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WD—64ML渦扇發動機

之所以說類似飛翼模式的氣動佈局是最優解,原因無他,只因爲這種氣動佈局的升力係數,空間利用率是所有啓動佈局中效率最高的。

先說升力係數,飛翼式佈局屬於全升力複合體,機體與機翼屬於一體化佈局,打破了之前翼身融合的界限,做到了完美的統一,正因爲如此,整體的升力係數極高,這就保證了整個機型基本的機動能力。

再說空間利用率,飛翼式佈局的空間利用率之高是業內公認的,這從B—2隱身轟炸機在整體尺寸僅有B—52一半兒的情況下,航程和載彈量達到B—52超過70%的水平就能看得出來。

若是放在其他機型上,這種超高的空間利用率還不算什麼,可放在垂直起降驗證機上可就不一樣了,因爲除了傳統高的航空發動機外,垂直起降驗證機在座艙後部還要設置一臺升力風扇。

不管如何優化,如何減重,巨大的空間佔有度等於是把垂直起降驗證機中部完全掏空,在機上直通的傳動軸和機翼兩側起到平衡作用的導氣管,寸土寸金的機身上等於是被這些垂直起飛設備佔據了超過30%的空間。

朝着這些空間的作戰飛機自然在載油量和載彈量方面要相應的減少,甚至在飛行性能上做出妥協,不但飛機可能無法上天。

這個時候,中國騰飛的類似飛翼模式的氣動佈局就高空間利用率便凸顯出來了。

即便在座艙後部被設置了一個直徑爲1.8米的升力風扇,並在內部佈置了傳動軸和導氣管,但飛翼式佈局內部巨大的利用空間卻能夠完美的包容這些設備的同時,依舊擁有客觀的油料載荷和外部武器掛載能力。

要知道中國騰飛的垂直起降驗證機的長度到17.6米,翼展爲13.2米,機翼面積達到78.4平方米,如此巨大的機翼面積內自然成爲內置油箱最好的儲存空間,再加上粗壯的中部機身,載油量便有了保障。

而巨大的機翼面積提升的不僅僅是內部空間,還有對武器掛載至關重要的翼載荷,由於飛翼式佈局的獨特設計,載彈量同樣得到了保證。

有了充足的油料,優異的氣動佈局和充足的彈藥,若是沒有一款優異的航空發動機做支撐的話,那前期的一切努力全都得泡湯。

正所謂大力出奇跡,想做到空重、載油量、載彈量1:1:1,發動機的性能必須要強悍,最起碼推力一定要特別大,不然根本就撐不起整架飛機的基本性能。

除此之外,垂直起降驗證機上的航空發動機還必須具備優異的燃油經濟性,否則一款吃油跟很水一樣的油老虎的話,別說6.2噸的油量,就是再多上一倍作戰半徑也上不去。

當然最最關鍵的還是單發體制的限制,畢竟垂直起降類作戰飛機只有採用單發佈局,若是採用雙發的話,複雜程度便以指數級別飆升,很不划算。

問題是採用單發發動機的話,除了推力和燃油經濟性外,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這就需要航空發動機必須製造精良,經得起考驗。

所以大推重比,出色的燃油經濟性以及遠超普通航空發動機的安全係數便成爲垂直起降類作戰飛機的首選。

而這也是此類機型最最讓人抓狂的技術難點。

不然世界各國都知道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好處,特別是冷戰時期的歐洲,面臨着蘇聯火炮和導彈洗地的威脅,作戰飛機可能根本就沒有在機場跑道起飛的機會,這個時候不挑食的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戰術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問題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怎麼就英國和蘇聯,再加上一個從英國挖牆腳的美國具備研製生產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能力,其他國家卻連入門都沒進去?

不是氣動佈局和技術設計如何如何困難,關鍵還是高水平的航空發動機把99%的國家阻擋在這類飛機的門檻之外。

就比如說法國,早在60年代末就致力於開發垂直起降戰鬥機,爲此還專門在幻影Ⅲ戰鬥機的基礎上改裝了幾架試驗驗證機,結果因爲發動機不過關是狀況頻出,而高傲的高盧雞又不願意向攪屎棍約翰牛低頭認購“海鷂”的技術,卻又無力面對蘇聯綜合火力洗地的後果,最後沒辦法乾脆搞出個能在高等級公路上實施短距起降的幻影F—1來湊數。

連航空技術功底雄厚的法國人都在這方面吃癟,就別說其他國家了。

按理說在技術積累還不如法國同行的中國騰飛同樣不具備衝擊這類高水平航空發動機的能力,甚至連這類發動機是怎多麼回事兒都不清楚,談何定型研製,而這也是爲什麼在八十年代末當時的騰飛集團流露出要研製垂直起降驗證機後,業內普遍不看好的根本原因。

然而造化弄人的是,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了,一大堆吃不上飯的蘇聯航空生產研製單位被強行推向市場,然後被歐美航空巨頭拎着鐮刀反反覆覆的差點兒把俄國人的韭菜根兒給刨了。

當時的騰飛集團適時出手,將瀕臨倒閉的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全資收購,不但獲得雅克—141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技術,連帶着把配套的R—79-300型矢量渦扇加力發動機的樣品和部分技術弄到手。

本來在航空發動機方面就有一定積累的中國騰飛,有了這些東西就等於擁有了打開垂直起降戰鬥機專用動力的鑰匙,於是很快便着手進行了仿製,並起了個非常騰飛系的代號WD—64ML渦扇發動機。

性能指標與R—79-300型矢量渦扇加力發動機基本相同,巡航推力達到15.6噸,加力推力爲19.7噸。

然而除了兩眼的推力數據外,其他方面WD—64ML渦扇發動機就有了拉胯了,首先是涵道比偏大,達到了0.81,這導致發動機直徑過大,嚴重擠佔飛機空間的同時,推力效率也並不高。

其次就是渦輪前溫度過低,只有1620開爾文,也就是1346攝氏度,這個溫度別說跟歐美的先進軍用發動機比了,就是跟中國騰飛WD—60系列航空發動機的1600攝氏度的渦輪前溫度相比也是低了一大截。

受到渦輪前溫度過低的影響,WD—64ML渦扇發動機的的推重比就變得特別拉胯,只有可憐的5.46,與FBC—1戰鬥轟炸機上使用的“斯貝”發動機處在一個級別上。

換句話說,俄國人的R—79-300除了推力外,其他方面與先進發動機存在極大差距,很難適應未來的作戰需求。

可惜的是俄國人似乎並不覺得他們的R—79-300拉胯,反而聽說中國騰飛仿製了他們的R—79-300發動機後,如同狗皮膏藥一樣貼上了,死活要收取專利費。

本來就沒覺得R—79-300有多好,再加上俄國人毫無自知之明的折騰,中國騰飛乾脆放棄仿製,直接開始了自我的升級之路。

第四百零五章 攪屎棍第兩百七十七章 能察能打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始影響未來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四代機第兩百六十三章 無葉風扇第八百一十六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一百五十三章 賺錢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風景這邊獨好第八百三十九章 芯片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新轟8第一百九十三章 扶持騰飛廠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引進“忠誠僚機”生產線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國居然有了反潛巡邏機第八十八章 林伯伯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這技術,絕對世界領先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運—18NB運輸機真牛逼第一千七十五章 打破技術壟斷第三百六十九章 斬首第八百三十二章 五星出東方耀中國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道理都一樣?第八百一十七章 怎麼做到的?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下一代作戰飛機的重要課題第一千八十九章 FBC—1A戰鬥轟炸機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技術轉讓費:28億美元第九百五十一章 TRJ—700支線客機第二十二章 卡脖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重新招標第兩百七十五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最大的美粉第六百五十三章 中國人居然動用了飛機第九百六十二章 隨心所欲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巡航導彈?第六百四十八章 賺大錢的機會來了第一千八十六章 心夠黑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恐怖的能力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直—8普拉絲兒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負重前行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無人機生產線第七百六十八章 訂單全部取消第三百六十章 新車間第三百四十四章 軍中無戲言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最多20個億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波音低頭第九百四十章 天價二手貨第兩百二十一章 好人,莊建業!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神秘買家第一百四十章 有P—38模型嗎?第九百九十八章 捏死一個不算過分第二章:威嚴大廠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衛星自動化生產線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代號:火力1999第三百九十五章 增壓艙技術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局歐洲的機會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顛覆者的姿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西方怕了第兩百一十八章 又見《騰飛航空》第六百二十五章 恨死莊建業第六百二十九章 交叉雙旋翼第三百五十三章 成功啦第八百一十三章 TY—6大型無人機第一百七十章 意味着什麼?第九百七十一章 會飛的二踢腳第七百八十六章 爸爸給你買的飛機第四百四十四章 水上飛機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石二鳥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引進“忠誠僚機”生產線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亮家底兒第五百零八章 往死裡坑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你永遠都叫不醒裝睡的人第四百零七章 賣標準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MRJ支線客機項目第一百六十八章 演習第一百六十七章 飛機被揍下來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空中輕騎兵第一千四十四章 自動化設備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一整套艦載航空兵航空器解決方案第五十一章 大事第八百二十二章比翼齊飛第三百六十八章 遊隼—1旋翼機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一石二鳥OR一箭三雕第五百三十二章 CN—235第八百八十三章 戰略合作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騰飛系的長公主第三十六章 突然就升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聲嘆息第九百四十五章 AMX教練_攻擊機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國產“斯瑞克戰鬥旅”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陸軍數字化指揮控制系統第九百一十八章 超朔成型—擴散連接工藝第兩百一十二章 《騰飛航空》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中國騰飛就能辦到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空中專車Ⅱ第六百二十章 航發亦可脈動第八百七十四章 這東西哪兒買的?第一千九十九章 長城工程第兩百九十六章 蛇吞象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TNB—19S航空發動機試驗機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單價1.78億人民幣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中間差了一整套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