 杜畿第596章 新城第725章 犍爲之戰(33)第474章 會見魏使第582章 營城第396章 子弟軍第300章 卓軍失利第401章 離石相王第326章 虢亭會戰(12)第544章 暗潮涌動第111章 夜取冀城第554章 諸事第68章 憤!第138章 閻象第608章 廟算第468章 長安城內第479章 初平五年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666章 事出意料第564章 入夜第895章 討袁第726章 犍爲之戰(34)第819章 籌備第334章 流凌殺到第101章 低配版具裝甲騎第33章 死裡逃生第24章 八拜之交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150章 捐納第496章 至藺縣第188章 再歸長安第310章 唐姬第867章 神鬼莫測第164章 美陽之戰(4)第815章 晉陽蒼首第826章 張郃、高覽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130章 血戰隴縣第720章 犍爲之戰(29)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412章 通寶之便第915章 定略(下)第253章 殤第678章 諸路伐蜀第392章 京兆韋杜第288章 藍田大營第707章 犍爲之戰(16)第823章 善後之事第746章 撲朔迷離第746章 撲朔迷離第198章 三駟而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