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迴歸冀城

次日一早,趙顯、盛珨二人便領着北軍將士,拔營東進。

與此同時,關中各部兵馬,也相繼離去,進駐長安誠,聽候長安令樊陵的命令。

衆多兵馬一走,整個鎬邑大營便空蕩起來。

兩萬兩千步卒,三千精騎,一場大戰下來,損失不可謂不重。

進入涼州前,自己尚有一萬身經百戰的精銳親信部曲,如今只餘下一千騎兵。其餘人都死了,步卒死在隴縣,騎兵死在鎬邑。夏育原先麾下北地、安定士兵,以及五千關中兵,兵力不下兩萬,如今只餘五千來人。

蘇則所領的河西四郡兵馬,鎬邑一戰中倒是損失不大,尚有近八千人。巴蜀兵是損失最慘重的,兩萬人,餘下八千人幾乎沒一個完好的。

兩萬五千人,還有兩千多傷兵。

關中兵和北軍也有傷員,都已經隨軍行進,未曾留在大營內。不然,那幾近萬餘的傷兵,足夠人看着頭皮發麻了。

九萬人,陣亡三萬,存者六萬,傷一萬。

這便是一場豐鎬大戰,漢軍的損失情況。

傷兵比陣亡的士兵要少,因爲面對數以萬計的騎兵,沒有傷員能夠躲過萬馬踩踏。僅僅是左翼的關中兵和巴蜀兵,就佔了陣亡人數的一半。

其次,便是身受重傷的人,一樣被計入戰死行列。

救不回來。

這個感冒都能死人的時代,重傷,幾乎就宣判了死刑。

高誠也無計可施。

軍中只有止血藥,效果也就那麼一般般。但凡傷勢重上一些,就根本挽救不回來。只有那些輕傷,才能得到下一步的治療。重傷員?大多被戰友送走了最後一程。

此外,冷兵器戰爭,傷員存活率真心不高。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無法第一時間得到治療,戰場之上,你推我攘,根本沒有機會上前把傷員擡下來。而等到戰鬥結束,奄奄一息的傷員,早就一步踏進鬼門關了。

再次休整兩日後,高誠上奏天子,移兵涼州。

三軍盡皆乘馬,用了足足半月功夫,這才趕回隴縣。

而此時,天子劉宏批准動兵的制詔才堪堪送到軍中。

隴縣很殘破,殘破到野草橫生,區區半年光景,這座雄偉的州治城池,就成了渺無人煙的鬼城。

在隴縣停頓一日,高誠領諸軍將祭奠了共葬墓。同時,又將數以萬計的涼州漢兒英魂,請入其內。

“想當年,某出涼入蜀前際,共葬墓不過區區方圓四五里。眼下,數年光景,就已達方圓二十里。青山依舊,忠魂永存!”

高誠上了戰馬,回頭不捨的望了一眼,這座恢弘的墓地。

wωw ✿TTκan ✿C O 蘇則也側目凝視,早早便聽聞共葬墓之名,至今方得一見。戰爭的原因,使其霧色灰灰,可終究擋不住那震撼人心的忠魂義膽。

“三弟,共葬之墓,實乃天下之雄,唯有慕之!”

“可其終究是傷懷之地!”

高誠頷首回身,緊接着大喝一聲:“傳令三軍,兵入冀城!”

“諾!”

令騎應聲而走,奔馳三軍陣前,口中不斷高呼。

“鎮西大將軍令,兵進冀城!”

“鎮西大將軍令,兵進冀城!”

聲傳二三裡,三軍盡聞。

高誠馭馬先行,身後將校如雲,甲士護持左右,旌旗遮掩四方。

...

“啓稟府君,君侯大軍已過隴縣。”

一員小吏,俯身恭喝。

上座楊衡擡首,神色略有喜色,匆忙問道:“可知大軍行進之途!”

“回稟府君,大軍行進,信使未曾告之。直言,三日後,便抵渭水岸!”

“三日嗎?”

“好好,某已知曉,汝且先下去休憩!”

“諾!卑職告退!”

待到小吏離去,楊衡這才放下喜色,轉而愁眉難展。

涼州並不太平!

冀城六大世家,所佔甚廣,已經使得原先那些刺史府的官吏心懷怨念。並且,前些時日,剛剛傳來消息,言是朝廷已經定好了涼州刺史爲何人。

想必,如今也該從洛陽出發了。

嗨~也不知曉子明知不知道此事。

罷了罷了,大軍一到冀城,什麼魑魅魍魎盡會散退。

日後,涼州刺史到來,那也無需自己擔憂了,有子明一人足以!

沒過一會兒,閻忠與賈詡二人,也攜手前來。

楊衡觀此二人面色帶有喜色,便知其已知曉子明將至的消息,也不禁再度展開笑顏,上前相迎。

“府君,聽聞君侯即將歸來,可是如此?”閻忠要比楊衡想象的還要高興。

畢竟,自己來到漢陽郡的消息,恐怕君侯尚且未知。一場大戰截斷了三輔與涼州的聯絡,同時也使得閻忠心裡一直有些疙瘩。

現在自己在漢陽郡內,不過是楊衡下屬的一區區幕僚,實在屈才。

“自然是真!君侯於豐鎬大敗邊章、李文侯等逆賊,如今歸來,必定萬民相迎啊!”

“確實應當如此,也好讓吾等涼州人士,知曉誰纔是彼等依託!”

“那吾等三人,便商議一下,如何行事!”

“諾!”

三人很快就屏退左右,密謀相商。

....

九月十日,高誠引領大軍抵達渭水北岸。

只要渡過渭水,對面不遠便是冀城。

“報~!”

一名快騎高呼飛馳而來,行至大纛前,屈身相報:“啓稟君侯,漢陽郡守楊府君,攜涼州大小官吏,冀城百姓,出城列於渭水南岸相迎。”

高誠聞之,擡首相望,可惜眼前盡是三軍將士,旌旗飛旄,根本看不見渭水。

“來人,移步前軍。”

“諾!”

主將身處中軍,自然實在大軍的環環包圍之下,想要一觀情勢,還需得趕至前軍方可。

快馬行至前軍,高誠這才得以虎視對岸。

果然,渭水南岸,人羣相擁,紅綢密佈,多是慶賀之音。

而其中,又有一羣人士格外顯眼,着錦衣玉帛,戴進賢冠,佩印綬。

高誠望了一眼,有些搞不明白楊衡如此做法,是爲何故。大軍前來,也用不着鼓動全城百姓出城相迎吧。況且,這要是再傳到天子劉宏耳邊的話,怕是又要多生事端。

不過,事已至此,人都出來了,總不能再給攆回城內啊。

順便着,再加大一下自己在涼州的威望,也未嘗不可!

“傳令三軍將士,整頓甲冑戈矛,務必乾淨整潔。稍後分批渡河,列陣相行,誰要是在父老鄉親面前,丟了吾涼州軍的顏面,本將決不輕饒!”

“諾!”

軍令一下,全軍躁動。

第647章 制強第9章 遠赴荊楚第499章 失五阮關第43章 板盾蠻受降第278章 定關中第473章 意會第529章 河東之爭第777章 冬季攻勢(3)第91章 問答第315章 虢亭會戰(1)第798章 冬季攻勢(24)第735章 漩渦第580章 謀劃第907章 破勢(6)第476章 訂盟第16章 陣戰黃穰第535章 鐵騎交鋒第827章 大戟士第723章 犍爲之戰(32)第937章 荊軍失利第931章 兵無常形第814章 軍漫於野第772章 天子氣第359章 軍旗第860章 顏面盡失第223章 段煨第649章 假事真做第367章 公孫瓚第726章 犍爲之戰(34)第72章 凌遲紀靈第461章 聚衆大議第207章 雄中雄第446章 交易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805章 趙兵西進第421章 造紙與立學第217章 甜秫杆第445章 戰火傾九州第645章 王氏第619章 襄陽第632章 戰事酣酣第689章 天變第843章 大山第49章 論兵第148章 羌軍棄隴縣第126章 姑臧第847章 圖謀王事第812章 肱骨第315章 虢亭會戰(1)第812章 肱骨第155章 陣戰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569章 士族第168章 美陽之戰(8)第131章 清剿第902章 破勢第505章 易水之戰(1)第539章 承嗣第668章 失利第492章 諸變第613章 大戰前夕第656章 追贈第37章 只要首級第619章 襄陽第739章 路在何方第4章 騎軍軍侯第430章 張兵伐術第263章 南渡大河第90章 在下週瑜第43章 板盾蠻受降第538章 魏王卓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580章 謀劃第336章 潰敗第697章 犍爲之戰(6)第34章 神醫華佗第82章 摔樽爲號第21章 共葬一土第936章 亂戰第709章 犍爲之戰(17)第10章 直抵江夏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211章 耀武揚威第875章 湖中閣第61章 鍾繇第367章 公孫瓚第368章 合縱連橫(1)第739章 路在何方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2章 名揚第199章 兩駟勝之第191章 獨掌軍權第135章 朱儁喪母第302章 攻關第437章 奇襲西鄂第831章 爭城(下)第541章 定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