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最優解

“內載油6.2噸,有效載荷6噸……還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這水平……實在是……”

來自海軍航空兵部隊的領導不禁喃喃自語,只不過越說越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其實不止是這位海軍航空兵部隊的領導,就算是空軍航空兵部隊的首長和領導聽了莊建業剛纔的介紹也都是一個個瞪大了眼睛,覺得非常震驚。

衆所周知,垂直起降戰鬥機因爲獨特的起降方式和氣動佈局內部的載油量和載彈量簡直不忍直視。

就拿衆所周知的英國“海鷂”戰鬥機來說吧,內部的載油量只有2噸多一點兒,最大的載彈量也不過2噸左右,這還是採用短距起飛時的數據,要是使用垂直起降的話,載彈量還得減少一半兒,只剩下1噸的有效載荷。

作戰半徑更是不忍直視,超低空突防的話連300公里都不到,即便是執行戰場遮斷的高—中—高作戰剖面的話,也就勉強能達到800公里的作戰半徑。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海鷂”戰鬥機根本不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即便後期美國在“海鷂”的基礎上魔改出海軍陸戰隊專用的AV—8B垂直起降攻擊機,算是將數據提升了不少,但腿短,載彈量小,任務彈性差,速度慢的特點依舊沒有質的變化。

也正因爲如此,美軍一直尋求AV—8B的替代機型。

不過相較於英國的“海鷂”以及後續美國人魔改的AV—8B,蘇聯時代列裝的雅克—38垂直起降戰鬥機就更加不堪了,不但航程短,載彈量小,安全性還很差,基本上與飛行的棺材等同。

基本上除了能在航母甲板上垂直起降外找不到任何值得稱讚的地方。

即便是其後續機型雅克—141,除了在速度上能夠實現超音速飛行,以及獨創的三軸承旋轉矢量噴口外,其他方面的改進同樣不大。

然而這些幾乎在業內成爲垂直起降戰鬥機鐵律的固有缺陷,在中國騰飛的垂直起降驗證機這裡似乎被完全打破。

5.8噸的空重,6.2噸的內載油,6噸的有效武器載荷,三個關鍵數據幾乎是1:1:1的關係,先不說內載油是“海鷂”的三倍,也不說有效的武器載荷是魔改後的AV—8B的兩倍,單說這1:1:1數據,就將中國騰飛在航空領域的深厚功底顯露無疑。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場的有不少首長和領導在航空兵部隊打熬了半輩子,說是飛行器的行家也不足爲過,正因爲如此他們的看問題的角度與普通人完全不一樣,內載油和武器的有效載荷幾乎與飛機的空重等同,說明什麼?

一般人或許覺得就是數據美觀點兒,讓人心情愉悅而已。

可在這些部隊首長和領導眼裡,卻意味着中國騰飛的垂直起降驗證機擁有着超一流的氣動佈局,令人驚歎的結構總量控制以及十分澎湃的動力輸出。

三者少一個,都做到三個關鍵數據幾乎是1:1:1的程度。

事實也的確如此,中國騰飛在設計垂直起降驗證機的時候就定下兩個關鍵性的指標,一是平均1200公里的作戰半徑;其次便是至少5噸的有效武器載荷。

要知道這個指標別說是垂直起降戰鬥機了,就是固定翼艦載機這個數據都不低,因爲在無彈射器輔助的情況下,光靠滑躍式起飛的話,艦載機根本無法做到滿油滿彈,平均1200公里的作戰半徑和至少5噸的載彈量已經和俄羅斯的重型艦載機蘇—33的航母日常狀態處在同一水平。

那要知道蘇—33可是在蘇—27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艦載作戰飛機,是除了美軍F—14外,世界範圍內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

若是中國騰飛搞一個蘇—33的仿製版也就罷了,結果卻要弄個垂直起降戰鬥機,而且基本指標要比肩蘇—33,所以中國騰飛相關研究通過學術刊物在業內一經公佈便遭到業內的廣泛質疑。

有人認爲中國騰飛太好高騖遠。

有人覺得中國騰飛有些飄了,以爲自己藝高人膽大,結果必然被現實撞的頭破血流。

有人則陰謀論揣測中國騰飛這是藉機炒作,玩兒噱頭,以便在其他領域賺差價。

也有人篤信中國騰飛就是在騙人。

……

總而言之沒人相信中國騰飛能把這事兒辦成的。

說實話,當時中國騰飛自己都沒多少信心,畢竟垂直起降在戰鬥機的天然弊端就擺在那兒呢,而中國騰飛有沒有相關的研製經驗,事實上別說是中國騰飛了,就是整個國內都沒有用類似的經驗作參考。

唯一能給中國騰飛提供參考就只有收購過來的雅科夫列夫設計局保留了雅克—38和雅克—141的部分技術資料。

可既便如此依舊無法滿足中國騰飛的現實需求,畢竟蘇聯解體後很多子系統被一同割裂,導致航空產業鏈變得極不完整,再加上回過味來的俄國人開始在知識產權方面斤斤計較,導致以前很多輕易獲得東西被老毛子掐住不放。

如此種種導致中國騰飛並不能在雅科夫列夫設計局的基礎上繼續前進,只能另闢蹊徑,從一個顛覆傳統的路徑下下功夫。

這也是沒辦法,畢竟國內不是美國,除了兩棲攻擊艦還有超級航母,可以隨時獲得海軍艦載航空兵的支援。

如果國內發展正規的航母倒也罷了,若是將歐洲的戰略投送艦作爲核心艦種怎麼辦?

難道指望類似“海鷂”這樣航程和航速連反艦導彈都比不過的低水平作戰飛機去保護日益繁忙的貿易線路和能源通道,去跟潛在敵人爭奪海上制空權?

簡直就是開玩笑。

所以就算是垂直起降戰鬥機,也必須具備不亞於固定翼作戰飛機的性能和作戰能力,只有這樣,國內採用戰略投送艦概念後方才能擁有不亞於輕型航母的作戰能力。

只不過指標定下來容易,真要做出來卻異常困難。

不說別的,中國騰飛爲此設計了1589個機型,共計實施了678萬小時的風洞試驗,光風洞試驗的等比例模型就做了524個,耗時10年的時間,這纔在上萬個設計方案中確定了類似飛翼氣動佈局的最優解!

第四百八十六章 磁異探測器第一千四十三章 勉強世界領先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暴利第九百六十八章 直—12pro第八百二十七章 撿到寶了第八百三十三章 不得不指望東方某大國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風景這邊獨好第一千三十七章 十噸的大獎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兩個不成熟的想法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訂單爆棚第八百五十四章 粉末高溫合金技術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形狀記憶合金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總部首長的套路第九百八十八章 怎麼可能掌握這項技術?第七百八十二章 滔天巨浪第兩百二十章 真誠的有點兒過分第一千六百一十七八章 羅·羅設廠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最大的特點:便宜第六百零二章 莊總,真的?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JSZB—08高超音速彈頭第二章:威嚴大廠第一千七十九章 真正的世界第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運6出口型——高原鷹系列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中國騰飛就能辦到第六百四十六章 我們是不是穿越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騰飛·梭鏢第九百八十六章 價格屠夫第五百一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三十四章 你做的?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誰敢說當年的吹牛是真的吹牛第九百三十章 下一步大棋(四千大章)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老闆換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四發大運第五十三章:領導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空中專車Ⅱ第六百五十九章 生就往死裡折騰第四百章 遍地開花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DZB—221空射彈道導彈第四百七十七章 全覆蓋巡航第九十章 一臺戲第五百九十章 小型渦扇第四百二十五章 中國空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賺錢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變循環發動機第六百零一章 波音767第二十七章 翻篇了第九百九十一章 束手無策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無恥第四百五十九章 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發展之道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這……是我們自己設計的飛機嘛?第七百七十七章 內幕第四百五十七章 三方共贏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在中國同志的身上才能看到希望第一百四十九章 風洞縮尺模型第六十三章 失算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運—18NB運輸機真牛逼第八十四章 大麻煩第七百零四章 熬不過下一年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備份方案第九百九十四章 技術碾壓第一千二十七章 新艦載機:真龍Ⅱ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缺點就是貴第七百三十六章 飛行醫院第六百六十八章 簡約而不簡單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超高音速亞軌道可返回式航天器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空運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一樣的常用設備第兩百七十一章 市場被搶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無言以對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直接崩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渦輪風扇葉片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颱風”戰鬥機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鬼精靈pro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夜幕下那一抹絢爛的漩渦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識時務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材料第八百一十一章 這TM是人乾的事兒嗎?第五百四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八百四十三章 也不多,就200萬美元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WS發育”系列星座第一千七百章 三觀崩塌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脫離實際談戰術,會吃虧!第四百七十章 燃氣輪機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二道流~變循環第一百四十章 有P—38模型嗎?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下不爲例第三十九章 不要臉第一千四百章 重大裝備採購計劃第五百五十二章 廢物利用第七百一十四章 訴訟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思路第六百一十四章 NB系列高端數控設備第一千七十四章 NB—6600DL超精密激光制孔機第一千五十五章 戰機出口許可第三百三十九章 各自成就第五百二十七章 目標:東南亞第四百三十八章 很輕,很強,很顛覆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空軍體系化作架構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給歐洲生動的上了一堂課第八百三十一章 一個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