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連鎖反應

時光日去,一月已過。

漢光和七年八月。

盧植的消息已經傳遍天下,去北中郎將之職,詔令入獄,不得出。

其後,便是皇甫嵩和朱儁。

兩人將兵,在倉亭外與卜己僵持月餘,終得一時機,大敗黃巾軍,陣斬卜己。

東郡黃巾卜己被斬,中原已定。

處於廣宗城內的張角,得到消息後,吐血三升,只得將兵出城,與董卓率領的北軍大戰,希冀挽回敗局。

這一戰,所有人都對北軍將士,懷着滿滿的信心。

畢竟,漢軍的裝備、訓練等等都在黃巾軍之上。一連四月的平叛戰爭,也使得許多人看到了黃巾軍的不堪一擊。或許,唯一能佔據優勢的便只有人數吧。

可人數,放到漢軍面前,還真不算是啥。

自從高祖劉邦,東進與項羽爭奪天下,仰仗兵力優勢取得天下外。

之後,大漢帝國將士,在戰場上,大多沒有佔據過兵力優勢。

七國之亂、平定南越國、位面之子的統一戰爭、班超定西域....

其中以少數兵力,大敗敵軍的戰績,數不勝數!

在朝堂重臣心中,漢軍以少勝多不是應該的嗎?

結果!

董卓狠狠的打了所有人一個響亮的耳瓜!

北軍大敗,損兵折將近半,甚至就連董卓本人,都差點被黃巾軍幹掉!

可以想象,劉宏心中的惱火!

廢物、不堪一用...

幾乎所有能夠罵董卓的詞,都被劉宏用上了。自己辛辛苦苦培養了十幾年的大將,居然一戰而敗!

這董仲穎,還不如高子明呢。

高子明雖然也有敗績,可起碼沒丟臉面不是。那牛頭山一戰,大意之下,中了蠻兵奸計,險些慘敗。可人家高子明親自領三千兵馬,迎戰十萬蠻兵,堅守不退。

不僅爲大軍後退爭取足夠的時間,更是打出了大將之風。

這董卓兵敗之後,只顧自己逃跑,反而使得北軍主力失去指揮,慘遭黃巾軍掩殺。

兩相比較,真是要多蠢,就有多蠢!

至於,劉宏是如何得到戰場具體訊息,繡衣使者還是比較可信的!

可惜,這一戰大敗,軍中的繡衣使者,也是損失了不少...

董卓一敗,黃巾軍居然有起死回生之勢,這可就不得了!

於是,一封詔書,連夜抵達皇甫嵩軍中。

着皇甫嵩、朱儁領軍北上,剿滅賊首張角!

對於董卓,劉宏還是留了一情。

再怎麼說,這廝也是培養多年的忠臣,國事艱辛,忠臣難覓!

同時,和皇甫嵩北上一同發出的還有一詔,直至高誠大營。

看着詔書中所言,高誠笑了一下,朝着帳外喊道:“傳令,擊鼓聚將!”

“諾!”

待到衆將齊聚,高誠也已披甲戴胄,表情肅重的望着帳內衆將。

“本將,剛剛得到消息,北軍被張角擊敗了!”

“什麼?”

“怎麼會?”

...

徐璆亦是不敢相信,畢竟那是大漢帝國最精銳的部隊了,也是主力部隊。

“賊首張角不過一區區道士,並不知兵法韜略,怎麼擊敗北軍?北軍主力,可是有着足足近五萬兵馬啊!”

高誠看了一眼問話的徐璆,點頭說道:“本將亦是不知,但北軍確實敗了,傷亡近半!”

“如今,陛下已去董卓東中郎將之職,命皇甫嵩、朱儁二人,北上統帥北軍。所以,吾等無需擔心北方戰事。此外,陛下也與本將下令,要求吾等儘快平定荊州黃巾,及時北上增援皇甫嵩!”

高誠並不瞭解五萬北軍,是如何敗的,這其中定然有蹊蹺。

畢竟,那可是五萬漢軍。

先不說黃巾軍被圍困在城內,縱是出城攻擊北軍,北軍也有營寨以爲依託。就憑藉黃巾軍那本事,想要擊破五萬漢軍的大營,先來個一百萬再說吧。

而即便是陣列而戰,大軍也不至於潰敗啊,畢竟有營寨可退。

既然非戰之過,那便只有人的原因。

董卓,董仲穎!

這位董老大,莫非現在就有了不臣之心?不然,憑藉其本領,打死高誠都不信會敗於黃巾軍之手。

那戰局,隨便來個穩重點的無名之輩,都不可能慘敗。

只是,這樣做,沒什麼好處啊!

時間緊迫,高誠也來不及多想。

話音一頓,繼續說道:“吾等將兵圍困宛縣,也有兩月之久。城內守軍士氣低迷,吾等又等來了後方的攻城器械,破城便在明日!”

這話一出,帳內之人無不是笑容滿面。

北方戰事,關他們什麼事嗎?

不關!

北方打的再好,沒他們一分功勞。打了個慘敗,也不是因爲他們。

所以,自家自掃門前雪纔是要事。

這宛城只要一破,功勞絕不會少。

“將軍儘管安排,卑職等人,早就想攻城破賊了!”

蔡瑁聽到攻城,是最開心的,他可是日夜想念着自己的先登之功呢!

“德珪着急了!哈哈~”高誠笑着調侃一句,繼續說道:“嗯,明日便由徐使君與秦府君統帥荊州郡兵,攻打南城。本將親自將兵,攻東城。”

“夏育、張任各指揮兩千騎,埋伏於西城、北城之外。”

“德珪親率五百甲士,以爲先登。其餘人等,各司其職。”

“宛城,必須一戰而下!”

“末將得令!”

蘊育了兩月之久,這顆勝利果實已經成熟了。

失敗?

不存在的,此戰幾乎是必勝之局!

在場的衆人,皆是知兵之人。對於城內黃巾軍的估叛,不會有太大誤差。

士氣連續低迷兩月,早已無戰心。

而守城,靠的便是士氣。士氣高,縱是城外百萬大軍,亦是難爲。士氣低,便是城中有十萬人,亦是枉然。

次日,漢軍列陣出營。

推着井闌、呂公車、牀弩、巢車、攻城雲梯,擡着簡易雲梯,列陣前行。

城內守軍早已發現漢軍動靜,當即調兵遣將,分聚各邊城牆,靜待漢軍攻城。

趙宏看着周邊衆將,以及城樓附近的士卒,嘆了一聲,腦海中想着逃離這個必死之地。

士氣太低了,自己、孫夏、韓忠,沒有任何守城的信心。將軍尚且如此,更不用提這些底下的士兵了。而且,他們今天都沒吃飯!

沒糧了!

城內沒有一粒糧食了!

沒有糧草,還指望守住城池?

這也是趙宏一心想着逃走的原因,因爲肯定守不住。

甚至,有可能漢軍剛一攻城,大軍就會潰敗。

第587章 青州第216章 下鄉第702章 犍爲之戰(11)第637章 河西第741章 遊行示威第77章 天下局勢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586章 臨陣大忌第814章 軍漫於野第414章 蒯越、蔡和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825章 兵臨城下第215章 祭奠第42章 服喪第611章 張猛、王國第648章 平城第26章 破城潰敵第42章 服喪第535章 鐵騎交鋒第787章 冬季攻勢(13)第23章 蜀道難第170章 美陽一戰(10)第30章 輕兵陷陣第54章 百里無人煙第630章 漫漫長夜第671章 夜市第735章 漩渦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644章 劉琦第845章 內爭第520章 封駁之制第124章 去職、削食邑第577章 調查司署第485章 離間計第503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中)第316章 虢亭會戰(2)第71章 轅門射紀靈第230章 臨洮第245章 破衆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254章 三軍雲集第458章 天下休兵第644章 劉琦第731章 儒林第772章 天子氣第167章 美陽之戰(7)第485章 離間計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688章 馬超第317章 虢亭會戰(3)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546章 陣仗第905章 破勢(4)第530章 人心向變第383章 千里澤國第293章 刀兵將動第639章 坐視天下第82章 摔樽爲號第20章 漢中戰事第390章 界橋之戰(終)第771章 制略第39章 一漢當五胡第137章 會軍移營第927章 深夜第545章 鹽利第45章 天下紛擾第696章 犍爲之戰(5)第238章 平襄第141章 高朋滿座第784章 冬季攻勢(10)第318章 虢亭會戰(4)第366章 子龑二週第334章 流凌殺到第180章 美陽之戰(20)第323章 虢亭會戰(9)第19章 家第753章 東進高奴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880章 駐軍弘農第61章 鍾繇第408章 陽謀第928章 久違的杜伯侯第8章 募兵第691章 負隅第101章 低配版具裝甲騎第340章 回關中第476章 訂盟第245章 破衆第713章 犍爲之戰(22)第343章 軍制第583章 邊將權重第154章 掘平陵第747章 事勢時轉第518章 蔡璣第165章 美陽之戰(5)第540章 彌留之際第315章 虢亭會戰(1)第1章 良家子第706章 犍爲之戰(15)第658章 二十等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