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益州劉氏

周舒、周羣秦宓、任安、李恢、王累、杜瓊、杜微、何宗、張裔、楊洪等一衆益州名士,匯及大將卓膺、吳蘭、雷銅等人。

一二十人各落其座,清茶淡水,商量着成都局勢的部署。。

二十六七的劉璋,比所有人印象中的形象都要好上不少。玉面英俊,略有健壯,舉手投足之間,禮節有加。此時,一身白衣素麻,靜坐案前。

室內益州名士周舒、任安,投入到劉璋幕府之下,正是看重劉璋個人品性。

劉璋劉季玉,才學頗具,溫文儒雅,仁厚愛民。雖然時而有些仁義過頭,出現婦人之仁的情狀,但無疑比起劉瑁要強上不知多少倍。

至於長公子劉範之事,他們在座的人並不瞭解其中內情。或者說,有的人即便是猜到了,也一樣裝作無此事發生。

總之,他們的主公肯定比劉瑁強就是了。

比起來,劉璋也確實比劉瑁有人主之像。而導致現在兩軍對峙的局面,也正是衆人決議所定,並非劉璋一意孤行。

“周公,今日佔卜,可有所獲?”

劉璋看着室內的濟濟人才,心中也是倍感滿足,有諸君相助,執掌益州,不是難事。

周舒並沒有劉璋的心情那麼輕鬆,一手占卜之術,冠絕天下。

正因爲如此,周舒也愈加不敢妄下定論。所爲占卜,也只不過是目觀時局易事,心中臆測罷了。

“公子,依佔果看來,益州今日可安。然,安穩不過一時,必有羣敵來犯吾。”

周舒睜開眼眸,直視劉璋言道。

劉璋眉頭一皺,看向下首的任安。

任安暗歎一聲,說道:“公子放心,三公子能忍多日,那吳懿卻未必就能繼續忍下去。諸事,老夫已經布籌完畢,只要吳懿一動,其必敗無疑。”

“任公,吾與三兄血親之聯,家父病去,尚未入土,吾兄弟二人卻紛爭至此,委實愧對父王。故而,璋還請任公留心,萬勿傷及家兄,以免家母擔心。”

劉璋目光促然暗淡,說話間難掩心中不斷流露的哀意。

父親屍骨未寒,兄弟相爭,放到誰身上都感會感覺不好受。

“三公子雖非明主,亦是至孝之人,安定會顧其安全。”

任安眉頭一緊,遲疑了下還是言道。

“多謝任公了!”

劉璋謙恭作揖,又言道:“任公,家父亡故,那高逆、張賊定會出兵攻打吾益州。可憐益州上下三百萬口,卻要爲吾劉家所累,璋心愧也。各關防務,還請任公與趙中郎將多多商議,務必阻敵兵於外,保一境安平。”

“諾!老夫明日便請趙中郎將過府一敘。”

任安不慌不忙的遵從着劉璋的安排,沒有反駁之言。

一點點時間過去,劉璋府內衆人,也不斷的將一件件事情定下結論。

三公子劉瑁至始至終都沒被室內衆人放在眼裡,因爲其根本沒有與他們對抗的資本。不可否認,吳懿的東州兵戰鬥力非常強悍,甲械精足,遠非益州郡兵可比擬。

但在其餘方面,劉瑁不曾佔據丁點優勢。

成都內外,依附劉瑁者唯有其妻兄吳懿,手握重兵,餘者再無所援。反觀劉璋,既有益州衆將趙韙的支持,又有益北士族的大力鼎助,實力強勁非常。

原先衆人還擔心劉瑁先發制人,趁趙韙兵馬爲之,仰仗吳懿大軍,掌控成都。但誰曾想,三公子以其父喪葬未畢,堅決不動刀兵。

唉~若非如此,誰勝誰負,猶未可知!

世上並沒有後悔藥,也有人從來不爲自己做的事情而感到後悔。

哪怕這件事,對自己可能造成生命威脅!

比如劉瑁……

跪坐在父親奠堂的劉瑁,正目不轉睛的盯着那一塊靈位,時而哀嘆,時而苦笑。

自己那位弟弟,還真是讓人心寒啊!

父親喪期未過,擅動兵馬,意欲爭大業。父親在天之靈,若是知曉,難以瞑目啊!

“唉~”

長嘆一聲後,劉瑁看着父親的棺槨,捏起幾張金紙,投入火盆之中。

子欲養而親不在,唯有如此,略盡孝意了!

“郎君!”

就在此時,背後一聲輕喚,引起劉瑁回首注視。

“莧兒~夜間天寒,要保重安體!”

劉瑁起身,來到吳莧身旁,攙着孱弱的吳莧,緩緩來到一處桌案前。

“莧兒,且坐。”

隨即,劉瑁將側殿的火盆,搬至跟前,空氣中的溼意,頓時去了半數。

“夫君,不必如此。”

吳莧看着自家郎君,不禁心感哀痛,眼角間驀然流出淚水。

“莧兒,怎麼了?何故落淚?”

劉瑁見吳莧落淚,也匆匆停下,毫不在意的跪坐在側,發聲問及。

“夫君,實在不行,吾等還是早早出城,去尋家兄。有家兄相護,再不濟亦可安然出益州。”

“唉~如此不妥。阿翁仙去,二兄不在,瑁爲三子,又豈能棄阿翁遺骨不顧,獨自奔走?”

劉瑁嘴角微微一揚,心中放的很開,也看淡了許多。

“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啊!夫君何以愚孝哉!”

誰想吳莧聞劉瑁所言,更是淚如雨下。

劉瑁注視着眼前的淚人,不由輕嘆一聲,爲吳莧擦拭面頰的淚水,言道:“莧兒,瑁愚昧,不及阿翁三分,無力統制益州郡縣。愧對了子遠兄的良苦用心,也愧對了汝啊!”

“夫君~”

“聽吾說,去勸勸子遠兄,莫要輕動。璋弟才華不俗,待人仁厚,佐之未嘗不可!”

“啊……”

聽到劉瑁如此說,吳莧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夫君就這樣放棄了?

束手就擒?

劉瑁似乎也知曉吳莧心中的疑惑,屈眉一笑,繼續說着:“大勢不可挽!吾深受阿翁看重,與汝皆爲夫妻,早已與東州士族不可分離。然阿翁驟去,益州士族、諸多宵小再無所制,必乘勢而起。彼等根基深厚,非吾無根浮萍之東州所能憾也!”

“夫君,這些莧兒都明白,只是夫君若要離去,未嘗不可。何故,身陷死地,而不願出走於外?”

“嗨!阿翁所立基業,豈可因瑁一人而輕廢。瑁之一人,益州士族之所恨。璋弟不然,其與益州名士多有交好,又與東州藕斷絲連,執掌益州,利大於弊。”

“夫君既知益州士人相恨,爲何還不願遠走?”

身爲女子,吳莧不敢言讀懂男兒之心,可卻始終想不明白自家郎君,究竟爲何如此。

劉瑁微微一笑。

“莧兒,爲夫或死、或禁,方能解益州士人對吾東州之忌憚!”

第473章 意會第737章 廢佃戶除私兵第821章 雁門關外第687章 臨陣倒戈第298章 天將二日第783章 冬季攻勢(9)第400章 相約王事第76章 蒯良之策第163章 美陽之戰(3)第368章 合縱連橫(1)第647章 制強第524章 魏軍北望第435章 夜襲南鄉第71章 轅門射紀靈第332章 冰層第746章 撲朔迷離第7章 博弈第174章 美陽之戰(14)第554章 諸事第768章 借卒第196章 陣前鬥將第378章 軍民一心第490章 狼騎南下第362章 議陣第119章 青石岸之戰(下)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143章 出城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255章 養病第175章 美陽之戰(15)第353章 批評第365章 送禮賠罪第680章 江州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245章 破衆第340章 回關中第29章 御兵驅蠻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174章 美陽之戰(14)第642章 刺殺第249章 逃!第469章 文坊四寶第703章 犍爲之戰(12)第473章 意會第150章 捐納第23章 蜀道難第386章 鞠義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779章 冬季攻勢(5)第497章 劉和起兵第296章 傳國玉璽第597章 發!第171章 美陽之戰(11)第475章 休屠各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246章 戰況第839章 大敗!第309章 戰局稍頓第339章 損失慘重第489章 王子師第617章 無題第459章 休養生息第325章 虢亭會戰(11)第661章 三爵制第187章 局勢突變第805章 趙兵西進第588章 結外第43章 板盾蠻受降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29章 御兵驅蠻第581章 御駕親征第851章 亂第919章 抵關第207章 雄中雄第259章 入河東第401章 離石相王第197章 疲兵第880章 駐軍弘農第726章 犍爲之戰(34)第274章 大業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59章 科舉第162章 美陽之戰(2)第628章 當在今夜第132章 受困第901章 司馬懿第16章 陣戰黃穰第115章 蓄勢第805章 趙兵西進第500章 劉備請兵第625章 甘泉宮破第91章 問答第322章 虢亭會戰(8)第327章 虢亭會戰(13)第826章 張郃、高覽第806章 回師第295章 關東羣雄第487章 複議第307章 困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