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攻滅趙宏,韓忠上位

三軍待定,立於城外三百步,遙望宛城。

高誠亦是如此,不過自己站的更高一些!

立於巢車之上,觀望宛城內景,其間盡是頭裹黃巾的賊兵,不見其人奔走。或許是做好了抵擋漢軍進攻的準備,或許只是在等死!

大約三刻,未曾看出什麼,高誠也下了巢車。

回到望樓之上,拄劍而立。

“傳令,攻!”

一聲令下,率先響起的便是望樓左右戰鼓。

聞鼓而進!

伴隨着震天鼓聲,呂公車先行,其後隨着井闌、衝車、攻城梯...

蔡瑁領着五百身披鐵甲的甲士,聽到鼓聲,更是激動萬分。

有着這麼五百重步兵,先登之功若是奪不下,可就真的丟人丟大發了。

所以,這五百甲士,盡皆按照蔡瑁軍令,緊緊跟着呂公車。只待呂公車靠近城池,遍可以第一時間登車攀城。

東城鼓聲,傳到南城。

徐璆、秦頡也是將兵上前,擊鼓攻城。

宛城城樓上。

趙宏毫無精神的看着城外發動進攻的漢軍,手一揮,傳令道:“把那些牀弩搬來,給乃翁殺!”

“諾!”

不一會,百餘人擡着四架牀弩,上了東城門。

一羣人搗鼓半天,都未能裝上弩矢,不會啊!

而此時,高誠軍中牀弩率先發難,三十餘架牀弩發出‘嘣’的一聲,將那粗細如同長矛般的弩矢射出。

三百步,也不過一里之途。

幾十根弩矢瞬間飛過,盡皆釘在城牆之上。

“未及城頭,再高!”

處於城東三百步外的一個土丘之上,木製箭樓上,一名士兵看了許久,這才衝着下面喊了一聲。

下方負責指揮牀弩的漢軍軍官,得到訊息,大聲吼道:“快,墊高,調整!”

土丘是漢軍將士這兩個月來,硬生生堆起來的,爲的就是這三十架牀弩。這裡,最不缺的便是土。

近百個麻袋墊下,牀弩機身頓時擡高。

“上矢!”

“放!”

力士以木槌,再次砸向機扣。

這一回,不失衆望,大半弩矢擊碎城垛,或是越過城頭,落入城牆之後。只有那幾支,釘在城垛下方。

攻城主力速度並不快,畢竟這些個攻城器械,想快也快不起來。

行至五十步時,城上終於發出反擊。

四支弩矢突然飛出,朝着一架井闌射去。

三支箭矢直入井闌,穿過架體,朝着後方落下。

隨後,整個井闌便晃了三晃,卻未曾垮塌,驚得周邊士卒心跳不已。

另外一支,擦着井闌的邊飛過,將後面的一名刀盾手釘在地上。手中木盾碎裂,札甲連着肉身,被擊出一個窟窿。

不等城頭再次發矢,漢軍牀弩便找到了城上牀弩位置,數十支箭砸下去。四架牀弩被擊毀兩架,剩餘的兩架,也不敢再有人操縱。

那死去的幾十人實在是太慘了,城頭之上,已被碎屍覆蓋。

來到原護城河旁邊,呂公車繼續前進,壓着上方鋪墊的木板,順利渡過。

而至始至終,城頭之上,只有那零零散散的箭矢落下。

這一切還要歸功於填護城河之際。

宛城自然也有護城河,這個時代,但凡城池,無護城河必有護城壕。作用都是一樣,加大攻城部隊的難度。兩者的區別便是,臨水的是護城河,少水地區只能修建護城壕。

臨着淯水之畔,宛城自然不會少了護城河。而且,與陽翟不同。

淯水量大,爲了填護城河,高誠抓了不少的在野民夫。

先是斷了淯水與宛城護城河的溝通,這纔開始充土而填!

拼着填河之際,漢軍弓手亦是專門挑着黃巾弓手射殺。等到護城河填完之時,黃巾弓手幾乎損失殆盡。

這也造成了如今面臨漢軍攻城,遠程殺傷力不足。

呂公車靠進城牆,並未直接落下踏板,而是等待下面蔡瑁率領的甲士先上來。

待甲士聚集之後,踏板一落,兩軍對視一眼,大吼一聲,開始衝殺。

黃巾軍圍在呂公車周邊的兵卒不少,可惜漢軍衝上來的是甲士。身披重甲,手持利刃,哪裡是一無片甲的黃巾軍所能比擬。

近十架呂公車,攜帶着三百多重甲甲士,登上城牆。其後,還有二百甲士,以及數不盡的漢軍。

面對這些砍不動、殺不死的漢軍甲士,黃巾軍僅僅支撐了不足半個時辰,便一呼自潰。

趙宏看着麾下拙劣的表現,抽了一下嘴角,並未大吼。

只是輕聲說道:“傳令下去,退守內城吧!”

“諾!”

不等命令下達,黃巾賊軍已經自主的朝着內城潰敗而去。

面對重甲步兵,別說黃巾軍了,漢軍也只有依靠弩箭,才能對其造成致命傷害。

潰敗之下,數不盡的黃巾軍跑下城頭,涌入城內。甲士力戰良久,並未參與追敵。反倒是蔡瑁,看到了趙宏等人。

趙宏,蔡瑁還是有點印象的,因爲之前陣戰之時,這廝還與自己交手兩招呢。

“取來一副大黃弩!”

蔡瑁朝身後一喊,頓時有弩手遞上。

城頭上已經沒有黃巾賊兵抵擋,漢軍弓手自然要迅速登城,佔據地勢。

臨着一支弩箭,放入箭槽,蔡瑁雙臂猛然用力,直接將機扣拉上。隨後,端着這制式的三石弩,以望山瞄着遠在二百步之外的趙宏。

這一瞄便是十息,直到心跳緩平,蔡瑁這才扣動扳口。

弩矢嗖的一聲,朝着遠方直射而去。

趙宏正在衆親衛的守護下,直奔內城走去。但突然,趙宏停下腳步,有那麼一瞬間,自己感覺有點不對勁。

回頭一看,只見一支弩矢已至眼前。

趙宏猛吸一口涼氣,正欲偏身,卻不想弩矢先到。

弩矢自趙宏面門,直透腦後...

“大帥!”

“大帥!”

衆親衛急忙護攏,卻發現趙宏已經身死,只好擡着趙宏屍身,再次起行。

漢軍掩殺之下,黃巾軍一擊即潰,狼狽奔逃。

無數人跪在城中大道之上,向漢軍乞降,希冀能夠逃得一命。

逃入內城的賊兵,不過區區數萬人,擠滿了這小小的內城。

韓忠和孫夏看到趙宏遺體時,苦笑對視一眼,滿是無奈。

兩萬大軍輕而易舉的便攻破了宛城外城,這一切讓高誠都感覺有點不真實。十幾萬大軍呢?就這麼潰敗了?

入城之後,漢軍幾乎都是在抓俘虜,至於退守內城的賊軍,僅僅只有千人看着。反倒是夏育和張任二人,領着騎兵入城時,滿是怨言。

什麼啊,十幾萬賊兵這就敗了?

既然敗了,爾等不往北城和西城跑,跑回內城算是怎麼回事?

兩人沒得到戰功,甚是不爽。

內城之中,韓忠和孫夏正商談着投降事宜。

沒法打啊,仗着外城都潰敗如此,更不用說小小的內城了。

想投降,肯定就要有一個頭領,不然那漢軍將領說不定看不上兩人,一刀給剁了。

於是,韓忠頂替趙宏位置,成爲這內城四五萬賊兵新的渠帥。

同時,遣人往城中漢軍,商談投降之事。

第686章 漢夷自治第153章 急功近利第318章 虢亭會戰(4)第784章 冬季攻勢(10)第736章第208章 無題第256章 高氏嫡長子第479章 初平五年第187章 局勢突變第406章 瞻之舊事第844章 國事多難第317章 虢亭會戰(3)第443章 逃荒第837章 驚鴻第435章 夜襲南鄉第540章 彌留之際第27章 督益州軍事第361章 被打慘了第447章 傳國璽易手第549章 宮內廝殺第515章 郭全父子第638章 同赴死節第829章 爭城(上)第216章 下鄉第683章 頓足第161章 美陽會戰(1)第763章 朝會 謬論!第613章 大戰前夕第181章 美陽之戰(21)第395章 軍民九例第298章 天將二日第391章 救災第526章 破城第388章 界橋之戰(中)第933章 夜泅潛水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95章 北軍抵洛第133章 閻行之勇第607章 失鬱郅第486章 殺於扶羅第554章 諸事第529章 河東之爭第357章 軍第470章 無題第52章 大將軍府第884章 進軍(下)第914章 定略(中)第141章 高朋滿座第304章 徐榮顯威第898章 高處不勝寒第284章 邊軍自述第560章 臨洛第260章 以直報怨第577章 調查司署第362章 議陣第336章 潰敗第367章 公孫瓚第167章 美陽之戰(7)第565章 兵敗城破第293章 刀兵將動第211章 耀武揚威第701章 犍爲之戰(10)第693章 犍爲之戰(2)第64章 試探攻城第645章 王氏第617章 無題第275章 入洛第436章 戰丹水第847章 圖謀王事第173章 美陽之戰(13)第299章 大戰,起!第550章 據殿死守第472章 子衿第238章 平襄第559章 予軍第194章 陣前贈酒第381章 撤退第898章 高處不勝寒第737章 廢佃戶除私兵第506章 易水之戰(2)第411章 焉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第574章 國滅國起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661章 三爵制第13章 千騎破十萬第923章 江油城第349章 宣帝五銖錢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515章 郭全父子第496章 至藺縣第316章 虢亭會戰(2)第238章 平襄第812章 肱骨第196章 陣前鬥將第381章 撤退第609章 甘泉宮第168章 美陽之戰(8)第98章 殺胡令、招賢令第525章 大陽、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