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諸路伐蜀

未央宮內,高誠一連三日都在召集朝堂重臣,商議伐蜀一事。

劉焉病逝,是奪取益州最佳的時機。甚至於哪怕劉璋迅速平定了益州內部,但其威望不足,大周的機會還是很大。

“大王,蘇都督的信使已經到了。嘆言蘇都督業已率領兩千餘人,進入漢中。氐人首領楊駒等人,率氐兵精銳萬餘人,經陰平道,欲奇襲江油。”

“第四軍主力與駐紮狄道的氐兵,皆悉數南下,朝着漢中而去。再加上漢中王準備良久,最多一月,整個漢中、涼州一帶的兵力,將達到六萬餘人。”

“此外,還有巴郡板楯蠻兵,兵力將在八萬左右。所需要的糧草,僅憑漢中一地,不足以供之。長安這邊,起碼要發千萬石糧草。”

大周國相閻象,眉頭緊促,對於如此大的消耗,感到肉疼。

僅是千萬石糧食,就需要最少二十萬的民夫。如此也就罷了,噁心人的地方在於那些棧道。

入蜀道路難,入漢中的道路也一樣沒好到哪去。

這一千萬石糧草,等運到漢中能剩一半就是蒼天有幸了。不過,很大的機率還是隻會剩下兩三成。

高誠暗歎一聲,誰都知道現在伐蜀的準備還沒徹底完畢。但天賜良機,不可不取,就算是困難再大,也要打上一場。

況且,眼下蘇則都已經去漢中了,各路兵馬也悉數雲集於此。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閻象,輜重這方便,還要勞煩國相府來統籌。伐蜀之戰的第二階段部署,由參軍部定議,中尉府調整各地駐軍的換防。同時加強戒備,以免楚國、晉漢、鮮卑伺機來犯。”

“大王放心,左將軍的第五軍已經出發前往涼州。第二軍、第七軍已經抵達陳倉,第一軍進駐弘農。有第一軍、第六軍、第五軍鎮守關中、涼州,足矣。”

中尉段煨挺身言道。

“好,文和,汝參軍寺可有預略?”

“回大王,如今各部兵馬尚未彙集一處,臣以爲第二軍和第七軍不宜擅動。可靜觀益州戰事,進而擇之。”

“也好,漢中王和蘇都督那裡有七八萬人,足以進行第一階段的戰事了。”

高誠點了下頭,伐蜀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正常情況下,短短一年半載,說不定都未必能夠突破北部諸關隘。

現在劉焉突然病逝,有了一絲可乘之機。八萬人馬,足夠來爭取這一絲機會了。派遣再多的兵力,也一樣只能被堵在葭萌關,無濟於事。

如果說蘇則與張魯有所建功,益州的戰局傾向周國,到時候再增兵擴大戰果不遲。

“不過,眼下伐蜀兵力繁雜,諸卿以爲是蘇都督爲帥好,還是以漢中王掛帥?”

高誠將話題點到主副帥方面,詢問起殿內衆君。

不少人都陷入沉思,伐蜀之戰勝負未知。雖然大周實力更強,兵力更多。但益州獨特的地形,讓防守方佔盡便宜。

沒人敢對這場戰事打包票,即便負責總體戰略策劃的郭嘉和賈詡,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大王,臣以爲漢中王雖威望卓著,精通道理經學,治理州郡,遊刃有餘。然軍國之事,用兵之道,還是蘇都督更勝一分。蘇都督鎮守涼州數載,胡夷退避,諸寇息聲,將兵伐蜀,可堪大任。”

段煨挺出身形,頓氣昂揚。

殿內餘者衆人,或多或少,有些利益牽扯,難以抉擇。現在聽聞段煨所言,也沒有作聲附和,不斷思索着其間利弊。

蘇則都督涼州軍政事,位高權重,威望隆盛。若是再加上定蜀之功,對很多人來說,都不是件益事。

因爲大都督蘇則,獨處於國朝各方黨派之外。關中派系與蘇則有鄉友之情,涼州派系與蘇則又有長處之誼,而其又跟隨大王征戰多年,與元老勳貴牽扯深厚。

也正是因爲如此,大都督獨處於外,坐觀三派暗中博弈。同時,也經常因此受到衆多牽連。不過,大王義兄獨特的身份,又使得其穩若磐石。

良久,見衆人不說話,高誠便下了決定,言道:“段公所言甚是,那便依此行事。以鎮西將軍蘇則領徵蜀大將軍,總攬前線諸軍事宜,節制諸將,許臨陣賞罰之權。以鎮東將軍張衛領徵蜀中郎將,爲鎮西將軍之副。望諸君同心共力,平定巴蜀,壯吾國威。”

“臣等遵命!”

鍾繇與段煨齊聲應下。

如此結果,衆人自然沒有異議。巴蜀戰事不明,利弊猶未可知。

若是勝了,蘇大都督自然是功蓋國朝諸卿。可若是敗了,亦或戰事不順,其也必定大損威望。

討論完巴蜀戰事,衆人繼續商議起今歲即將進行的射策以及科舉之事。

今歲射策就不僅僅是郡學升國學(太學院、上林學宮)了,還會囊括鄉鎮庠序升縣學,縣學學子升郡學。

這一次射策,將會是全國性的升學考試,所需要的無力以及人力,遠遠超過上次郡學升國學。

數年下來,學校已經在關中、涼州建立起百餘座,含納的學子高達六萬餘人。其中約五萬人左右,都是十五歲以下的孩子。他們對於大周來說,是真的祖國花朵。

培養了三年,花費資財無數,精心照料的花朵。往後四十載內,這些人都會充斥到大周的行行業業。或許爲精英,或許爲無名之輩,但無疑他們就是大周最忠誠的奠基者。

而升學射策,萬萬不能有失。

還有科舉,大周國日後的官員選拔制度,第一次就更需要將規矩初步定下來。

尤其是考試之中,最易出現的徇私舞弊現象。

縱觀舉行科舉的各朝各代,無不是嚴厲打擊徇私舞弊的現象。

“科舉、射策,乃吾大周選士之法。尤其是科舉,吾大周獨開先河,所有事務都需具細,不容有失。教學署諸名望分以州郡,互爲出題。其五服之內子弟,悉數避嫌。旦有犯者,革職查處,其嫡系子弟三代之內,不得入郡學及上。”

“此外,所有試題,交付御史臺。所有試題押送、發放、監考,由御史臺、憲兵司協合。若有試題泄露,以監考官自上依次連坐,一律行徇私舞弊之處。”

“臣遵命!”

楊懿、龐恭二人立即應道,心中的壓力不由倍增。

直系子弟三代以內,不得入郡學及上!

這處罰,確實重的嚇人。

不能上郡學和國學,那基本上也就和大周官場脫離了。若是這刑罰嚴格行下,縱是袁氏、楊氏這般四世三公之家,也一樣頂不住。

噁心的是,要是出現徇私舞弊的現象,他倆人怎麼着都跑不掉。

……

這位置,有些火燙啊!

第495章 胡珍作亂第590章 疲兵之計?反受其害也!第486章 殺於扶羅第290章 蓄勢待發第674章 劉焉病故第35章 慘淡之狀第189章 韓遂出逃第563章 謀城第579章 趙盛第535章 鐵騎交鋒第250章 調查司相助第706章 犍爲之戰(15)第760章 趙宮第136章 惑敵第591章 密謀第75章 荊州才俊第890章 巧舌第525章 大陽、下陽第90章 在下週瑜第28章 碧玉年華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134章 信騎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646章 兩軍雲集第740章 聚私成軍第704章 犍爲之戰(13)第332章 冰層第357章 軍第275章 入洛第390章 界橋之戰(終)第830章 爭城(中)第444章 舊部第574章 國滅國起第588章 結外第931章 兵無常形第832章 晉陽城下第88章 無題第628章 當在今夜第843章 大山第359章 軍旗第310章 唐姬第591章 密謀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569章 士族第290章 蓄勢待發第610章 斬將第96章 出兵第797章 冬季攻勢(23)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190章 精兵悍將第233章 調查司第88章 無題第806章 回師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47章 婚後四禮第800章 冬季攻勢(26)169章 美陽之戰(9)不用想章名真好!第19章 家第498章 豐、授夜談第146章 邊章統兵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121章 薄落谷東羌亡第873章 拼人才第596章 新城第864章 北境煙雲第373章 合縱連橫(6)第97章 涼州現狀第336章 潰敗第505章 易水之戰(1)第929章 嚴、律、密、令第57章 退保長社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886章 關東局勢第394章 仁義之師第105章 攻城第481章 周瑜大婚第167章 美陽之戰(7)第196章 陣前鬥將第804 冬季攻勢(30)第845章 內爭第1章 良家子第594章 胡騎南下第355章 籌謀第917章 糧站第590章 疲兵之計?反受其害也!第876章 貪腐風氣第488章 無題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251章 狡兔三窟第238章 平襄第282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588章 結外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491章 安邑之變第535章 鐵騎交鋒第170章 美陽一戰(10)第933章 夜泅潛水第341章 洛陽羣雄第589章 漢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