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宣帝五銖錢

很快,身在鑄錢署內的水衡都尉秦怡,帶着鍾官令、辯銅令、技巧令三官,及其下屬一衆官吏,快步前來。

聽聞下屬彙報,秦怡剛開始也懵了一下。自從在去歲於候府見了君侯一面,領下鑄錢的職務後。時隔近一年,再無機會。

秦怡當然也知道君侯率領大軍東征的事情,但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君侯回長安後,第二天就來到了鑄錢署。

由此可見,自己這一年吃住用度皆在署中,並非作無用之功啊!

“職下拜見君侯,君侯萬安!”

“吾等拜見君侯!”

“都起來吧!”

高誠面帶微笑,看着這羣寶貝人物,又說道:“本將此次前來,不過就是看看。諸君辛苦多日,於貨幣一事操勞,誠甚是掛念啊!”

“吾等爲君侯效力,不敢言辭辛苦!”

說了兩句後,高誠就在秦怡及三官的陪同下,來到鑄錢署的正殿。

其餘一應官吏,則都回到自己的崗位。畢竟,君侯前來,那必定是有要事。他們位卑言輕,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鑄錢署的正殿可不小,這裡不僅是署中官吏辦公之所,亦是含納休憩、會客、貴居等等。

如果算上鑄錢工坊佔地,整個鑄錢署足有方圓十餘里。其內工匠、侍衛及其親屬不下二三萬人,也是上林苑中人口聚集最多的地方。

但這些對於上林苑來說只是其中一角,擁有十二座宮殿羣的上林苑,根本不在乎這麼一點建築物。

高誠對於那些宮殿也很羨慕,很想住進去啊。別的不說,比起長安城內自己的候府,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只是,地位沒到,冒然入住,會引起很大的非議。6

幾人相繼落座後,便有侍女奉上酒水、肉脯,擺上桌案。

高誠接過侍女真斟滿的酒樽,輕呡一口,看向秦怡,言道:“安良,本將交由汝所做之事,可妥當否?”

秦怡當即回道:“回稟君侯,宣帝五銖錢,已經造出來了。”

“來人,速速取來三官通寶,敬請君侯查驗!”

與高誠說完,秦怡又回身衝着殿外的侍衛喊了一聲。

“不錯啊,還沒到一歲之久,便造出來了。好,安良此次,乃大功一件!”

高誠不吝讚揚之言,神采飛揚。

宣帝五銖錢,西漢王朝所鑄五銖錢做多的幣式,也是最受天下百姓歡迎的銅幣。

因此,高誠亦是打算將此錢,作爲流通關中、涼州以及日後所據區域的主要錢幣。

“君侯謬讚了,宣帝五銖模具雖然丟失已久。可天下依舊流通着不少宣帝五銖。職下收集了一些,再查閱史集,以及諸君配合,才造出模具。其中功勞最大者尤數技巧令,鍾官及辯銅令亦是比怡多勞,怡焉能獨享此功!”

秦怡說的很客氣,絲毫不見有居功自傲之意。

對於秦怡的表現,高誠顯得很是滿意,不禁連連點頭。

而秦怡左右的三官,也謙虛讓功,好一陣客氣話語。

就在這時,數十名侍衛,護送着一個小小的托盤,來到了殿內。

“啓稟君侯,宣帝五銖錢已至,請君侯行驗!”

高誠起身,走下臺階,來到侍衛身前。

輕輕掀開托盤上所覆紅綢,只見一塊巴掌大的模具,正安靜躺在上面。旁邊,一根紅繩,穿着二三十枚銅錢。

另一邊,還是銅幣。

不過,看起來老舊許多,比起對面黃澄澄的銅幣,相差甚遠。

“君侯,這便是宣帝五銖的第一塊模具。模具右側二十八枚左右銅幣,則是新鑄的第一批銅錢。左側,則是職下收集的老舊宣帝五銖錢。”

秦怡上前,指着托盤上的物什,與高誠介紹道。

“模具用的是銅範,上下兩印。其中上印爲‘三官’,下印爲‘五銖’、‘通寶’。三官五銖四字錢文略廣,通寶則狹,書法乃蔡大師行筆,爲飛白字,甚是精美。”

秦怡見高誠拿起模範,急忙介紹說道。

高誠仔細端望着這錢範,只是既然是模具,那字體自然是倒寫。再加上蔡邕那飛白體,書寫錢文,瞅了小一會,愣是沒看明白這幾個字。

放下模具,高誠率先拿起破舊的宣帝五銖錢,在手裡掂了掂。

很輕。

觀察錢文,五字是兩個五字交叉書寫。但其中已經磨損掉了不少,很是模糊。而銖字,則是金字旁加朱,都是清晰可見。

“君侯,宣帝五銖,方圓一寸餘半,重五銖有餘。而吾等新鑄五銖錢,方圓一寸,重五銖半,相較之略厚分許!”

秦怡說完,高誠又取下一枚新錢,觀察起來。厚是厚了一些,可估摸着也就不到一毫左右。重量是實打實的,這點很好。畢竟,老百姓可是能分清劣錢和好錢的區別。

“嗯好,新鑄之錢,務必要達到五銖以上。此外,也要開始準備下一套模具。三官五銖一旦發行,必然有人仿製。本將會命人嚴格監督,但是禁之不絕啊。一旦飛白體被人臨摹學會,吾等不能沒有準備!”

私制錢,在大漢一朝,屢禁不止。漢武帝殺了多少人,可依舊攔不住那些造假錢的人。

來自後世的高誠,更是明白這天下從來不缺聰明人。後世那種高科技防僞技術都能被破解,更遑論現在這種只能依靠錢文防僞的時代了。

“君侯放心,職下前些時日去了一趟蔡大師府上,爲的就是請蔡大師爲銅錢繪紋。要不了幾日,五銖錢的錢文、及面紋就會確定下來。”

“唔,不錯,不粗!”

秦怡一說,高誠心中就明白了。這原來只是初具,真正的模具還沒有徹底完成呢。

不過,這樣也好,準備的多了,三官五銖支撐的時間也就會越久。只要拖到自己將三官五銖錢流通入關中、涼州的市場內,劣錢的危害就會大幅度削弱。

“對了,上林苑儲備的銅可充足?”

“回君侯,辯銅令報上來的可以鑄錢的銅有十萬斤之多,可鑄錢千萬。”

“十萬斤?還是太少啊,各地銅礦的開採如何?”

“不行,戰亂持續太久,礦場很多工匠都跑了。現在整個關中恢復生產的銅礦才十餘處,只怕要到兩年後,才能……”

“無妨,到時候吾等大可收回那些劣錢,溶了還能鑄成新錢。”

第656章 追贈第603章 兩軍交錯第76章 蒯良之策第146章 邊章統兵第536章 兩敗俱傷第23章 蜀道難第469章 文坊四寶第566章 大軍入城第3章 舉將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377章 軍第621章 諸蔡第52章 大將軍府第723章 犍爲之戰(32)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561章 設伏第546章 陣仗第793章 冬季攻勢(19)第432章 意外第462章 鴻門宴?第866章 鄉里第83章 北上第757章 時局難測第929章 嚴、律、密、令第937章 荊軍失利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76章 蒯良之策第766章 朝會 六制第88章 無題第869章 軍議(上)第551章 臨第736章第615章 無題第402章 至離石第7章 博弈第83章 北上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210章 迴歸冀城第890章 巧舌第685章 五溪蠻叛第232章 煮酒論天下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377章 軍第409章 張魯從之第765章 朝會 武備學堂!第647章 制強第681章 南中大族第128章 策馬攻城第15章 殺俘第640章 胡兵走河西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853章 四面楚歌第897章 轉戰第278章 定關中第508章 易水之戰(4)第97章 涼州現狀第92章 郭嘉郭奉孝第717章 犍爲之戰(26)第814章 軍漫於野第901章 司馬懿第767章 聚之高陵第321章 虢亭會戰(7)第45章 天下紛擾第469章 文坊四寶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520章 封駁之制第591章 密謀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602章 回援第573章 洛陽!第543章 並國第847章 圖謀王事第10章 直抵江夏第444章 舊部第383章 千里澤國第397章 韓遂所擇第64章 試探攻城第198章 三駟而決第576章 許以厚利第886章 關東局勢第186章 美陽之戰(26)第324章 虢亭會戰(10)第423章 韓怋、趙承第480章 納采禮第259章 入河東第689章 天變第421章 造紙與立學第801章 冬季攻勢(27)第458章 天下休兵第908章 破勢(7)第909章 破勢(8)第395章 軍民九例第887章 江左易幟第683章 頓足第343章 軍制第398章 布籌西域第660章 論第136章 惑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