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再歸長安

三日後,高誠率領大軍主力,計馬步軍七萬六千餘人,抵達中渭橋。

當天下午,三軍渡河,於晚間駐於渭河以南。

晚間,月明星稀。

邊章就這樣默默的看着高誠,領着那精銳漢軍,安然渡過渭水。

美陽城破的消息,提前兩日傳來,一樣讓邊章憤恨不已。

好你個韓遂,當真敢如此胡爲?

邊章緊握了一下手掌,咬牙切齒的小聲低吟一句,目視西方。

美陽一破,就讓高子明少了一分牽制,使得其全軍而動,自己機會依然不多。

同時,韓遂跑了,纔是最大的威脅。

因爲他肯定會直接回隴西、金城二郡。

金城是羌人的老地盤,韓文約翻不了天。可那隴西的李相如,卻是極有可能助其一臂之力。

當初自己好不容易勸說李相如放下自立的心思,打着招安取官的想法。可如今,招安已是不成,李相如心中想法改變。

偏偏韓遂又與其同想,皆是一心聚衆,割據邊地。

“踏踏……”

一陣馬蹄聲,自身後傳來,邊章回頭看了一眼,見是李文候和北宮伯玉。

李文候拿下武關之後,便回到主力軍中。南下南陽的兵馬,只是由心腹之將統帥。畢竟,長時間不在軍中,李文候也擔心五萬精騎姓邊啊。

“二位將軍來的正好,且一觀高子明軍威之盛!”

邊章望了一眼,口中說道,繼續眺望着遠方燈火通明的漢軍所在。

“高子明行軍嚴謹,但凡臨敵,必深溝高壘,堅營強寨,使人難覓良機。”

聽着邊章的話,李文候和北宮伯玉不禁點了下頭。騎兵最煩的是什麼,就是這種動不動就紮營的貨。

賊煩人,看着就讓人沒有什麼進攻的慾望。

比如眼前高子明的大軍營寨,說真的,還不算太牢固。畢竟時間短,扎不起太堅固的營寨。

可是外面那一排排的壕溝是什麼?

挖一條已經很噁心了,高子明這廝居然一口氣挖了二十多道。

弓手掩護,刀盾兵挖坑,挖好一點後,戈矛手進去。然後就這樣慢慢往前挖,直到現在其營寨前,密密麻麻的全是坑道。

不費勁嗎?

有那麼多時間,你這大營也起來啊。還有,挖這麼多溝,日後你還出不出兵。

進攻或許有機會勝,但絕對損失慘重。

不進攻就只能看着高子明站穩腳跟……

“南陽那邊已經傳來消息,荊州都尉蔡瑁已經被吾軍擊潰了。再有幾日功夫,趙慈和葛陂的人就能進入武關道。”

邊章點了點頭,沒有感覺意外。趙慈和葛陂雖然只是黃巾賊寇,可是其兵馬衆多,加一塊都快有二十萬人了。

荊州蔡瑁名不經傳,在面對兩萬騎兵以及數十萬步卒的進攻,能擋得住纔怪。

“讓趙慈和葛陂立即北上,早來一日都是好事。至於荊州兵馬,多是步卒,無需擔憂,留下一萬精騎看着便是。”

“也行,現在咱們還是要先擊敗高子明。只要殺了這高子明,天下還有何人能攔吾等爾!”

李文候不禁揚顏一笑,事實也正是如此。

滅了這高子明,整個司隸都再無精兵。而自己手握七萬精騎,再連結那些黃巾賊寇,大漢帝國確實難以爲繼。

韓遂也露出微笑,一改先前凝重。二十萬黃巾賊寇,再加六七萬精騎,就不相信自己還能敗。

用步卒去衝漢軍軍陣,然後再以精騎破衆,自己就不信高子明是鐵打的!

“既然如此,咱們也退回大營,靜待趙慈、葛陂前來。”

“嗯!”

數萬羌騎再度奔走,撤回軍營。

而同樣在營寨內,觀望着遠處山坡上動靜的高誠,聽着那隆隆遠去的聲音,也大鬆了一口氣。

太急了,只能用挖坑道的法子,來迫使羌軍不敢來攻。

便是現在,整個大營東面,還沒有一根木欄遮擋。其餘地方,也只是稍微撐起,連固定都沒有。

六七萬騎兵,真讓人頭疼。

相比之下,自己手中這兩千騎兵,有點相形見絀啊。

回到帳內,四下無人,高誠腦海中一遍遍想着心中的計劃。

現在的大營,距離長安太遠了。將近二十里地,根本形不成掎角之勢。

最好還是在長安城外不遠處紮營,先保證長安的安全。只要長安無恙,自己就能夠隨時補充糧草,補充兵員。

作爲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兩座城池之一,長安城內擁有着將近二十萬的常住人口。尤其是現在戰亂來臨,周邊村鎮的黔首都躲進長安城內。

目前城中起碼有着不下三十萬人,其中丁壯,也應會在三五萬之數。

這麼多資源,足夠自己跟邊章打一場持久戰了。

沒有足夠的機動力,漢軍只能等待羌軍來攻。不然,想要交戰都要看邊章願不願意。

高誠與邊章二人,現在誰都沒有必勝的把握,自然也就不存在立即交戰的可能了。

第二天,漢軍如願以償,在長安西門外,安營紮寨,成掎角之勢,互爲依靠。

邊章則是紮營長安南面,與高誠對峙。

相比之下,此時呆在新野縣城的蔡瑁、秦頡、蒯良三人無奈相視。

看着城外,那密密麻麻的人頭,那更遠處,連綿數十里的營寨。

直叫人心生無力。

太多了~

南陽郡去歲剛剛慘遭黃巾張曼成佔據,好不容易收復了,這還沒安定幾個月,又有趙慈反叛。

幾千郡兵,轉眼間就損失一乾二淨。若非有着高誠仰仗,秦頡知道自己丟了南陽,也不會受到朝廷責罰,恐怕就要以身殉國了。

只是,如今跟蔡瑁匯合後,好像還是懟不過這些賊寇啊。

出城一戰,漢軍戰事不利,只好退守新野縣城。

便是旁邊的蔡瑁,也是面色陰沉,心中極度不滿。

當然,這不滿,主要指向荊州刺史徐璆,以及荊北的某些世家。

自從君侯與袁家徹底翻臉後,某些人就以爲君侯不可依了?

真是笑話!

一羣目光短淺之輩~

荊北有世家郡兵近兩萬人,可蔡瑁帶出來的只有一萬人。這一萬人是蒯、蔡、黃三家的私兵構成,其餘者,皆非同道中人。

哼~

一邊的蒯良看着身旁兩人神色,心中默默作思,爲那些世家哀嘆一聲。

荊北五大族,蒯、蔡、黃、習、龐,如今習氏一心想要向汝南袁氏靠攏。而龐氏則想坐觀局變,再擇出路。

唉~他們也不想想,蔡、蒯、黃三家已成盟友,又豈會容忍心腹之患。

德珪兄權謀不俗,憑藉習家、龐家,能都鬥得過吾等?

唉~只是日後荊北怕也是要不安分了。

第643章 休整第286章 常時法令第50章 求解黨錮第195章 激勵軍心第55章 波纔將兵第317章 虢亭會戰(3)第39章 一漢當五胡第234章 迴歸冀城第602章 回援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819章 籌備第440章 欲圖合縱第153章 急功近利第501章 晉王死訊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72章 凌遲紀靈第497章 劉和起兵第896章 渡江第602章 回援第62章 千金買馬骨第77章 天下局勢第155章 陣戰第907章 破勢(6)第37章 只要首級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497章 劉和起兵第382章 驪山第774章 進退兩難?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295章 關東羣雄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439章 狹路相逢第448章 袁術稱王第863章 和平解決第479章 初平五年第189章 韓遂出逃第534章 兩軍徐聚第523章 復漢庭第764章 朝會 廢佃除舊第612章 攻守第266章 民心士氣第649章 假事真做第267章 襲營(上)第707章 犍爲之戰(16)第348章 三官鑄錢署第762章 朝會伊始第37章 只要首級第57章 退保長社第106章 追尋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第87章 宮廷奏對第669章 退兵第901章 司馬懿第330章 虢亭會戰(終)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155章 陣戰第533章 連鎖反應第496章 至藺縣第558章 作逆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546章 陣仗第165章 美陽之戰(5)第228章 君入甕矣第418章 天下紛爭第371章 合縱連橫(4)第788章 冬季攻勢(14)第334章 流凌殺到第557章 勢氣第561章 設伏第220章 生恨第786章 冬季攻勢(12)第791章 冬季攻勢(17)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660章 論第188章 再歸長安第463章 射策第234章 迴歸冀城第778章 冬季攻勢(4)第479章 初平五年第241章 撤離第423章 韓怋、趙承第184章 美陽之戰 (24)第414章 蒯越、蔡和第335章 席捲第762章 朝會伊始第453章 起居注第509章 易水之戰(5)第372章 合縱連橫(5)第634章 胡夷之爭第515章 郭全父子第563章 謀城第234章 迴歸冀城第19章 家第440章 欲圖合縱第267章 襲營(上)第553章 平第928章 久違的杜伯侯第82章 摔樽爲號第160章 周慎兵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