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三維編織複合材料

話音未落,莊建業拿起檯面上的一個部件兒,補充着說道:“當然,我們能把LYJ—18導彈的動能攔截器成本控制在800萬人民幣,也得易於DL—520和DL—527這兩套三維編織機的投產使用……”

說着,莊建業便藉着這個機會向現場的各位部隊首長和領導們介紹起面前的兩套三維編織機。

其中由三個圓形結構組成的三維編織機型號爲DL—520,每個圓形周圍分佈有2400個碳纖維紗錠,可以在程序控制下生產航空器當中的圓形舷窗、短結構桁樑;航天器當中的結構桁樑、支架、托架等部件。

由兩個方形矩陣組成的三維編織機的型號爲DL—527,每個方形矩陣可以根據不同需求增加和減少內部的紗錠,目前5號車間所使用的房型矩陣中,分別安裝了5000個紗錠,也正因爲如此DL—527能夠生產更大的組件。

比如說航空器當中不但能夠生產蒙皮框架、龍骨樑框架、異型框架等重要的承重結構部件,而且還能承擔諸如起落架、直升機柔性樑、槳轂中央的主結構件等核心結構部件。

至於航天器方面的應用就更不用說了,就拿LYJ—18導彈的動能攔截器來說,動能攔截器的殼體,內部燃料箱的外幣,小型火箭矢量發動機尾噴口、連接器和支撐環,高靈敏紅外探測器的支撐盤,激光通信接收器的支架都是由DL—527製造出來的。

然而無論是DL—520還是DL—527,所生產的都是同一種東西,那便是三維編制複合材料。

也被稱爲真正的第二代複合材料。

是的,你沒看錯,目前世界上所謂的T300、T500、T700這些碳纖維複合材料滿打滿算也不過是第一代複合材料的進化版本,遠稱不上第二代複合材料。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這些複合材料的製備方法都是平面貼敷的,無論是用樹脂材料連接高溫固化,還是用自動鋪絲機按照模具層層纏繞,這類複合材料的根子都是分層的。

而這種分層話的處理就帶來一個無法克服的弊端,那便是在特定方向上的比強度和比模量並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的同時;分層化的結構也導致在高溫環境下複合材料容易發生氧化脫層的現象,從而影響整個飛行器的安全性。

正因爲如此,儘管T300、T500、T700這些碳纖維複合材料已經誕生二十多年,以此爲基礎的各類金屬基複合材料也很成熟,但在航空、航天領域這些複合材料依舊無法成爲主結構桁樑、龍骨框架樑、起落架、耐高溫耐熱部件的主要原因。

因爲分層鋪貼結構根本無法令複合材料達到傳統金屬的一致性和緊密型,至於高溫耐熱部件就更不用說了,氧化脫層現象根本無法克服。

早年中國騰飛承擔的反艦彈道導彈再入彈頭的碳\碳複合材料就是因爲這個原因導致數次試驗失敗。

本非碳\碳複合材料無法抵禦高溫灼燒,而是層層鋪貼的工藝中環氧樹脂的分子結構在高溫作用下徹底失效,導致鋪貼層剝離脫落,最後直接燒穿整個彈頭。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條路徑,一個是加強化工研發投入,開發出能夠抵禦2500攝氏度高溫的新型環氧樹脂材料,用於克服高超音速下再入彈頭表面的超級高溫。

另一個則是直接越過複雜的第一代複合材料工藝,進軍第二代複合材料,徹底屏棄層層鋪貼式的複合材料製造的傳統工藝,用一種打破傳統的方式,將複合材料纖維在相互纏繞下把想要製造的預製件直接做出來,從而形成三維立體式的全新複合材料。

相較於第一代的層層鋪貼式的複合材料,第二代三維立體式複合材料的好處可就太多了,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這種複合材料能夠將碳纖維優異的性能完全發揮出來,能夠做到全方向上都有着十分優秀的比強度和比模量,也正因爲如此,第二代三維立體式複合材料完全滿足飛機主承力結構的質量要求,從而可以大量替代金屬,成爲飛機減重的主要推手。

除此之外,三維立體式複合材料對於耐高溫同樣表現出優異的性能,最高可以承受2387攝氏度的高溫,基於此三維立體式複合材料可以被廣泛的應用於航空發動機燃燒室,渦輪葉片基座、尾噴口;以及航天領域的發動機尾噴口、連接器以及耐高溫彈頭殼體等重要的耐熱領域。

同樣是碳纖維製品,居然有着如此本質的不同,並且由此劃分出兩個代差,這讓外人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對內行人來說就不難理解了。

這就好比是建房子,一層層的用磚頭粘貼在結實,也沒有在內部搭建各種結構、框架、桁樑和阻尼器來的牢固。

三維立體式複合材料便屬於後者這種複雜的結構,即利用纖維的韌性和可塑性,通過複雜的陣列排布將一系列複雜的結構編織其中,從而形成牢固的預製件兒。

這種方法說起來簡單,彷彿只要懂得織布機原理就能夠伸手試一試。

然而事實遠非想象那麼簡單,若是懂得織布機原理就能夠製造出生產第二代複合材料的三維編織機的話,那身爲紡織大國的新德里、孟加拉、埃及和緬甸就應該躋身發達國家行列,而不是隻能在低端苦哈哈的盼着西方老爺賞飯吃的。

實際上整個世界範圍掌握第二代複合材料技術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他們從70年代中期開始這方面的研究,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取得初步成果,隨即由美國大西洋機械設備公司實現實用化,並迅速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波音、洛馬等研究機構和航空巨頭中鋪開,從而令美國航空航天製造水平迅速與世界平均值拉開一個較大的距離。

話不誇張的說,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戰區導彈防禦系統、隱身作戰飛機、新一代戰略運輸機,隱身戰略轟炸機能夠完成研製並迅速服役,離不開第二代複合材料的廣泛應用,而這也成爲美國航空霸權的重要標誌。

而如今,隨着中國騰飛相關設備的投入使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等於是獲得了這類航空霸權的入場券!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世界最大、最先進振動試驗檯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專注艦載機二十年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空中刺客第兩百三十三章 搶着要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民族企業中的良心第三百七十五章 單價兩百萬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老闆換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這主意誰想的第五百六十一章 撐不過三年第兩百二十四章 輿論風暴第五百九十三章 這效率,簡直了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億美元~~值!第九十六章 記者採訪第五百四十七章 直6生產線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囂張的澳洲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渦輪風扇葉片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巨頭的三板斧第五百零四章 D—25輔助動力裝置第一千二百章 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HX—30—27型核心機第九十九章 華麗轉身第四百六十九章 加入D—50項目第九百八十二章 更進一步(補更)第九百零一章 保密奧義:我做了,可你偏不信第一千三十四章 X—35第八百九十七章 他們是怎麼飛上去?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四旋翼無人機VS坦克第五百一十章 採購20架先進輕型運輸平臺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山寨之王第四百四十五章 空運第兩百二十九章 是餓狼還是瘋狗?第四百八十五章 來自歐洲的反潛技術第五百五十三章 別人不用,老頭子我用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領先世界的首創第七百二十六章 要見莊建業第六百二十四章 騰飛集團必然就範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過渡機型第六百一十八章 配套十號工程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豪邁的身姿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演習(五)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二十分鐘生產一臺發動機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洛馬老哥,給個面子!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臭不要臉算個屁呀第四百八十章 中國同志的新玩具第一百四十二章 照片也賣錢第七百四十一章 神一般的起降能力第三百九十七章 被騙兩千萬第一千五十三章 鎳基鈦錸鈮鉿合金第一百四十六章 想造真飛機第六百二十七章 發難第七百零二章 真·沒天理第兩百五十七章 咬牙自己上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這就是我的答案第兩百三十八章 那是什麼?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運—18NB運輸機真牛逼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終究還是中國騰飛更香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試試就等於逝世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差錢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將效益最大化第一千八十章 稀裡糊塗闖進來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第九百三十一章 沒有窗口期第一百零五章 戰機第五百一十七章 關鍵設備第兩百零四章 奇怪的飛機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真·把巡航導彈當香腸生產第三百二十二章 風口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騰飛集團行,你們怎麼不行?第三百零九章 大禮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軌道稅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效率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LYJ—15超遠程地空導彈系統第五百四十七章 直6生產線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文丘裡效應第六百三十八章 巨頭第一千五十四章 野蠻人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一樣的高教機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騰飛集團就能行嗎?第一千八十章 稀裡糊塗闖進來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亮亮家底兒第五百一十五章 以市場爲驅動力第七百一十三章 屎盆子一個接一個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對着GE中國來一記狠狠的背刺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們集團的直升機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六十二章 運五沒有發動機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我們不會賺一分錢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要利得利,求名得名第五百六十章 施壓第八百九十章 交易的藝術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面子往哪兒擱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底氣所在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國產大飛機第一千七十八章 每年100億美元第四百零四章 趨之若鶩第八百四十七章 空氣突然安靜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航天產業生態化反第六百四十八章 賺大錢的機會來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一樣的高教機第兩百三十六章 躺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