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上林文苑

而周瑜,卻是搖了下頭,問道:“修弟,緣何不言大周乎?”

“哈哈哈……”

楊修大笑三聲,言道:“瑜兄蔽也!”

“吾大周,居關中帶三輔,攜雍涼並河西,南望巴蜀、荊襄,東視關東諸雄,地利已盡佔!再言人和,先前天下大水,沒十餘郡國,唯吾大周傷亡最小。數萬周國王師,攜民相助,三月復之家園,軍民一體。如今,大周大興立學,廣斂天下英傑,造福黎民。大周萬民,無不感言於肺腑之間!”

“國相鍾繇,出潁川長社,治一國之政,手到擒來。內史楊衡,出漢陽楊氏,才學非凡。中尉段煨,出武威段氏,乃故太尉段熲之弟,身經百戰,武功赫赫。太傅樊陵,治京兆十餘年,深的民心,長安城外,尚有樊公渠,引以證之。四公皆絕世英傑,又有賢良九卿相助,人和盡居!”

“此外,王上乃明君,善納言,禮下士,親賢明而遠奸佞。使吾大周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更兼王上武略非凡,凡以征戰,多則勝也。大周諸將,更是久經沙場,又有雄師十餘萬,皆仁義王師。”

“如今,只待天時。天時一至,揮師南下,取之巴蜀,定先秦、高祖之基。霸業一成,統四海,易也!”

周瑜是真沒想到這楊修居然如此能言善語,身旁不善言語的魯肅,更是目瞪口呆。

便是法正,也愣了好大一會,才嚥下一口口水。

不...不渴嗎?

“唔~修兒當真是博採多學,韜略不凡啊!”

相隔三五步的法衍二人,早就在聽四個小傢伙對話了。楊修講完,法衍不由讚揚一聲。真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十二歲的孩童,能說出來的!

十二歲的時候,自己還在苦讀,人家就已經開始高談闊論了。雖然言之甚淺,可依天時地利人和道來,卻也足以比肩成人。

“犬子眼見甚淺,倒是讓季謀兄笑話了!”

楊彪高興嗎?

當然高興!

今日一言,不管如何,只要宣揚出去,修兒必然能進入天下所有人的眼中。

十二歲,視天下格局如若凡凡,足以比肩古之甘羅!

不過,這些話說難聽點,就是目光短淺。

“賢弟所言,瑜不以爲同。”

周瑜搖着頭,繼續道來:“天下羣雄,不可小覷。中原之大,廣數萬裡,人才輩出。此一統大業,非一朝一夕之間。”

“宜緩不宜急!”

身旁魯肅,眼前一亮,當即插話說道。

被嗆了一下的周瑜看了一眼魯肅,無奈的說道:“不錯。就如賢弟所舉,劉繇、劉表之輩,雖勢力不盛,但據江河之險。荊州、吳會更是人文鼎盛,賢臣、名將輩出。只需得一良君,善用其才,仗船舶之利,足以劃江而治。再說北方諸雄,如公孫瓚,雖連遭敗績,但實力猶存。麾下精騎無數,大將如雲。還有曹操、臧洪等人,皆非善與之輩!”

楊修聽周瑜說完,亦是緊接說道:“瑜兄,修未曾看不起天下羣雄。實乃天下諸雄,與王上相比,差之千里。”

“……”

周瑜說了半天,萬萬沒想到就得來這麼個結果。好吧,高吹!

“罷了罷了,不提此事。瑜與魯兄方至長安不久,不知太學院招學子可有何要求?”

周瑜拗不過楊修這高吹,只好轉提他事。

“太學院學子?”

楊修皺了下眉頭,言道:“現在恐怕是不行了,周王先前已下詔令,言太學院學子必須由各郡大學之中選拔。吾等想入太學,只能先在大學習讀三年。好在,王上考慮過吾等年歲問題,特許今歲可依年齡,入所對之學。”

“好比修今歲十二,當入縣學。縣學三年,十五入大學,而後十八入太學。瑜兄今歲幾齡?”

“二七之齡!”

周瑜回答道。

楊修眉頭一展,呼,那就好,感情比自己大兩歲呢。嗯~文采韜略比自己強,也能說的過去了。

“那瑜兄恐怕要從縣學開始了,學制三年,方可考校入大學!”

楊修話音剛落,魯肅就笑了,衝着周瑜欣喜的說道:“賢弟啊,看來爲兄要先汝一步,入太學嘍~”

周瑜嘴角狠狠抽了一下,這怎麼行!

不行,自己得找奉孝兄好好說道說道,咱不求直接進太學,可那好歹也得上個大學啊。

“修弟,汝打算今歲入學嗎?”

周瑜轉頭又問向楊修,楊修搖搖頭,言道:“吾倒想去,只是縣學還都沒建立呢。嗯,聽說長安的國小已經在籌建了。也許要不了兩個月的時間,吾就能入學了。”

“國小?”

“對啊,長安小學就叫國小。國小籌建後,還會籌建國大,就是京兆大學。畢竟京兆地區哪怕有了太學,也得有大學和小學啊!”

“原來是這樣啊,那吾等倒可以在此稍後數月,直接入學即可啊!”

“不行,你們還得先去錄戶版,拿到驗傳,才能入學!”

楊修一句話,讓周瑜、魯肅大吃一驚。驗傳他們當然有,漢承秦制,雖然傅籍之名改爲戶版或名籍,但驗和傳都沒變。現在他們二人手中持有的驗、傳,依舊有效,不然也不可能穿過武關入長安了。

天下大亂是不假,可現在所有的諸侯都在忙着休養生息以及打仗。大漢戶籍的管理制度已經開始慢慢崩潰,可驗傳依舊能夠作爲通行關卡城隘的通行證。

也許,等到各方勢力開始着重內治,重新書錄戶版後,現在的驗傳才需要更換。

“修弟,吾與魯兄,皆外州人士,戶版在故里,如何更之?”

周瑜疑惑的問了一句。

楊修搖了搖頭,看來也是不怎麼清楚。轉頭問向阿翁:“阿翁,周兄與魯兄的戶版所在故里,內史府好像根本無法錄冊。沒有戶版和新的驗傳,豈不是無法入學?”

“非也!”

楊彪道了一句,又向周瑜、魯肅說道:“二位賢侄不必擔憂,雖無法錄汝等故里戶版,但王上以及鐘相,亦是考慮過此等之事!”

“長安會另立上林文苑,位於昆明池之側。聚庠、序、小學、大學之責,專司關中、涼州以外學子入之!”

“上林文苑?”

周瑜低吟一聲,還不忘朝楊彪言謝:“多謝楊公教誨!”

第905章 破勢(4)第737章 廢佃戶除私兵第811章 焦灼之際第29章 御兵驅蠻第626章 再戰第855章 天尚未亮第559章 予軍第302章 攻關第54章 百里無人煙第360章 成軍校閱第590章 疲兵之計?反受其害也!第153章 急功近利第434章 圍剿之勢第39章 一漢當五胡第730章 長安夜第12章 坐觀城破第635章 舉城大慶第765章 朝會 武備學堂!第357章 軍第3章 舉將第468章 長安城內第731章 儒林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424章 才子雲集第422章 夕陽亭敘第323章 虢亭會戰(9)第171章 美陽之戰(11)第758章 議兵第725章 犍爲之戰(33)第572章 傾國前夕第432章 意外第50章 求解黨錮第931章 兵無常形第637章 河西第187章 局勢突變第79章 攻滅趙宏,韓忠上位第504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下)第728章 狀元城第357章 軍第660章 論第170章 美陽一戰(10)第933章 夜泅潛水第687章 臨陣倒戈第274章 大業第417章 春耕第217章 甜秫杆第152章 兩軍對壘第371章 合縱連橫(4)第634章 胡夷之爭第166章 美陽之戰(6)第151章 袁逢身死第26章 破城潰敵第535章 鐵騎交鋒第108章 夜入姜府第201章 驅虎破敵第449章 逆襲第154章 掘平陵第118章 青石岸之戰(上)第276章 拜訪周府第860章 顏面盡失第817章 借道第664章 兩軍調動第198章 三駟而決第557章 勢氣第64章 試探攻城第614章 下陽城第398章 布籌西域第914章 定略(中)第380章 危局第424章 才子雲集第268章 襲營(中)第722章 犍爲之戰(31)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627章 具裝甲騎神威第477章 聯姻第213章 民情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329章 虢亭會戰(15)第821章 雁門關外第681章 南中大族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862章 割疆劃界第34章 神醫華佗第75章 荊州才俊第562章 伏擊第697章 犍爲之戰(6)第877章 無題第696章 犍爲之戰(5)第369章 合縱連橫(2)第624章 喪家之犬第817章 借道第81章 降者之命第783章 冬季攻勢(9)第772章 天子氣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10章 直抵江夏第377章 軍第167章 美陽之戰(7)第309章 戰局稍頓第429章 巨馬水公孫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