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犍爲之戰(27)

酒過三巡,味回五臟。

且不論益州之事如何,身在長安的高誠,卻是擺脫前些時日扶風雪雹、華山山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且,極爲難得的暢飲一番。

諾大的未央宮,還是一如往常,清幽寂靜。

椒房宮中,所有的宮女、宦臣,悉數遠離主殿內王妃寢宮。

便是一向膽大妄爲,無所顧忌的世子殿下,此刻也閒來無事蹲在花苑前,拿着手中的枝條,抽打着一正盛開的鮮花。

良久之後,王上身旁常侍才招呼一衆宮女、宦臣入內服侍。

看着一名名宮婢和宦臣相繼而入,兩名年歲輕輕的宮女,倒是近了王世子身前。

“世子殿下,吾等可以入內拜見大王了!”

其中一名宮婢,屈禮敬言。

高龑回首瞥了一眼,又轉過目光,輕哼了一聲:“不必了,吾還是出宮去吧。在這深宮之內,實在無趣。”

“殿下不可,昨日大王還責怪於您呢。若是再被大王知曉……”

“怕什麼,如此膽懦怕事,要爾等何用!”

“……”

兩名宮婢嘴角一苦,卻是無話可言。順從世子殿下的意思,讓世子殿下開心,受罰又算的了什麼?

況且,大王仁厚,世子殿下也是仁義心腸,所謂的處罰也並非過重。

“汝二人快去吧,還按照以前的安排,本殿下便先走一步了。”

說完,高龑便快步離去,都不給兩名宮婢說話的機會。

無奈~

其中一名年歲看起來稍長一些宮婢,衝着旁邊的妹妹言道:“竹兒,汝去通知張軍候,命其定要保護好世子。規矩他都懂,出了什麼事,大王不會饒了他。吾去報於大王,少不了又要挨頓責怪。”

“阿姊放心,小妹定會安排妥當!”

說完,兩人分別去往他處。

……

椒房殿,室曰幽,閣曰靜。

正如其名,幽室四下,蕩然無雜音。些許鳥兒清脆,風鈴悅悅,香溢亭榭,頗是休心。

端坐在胡凳上,高誠一身常衣,扭亂不整,也不介意。只顧往品着杯中香茶,時不時回首望一眼正在梳妝的姜紓。

耳中鈴聲纏繞間,陣陣匆促腳步傳來,讓高誠稍微皺了下眉頭。

外面那些宮女和宦臣,不會這麼不懂規矩。

“啓稟大王,世子殿下出宮了。”

外面一聲輕報。

高誠眼眸一整,眉頭一挑,還沒來得及說話,身後便傳來一聲:“芊兒,汝速去宮外,帶回世子。”

室外一陣寂靜,似乎無人敢應。

“紓兒,不必如此。有怋兒、承兒在,無恙。”

高誠道了一句,算是解了室外宮婢的尷尬處境。畢竟,在這宮中,龑兒想要出去,下面沒幾個人敢攔。一個宮女,想要將一國世子帶回來,怎麼可能?

可姜紓就不樂意了,整理下衣襟站起身,朝着高誠走來,邊走邊說道:“大王,龑兒貴爲世子,日夜常出,妾身委實擔心。況且,其今日學業未完,又出宮玩鬧,長久下去,何以服人?”

“男兒嘛,自是好動。若如處子一般,久居宮內,便是好事了?學業,有所知即可,龑兒需要的是收納諸卿子弟,結交便是最好的法子。”

對於姜紓中國式家長的表現,高誠心中還是有些感覺不舒服。倒不是一味否認,但作爲差學生,最是理解天天聽那些大儒誦經講義的兒子。

別說高龑一七歲孩童了,自己都聽不下去呢。況且,自己以前七歲的時候,天天都騎着小馬駒四處亂跑。自己兒子就在長安城,還沒怎麼去外面走過呢。

“大王這般寵溺龑兒,妾身以爲不可。若事事任由其心,日後必驕縱頑劣,壞吾王室威嚴。”

“丁點小事,怎麼又給往大了扯啊。坐下坐下,嚐嚐這茶,味道還不錯。”

高誠站起身,撫着姜紓的香肩,口中別開話題。

姜紓欲言又止,嘆氣一聲,也不想再繼續爭論下去,以免折了夫君威嚴。

夫妻兩人坐在一起,說些老生常談的事,不一會兒,兒子出去野的事就拋之腦後了。

回望長安城,依舊處於森嚴的監控之下,調查司近千密探,分佈在其中大街小巷,謹防着謠言的再度出現。

控制謠言傳播的成效,比諸公卿想象的簡單不少。

殺了最開始散播謠言的十餘家闔族後,關中所有的士族,都轉換態度,鼎力支持自家君上。百姓也因爲談論此事,可能會遭受牢獄之災,亦是閉口不提。

還有就是,長安附近的百姓,可謂是心向周室,所謂的傳言散播出去,卻產生不了負面影響。其餘郡縣,倒是總有些碎嘴茬子,走了趟牢獄後,也是心下生忌,不敢復言。

說到底,在中國人的眼中,老天再厲害,也沒得天子厲害。因爲皇帝能夠輕而易舉拿捏住自己的三寸,而老天則有些看不到摸不着。

對神明抱着敬畏之心,可以有。但跟皇帝作對,是個人都明白該如何選擇。

接着,就是防範餘孽復生了。

這項工作,比起前些時日,要來的輕鬆的多。

同樣,因此事大周也停止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尤數隴西郡的戰事。

勝利的消息傳回長安,讓當下緊張的氛圍爲之一鬆。

斬獲鮮卑、羌族首級數萬,趣敵數百里。

本來就打算停止動作,訓練精兵銳卒,以入高原征戰的徐榮,算是與長安方面心有靈犀。

各部兵馬再度回到狄道,準備各軍駐防的調配。

東線無戰事,大周的目光放到巴蜀和河首一帶,此時將兵馬駐紮在此,也能及時應對西面的諸多威脅。

盤踞河首的宋建,佔據河西四郡的步度根,坐擁千里沃土的劉璋,還有居住在森山老林的氐人、蠻人,以及遠離中原的南中諸豪族。

這些都是大周的敵人,切齒之恨的敵人。

若非彼輩,大周不說能拿下益州,可局面也絕對比現在要強的多。

從巴郡杜畿處傳回的消息,不僅送往長安,還有一份副本,送到涼州。

徐榮也沒有想到,賈龍等人仍在堅持,並且似乎下定決心,要和蜀兵勢不兩立了。

據守武陽、南岸、僰道,使以地利,欲拒蜀兵于堅城之下。

幾乎是必死之局。

賈龍他們的兵力太少,訓練不足,甲具不全,與裝備精良的蜀兵根本沒的比。堅守旬月,應該就是彼等所能做的掙扎,早晚都躲不掉失敗的下場。

只是,大周若是沒有丁點動靜,也未免太寒人心了!

第155章 陣戰第275章 入洛第761章 辯計第313章 欲出關第775章 冬季攻勢(1)第254章 三軍雲集第237章 將兵拒敵第734章 金榜題名(下)第53章 兵發關東第540章 彌留之際第167章 美陽之戰(7)第678章 諸路伐蜀第211章 耀武揚威第591章 密謀第90章 在下週瑜第72章 凌遲紀靈第447章 傳國璽易手第77章 天下局勢第682章 墊江城外第315章 虢亭會戰(1)第585章 慘烈如斯第202章 潰兵百里第417章 春耕第905章 破勢(4)第312章 失心第255章 養病第417章 春耕第766章 朝會 六制第628章 當在今夜第778章 冬季攻勢(4)第444章 舊部第912章 破勢(終)第466章 投科射策下第124章 去職、削食邑第853章 四面楚歌第892章 楚王術即皇帝位第498章 豐、授夜談第553章 平第163章 美陽之戰(3)第574章 國滅國起第30章 輕兵陷陣第367章 公孫瓚第324章 虢亭會戰(10)第497章 劉和起兵第579章 趙盛第58章 圍城第925章 行陣入江河,截水斷流!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786章 冬季攻勢(12)第316章 虢亭會戰(2)第497章 劉和起兵第78章 連鎖反應第345章 紙第582章 營城第377章 軍第162章 美陽之戰(2)第253章 殤第620章 劉表第656章 追贈第752章 護氐中郎將第489章 王子師第52章 大將軍府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63章 攻城軍械第163章 美陽之戰(3)第238章 平襄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634章 胡夷之爭第9章 遠赴荊楚第661章 三爵制第768章 借卒第359章 軍旗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21章 共葬一土第334章 流凌殺到第84章 折返洛陽第650章 忠、義、信、禮第429章 巨馬水公孫大勝第193章 變局,兵動第416章 大肆封賞第933章 夜泅潛水第900章 趙國內權第462章 鴻門宴?第712章 犍爲之戰(21)第422章 夕陽亭敘第665章 伏兵第81章 降者之命第830章 爭城(中)第604章 鬱郅第241章 撤離第269章 襲營(下)第247章 李相如歸降第764章 朝會 廢佃除舊第191章 獨掌軍權第420章 教學署第210章 迴歸冀城第398章 布籌西域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274章 大業第684章 宋建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