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爭城(下)

深夜之中。

梗陽城內,盛開坐在府衙大堂內,獨自一人,默默的飲着酒。

耳邊,時不時傳來一聲聲刺耳的哀嚎。

陣亡三百餘人,重傷百餘人。

除去那一直在休息的百餘親騎外,餘者人人帶傷。

僅是一日功夫,傷亡過半啊! Wшw▪ тt kan▪ ℃o

明天,還不曉得能不能守住。

起碼,盛開沒有那個信心。兵力太少了,趙軍一萬多人,可以接替攻城。而自己只剩下五百餘可戰之兵,連輪替防守都做不到。

因爲,趙軍主攻北城,不代表其他三面城牆以及城門不需要留下兵馬。三面城牆,再少也得需要百號人。如此一來,四百人,也就夠佔滿北城,連後備兵都騰不出多少人。

“校尉。”

一老一中,手下兩位軍候,走進大堂。

盛開擡頭看了一眼,兩位心腹,都披傷在身,不由又是垂頭一嘆。

“公子~聽老夫一句,趕緊走吧。”

年紀頗大的老軍候,近了前,嘆聲勸道。

盛開依舊垂着腦袋,言道:“忠叔,開兒實在不知該如何抉擇!漢室未滅,輕而棄之,有愧先父!”

“主君,老將軍已經走了,您纔是盛氏家主。正所謂,家國天下,家在國前,無家何以報國?更兼,盛氏眼下,僅餘公子一人,家族宗祀,且爲重啊。”

“可是~”

盛開方欲言,便被老軍候擺手打斷。

見此,盛開知道忠叔還有話說,便靜下心來,繼續聽着。

“老將軍與公子奮二氏之力,將三河精騎掌控在手。晉陽想要三河精騎的編號,可又不想讓公子繼續掌權。眼下,晉陽已經容不下公子了。而趙國,與王允又有何區別,不過一丘之貉,不宜去。眼下能去的,也只有周王和曹操那裡了。”

盛開認同的點了下頭,順口說道:“周王那邊,先父曾隨周王平定羌亂,又同戰關東羣雄。吾等去投,周王當會接納。不過,周國軍制,吾也一樣保不住三河精騎,只能在長安虛度一生!曹操那邊倒不錯,他手下沒有什麼騎兵,更卻乏騎將,當能重用吾等。”

“曹操那邊,過不去啊。”

旁邊的年輕軍候,苦笑一聲。

盛開也無奈一笑,確實。晉陽這地方,去周國倒是方便,但去關東,不論從哪走都要經過關隘渡口。

“去周國吧,公子好歹也是周王舊將之子。周王仁義,總會念及些情分。縱是日後不能再建功立業,想來也不會虧待了公子。至於三河精騎,全都是步兵的三河精騎,徒惹笑話啊!”

“可開兒總有些不甘心,忠叔!”

“那也比死了強,汝年歲尚輕。無非在長安多呆些時日,與那些勳貴打好關係,還能愁日後沒上陣建功的機會?”

盛開擡起頭,一對目珠注視着這位追隨父親征戰數十載的老人。最終無奈的嘆了一聲,問道:“那稍後便開東門,吾等翻過龍山,去離石。”

“那些傷兵還是莫要帶了,翻山越嶺,缺醫少藥,他們熬不到離石。”

“但讓他們留在梗陽,必爲趙兵所害!”

“公子何不去書給趙軍將軍,也許能保他們一條生路。畢竟,趙軍拿下晉陽,也要治理幷州。殺戮傷兵,徒壞聲名。”

“也好,那忠叔汝等先去召集將士去東城,吾稍後便至。”

“諾!”

很快,深夜之中,梗陽城響起一陣聲響。

軍令下到兵卒耳中後,所有人都知道要棄城了,談不上興奮灰心,有的也許只是那一絲慶幸。慶幸自己,還能再多活些時日。至於能多活多久,全看造化了。

當盛開來到東城時,城門處已經聚集了所有能夠繼續行軍的將士。

沒有人說話,寂靜的可怕。

城門默默的打開,一隊隊將士下意識的便朝着城外而去。

直到最後,盛開望了一眼不斷傳來哀嚎的城內,恨恨的擺了下手,策馬出城。

身旁一名心腹騎士,則是脫離大部,轉而向北。

......

張郃是在沉睡中,被親兵喚醒的。得知斥候截獲了一名漢軍騎兵後,張郃立即披上衣袍,來到前帳。

帳內已經點起油燈,兩名士卒正押着一名漢軍打扮的人。

“爾乃何人,欲去晉陽求援乎?”

張郃注視着那漢兵,凝聲詢問。

漢兵搖了搖頭,說道:“將軍,在下那是三河精騎盛校尉帳下親兵,替吾家校尉,給將軍送封書信。”

“三河精騎?”

張郃眉目一亮,盯着這人,問道:“三河精騎乃天下騎兵之最,緣何充作步卒守城?城外的那支騎兵,纔是真正的三河精騎吧?”

“將軍,若城外乃三河精騎,又怎會見死不救?將軍,吾家校尉有書信奉上!”

見張郃不提書信的事,漢兵隨意解釋了一句,便再提書信。

張郃嘴角一揚,搖了搖頭,給趙兵使了個眼色後,依舊凝視着這漢兵,還是不信。

那可是三河精騎啊,冠名天下。

王允肯復北軍之名,沒道理讓同負盛名的三河精騎,來守一個小小的梗陽城。

士兵很快就搜出了書信,交給張郃。

張郃打開一觀,剛看沒幾息,便一躍而起。隨後,緊盯了一眼書信上的印章。

“來人,速去查探梗陽城。”

“諾!”

“將軍不必了,大可派人進駐梗陽。吾家校尉在某來之前,便已經往離石而去。城內,只餘下百餘傷兵,乞一條活路爾!”

張郃再度將目光,轉向這漢兵,惡狠狠的言道:“汝家校尉去投周王?竟不投某,還妄想某繞過城內傷兵?”

“吾家校尉之父,曾隨周王平羌亂,又與將軍之主戰於孟津。故而投周王,不來將軍處!”

張郃眼角一眯,仔細的想着,而後問道:“汝家校尉乃是盛珨之子?”

“回將軍,正是。”

“唉,也是!”

張郃垂首點頭。

孟津一戰,在趙國很少被提及,因爲那是大王最大的污點。

一戰幾乎全軍覆沒,主帥都準備跑路了。若不是有援軍殺至,趙國只怕難有今日之盛。

“本將且問汝,汝家校尉如何?”

“某願爲之赴死!”

張郃眼角一眯,讚歎一聲:“真忠士也!”

“唯請將軍繞過城內百餘傷兵。”

“本將如何行事,不需汝教,且下去吧。”

第142章 突圍第653章 夜戰第357章 軍第388章 界橋之戰(中)第682章 墊江城外第336章 潰敗第289章 國士第339章 損失慘重第827章 大戟士第118章 青石岸之戰(上)第188章 再歸長安第200章 下駟決上駟第324章 虢亭會戰(10)第382章 驪山第449章 逆襲第751章 調兵遣將第521章 明意第226章 孰輕孰重第327章 虢亭會戰(13)第442章 是歲,關中大飢第157章 倚城保軍第806章 回師第819章 籌備第104章 削髮代首示衆第771章 制略第198章 三駟而決第599章 勝第797章 冬季攻勢(23)第135章 朱儁喪母第88章 無題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227章 人不爲己?第509章 易水之戰(5)第724章 犍爲之戰(32)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580章 謀劃第312章 失心第870章 軍議(中)第418章 天下紛爭第895章 討袁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45章 天下紛擾第730章 長安夜第623章 奇兵第392章 京兆韋杜第541章 定議第676章 逐利第417章 春耕第497章 劉和起兵第842章 鮮卑肆虐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787章 冬季攻勢(13)第634章 胡夷之爭第234章 迴歸冀城第382章 驪山第452章 炎黃貴胄之風流第663章 援兵第181章 美陽之戰(21)第488章 無題第418章 天下紛爭第64章 試探攻城第362章 議陣第457章 欲擒故縱?第425章 上林文苑第448章 袁術稱王第7章 博弈第768章 借卒第835章 臨陣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112章 激戰將起第29章 御兵驅蠻第716章 犍爲之戰(25)第925章 行陣入江河,截水斷流!第491章 安邑之變第684章 宋建出兵第73章 敗彭脫於西華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572章 傾國前夕第186章 美陽之戰(26)第414章 蒯越、蔡和第469章 文坊四寶第518章 蔡璣第860章 顏面盡失第175章 美陽之戰(15)第779章 冬季攻勢(5)第5章 點卯第538章 魏王卓第279章 臆想第90章 在下週瑜第522章 徐榮借糧第903章 破勢第362章 議陣第404章 三將相王第571章 動靜第617章 無題第252章 摧毀第260章 以直報怨第793章 冬季攻勢(19)第341章 洛陽羣雄第13章 千騎破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