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騰·洛馬

只不過中國騰飛覺得難度不大,航空業內卻不這麼想,包括不少業內專家在內專業人士不但覺得這項工作超出了國內現有的技術範疇,甚至覺得21世紀頭十年都未必能夠建立起來。

沒辦法,實在是航空業內的一大批專家學者並沒有將航空和航天有機的統合在一起,而是如同現階段國內的其他產業格局一樣,將其作爲獨立的存在。

航空就是航空,航天就是航天,雙方是井水不犯河水。

正因爲如此,空軍的目標指示和指揮體系自然跟航天搭不上關係,偏偏在這方面航空尚屬空白,於是只在航空範疇打轉轉的自然是找不到好辦法。

這也就罷,關鍵是俄國人給的建議同樣令總部首長等人不太樂觀。

既然是國內國外兩條腿走路,所以總部除了在國內廣發英雄帖外,也將目光投向了國外,歐美自然不用提,那是給多少錢都不會賣這類堪稱戰力支柱的核心裝備。

所以一開始總部就沒指望歐美,而是把希望寄託在俄國身上。

畢竟俄國祖上也是闊過的,八十年代蘇軍的諸兵種合成化集團軍的威力至今還是歐洲人心裡的陰影。

正因爲如此,總部覺得只要價錢給到位,以前幾年俄國連底褲都拿出賣的尿性,應該可以“傾囊相授”。

結果卻沒想到,這次俄國非但不賣,而且還給來自中國的達瓦里氏一個忠告,那就是與其在這方面做大筆投入,還不如省下來乾點兒別的,因爲這種目標指示和指揮體系實在是太燒錢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們俄國,在蘇聯時代在這方面的投入真叫一個不計成本,可結果呢?現如今雖然日子苦了點兒,但俄國自從放棄了這方面的高投入真能節省不少有用資金去辦其他更爲重要的事。

比如說增加能源的開發力度;再比如說強化農業發展等等。

總之有的沒的說了一大推,全都是勸總部這邊別鑽牛角尖兒,好好的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比啥都強。

率團前往俄國的總部首長又不傻,怎麼能挺聽不出來俄國的弦外之意,那就是他們的目標指示和指揮體系在蘇聯解體後就徹底崩盤了,再加上這幾年的折騰,連他們自己都知道該怎麼辦,就別說拿出來賣了。

意識到這點的總部首長等人說不失望那是假的,從蘇聯解體到現在還不到十年,俄國居然頹敗如此,竟然這麼快就把蘇聯留下來的這麼重要的作戰支撐體系給折騰到失傳,若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聽,早年曾在蘇聯留學的總部首長實在是不敢相信。

不過失望之後又有些頹喪,連俄國這樣有老底子的存在都很難複製目標指示和指揮體系,連半點兒經驗和積累都沒有的國內能做出來嘛?

結果就在總部首長結束對俄國的訪問,打道回府準備着急空軍相關負責人,準備將目標指示和指揮體系納入中長期發展規劃時,中國騰飛利用合成孔徑雷達、“天鏈”信息傳輸改良而來的數據鏈等航天技術,整合到TRJ—700支線客機爲平臺的空中聯合地面攻擊雷達指揮機方案便送到了總部首長等人的面前。

這時候總部首長等人方纔意識到航空與航天之間的桎梏一旦打破竟然會產生如此濃烈的效果,與此同時也不禁佩服當年老總部首長的遠見卓識,將當時的騰飛集團設爲橫跨航空、航天兩大工業門類的試點兒,並一直延續至今。

剛開始的時候還沒看出讓騰飛集團同時擁有航空、航天業務有什麼促進作用,畢竟當時的騰飛集團內部這兩大業務板塊也是各幹各的,同樣相當撕裂。

以至於不少人都對老總部首長的主張生出強烈的質疑,甚至某些領導乾脆提出將騰飛集團拆分,航天業務歸航天口;航空業務繼續讓航空主管部門把握,這樣不但責任明晰,而且也沒能更好的促進企業的發展。

好在當時的騰飛集團盈利能力強,正所謂一白遮萬醜,一個能夠持續盈利且創造鉅額外匯收入的企業放在哪兒都是寶貝疙瘩的一樣的存在,如此情況下什麼產業、什麼格局都要往後面放一放。

但質疑聲這些年從未間斷過,因爲業內的專業人士始終覺得當下的中國騰飛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起家的航空業務上,就如同日本的川崎重工、三菱重工一樣,先把一個行業做精做透,再去想着開拓其他業務。

認爲在三代機抓緊服役,四代機逐步上馬的情況下,具備一定先進航空技術的中國騰飛更應該集中力量於一處,而不是在龐雜的多業務格局中分散自己的精力。

好在,總部首長並沒有因爲業內人士的意見改變中國騰飛發展的大方向,上還是遵照老總部首長當年定下的方針去執行,這麼多年對中國騰飛還是很照顧。

得虧兩代總部首長的堅持,中國騰飛才能熬過兩大業務在內部的漫長整合期,並最終藉着空軍的目標指示和指揮體系招標得意將航空、航天兩大業務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這個時候業內的專家學者們才意識到,域外某大國任憑洛馬公司藉着各類兼併和重組,讓洛馬公司在航空、航天兩大領域更加的融會貫通,從而將兩大領域的尖端技術能夠在某些平臺上有機的整合起來。

以此爲基礎不但能夠有效的促進兩大行業的發展,而且在交叉學科以及系統整合方面更具有分散型產業佈局難以企及的優勢。

而如今的中國騰飛與洛馬公司何其的相似!

要知道,這次中國騰飛提交上來的目標指示和指揮體系可不單單隻有利用TRJ—700支線客機改裝的運—3X系列特種支援飛機平臺,而是將未來的天基,正在全力打造的陸基防空反導系統完全整合起來,令原本平面的二維指揮架構成爲三維立體式的全景動態指揮模式。

想想中國騰飛在兩大業務方面的技術融合,在看看利用運—3X系列特種支援飛機平臺所展現出來的龐大願景,令不少總部的領導私下裡不在叫中國騰飛是騰飛系或騰廠,而是冠以一個更加高端大氣的稱謂:騰·洛馬!

第四百八十五章 來自歐洲的反潛技術第五十四章:航發部件,迷宮頂蓋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打架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桑格爾彈道第八百一十一章 這TM是人乾的事兒嗎?第兩百六十五章 要做就做高端的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更輕、更省、更強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爲了前(錢)景第兩百零七章 怎麼辦到的?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微妙的三大巨頭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信息化第六百一十三章 靶—5型巡航導彈靶彈第一千五十章 你們的產品又升級啦?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就沒見過這麼欺負人的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時代第七百二十三章 空客要來第一千三十八章 不是天才,怎麼能搞得出來?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第五百六十章 施壓第一百三十九章 愛模型,愛騰飛第一千三十六章 寇仇第六百二十四章 騰飛集團必然就範第三百二十三章 韜光養晦第八百八十五章 江湖黑話第七百六十八章 訂單全部取消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芯片級銣原子鐘第九百六十二章 隨心所欲第九百二十一章 H—ZB800碳纖維第五百五十六章 怎麼做到的?第九百七十二章 長翅膀的炮彈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動能攔截器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產值超千億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軌道稅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堪比重型第六百六十五章 超混雜複合材料第五百一十四章 佈局航電第兩百二十四章 輿論風暴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生產線上的神秘戰機第一千一十三章 WHNB系列陶瓷刀具第兩百三十八章 那是什麼?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真正的戰場透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做筆生意第一百零六章 地方保護第九百八十章 這工藝,太漂亮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D—50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第七百二十三章 空客要來第三百五十三章 成功啦第八百零八章 籌建新廠第一千章 吃下FCNB—2000民航客機項目第三百四十六章 配套生產廠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演習(一)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忽悠的最高境界第八百四十六章 夜襲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2.5億人民幣甩賣第一千六十三章 因爲我們做的是高端第兩百八十一章 還有子彈頭B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一竹竿直接捅了500公里第六十五章 美國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中國的標準代表未來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山寨之王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您放心,我們都能第四百零二章 囂張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去中國騰飛第九百二十六章 FCNB—2000項目第六十四章 野生課題組第一千二百章 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九百二十二章 對標F—22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該死磕就得死磕第五百八十四章 國防動員第七百零四章 熬不過下一年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佈局航天全產業鏈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發動機高空重啓試驗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不可能有這麼高的指標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有什麼資格兼併你們?第八百二十四章 886萬人民幣,一架第五百二十七章 目標:東南亞第一千一十一章 巨頭們的無奈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見李斯特第一千五百章 在這方面我們世界領先第七百二十二章 極限施壓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中國騰飛集團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新型戰略運輸機(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這飛機,厲害呀!第兩百三十八章 那是什麼?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差錢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大功率軍用發動機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航空界懂王?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給對方上一課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始影響未來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發現目標!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賣身葬父?第九百七十六章 “隱身”我們是認真的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充其量就是個小招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缺點就是貴第一千六十七章 2000個億……還是美元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改變遊戲規則第一千五十六章 腹黑的總部首長第五百一十八章 863計劃第三百八十三章 專業設備的領導者第一百五十二章 用科學精神幹私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