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寒門窘境度日艱

道癡想了想十二房那邊,只見了王崔氏一面,老太太到底是大腳還是小腳還真不清楚。王楊氏與王容娘母女兩個,前者行動之間有些“婀娜”,原還以爲是古時女子就如此行走,現下想想,可不正是的裹腳後的行走不便麼?

王容娘麼?道癡確信,那一位應該沒裹腳,或者是裹腳後放了腳。雖說在人前溫柔嫺靜,可私下那一位露出的性子是颯爽大方,行動之間就帶了幾分幹練,絕對不是那種走路都需要人扶着的小腳女人。

這樣想着,道癡不由望向王寧氏,想着這老太太裹沒裹。

王寧氏見道癡看着自己,只當他到了新家怕生,笑得越發慈愛,對王順娘道:“二郎纔來家裡,下晌多做兩道菜。”

王順娘笑着應下,起身出了道癡所在的東廂房,倒是也無需人攙扶,可行走之間還是有些不協調。畢竟這個家中,下人只有燕伯燕嬤嬤夫妻兩個,又都上了年歲。

聽王寧氏的意思,燕嬤嬤年歲漸大,體力不濟,如今家務廚房上的夥計,大半都落在順娘身上。

如此一來,讓道癡疑惑不解。連家務都要小姑娘親自操勞,自然不是當嬌小姐養的,又是祖孫幾個相依爲命,老太太怎麼就狠心給孫女裹腳?

這些話卻不是現下就好開口相問的,道癡站起身來,道:“祖母,孫兒去幫姐姐燒火。”

王寧氏倒是沒有提“君子遠庖廚”之類的教導,目光越發柔和:“燕嬤嬤給順娘打下手呢。二郎若是身上不乏,祖母帶你在家裡轉轉可好?”

沒錯,自過繼到外九房,道癡這個“四郎”就成了王小二,人稱“二郎”。

“嗯。”道癡點頭應下,並沒有說什麼“勞煩”之類的話,畢竟現下他是這個家的一份子,眼前這個老太太就是他的親人,無需那般客套。

王寧氏神情越發柔和,道癡上前一步,攙了王寧氏右邊胳膊。

王寧氏笑着嗔怪道:“不過是家裡走幾步,哪裡就用人攙了?”口中說着,卻是沒有推開道癡,任由他攙住。

因有道南牆隔着的緣故,院子裡甚是逼仄,環視院子裡建築,除了正房三間、左右廂房各兩間之外,在左右廂房與南牆之間,還有兩間小小耳房,東邊這間有煙筒,門前有水缸,顯然是廚房所在;西南角那間,估計是淨房。

正房與東西廂之間,各有一塊一丈見方的空地,東邊空地上有一眼水井,水井周圍的地上,開着幾壟菜地,種了幾色常見的菜蔬;西邊的空地上,圍着細竹編的籬笆,裡面養着七八隻雞。

當道癡攙着王寧氏站在籬笆外,雞羣裡的大公雞,便踩着楓葉步,昂首走出來,小孩巴掌大的雞冠一顫一顫,看着甚是威武。

道癡目不轉睛地看着大公雞,王寧氏則看着道癡,越看心下越滿意。

她是曉得道癡曾回過十二房的,早年十二房丁憂時,王寧氏也隨着族人登過門。同爲族人,那邊是顯宦高門,自己不過是勉力過日子。

道癡即便聰敏,也不過是十來歲的孩子,一時受不得清貧也是人之常情。不想,這個孩子隨着自己過來,見了這小院子,並不寬敞的東廂,不曾露出半點挑剔與不滿。

自己沒有看錯,這個孩子不僅不是池中物,還是個性情坦蕩敦厚的。

內院這點地方,不過十幾步就轉了一圈,至於王寧氏所在正房,道癡剛進門時,便隨着王寧氏去看過了,並且在東屋牌位前上了香。

接着看的,就是前面的三間南房,一間是燕伯燕嬤嬤的住處,自然不用進去;另外兩間沒有隔斷,就是客廳。

六把椅子,一方兩圓三把小几,就將廳裡空地佔去大半。除了這些,牆上還掛着幾幅字畫,北窗下陳設一個條案,上面有一對膽瓶。這就是客廳的全部擺設。

沒等從南廳出來,便聽到叩門聲,而後是燕伯揚聲稟道:“老太太,東院兩位太太來了!”

說話功夫,燕伯已經開門放人,將人引往南廳。瞧着無需請示便帶人見來,顯然來人是極相熟的人家。

王寧氏低聲對道癡道:“東院住的是八房老太爺。”

來的是兩個中年婦人,穿着打扮差不多,只是一個四十多歲,一個年紀稍輕些。身上即便不是綾羅綢緞,可衣服料子也比王寧氏祖孫兩個的要好些,耳朵上帶着細細的金耳環,頭上插着銀簪子。

兩人一人手上提着一個一尺來長的小籃子,進了屋子,便對王寧氏屈膝,道了萬福,而後年長那個開口道:“今日嬸子得嗣孫,公公婆婆打發侄兒媳婦們過來給嬸子賀喜,這是家裡的一點心意,還請嬸子賞臉收下。”

另一個則是看着道癡,嘖嘖有聲道:“這般品貌,合該就是嬸子的親孫子,嬸子好福氣。”

兩個籃子上都罩着花布,實不看清裡頭到底是什麼。

王寧氏還在猶豫,那兩個婦人已經將東西放下,道:“今日嬸子這邊定有家宴,我們妯娌就不打擾了。公公說了,讓侄兒先歇兩日,過兩日我們那邊擺酒請嬸子與侄兒過去吃酒。”

王寧氏笑道:“如此,這禮老婆子就愧受了,過兩日老婆子帶孫子去給他伯祖父、伯祖母請安。”

妯娌兩個滿臉帶笑地走了,王寧氏自己提了個小籃子,剩下一個吩咐道癡提了,祖孫兩個又回到內院。

順娘包着頭髮,從廚房出來,帶了疑惑道:“祖母,方纔嬤嬤說東院兩個伯孃來送禮?不年不節的,怎麼會過來走人情?”

王寧氏道:“今日是你弟弟來家的好日子,她們上門道賀又有什麼稀奇?”

順娘接過王寧氏手中的籃子,小聲道:“誰不曉得除了年節,八房從不露臉出來走人情。”

說話間,祖孫幾個進了正房。

正房中堂裡擺着八仙桌,四周四把椅子。

祖孫幾個將小籃子放在八仙桌上,掀開上面的花布,一個裡面裝着雞蛋、臘肉、米糕,一個裡面是兩塊天青細布。

或許在旁人家這不算什麼,可對於外九房來說,這禮委實不算輕。

順娘沒有將東西取出來,而是看向王寧氏道:“祖母,這禮太重了,是不是要退回去?”

王寧氏搖頭道:“哪裡有將收下的禮再退回去的道理?收着吧,正好再給二郎添身新衣裳,過些日子再找個機會回禮便是。”

順娘看了看到道癡,笑眯眯地說道:“二郎身上這身這合身,再做要放出一寸來纔好,正是長個子的時候。”

王寧氏笑着點點頭,而後對道癡道:“二郎,東院是正經日子人家,兒子媳婦都居家度日,鮮少在外頭走動串門。外人有說八老太爺吝嗇的,不過是眼氣他們家日子過得好。八老太爺雖然是半點虧也不吃的性子,可老人家行事有分寸,一輩子也沒有佔過旁人便宜。今日之所以打發你兩個伯孃過來送禮,想必是因收了那九兩銀子有些不好意思的緣故。說起來,那也算是他們當得的,並不需對我家心虛。論起來外八房是咱們家最近的族親,走動起來,往後彼此有個守望也好。”

道癡點點頭,表示自己記下。這個八老太爺說白了,就是一毛不拔的性子,關門過日子,連族裡的人情走動也很少,不過卻從不佔人便宜,今天雖收下了九兩銀子,可是老爺子心裡不安生,這纔有了接下來的人情走動,不僅打發媳婦送來四色禮,還主動邀請他們過去吃飯。

順娘在旁聽着,已經白了臉,道:“祖母給了八伯祖家九兩銀子?那是不是還有族中與十叔祖那邊?”

王寧氏點點頭,道:“若非如此,還不知十房那邊會怎麼歪纏。就爲了斷了他們的心思,這銀錢也不能省下。”

順娘長吁了一口氣,強笑道:“祖母說的正是,這銀子當花呢,要不別指望能安生。”說罷,起身道:“孫女去廚房看看菜燒得了沒。”

說罷,順娘便匆匆忙忙地出了正房。

道癡看出來,這丫頭是被“二十七兩”的鉅債給嚇到。

今日回城前,道癡已經聽王珍提了一嘴,外九房沒有勞力,那十二畝地只能租出去,一年的出產不過十幾石稻米,並不夠主僕四人嚼用,平素還要靠祖孫兩個做針線來貼補生計。這也是因王寧氏爲人厚道的緣故,即便日子窘迫,也養着兩個積年老僕,換做其他不厚道的人家,爲了省下嚼用,怕是早就將燕伯、燕嬤嬤老兩口低價賣了,或者是攆出去。

這次宗房主動借銀子給王寧氏,王寧氏也只是道了謝,簽了字據,沒有提還銀子的日期,想來也是心無餘力的緣故。

道癡心裡嘆了一口氣,他可不願因自己的緣故,使得眼前這個好強的老太太心裡憋屈,使得順娘那個小丫頭愁眉苦臉。他從袖口中摸出一個小布包,雙手送到王寧氏跟前,道:“祖母,這是孫兒下山前大師父所贈,您收着,兌銀子貼補家用吧……”

聽道癡提及“兌銀”,王寧氏拿起布包,就覺得手心沉甸甸的,打開一看,裡面厚厚地一疊金葉子,足有十來兩重。

王寧氏雖有些驚訝,可很快就平靜下來,深深地看了道癡一眼,道:“我替二郎收着,做讀書上花銷。”

道癡搖頭道:“還是貼補貼補家裡,省的姐姐提心吊膽,另外也當讓姐姐好生歇歇,我瞧着姐姐的眼睛不大好,是不是請大夫開兩方藥調理調理?”

祖孫兩個誰都沒提還宗房二十七兩銀子之事,看來都是通世情的人,曉得對宗房來說,那筆銀錢欠着比還上更讓宗房滿意。宗房主動援手,借了銀子給外九房,不是爲了做外九房的債主,而是賣人情給道癡。

順娘眼下發青,看人的時候,眼睛有些眯縫,按照後世說法,小丫頭怕是近視了。在後世不過是一副眼鏡的事,在這個時候可不算小事,道癡才主動提及。

王寧氏聞言,已是紅了眼圈,啞聲道:“是老婆子拖累了你姐姐,是老婆子無用。”

道癡道:“有了孫兒,祖母與姐姐都可以歇歇了……”

第14章 攀權勢小人生祟第171章 端倪(二)第67章 牛刀小試,衆小立功第27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三)第93章 心存奇世子出府九十七章 姻親登門議遠行第68章 一跪一請,三爺離鄉第5章 往事撲朔難分明第167章 見姻親,聞良言第78章 親不親老僧歸來第11章 誰家兒女高聲問第66章 借時事興王教子第27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三)第13章 一回合誰輸誰贏(下)第4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下)第155章 聽新聞,生忌憚第98章 樂羣院裡添新人第30章 寒門窘境度日艱第84章 王府大喪,宗房相邀第5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上)第25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一)第126章 崔小舅、劉大舅(上)第15章 挑挑揀揀長命鎖第12章 驚見淚郡主再援手第79章 雛鷹欲飛,不畏風雨第141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162章 閣臣三拒嗣君意第139章 平靜第18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三)第112章 爲世子道癡二建言第24章 得失難論說儀賓第79章 雛鷹欲飛,不畏風雨第118章 童子身,泄元陽第125章 分遠近,知榮辱第20章 一步一步還一步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6章 聞言始知被棄因第20章 一步一步還一步第10章 耦院裡兄弟反目第23章 貴賤兩房說承嗣第101章 柔順娘出閨成大禮第155章 聽新聞,生忌憚第21章 樂羣院王七初立志第141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20章 一步一步還一步第30章 寒門窘境度日艱第119章 啓運殿劉安點丹第110章 今早練就殺人膽第152章 臨行際喜獲良言第74章 爲安定道癡一建言第16章 訪族親,珉與瑾第5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上)第131章 聞佳音,得喪信第122章 青洪起復經安陸第166章 乾清宮衆人承恩典第18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三)第92章 中秋月下人團圓第23章 貴賤兩房說承嗣第23章 笑劇鬧劇離別劇第93章 心存奇世子出府第124章 謀後路,預人手第88章 別親人四小村遊第94章 試深淺誰深誰淺第131章 聞佳音,得喪信第160章 察異常王琪心膽顫第112章 爲世子道癡二建言第70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二)第62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二)第174章 遇犬吠道癡笑出手第142章 倒春寒,天使至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10章 人情到底,世子施恩第133章 利益當前親人惱第76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二)第一百的三十二章 論生論死聞秘辛第61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一)第18章 紀先生,李御史第84章 王府大喪,宗房相邀第114章 邢百戶粗中有細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155章 聽新聞,生忌憚第24章 得失難論說儀賓第111章 設攔卡嚴正以待第166章 乾清宮衆人承恩典第18章 紀先生,李御史第142章 倒春寒,天使至第131章 聞佳音,得喪信第130章 暗心驚祖母提防第123章 賢婦兩全巧安排第9章 誰人夜半苦讀書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130章 暗心驚祖母提防第111章 設攔卡嚴正以待第164章 會同館三郎來訪第7章 論君論尊,蔣郎暴走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157章 千里迢迢抵良鄉第151章 世子溫言攏伴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