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劉焉病故

“大都督的意思是……”

旁邊的韓遂,心中一驚,不由問道。

蘇則是誰?

國朝唯一的一位都督,而且是總督涼州軍政事。可以說,比州牧的權利還要重。其只要願意,隨時都能脫離國朝。

身居此等要職,凡人必是兢兢戰戰,如履薄冰。蘇則並非凡輩,文武兼備,又是王上義兄。但愈是如此,其也應當盡力避嫌。畢竟,不爲自己考慮,也得爲蘇氏闔族考慮。

現在,卻冒着大忌,肆意調兵,意圖攻打益州。

只能說明,這突如其來的戰報,足以讓大王放下這些大忌,悍然發兵南下。

劉焉死了!

非是如此,必不能行。

“文約不愧是吾涼州名士,不錯!劉焉發病,終不治也!此乃漢中王自南鄭加急戰報,且信中所言,亦報往長安!”

韓遂一發問,蘇則就曉得這人可能猜測到了。於是,也明告衆人。

聞言,果不其然,衆人皆是恍然大悟之狀。若是劉焉死了,那還真是天賜良機。若不能急行,恐錯失天機。

“哈哈,天佑國朝也!”

韓遂亦是大笑言道,有劉焉在,巴蜀坐擁險隘無數,外拒敵兵,內穩郡邑,自保無虞。但其若一死,巴蜀新主承位,局勢必然動盪。不論是東州士人與巴蜀土族,或是巴蜀士族的內部矛盾,都將爆發出來。

內憂外患之下,攻打巴蜀的難度無疑大大降低。

不過,時間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劉焉病故的消息,必然被隱瞞良久。再傳到漢中、武都、長安,再調兵南下漢中,所需時日不知凡幾。

若是趕之不及,巴蜀內部矛盾被平定,真就錯失天機了。

“大都督,依遂之見,吾等當速速南下漢中,與漢中王一議。先發兵葭萌,楊將軍則率銳士,走陰平,取江油。”

“正解,事不宜遲。吾等直接去漢中,絕不能讓趙韙壓下內亂。”

“諾!”

軍令既下,身在此處的兩千來人,迅速拔營南下,直奔漢中而去。

而在益州內部,局勢已經演變至劍拔弩張之勢。

自去歲,劉範身死武都境內,益州之主劉焉聞訊後,便憂憤成疾。再加上先前背瘡復發,早已併入膏肓。

一個月前,劉焉就已經不能理事,州郡諸事皆交由心腹之人龐羲代理。

龐羲因劉焉長子劉範身死一事,心中亦是後悔不已,對於趙韙更是心生怨恨久矣。

如今劉焉一死,趙韙便舉大兵三萬餘人,進兵成都城外,欲立先主幼子劉璋繼位。最麻煩的還不僅僅是如此,而是東州士人的意向。

吳懿作爲東州兵的統帥,帳下大將楊懷、高沛,手握兩萬銳卒,還有一衆羌蠻雜兵相助,與趙韙可謂是分庭抗禮。

現在,就到了自己抉擇的時候了。

是幫助吳懿,助先主三字劉瑁繼位。還是幫助趙韙,扶先主幼子劉璋繼位。

二者抉其一,並非易事。

因爲這兩位公子,說起來,都入不得龐羲法眼。

劉瑁疏而無斷,劉璋膽懦無謀。

只觀眼下成都,趙韙數萬大軍已經兵臨城外,劉瑁在這其間卻無任何動靜。那吳懿,只怕已經是着急壞了。

畢竟,原本東州兵據有成都,只要劉瑁果斷一點,隨隨便便都能獨攬益州大權。然而,直至趙韙大軍趕到,吳懿軍還沒動靜。

這劉瑁,還真是不知曉在搞什麼……

不過劉瑁也就算了,那劉璋卻也在此時起了婦人之仁。趙韙大軍在外,成都城內亦有其心腹部曲一兩千人。裡應外合之下,從東州兵手中奪取成都控制權不成問題。

現在,其等卻是抱着仁義之心,想要和平解決內部爭兵。

兩家大兵雲集,戰又不戰,真不知道這兩位公子在搞什麼。

可惜,自己手中僅有不到萬人的兵力,皆有黃權率領坐鎮葭萌、劍門等諸關口,防範漢中、周國,輕易不能擅動。

忙了一天,一邊處理混亂的政務,一邊安排人準備故主劉焉的葬禮。

夜半時間,龐羲才從州牧府中回到府邸。轉而,又與兩位公子分別去書一封,想要早日解決成都兩軍對峙的局面。

先主故去,漢中張魯、周王高誠、荊州牧劉表,肯定會有所異動。甚至,三家勢力,隱藏在益州的人馬也將會浮出水面。

早一天穩定局面,益州的安全就高一分。

而在劉璋府上,數以百計的甲士,位列於外,謹防着對面的劉瑁府邸。同樣,劉瑁府邸外的士卒,也緊緊盯着劉璋軍。

事實就是如此撲朔迷離,誰也不知道劉焉的兩位公子,究竟在作何想。

劉瑁府內的吳懿,早就火冒三丈,今夜更是來到公子府上。可得到的答案,還是按兵不動,靜觀時變。

時變?

現在還有什麼時變!

先主已去,就是世子之爭。

若是早聽自己的,趁着趙韙大軍未至,殺入劉璋府上。再傳檄州郡,旬日可定益州。

現在倒好,趙韙大軍來了,劉璋府上兵馬不少。自己也無法冒然調兵入城,僅靠府上衛士,自保還行。

暗歎一聲後,吳懿憤恨的拍了眼前的桌案,目光輾轉良久。

“來人!”

“阿兄!”

吳懿衝着帳外喚了一聲,吳班閃身入內。

“元雄,汝立即傳令高沛、楊懷,整軍備戰,靜待明日本將歸營。”

“阿兄,瑁公子改變心意了?”

吳班愣了一下,帶着喜色問道。

吳懿搖搖頭,冷哼一聲,言道:“哼,扶不起的爛牆,不管他了。若吾等大勝,自可立其爲益州牧。若戰事不利,那吾吳氏便投於劉璋。”

吳懿說完,長嘆一聲,充滿了無奈。

見族兄如此模樣,吳班也不知說什麼好,只得拱手應諾:“阿兄放心,弟這便派人去安排。”

“去吧!”

吳懿揮手示意,腦海中一片亂麻。局勢發展到這一步,自己能做的也唯有如此了。

勝則大勝,敗則轉投。

只是,劉璋對於益州士族的態度,比東州士族要好的不止一點半點啊~

……

吳懿在做着謀劃,劉璋府上,亦是名士雲集,靜靜等候着劉瑁的動靜。

第567章 禮、家、義、存第576章 許以厚利第534章 兩軍徐聚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第111章 夜取冀城第603章 兩軍交錯第798章 冬季攻勢(24)第602章 回援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73章 敗彭脫於西華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94章 犍爲之戰(3)第189章 韓遂出逃第923章 江油城第412章 通寶之便第438章 烽煙四起第773章 旗雲滾動第610章 斬將第937章 荊軍失利第915章 定略(下)第422章 夕陽亭敘第672章 明武元年第569章 士族第581章 御駕親征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507章 易水之戰(3)第192章 對峙第320章 虢亭會戰(6)第522章 徐榮借糧第528章 獻計第205章 這天子第195章 激勵軍心第699章 犍爲之戰(8)第66章 破城!第154章 掘平陵第121章 薄落谷東羌亡第245章 破衆第779章 冬季攻勢(5)第314章 虢亭會戰始第535章 鐵騎交鋒第256章 高氏嫡長子第840章 牽招第644章 劉琦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529章 河東之爭第826章 張郃、高覽第9章 遠赴荊楚第373章 合縱連橫(6)第861章 陣前相會第380章 危局第162章 美陽之戰(2)第338章 首陽山慘敗第49章 論兵第895章 討袁第885章 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第522章 徐榮借糧第548章 釋嫌第566章 大軍入城第574章 國滅國起第693章 犍爲之戰(2)第368章 合縱連橫(1)第525章 大陽、下陽第70章 帳內威逼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856章 三士第379章 杜畿第645章 王氏第477章 聯姻第663章 援兵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743章 邀名之徒第662章 諸事第290章 蓄勢待發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149章 明鬥第126章 姑臧第83章 北上第22章 名揚第124章 去職、削食邑第519章 換相第305章 孔伷兵敗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855章 天尚未亮第34章 神醫華佗第68章 憤!第448章 袁術稱王第592章 應對第321章 虢亭會戰(7)第179章 美陽之戰(19)第579章 趙盛第417章 春耕第291章 父女第131章 清剿第61章 鍾繇第211章 耀武揚威第17章 拜將授爵第50章 求解黨錮第14章 銜尾追擊第900章 趙國內權第714章 犍爲之戰(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