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欲納降

“你說,這高子明會不會接受咱們的投降?”韓忠滿是躊躇,拿捏不準那高子明的性子。

這人聽說是個殘酷暴虐之人,可又有血戰沙場,爲挽大軍狂瀾而不惜身。

“應該會吧?”孫夏亦是同樣如此,遲疑了一下,這才道來。接着又說道:“咱們好歹也有個幾萬人馬,若是那高子明不想麻煩,應該會接受。”

“唉,希望如此吧!”韓忠感嘆一聲,望着窗外的夜空。

星野稀稀,明月當空。

月下之人,卻是心思不定,未來難測。

內城中所有的黃巾士卒,都在猜想自己的明天。

也許官兵同意納降,大傢伙還能逃的一命。但若是不納呢,逃?逃到哪裡去?

這天下一十三州,可還有黃巾軍的容身之所?

北方大賢良師被困廣宗,其餘地方黃巾不是被剿滅,便是再無蹤影。此時的局勢,任誰都能看出,黃巾天下已是奢望,敗局已定。

一名名黃巾賊兵,偎依在一起,無人說話,只是靜靜的看着眼前的篝火。

他們都是可憐人,活不下的可憐人。爲了吃一口飯,多活一日,他們加入了黃巾軍的浪潮。

同樣,他們也是破壞者,他們殺了許多人,許多跟他們之前一樣,快要活不下去的人。

這世道,就是人殺人的世道...

高誠也在靜望星空,站在城門樓,扶着冰涼的城垛,遙看着美好的夜空。

城內黃巾軍,已經是甕中之鱉,敗亡只在自己一念之間!

這種一言決人生死的感覺...

不,自己還定不了他們的生死。

死,自己還能一言而決;生的話,難!

徐璆、秦頡,希望他們生,因爲投降之後,這些底層的士卒可以就近安排到南陽郡中,耕田種地。如此一來,戰後南陽郡很快就能恢復生產,從而保持他們的政績。

東漢的政績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口賦,也就是人頭稅。

從稅收之中,朝堂重臣可以與去年作比,少了自然是人口減少。而多了,那就是很好的政績。

但黃忠、蔡瑁不願,底層的士兵也是不願。

他們需要首級!

黃忠是家仇,挑些人讓他殺了也無妨大局。自己麾下將士,這麼長時間的征戰,功勞已經積累的不少了。唯獨蔡瑁和荊州軍士卒,他們需要首級來充當戰功。

這些士兵全都是郡國兵,而且其中大多是荊襄世家貢獻出來的郡國兵。

原本的荊州兵馬,早就在前荊州刺史與五溪蠻的交戰中,損失殆盡。五溪蠻離開荊州前往益州時,正值荊州刺史正調集各世家部曲、佃戶。

當這些世家部曲以及佃戶整頓好後,五溪蠻早已遠奔益州。之後,前荊州刺史去職。因此,荊襄世家便靠着這些部曲、佃戶組成的郡國兵,開始自己的崛起之路。

其中尤數蔡家、蒯家、黃家、龐家最甚。因爲這四家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地方,南陽郡以南!

想要向南發展吧,荊南宗族勢力卻也是水潑不進,軟硬不吃。一羣人靠着宗族盛行於南方山野之間,自成一方勢力。而向北,就進入了中原世家的眼中。

怎麼說呢,他們是既想加入中原士族,又擔心這些中原士族將他們吃個一乾二淨。

荊州、揚州南部、幷州、冀州的世家都有這麼一個擔心,因爲他們的底蘊還差的很多。至於益州、關中雍涼的世家,則是各成體系。

益州仗着四塞之國,輕而易舉的就阻擋了中原世族的侵入,然後自己畫個圈好好的玩耍。

關中、涼州的世家,純粹就是跟關東世族不對眼,誰也不服誰!

西漢仰仗着關中、涼州世家起家,偏偏東漢是仰仗關東世族起家,這就造成了關中、關東的不對付。

不過,隨着百多年的打壓,關中世族靠着底蘊,過的還湊活。涼州那些原本的世家,基本上都落魄了,反而是衍生出了不少將門。

比如馬家?韓家?皇甫家?段家?這些都是...

關中和西涼自然是抱團取暖,關中龍起之地,最不缺少的便是天子!哼~

高家如今自然也是世家,從自己官拜中郎將之時,就正是成爲新的涼州世家。至於家族能夠有多麼繁盛,就看自己能有什麼樣的地位了!

蔡瑁也是如此,蔡家日後能夠有什麼樣的發展,看的便是蔡瑁能在這蛋糕中,奪下多少。

蔡諷已經老了,張溫位居司空,又是中原世族,自然不可能相助蔡家雄踞荊襄。而蔡瑁的目標,就是雄踞荊州。只有這樣,積蓄一代,荊州蔡家便能與中原世族,共與一案!

“希望,徐璆和秦頡,別讓自己難做吧!”

高誠嘆了一口氣,對於蔡瑁,自己並不打算得罪。甚至,還有多多交善的想法。

劉表入荊州,自己是攔不住的。也就是說,荊州蔡家的崛起,勢必如同歷史一般,力壓蒯、黃、龐三家,稱霸荊州。而,自己預測的未來勢力範圍,距離荊州又遠,絕對是遠交近攻的好幫手。

現在,自己既然知道蔡瑁心中所需,自然要大力相助!袁家和曹操實在是太讓人頭疼了,這倆人一個不世梟雄,一箇中原世家代表,難辦!

到時候,若是不聯合荊州世家,跟這倆人對着幹,心裡着實底氣不足。

黑科技很多,但百分之九十九用不上!

....

....

就在高誠細思之間,城內郡守府內的徐璆、秦頡,也已經與韓忠的使者商議好了。

可以接受內城中人投降!

而就在那使者剛剛離去,秦頡就冷哼一聲,徐璆則是皺眉苦思。

“初起,接受黃巾賊寇投降,可是讓高子明很是難做啊!”

高誠這兩個月所爲,徐璆盡皆看在眼裡,又豈會看不出高誠結交荊州蔡氏、蒯氏之意。

至於這兩家所需,徐璆更是心知肚明!

聽聞徐璆所言,秦頡嘴角一揚,鄙夷的看了一言殿外,說道:“使君勿憂,某心中所計,定能合高將軍心意!”

徐璆凝視秦頡,久久不語。

兩人,就這樣正襟端坐,互不言語!

第920章 勢、力!勢力!第490章 狼騎南下第522章 徐榮借糧第226章 孰輕孰重第416章 大肆封賞第354章 姜紓訓弟第94章 何苗第502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上)第390章 界橋之戰(終)第414章 蒯越、蔡和第33章 死裡逃生第429章 巨馬水公孫大勝第380章 危局第924章 下江油第868章 占卜第754章 河東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777章 冬季攻勢(3)第867章 神鬼莫測第172章 美陽之戰(12)第728章 狀元城第386章 鞠義第702章 犍爲之戰(11)第395章 軍民九例第289章 國士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291章 父女第103章 圍城第232章 煮酒論天下第411章 焉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第839章 大敗!第71章 轅門射紀靈第832章 晉陽城下第847章 圖謀王事第176章 美陽之戰(16)第659章 科舉第475章 休屠各第722章 犍爲之戰(31)第22章 名揚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31章 儒林第194章 陣前贈酒第363章 大練兵第314章 虢亭會戰始第715章 犍爲之戰(24)第128章 策馬攻城第685章 五溪蠻叛第68章 憤!第835章 臨陣第913章 定略(上)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第587章 青州第247章 李相如歸降第418章 天下紛爭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197章 疲兵第881章 長安行第398章 布籌西域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683章 頓足第762章 朝會伊始第447章 傳國璽易手第654章 君臣相交第274章 大業第201章 驅虎破敵第566章 大軍入城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641章 劉焉出兵第174章 美陽之戰(14)第774章 進退兩難?第77章 天下局勢第546章 陣仗第381章 撤退第592章 應對第66章 破城!第93章 無題第710章 犍爲之戰(19)第704章 犍爲之戰(13)第651章 禮崩樂壞第688章 馬超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617章 無題第741章 遊行示威第660章 論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第459章 休養生息第166章 美陽之戰(6)第716章 犍爲之戰(25)第529章 河東之爭第857章 交易第384章 數千裡之災第272章 意欲何爲?第68章 憤!第518章 蔡璣第54章 百里無人煙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724章 犍爲之戰(32)第563章 謀城第815章 晉陽蒼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