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航天技術

之所以莊建業等人會這麼肯定,原因很簡單,目標發現與指揮控制體系這東西他們並不陌生,從當初提供給空降部隊用於戰術指揮的運—6指揮機,到九十年代初爲競標海空軍空中搜索的TRJ—500雷達警戒機。

細細算下來,從騰飛集團到現在的中國騰飛已經在這條技術線上發展了三代產品。

是的,在這方面中國騰飛的確已經發展了三代,只不過第三代產品已經脫離了大氣層的桎梏,衝到了外太空,至此脫離航空範疇,成爲貨真價實的航天技術。

因爲接替第一代衛星間通信的第二代試驗衛星星座中的三號衛星上加裝了一個由中國騰飛研製的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模組。

從而令三號衛星在既定的完成衛星間星鏈加密通信以及與地面站配合完成全球範圍內衛星數據共享試驗的同時,驗證中國騰飛所研製的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技術的可行性與適應性。

爲此,中國騰飛投入了6億人民幣用來進行相關研究和生產製造,併爲此準備了一顆試驗用衛星和兩顆備用替代衛星。

等到位於近地軌道的三號試驗用衛星按照試驗要求加速衝向大氣層時,留下的星座空檔必須填不上,畢竟衛星間信息傳輸這個已經投入20多億人民幣的大項目無論如何也不能半途而廢的。

那有人會問了,既然大方向不便,那爲什麼還要把壽命完好的三號衛星墜入大氣層呢?

原因很簡單,“殺手鐗”計劃中的反艦彈道導彈可是一直在穩步推進的,總體的尺寸、射程、攻擊範圍都大致確定了,相應的材料和制導機制同樣被一一攻克。

若非如此,總部也不可能在內部會議上要求新世紀頭五年完成相關實彈試驗,頭十年形成戰鬥力。

不過整體的發展順利不代表細節上全都完善,就比說精確打擊體制,預定的反艦彈道導彈攻擊彈頭的精度使出吃奶的勁兒也只能做到8米的程度。

這要是攻擊陸上固定目標,8米的精度足夠秒殺一切存在了,問題是反艦彈道導彈打擊的是海上移動目標,8米的誤差看着不多,但在茫茫大海上卻極易出現偏差,絕對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當然,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加裝一套衛星定位模組,以高精度衛星定位系統確保再入彈頭的打擊精度,通常可以做到1米以內。

問題是此時的國內別說衛星定位系統了,就是自己的衛星通信系統都不太夠用,購買國外的相關組件就更行不通了,反艦彈道導彈可是國之利器,常規裝備中的殺手鐗,這麼重要的裝備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使用無法自主可控的設備。

平時倒也罷了,關鍵時刻域外國家萬一關掉衛星定位系統怎麼辦?這仗還打不打了?

所以只能用別的方法。

爲此主導此項工作的中國騰飛嘗試了幾種高精度指導系統,比如說激光成像、再比如說星光制導等等,可無論那種制導系統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

就比如說激光成像,精度能做到0.5米,幾乎達到了指哪兒打哪兒的程度,但激光在惡劣氣象條件下的效果實在是有些感人,精度更是一落千丈,穩定性並不好。

而星光制導到是沒有惡劣氣象的桎梏,但整體結構過於複雜,不但要整合慣導和激光陀螺儀,彈頭上還要設置複雜的光學窗口。

爲了實現高超聲速攻擊,反艦彈道導彈的再入彈頭都是經過啓動優化的,必然會犧牲一定的空間,這導致複雜的星光制導很難整合到彈頭內。

就在反艦彈道導彈精確打擊模式陷入瓶頸時,反導\反衛星系統所使用的動能碰撞殺傷戰鬥部卻取得了重大進展。

該動能彈頭利用一種合成孔徑雷達技術,實現了對來襲彈道導彈的精確跟蹤和實時成像,從而確保攻擊精度的準確性。

中國騰飛可不同於其他單位,那是從二十三分廠開始就強調內部技術共享,深度挖掘技術潛力的高技術企業。

就如同莊建業經常在中國騰飛集團內部講的那樣:“某個新材料,某個新技術確定成熟後應用部門就要儘可能將這些新材料和新技術普及到我們的產品線中去,哪怕只是能在一顆螺絲釘上應用也不能浪費,如果能把這樣的螺絲釘迭代那也能賺大錢,當然最好還是普遍性應用,這樣才能攤薄我們的研發成本,加快我們產品的更新換代的效率,進而擊敗我們的競爭對手,佔領更多的市場,攫取更多的利潤……”

這話還是放在外面,莊建業估計又得被那些公共知識分子和聖母婊們罵成慘無人道的資本家,眼睛裡除了利潤和賺錢就沒有其他。

可問題是拋開這些金錢上的因素,中國騰飛的確是國內技術轉化做得最好,同時也是產品技術迭代最快的企業。

就拿中國騰飛被諸多友商羨慕嫉妒恨的航發領域來說吧,國內那麼多家航發廠和配套廠都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航發譜系,中國騰飛卻用了短短二十年的時間,從無到有硬生生做出了包含大、中、小三個方向;渦槳、渦軸、渦噴、渦扇四大品類共計23個型號的WD系列航空發動,並以此爲基礎發展出極具競爭優勢的燃氣輪機。

尤其是近些年,中國騰飛在國內航發和燃氣輪機的地位愈發超然,隱隱成爲行業一哥,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中國騰飛的航發產品的迭代和性能提升做得非常的到位,往往一種新材料問世,立馬就在整個譜系的航發產品中鋪開,隨即升級版的新航發便橫空出世,性能提升的同時產品線並沒有打得變化,無需做推到重來的額外投入便可繼續靠着原有的產品線各種的撈錢。

這樣合起夥來做集團式的衝擊那些單打獨鬥的航發廠根本就沒法抵擋。

因爲這種高效的技術轉化和應用可不是隨便那家友商能學的來的,在航發業務上是這樣,中國騰飛在其他業務同樣如此,既然反導\反衛星能用毫米波的合成孔徑雷達定位茫茫太空中的來襲彈頭,那反艦彈道導彈的再入彈頭爲什麼不能有樣學樣,將這套合成孔徑雷達裝入其中在茫茫大海上定位大型水面目標呢?

第六百零四章 一起造新運十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材料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你永遠都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西是全套的第三百九十三章 高原雪山計劃第八百六十章 賠本賺吆喝第七百五十三章 空中特種平臺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對中國騰飛開放第六百四十七章 應力波鉚接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十年磨一劍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CNMD和CTMD第一百七十五章 TY—2型無人機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豪邁的身姿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FBC—1B戰鬥轟炸機第一千零三章 莊懂直接負責第兩百零一章 這東西不能少第五百八十七章 瞄不準,打不着第一千二十九章 成長型飛機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載人航天工程第三百章 TY—3無人機第一千二十二章 玩兒無人機,騰飛纔是祖宗第四百九十五章 229號方案第五百零七章 成爲麥道公司的供應商第三百五十四章 意外收穫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形狀記憶合金第四百三十九章 缺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機場第九百一十三章 隱形巨頭第八百四十三章 也不多,就200萬美元第三十三章 改革者第八百一十六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一千四十四章 自動化設備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今天,我見證了歷史……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爆款第四百三十三章 運6出口型——高原鷹系列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金頭盔”部隊第八百七十一章 50億美元第四百五十四章 創新飛機銷售模式第四十六章 噴丸成形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忽悠的自己都快信了第一千七十一章 對標F—22第六百三十七章 誰說鹹魚就不能航空報國第八百三十九章 芯片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獨一無二第兩百四十一章 品,你自己細品第六百二十七章 發難第三百六十六章 蛙跳躍進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LYJ—15超遠程地空導彈系統第八十章 千金買馬骨第九十五章 小人雪糕第三百六十二章 運五沒有發動機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怎麼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訂單爆棚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還得看要怎麼做第六百四十六章 我們是不是穿越了第一千一十七章 領先兩代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賣第九百二十九章 多向模鍛水壓機第七百三十八章 地震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料敵從寬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面子往哪兒擱第五百三十三章 直接掀桌子第七百八十五章 他做到了第九百六十一章 低空多面手第六百五十九章 生就往死裡折騰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下不爲例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轟炸機的種子第九百九十七章 把莊建業當大善人?第七百三十六章 飛行醫院第一百六十章 驅鳥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D—71M燃氣輪機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全球航發霸權的基礎第七百二十七章 空客他們夠格嘛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壓TM—9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這不是演習第兩百三十八章 遙控撞擊毀傷概念無人機第一千四十五章 航空航天霸權第八百零五章 站着把錢給掙嘍第一千四十一章 看穿一切的“狙擊手”第四百六十三章 D—50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超高音速亞軌道可返回式航天器第四百二十八章 輿論戰第兩百九十九章 無人機傳過來的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2.5億人民幣甩賣第兩百一十七章 “先鋒”無人機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大方的莊建業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火箭發動機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相信國家第三十一章 敷衍的改良工藝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還不如新德里第四百二十章 航空動力核心機第九百一十五章 第四代渦扇發動機風扇葉片第四百三十五章 中國的標準代表未來第六百四十五章 100%的完美第四百零四章 趨之若鶩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漫遊終結者”計劃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桑格爾彈道第六百三十五章 目的:賺錢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路子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