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犍爲之戰(30)

周國趁着劉焉病死,進攻益州新任之主劉璋之際,天下其餘各勢力,也是明爭暗鬥不休。

晉漢與趙國之戰,自上艾後,再無重大戰役發生,只有小規模接戰數陣。不過,漢軍並沒有在趙兵手中討得好處。

上郡仍舊處於趙國大將顏良的控制之下,固若金湯。漢兵不得南下,自是無法與出兵匯合。偏偏,楚兵在河內,又受到魏郡趙國主力大軍的威脅。

袁紹長子袁譚,並沒有讓其失望。

領着三萬兵馬,接連勝了數陣,使的楚兵士氣大降。顏良又派不少兵馬扼守太行徑向南的主要關口天井關,徹底迫使楚兵無法打開北上之路,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地步。

強攻吧,又未必能擊退佔據兵力優勢的晉漢、楚國主力大軍。不攻吧,這麼灰溜溜的退回南岸,豈不是更助賊勢。

接着,懷縣一戰,楚兵再敗。東面兗州牧曹操,在劫掠一番徐州後,亦是在虎牢關增加了兩萬兵馬。

士氣低迷的楚兵,被迫放棄河內郡治懷縣,退到野王一帶。

而後,張勳率主力撤回南岸,只留下數千人馬,坐鎮野王。

楚兵既退,趙兵也沒有趁勢追擊,而是調集兵馬,一則增援上黨的顏良主力大軍。一則進入幽州,與呂布率領的漢騎和諸胡騎交鋒不斷,保證着廣陽、涿郡等幽州富庶之地不受侵擾。

再說齊王陶謙,可謂是最近以來最痛苦的了。

與曹軍交戰數次,連戰連敗,不僅被曹軍再度打到郯縣城外。更是任由曹軍劫掠了周圍諸多縣邑,剛剛恢復些許元氣的齊國,又被狠狠的教訓一頓。

唯一表現好的就是泰山賊首臧霸,與孔融交戰之間,勝戰不少,還斬下了孔融帳下大將武安國的首級。使得孔融根本南下不得,無法與曹軍主力匯合。

大肆劫掠一番,老曹也不戀戰,轉頭率軍回到兗州地界。

徐州本是富庶之地,卻因受此波及,平白添了數座鬼城。

按理來說,齊國並沒有做什麼。僅僅只是屯了三萬兵在邊境,助漲袁術聲勢,也沒打斷去摸曹操的屁股。畢竟,先前交過手,陶謙也自知不是曹孟德的對手。

可誰曾想,楚兵主力一渡河北上進入河內,那曹操便調轉槍頭,直指徐州。

曹豹又連戰連敗,直退回郯縣,將好不容易恢復元氣的縣邑,再度拱手讓於曹操。

曹兵殘暴,劫掠成風,何以苦了萬千百姓!

撇去青徐之事,長江南岸的荊州倒是太平一歲,刀兵不動,舟船不發。

劉景升一邊修繕着襄陽一帶的防禦措施,又於漢水北岸,築軍城樊城,與鄧縣隔十餘里相望。

樊城方圓七裡,屯甲兵近萬,勾連水寨,泊戰船三百餘艘。隔岸,襄陽水寨更是有着荊州水師主力駐紮,舟船近千。

南面江陵,黃祖率水師舟船數百艘,巡控雲夢、洞庭,謹防三吳水師。

荊南地區,劉磐一攬水陸兩軍將士四萬餘衆,步卒鎮漢壽,水師居臨湘,把控着四郡之地。

至於先前北上來犯的交趾兵馬,宛若笑話一般,不戰而退。

那朱符,性殘暴,領交趾漢兵、百越兵三萬餘衆,頓兵曲江數十日。劉磐都未親自動身,僅是責帳下桂陽太守趙範,長沙太守韓玄及統領水師的黃射等人,揮師以對南越兵。

結果,黃射與韓玄二人,尚未領水師及長沙兵進入桂陽郡,便得到朱符爲其下部將所殺,越兵悉退。

現在交趾刺史朱符身死的消息,剛剛傳到劉磐耳中,尚未送至襄陽。

接下來如何做,劉磐有些拿不定主意。出大兵攻打交趾,未必能輕易拿下。再加上荊南人士,現在與百越的關係可不好。而不出兵,總感覺平白浪費時機。

陷入兩難的劉磐,立即將決定權交給了自己的伯父。自己只是一名臣下,一名將領,對於是否攻伐交趾,沒有獨斷權。

畢竟,荊州面臨的局勢,並不樂觀。

相比之下,今年揚州牧劉繇的日子,要比其他人好過的多,頗是順風順水。

而這一切,都來自手下謀士虞翻的功勞。

棄王允,近袁紹。

原本明面上聽奉天子劉協的劉繇,在經歷虞翻的勸導,以及權衡利弊後,選擇了天子劉辯。

揚州牧劉繇的投靠,袁紹當然喜聞樂見。剛剛遭受失利的趙國,值此足以挽回氣勢。而且揚州身處江淮、徐州後腹,能夠牽制楚國泰半的精力,戰略意義委實重要。

於是乎,劉繇不動一兵一卒,坐升右將軍,掌東南軍政大權。原本一直未能平定的會稽太守王朗,眨眼間成了其下部署。

王朗也很無奈,自己早先劉繇一步投靠袁紹,結果其後來居上,反制於己。若非楚王袁術的表現實在難以入目,真想另投他人。

不過,倒也還行,劉繇成了自己上司,不代表其就可以指使自己。大不了聽調不聽宣罷了,其又能拿自己如何?

揚州戰事一休,仗着三吳富庶,水利之便,短短數月間,又現繁華之景。

王朗武事不濟,但處理政務,安治一方,可比劉繇強上不少。一邊恢復生產,發展水貿,一邊結好山越,安撫其民,也是樂政一方。

........

益州北部,回到葭萌關的黃權,立即安排諸關防務,又使密探,深去北境,瞭解周軍及漢中軍實情。

再度雲集州境外的敵軍,比起數月前,強上數倍不止。

除去漢中兵,周國便佈置了四個軍的兵力,近七萬人馬。其中三軍爲大周盛名在外的精銳,第七軍名聲不響,可也絕對比氐兵、漢中兵強。

加上張魯兩萬人馬,近十萬大軍,威壓而來,雄風赫赫。

不過,漢中兵雖在陽平關,可週軍卻遠在下辨。

別說黃權了,便是軍中校吏,都知道這場大戰未必能打起來。而且,周國並沒有聚集數目衆多的民夫,僅憑漢中一地,想要供應十萬大軍作戰,根本不可能。

心中吐槽了一番成都諸君的驚慌,黃權便放下了心中的警戒。回首難望,不禁對蜀中局勢,充滿擔憂。

被周國大軍一嚇,自己與雷銅合軍後的一萬兩千人,一口氣抽調了近萬人,馳援葭萌關。諸關守軍兵力是足夠了,但雷銅手下就只剩下兩千人,夠幹什麼?

若是說成都兵馬,能夠抽調出來,那還能止住諸賊蓄勢。若是不支援雷銅,恐怕楊洪、鄧芝之輩,真的要重振聲勢了。

而巴蜀主力,在趙韙的率領下,一心圍剿賈龍。

費時日久,勝果無幾。

第224章 帛書第640章 胡兵走河西第160章 周慎兵敗(下)第58章 圍城第52章 大將軍府第321章 虢亭會戰(7)第305章 孔伷兵敗第572章 傾國前夕第586章 臨陣大忌第274章 大業第182章 美陽之戰(22)第382章 驪山第555章 王允退兵第749章 震中第868章 占卜第746章 撲朔迷離第550章 據殿死守第563章 謀城第525章 大陽、下陽第865章 紛亂不休第861章 陣前相會第741章 遊行示威第326章 虢亭會戰(12)第67章 袁家嫡子第408章 陽謀第414章 蒯越、蔡和第78章 連鎖反應第61章 鍾繇第583章 邊將權重第614章 下陽城第298章 天將二日第560章 臨洛第914章 定略(中)第315章 虢亭會戰(1)第736章第536章 兩敗俱傷第587章 青州第383章 千里澤國第547章 內亂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650章 忠、義、信、禮第449章 逆襲第650章 忠、義、信、禮第811章 焦灼之際第419章 屯兵武關第14章 銜尾追擊第688章 馬超第705章 犍爲之戰(14)第6章 大權旁落第488章 無題第726章 犍爲之戰(34)第491章 安邑之變第515章 郭全父子第328章 虢亭會戰(14)第388章 界橋之戰(中)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501章 晉王死訊第262章 孟津會盟第304章 徐榮顯威第593章 白災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842章 鮮卑肆虐第493章 張遼投郭縕第589章 漢中事第826章 張郃、高覽第295章 關東羣雄第601章 棋局第461章 聚衆大議第203章 豐鎬大捷第296章 傳國玉璽第178章 美陽之戰(18)第330章 虢亭會戰(終)第875章 湖中閣第457章 欲擒故縱?第291章 父女第445章 戰火傾九州第461章 聚衆大議第908章 破勢(7)第466章 投科射策下第423章 韓怋、趙承第866章 鄉里第906章 破勢(5)第495章 胡珍作亂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922章 摩天嶺第202章 潰兵百里第511章 易水之戰(7)第552章 進第407章 使蜀第382章 驪山第203章 豐鎬大捷第129章 城破第601章 棋局第163章 美陽之戰(3)第925章 行陣入江河,截水斷流!第148章 羌軍棄隴縣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36章 程包諫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