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犍爲之戰(32)

離開道觀,任岐回到山下。

一座軍營拔地而起,數不盡的百姓正在忙碌着,往來不休。

左右,十幾個村落已經形成,簡單的一道木柵欄,圍起數百步的村莊。莊外,一條深壕,蜿蜒而過。

其內,兩座高高聳起的哨塔,佇立在村落出口。兩名半大小子,正謹慎的盯着四周。村口,一名名壯婦、老丈扛着農具,朝着外面的田埂而去。

在東面一片山林中,一隊隊的丁壯砍伐着樹木,削去粗枝碎葉,輾轉下山。伴隨着森林的成片減少,儲備在山外平原的樹木愈來愈多,直至堆積如山。

半月過後,光禿禿的山丘上,留下一根根及腰的樹樁。而在樹樁之中,一條專門留下的道路,直通山下。

道路的起點,是一座軍營。

軍營不大,方圓二百步,三裡之餘。營內駐紮着五百手持長矛的士兵,扼守着周圍數裡內的最高處。站在哨塔之上,放目遠眺,低矮的山谷間,盡在眼中。

不只是此地,延綿十餘里的這片谷地,所有的樹木幾乎被砍伐的一乾二淨。甚至最前沿的一處營地,站在哨塔上,都能望到曲折直下的長江以及北面的青衣江。

在山谷的南邊,一處平坦地區,數萬百姓正在構築着一座城池。

城池還未顯現出其應有的面貌,只有東西兩面,正依靠山勢,立起兩道一人高的柵欄。

柵欄根處,釘入土石之間,或是以巨石壓住,牢固非常。而在柵欄之後,數十處搭建的木質平臺,如同津邊碼頭,伸至兩道柵欄中央。

“都起來幹活了!”

一聲高呼,激起千層浪。

平靜的柵欄之後,頓時無數人從地上一躍而起,奔走往來,準備繼續下午的築城工作。

百餘名甲士,在人羣之中,不斷的嚎嗓着,給這些巴蜀百姓安排工作。安排完了,還少不了一頓埋怨。

這要是放在大周,哪需要他們吼個不停,嗓子都快冒煙了。

不過,沒辦法,上面當官的要在一月之內,築起四周城牆,他們當兵的只能使出吃奶的勁了。

很快,一人挑着扁擔,將兩筐土石放到橋架下,將落下鉤鎖,掛在竹筐兩側。衝着上面擺了下手,而後返回身後正在拌着土石的人羣之中。

橋架上,四名壯漢,兩人負責一張絞盤,迅速的把兩筐土石提了上來。而後,早已準備就緒的漢子,拖着兩筐土石扔到下面柵欄之中。

柵欄內,足足有四五百人,兩人成組,倚着夯木,安靜的候着。

竹筐一被扔下,就有人倒出其中半溼半乾的土石混雜物,還有些碎丁的白石以及江中細沙。

延綿近兩裡的柵欄間,皆是在如此工作,數之不盡的竹筐倒下,土石逐漸堆積。不到兩個時辰,便有半人高左右。

接着,土石停止這一段的運送,柵欄內的漢子開始一點點的夯實這土沙石的混合物。上面橋架,一捆捆的竹篾帶了上來,悉數送到下方。

其餘的架橋,還在繼續工作,充實着柵欄之中的沙土。

約莫至傍晚,天色慾暗之際。

四丈寬的牆基已已經有了四五寸高,一名名漢子正坐在平坦些的基礎上,吃着乾糧,喝着溫熱的茶水。

幾名軍吏,驟然出現在眼前,周圍的丁壯立馬起身,讓開地方。

“老胡,來試試如何!”

身着鐵甲的馬超,衝着身旁年歲比自己大上不知多少的漢子喚了一聲。

那屯將二話不說,拔出腰間佩劍,拱手吼道:“軍候,多大力?”

“八成力就行,沒摻蛋清,肯定比不上咱關中。”

“好嘞!”

屯將雙手倒握劍柄,劍尖直指腳下的牆基,擡至胸間,猛吸一口。

“嚯!”

“嗤!”

劍尖刺破夯平的土層,入內八寸,便再下不去。

馬超瞥了一眼,沉吟一聲點了下頭,勉強說道:“還行。”

考慮到只是防禦蜀兵,再加上地形限制,條件如此,能有這般也算不錯。

“軍候,這以後築起來,倒能抗住衝車。可若是由有投石車,撐不了多少下啊!”

屯將嘟囔一聲,有些不甚滿意。

馬超搖了下頭,別說投石車了,說不定衝車撞下幾下都能掏出個大坑來。不過也無所謂,這裡防禦的是山林方向,蜀兵想要用衝車撞城,那也得把衝車拉上來啊!

“行了,這就不錯了。一會吾等去東牆看看,那裡可馬虎不得。”

“諾!”

聽到馬超將去東牆,軍吏中負責北牆的隊率明顯大鬆了一口氣。

這質量放到關中、涼州,鐵定不過關,負責監造的軍吏不唄砍腦袋都算好的了。

拐到東牆。

馬超跳進基坑之中,十幾步寬的基坑,豎滿了一根根二三丈高被劈開的竹竿。成排成列,一步一根。

跨過剛釘上的橫杆,約有尺高,倒也不耽誤通行,頭頂上的橫豎杆,都暫時沒有用木鉚釘釘上。

腳下夯實的城基,踩着就有一種實在感。

“來,試試,十成力。”

馬超一發話,屯將擡劍蓄力,猛地戳下,徑入三寸。

“三寸,剛剛過!”

“不用汝說,本軍候看的到。乾的不錯,讓後面弄些酒水,賞賜給東城的漢子們。”

“諾!”

看到東城牆基的夯築合格,馬超心頭也有些喜色,毫不吝嗇的賜下酒水。

沒一會,後面拉來足足兩缸酒水。

“二三子,吾等乾的賣勁,將軍特意賞下的,盡情喝!”

似乎是民夫的頭頭,招呼了兩聲後,聞聲圍來的壯丁們立即歡呼了幾聲。

而後,酒水散下。

事隔三日,南北兩道城牆已經初露猙獰。一根根五六寸粗的樹木,斜撐着一塊木板,正頂住城牆。尾端處悉數用巨石卡住,一動不動。

內外皆是如此,足有千餘根。將包在城牆外面的木板,結結實實的固定住。而其內,壯丁們正在夯築着東漢的三合土。

這築城之法,並非高誠這位來自後世之人的傑作,而是獨屬於這個時代的傑作。

黏土、白石、沙子。

而在此之前,用的蜃灰,並非白灰。在此之後,用的糯米漿加羊桃藤汁,而非水。

高誠提供的唯一幫助就是,改進建造工序以及對於人力的安排分配。也就是分工,因爲築城所需要的三合土量非常大,峨嵋山城拌制三合土的工作就是三班倒。

位於城池後方的拌制工人多達數千人,源源不斷的爲前方工地提供主要材料,這才能夠保證四段城牆的同時進工。

高誠也不是沒有想過用糯米漿和蛋清,但整個周國只有正在完善內部防禦設施的潼關是如此。餘者,皆依舊制。

沒辦法,需要的糯米和蛋類量太大了。

僅是一座潼關,就耗費了不下十萬石的糯米,還有數之不盡的蛋類。

大周也經不起如此大規模的消耗!

第415章 建國稱制第215章 祭奠第810章 漢軍入冀第66章 破城!第292章 天子!崩!第855章 天尚未亮第709章 犍爲之戰(17)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104章 削髮代首示衆第430章 張兵伐術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258章 東進第602章 重訂盟約第889章 決議第3章 舉將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422章 夕陽亭敘第45章 天下紛擾第391章 救災第256章 高氏嫡長子第599章 勝第481章 周瑜大婚第589章 漢中事第665章 伏兵第814章 軍漫於野第443章 逃荒第501章 晉王死訊第687章 臨陣倒戈第136章 惑敵第207章 雄中雄第582章 營城第329章 虢亭會戰(15)第640章 胡騎走河西第829章 爭城(上)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498章 豐、授夜談第887章 江左易幟第96章 出兵第937章 荊軍失利第491章 安邑之變第483章 離石議兵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694章 犍爲之戰(3)第186章 美陽之戰(26)第584章 戰起第357章 軍第785章 冬季攻勢(11)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246章 戰況第818章 宗員第458章 天下休兵第63章 攻城軍械第180章 美陽之戰(20)第105章 攻城第140章 棋局第224章 帛書第898章 高處不勝寒第200章 下駟決上駟第727章 犍爲之戰(35)第914章 定略(中)第876章 貪腐風氣第592章 應對第505章 易水之戰(1)第666章 事出意料第428章 授學第637章 河西第170章 美陽一戰(10)第105章 攻城第737章 廢佃戶除私兵第900章 趙國內權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784章 冬季攻勢(10)第792章 冬季攻勢(18)第464章 長大了自然會認字了第27章 督益州軍事第243章 會師第619章 襄陽169章 美陽之戰(9)不用想章名真好!第771章 制略第871章 軍議(下)第243章 會師第163章 美陽之戰(3)第790章 冬季攻勢(16)第244章 使者爲謀第555章 王允退兵第330章 虢亭會戰(終)第39章 一漢當五胡第758章 議兵第137章 會軍移營第819章 籌備第333章 瘋狂的冰河第314章 虢亭會戰始第607章 失鬱郅第595章 狼煙起第45章 天下紛擾第489章 王子師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309章 戰局稍頓第397章 韓遂所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