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善後之事

鄴城上下一緊,徵召的諸多士族私兵,悉數發往高邑,馳援文丑。

與此同時,信騎往來頻繁,絡繹不絕。

雁門關外,大戰未起。而晉陽城外,已是硝煙滾滾。

話說趙國公子袁譚,引五萬精銳將士,返道上黨,經涅縣進至箕城下。時日已不知過去多久,但與鄴城通訊從未間斷,雖時有間隔,可足以明局勢。

進駐上艾,莫說辛毗,便是袁譚也不感覺有什麼不妥之處。

以當時情況論處,朱儁不知所蹤,對於本部兵馬來說,最好的絕斷便是封堵上艾,絕井陘道,以塞漢軍。

若非己軍猜測與國朝大相庭徑,袁譚絕對不會輕易退兵。

搞什麼嘛!~

自己五萬精銳,前逼上艾,反倒壞了大局。而今,不僅要返回上黨,還要自涅縣北上太原。這是在玩自己嗎?

上艾漢軍守卒衆多,自己是沒什麼把握。可絕斷井陘道的戰略意義,也絲毫不差吧。現在自己不僅要翻山越嶺,還要從箕城逼近晉陽。

說的好像箕城沒有漢軍似的!

不過,箕城好像確實沒有漢軍駐紮。

袁譚率領諸部,輕而易舉的拿下箕城,北面的陽邑、榆次,皆無漢軍駐守,似乎漢軍腹地,比自己要想象的還要輕鬆。

數萬趙軍,兼以日程,晝夜不息,衆在關鍵時刻,趕至晉陽城外。

趙軍兵臨城下,若說漢軍不緊張,那幾乎不可能。

因爲北面大將軍與趙軍的交鋒還未分出勝負,可眼下卻又是數萬趙軍逼近都城,這種狀況,試問誰又能輕而視之?

趙王袁紹不用多數,其袁氏乃四世三公,於中原威望甚重。

趙國,雄踞幽冀,眼下雖有曹操叛之,可任誰觀來,皆不過疥癬之癢罷了。如今趙國大兵逼近都城,怎會不心生憂慮?

而晉陽城內,身在膏肓之間的王允,至始至終,都清清楚楚的關注着佔據。

也許身在彌留之際,也許只是迴光返照之間。

在趙軍拿下箕城後,大司徒王允,也喚來自己信任的心腹幕僚,董昭。

“公仁~”

躺在榻上,老司徒的身子骨,經過一個冬季後,日益漸下。

這種狀況,使得朝野之間,皆是人心惶惶。

誰都清楚,大漢能夠苟延至今,皆是司徒一人之能。若非司徒,早在離石相王之際,漢室也許就已經消逝了。

正是因爲上一次的漢趙之爭,司徒一手好棋,佈局北方,大敗如日中天的趙國,這才使得今日漢室能夠以幷州貧瘠之土,與幽冀膏腴之地,爭的不分上下。

但現在,司徒公病重,情況急轉而下。

董昭注視着已經臥榻不能起身的王司徒,不由眉頭皺起,應了一聲,關懷說道:“王公,昭在榻前。王公且慢言,注意貴安啊!”

“咳咳~公仁啊,事到如今,老夫已是彌留之際。汝等知之,某又何嘗不知乎?”

王允並沒有董昭看起來那麼脆弱,嘴角微揚,佈滿皺紋的面龐反而露出笑意。繼續言道:“公仁,老夫自己身子的狀況,比誰都清楚,莫要擔憂。唉,可惜啊,國朝經黃巾之亂,董、高之亂,國貧民乏,致有今日天下羣雄割據之禍。”

“老夫年老體衰,耗盡心力,方使周棄東出,專注巴蜀。楚棄中原,南忘江淮。唯獨幽冀袁紹,北上無繼,南下非機,唯有西進。操勞一番,廢棄載年之功,破其所謀,取的今時二三載良機。”

“好在,老夫一番謀劃,沒有白費。今有取幽州全境之機,可爲吾漢室延之。幷州雖據四塞,然亦居於周趙之間,胡虜之側,土地貧瘠,口戶甚少,非良霸之基也。”

“而幽州不同,東雖苦寒,可聯諸夷,取其精壯,充爲陷陣。北有諸胡,仰之大意,結其之盟,可得精騎十萬。西有雁門、五原、河套之地,盡是養馬之所。若得幽州,瀝心磨志,不出數載,便可將鐵騎十餘萬,步卒十萬,南下爭雄。若布略得當,奪袁紹基業,未嘗不可。”

“如此,結幽冀之地,登基於千秋亭,效光武之故事,大有可爲啊!”

王允握着董昭的手臂,深情陌陌的說道,儼然就是一副交代後事的感覺。

田豐道出心中言語,將衆人的思緒從一道難題帶入到了另一道難題上。

“王允奸猾狡詐,深通謀略。其若是擊敗韓猛將軍後,必然南下回保晉陽。世子大軍眼下即將進入太原郡,不出數日便能抵進晉陽城下。不過,晉陽口戶衆多,徵募丁勇堅守的話……”

久久沒得插話時機的許攸,當即藉此空檔,說道一句。

可惜,說的完全就是一句廢話。

田公話已經講明到那個份上,誰若是再看不出王允分而擊之的想法,那就真不配站在這大殿了。

“李傕、鞠義到了何處?”

田豐突然問道,驚了衆人一下。

袁紹將目光轉向許攸,這等機密軍務,悉數由刺奸司傳遞。

許攸沉思了一下,言道:“回大王,現在的話,應當在南行唐一帶。”

袁紹點了下頭,看向田豐,言道:“元皓,如何?可有破局之策?”

“並無,亦不需要!老夫,已經察覺到蛛絲馬跡了!”

田豐眼角漸漸眯了起來,面龐上的冷意,也毫不掩飾。

……

而同時,身在沮府中的司馬懿,聽着沮鵠打探的消息。

想了良久後,亦是慕然驚醒,搖頭咂舌。

真是讓人想不到啊!“李傕、鞠義到了何處?”

田豐突然問道,驚了衆人一下。

袁紹將目光轉向許攸,這等機密軍務,悉數由刺奸司傳遞。

許攸沉思了一下,言道:“回大王,現在的話,應當在南行唐一帶。”

袁紹點了下頭,看向田豐,言道:“元皓,如何?可有破局之策?”

“並無,亦不需要!老夫,已經察覺到蛛絲馬跡了!”

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636章 獻俘闕下第851章 亂第880章 駐軍弘農第178章 美陽之戰(18)第639章 坐視天下第495章 胡珍作亂第765章 朝會 武備學堂!第847章 圖謀王事第640章 胡騎走河西第754章 河東第557章 勢氣第474章 會見魏使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736章第692章 犍爲之戰(1)第395章 軍民九例第205章 這天子第355章 籌謀第700章 犍爲之戰(9)第763章 朝會 謬論!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第143章 出城第670章 豐年第42章 服喪第712章 犍爲之戰(21)第180章 美陽之戰(20)第934章 進略第171章 美陽之戰(11)第914章 定略(中)第35章 慘淡之狀第359章 軍旗第873章 拼人才第166章 美陽之戰(6)第525章 大陽、下陽第500章 劉備請兵第438章 烽煙四起第475章 休屠各第342章 兄弟隔仇第873章 拼人才第463章 射策第197章 疲兵第334章 流凌殺到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194章 陣前贈酒第477章 聯姻第636章 獻俘闕下第211章 耀武揚威第394章 仁義之師第569章 士族第134章 信騎第443章 逃荒第909章 破勢(8)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477章 聯姻第604章 鬱郅第31章 危局第166章 美陽之戰(6)第289章 國士第384章 數千裡之災第497章 劉和起兵第877章 無題第353章 批評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385章 公孫兵界橋第620章 劉表第500章 劉備請兵第474章 會見魏使第286章 常時法令第619章 襄陽第134章 信騎第131章 清剿第541章 定議第298章 天將二日第85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787章 冬季攻勢(13)第346章 佈置第515章 郭全父子第868章 占卜第610章 斬將第596章 新城第6章 大權旁落第21章 共葬一土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10章 直抵江夏第492章 諸變第236章 蓄勢待發第268章 襲營(中)第910章 破勢(9)第844章 國事多難第535章 鐵騎交鋒第588章 結外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454章 倉廩實第698章 犍爲之戰(7)第583章 邊將權重第427章 緣起第803章 冬季攻勢(29)第663章 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