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主客之爭

廣西象州城外清軍大營。此刻已經是深夜,但廣西巡撫勞崇光的大帳內卻是燈火通明。大帳內勞崇光坐于帥位之上,諸將分立兩側,人人面上都是凝重之色。

“長毛四眼狗率精銳輕騎突入桂中腹地,近日襲破潯州府,不日必將北上,如今我部環攻賊匪何苟賤眼見大功即成,長毛襲來勢必分我軍勢,如之奈何?”沉默半晌之後勞崇光忍不住發問道。

柳慶鎮總兵鄧賀明抱拳道:“撫臺大人,長毛突入潯州府便是想尋機接應象州賊匪,四眼狗提輕騎前來,野地浪戰頗有章法,吾等不宜與之正面爭鋒。但四眼狗騎兵雖多,但步卒稀少,必定不善攻堅。而象州賊寇被圍數月於大明山之內,缺衣少食旦夕可破。但若象州賊寇得長毛四眼狗接應,兩軍合於一處,則四眼狗便有步卒,形勢便大大於我不利。”

鄧賀明的話說了等於沒說,眼下陳玉成想接應何苟賤,兩軍會師這個道理說不知道?勞崇光接着問道:“那以鄧總兵之見,該當如何呢?”

鄧賀明本想說幾句話便糊弄過去,但沒想到勞崇光會追問下來,他原本乃是京營武將,算是榮祿的親信部將,但慈禧命奕翾接掌京營兵權之後,鄧賀明便被明升暗降調到廣西柳慶鎮出任總兵了。此人才到任不久,還不大清楚勞崇光的脾氣,這勞崇光巡撫廣西多年,當年曾跟隨賽尚阿等人圍剿太平天國,其後又與天地會、艇匪、太平軍殘部等等多如牛毛的義軍作戰,可謂是剿匪的一把好手,豈是幾句話就能糊弄得了的?

“撫臺大人,屬下以爲四眼狗要接應被圍大明山的賊匪。必定涉渡柳江之後取道狼村隘,當全軍盡數南下,沿柳江北岸白虎山、三帽山、盤龍山、屋脊山等處修建寨壘營堡,阻擋四眼狗過河。並在狼村隘口設重兵埋伏。一旦四山寨壘失守,便可引四眼狗退往狼村隘口。四眼狗騎兵於狼村隘口四面山丘之地便無用武之地,吾重兵可伏而盡殲之。”鄧賀明不愧是跟隨榮祿已久的戰將,眼光還是非常毒辣的,可惜他少算了一件事。那就是陳玉成乃是廣西人氏,當年在潯州、柳州、象州等地廝殺多時,此間地理地貌如何不熟?陳玉成之所以不讓陳阿林率隊前來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福建人氏陳阿林沒有自己熟悉廣西地形和鄉土人情。

聞言勞崇光老部下廣西按察使蔣溢灃道:“鄧總兵此策雖然可行,但若我等盡撤大明山各處隘口之圍,大明山中賊匪勢必流竄四處,撫臺大人兩年心血必將白費。兵不可盡撤,軍不可全動。”

鄧賀明急道:“何苟賤部賊匪被困山中半年之久,人困馬乏缺衣少食,就算出了大明山。各地團練謹守城池便可,待大軍擊敗四眼狗,吾等回師便可一舉蕩平何苟賤!四眼狗才是心腹大患!”

蔣溢灃此人原本乃是湘軍悍將,咸豐五年時榮祿借湘軍南下廣東鎮壓天地會起義,隨後大部分湘軍都回湘地去了,而蔣溢灃卻被派往廣西。原因很簡單,勞崇光這邊也有廣東天地會一個分支艇匪滋擾,加上何苟賤、硃紅英等人鬧得厲害,勞巡撫便上奏清廷請求調兵增援。於是蔣溢灃帶領他的一營數百人馬來到了廣西,和勞崇光一起剿匪。兩年多下來,蔣溢灃果然幫着勞巡撫打垮了艇匪,把何苟賤、硃紅英等部義軍打散,逼入了角落裡,他也就沒回湘地,升任了廣西按察使。

鄧賀明的意見雖然是對的,但蔣溢灃作爲廣西老資格的官吏自然看不慣他,於是蔣溢灃仍舊堅持自己的意見:“正所謂打蛇不死反受其害,何苟賤在此地頗有人望,一旦出了大明山,難免一呼百應,復有數萬亂匪依附,且長毛四眼狗精悍,未必能一鼓而破。吾等當以穩字爲上,遣一將領率數千兵馬守住柳江北岸,拖住四眼狗的腳步便可。”

鄧賀明大急,數千兵守柳江北岸還不如不守,陳玉成部都是騎兵,雖然廣西山丘地形頗多,但河谷平地也不少,騎兵運動受限並不太明顯,要是陳玉成集兵攻一點,數千兵分散之後都是人家的一盤菜啊。

鄧賀明當下還想再說,勞崇光擡手止住道:“不必再爭,本撫決意分七千兵馬南下拒敵,其餘兵馬繼續穩守各處隘口,按步進剿。”

鄧賀明有些垂頭喪氣,勞崇光看了看他說道:“鄧總兵新上任,聽聞你在京營新軍之中號稱新軍五虎上將之一,可否擔此南下拒敵重任?”

鄧賀明聞言心頭大怒,這任務便是敗多勝少,你這勞崇光不是擺明了欺負新來的麼?但鄧賀明不得不忍下這口氣,原因也很簡單,最近榮祿榮大紅人失勢了,原本跟隨他混的人或多或少都受到牽連,調任、貶官甚至查出有貪腐而下獄的不在少數,他能夠從京營參將升到總兵一職外調也算不錯的了。當下鄧賀明權衡片刻後,咬牙抱拳道:“屬下願意出隊南下,但請撫臺大人在軍器糧草之上多多照顧。”

勞崇光老奸巨猾的一笑道:“這個自然。”當下勞崇光便調配將領,鄧賀明等諸將便各自回營安排出隊之事去了。

鄧賀明等人走後,帳內只剩下勞崇光、蔣溢灃兩人,蔣溢灃上前低聲道:“大人,這鄧賀明不知天高地厚,此去必敗。”勞崇光冷笑道:“此等京營客將難與我等一條心意,還是儘早除去爲好,況且上峰的意思便是好好敲打敲打這些榮黨之人一番,什麼五虎上將,我看也就是一條喪家之犬罷了!”說罷兩人一起大笑起來。

……

陳玉成領兵出潯州府之後,連克東鄉、金田村等地,太平軍輪迴數年之後,總算回到了他們心目中的聖地,太平天國起義的金田村。在金田村陳玉成掃蕩了盤踞於此勾結清軍的士紳富豪之後,開倉放糧給貧苦百姓,對於那些也受官府欺壓的士紳富豪,太平軍則是秋毫無犯。

在金田村等地,太平天國聲望還是頗隆,原來家家戶戶都有人蔘加了太平軍的,此刻聽聞聖兵回來了,都上前打聽親人下落,呼爹喚郎找兒子的絡繹不絕,場面頗爲感人,但人多了讓太平軍都有些寸步難行。

最後陳玉成不得不貼出告示,告知大家本部乃是先鋒兵馬,大軍還在後面,過個幾日大軍到來之後,可向軍中有司查問親人下落,並稱廣東已經打下來,太平天國不日將收復廣西,之後便不再走,但凡親人還在人世的便可見面云云。

隨後陳玉成命附近士紳大戶出面組建太平天國的鄉兵,將金田村等地防務移交給當地人自己,並留下數名軍士指導,同時充當聯絡潯州府守軍的聯絡人,一旦金田村等地再遭清軍進犯,潯州府尚有一個團的騎兵,便可來救援。陳阿林的大部隊雖然進展緩慢,但梧州的江忠源已經無力西顧,陳阿林用兵穩字當頭,但也速度不慢,想必旬月之內便可突破梧州進入廣西,是以陳玉成安排完事務之後,便領兵繼續北上象州。

這日陳玉成領兵過了豬仔峽,連克古蓬、廟旺等地之後,柳江便近在咫尺了。但偵騎回報以及附近百姓村民來報信說,柳江對岸有數千清軍鎮守,直接北上不能渡江,而象州有清軍大隊鎮守,也不可輕取。

隨後陳玉成親自到柳江岸邊沿岸看了清軍部署後,忍不住笑道:“這清將倒是知曉兵力不足只守幾個渡口要隘,但卻不知這柳江有幾處江面雖寬,但入秋之後水勢減小便可涉渡,今日傍晚全軍拔營涉渡柳江。還有一處可偷過小部人馬,嗯,也可以這樣……”

當日傍晚,陳玉成騎兵部隊在柳江大仁村附近涉渡柳江,過了柳江之後揮兵進襲清軍守軍側後。鄧賀明猝不及防,但他事前也有做過預計,若不能抵擋,還是全軍退往狼村隘口,那裡山勢險要,利於步兵防守,於是鄧賀明率領本部千餘人馬突圍而出,趁黑逃往狼村隘口,而把剩下的六千人馬留下給太平軍抓俘虜。

當鄧賀明氣喘吁吁的跑到狼村隘口之時,卻沒發現這裡駐守的百餘清軍蹤影,待轉入隘口之後卻聽一聲軍號聲響起,數百騎兵前後左右蜂擁而出。原來陳玉成派了一營騎兵從上游偷渡過江,在陳玉成突襲鄧賀明部之前便奪取了狼村隘口。事實證明,當地人要過一條江有無數的辦法,畢竟這裡是他們的地盤啊,太平軍很多軍官都是廣西人,在自己家鄉作戰還會迷路嗎?鄧賀明心膽俱裂,但還是揮兵頑抗起來。

兩軍戰至天明,陳玉成部大隊掃完柳江北岸之後趕到了狼村隘口,見清軍負隅頑抗,雖然處於下風,但排出的拒馬疊陣頗有章法,而且兵卒死戰不退。本來要是有大炮,這種密集的疊陣幾炮就可以轟垮它,但偏偏太平軍騎兵沒有炮。

陳玉成命人圍住殘餘清軍後,命人上前勸降,卻被鄧賀明以弓箭招呼了幾下,被迫退了回來。陳玉成大怒,命騎兵敢死之士策馬上前向疊陣中投擲手雷破陣。在陣亡十餘名騎兵之後,太平軍終於依靠手雷炸開疊陣的幾個缺口,最後太平軍的馬刀讓這股清軍徹底崩潰了。

第85章 爲何哭泣第56章 栽贓陷害第317章 上位之事第666章 不得而知第301章 蘇福田丁第473章 智者千慮第486章 進兵之忌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85章 爲何哭泣第389章 要塞陷落第526章 韜光養晦第703章 退位讓國第326章 工業力量第661章 繼續南下第139章 天降奇石第693章 太平動向第50章 虛與委蛇第69章 道冠古今第94章 兩片離愁第716章 爲己而戰第456章 翼王獻美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250章 上海軍政第687章 蟻多咬象第651章 作壁上觀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688章 不言而喻第193章 奉命撤軍第188章 浣衣溪沙第540章 興安靈渠第539章 蹚道跟隨第714章 定國是詔第324章 海禁海貿第82章 民不畏死第129章 喚醒民魂第87章 鴉片之用第284章 新政之議第549章 全軍覆沒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681章 兵諫之憂第8章 密探齊出第566章 長短之痛第444章 君臣心理第490章 匪夷所思第265章 經濟特區第93章 出鎮北路第729章 製造麻煩第269章 勝保兵至第699章 氣運已盡第581章 聯軍登陸第639章 試探攻擊第658章 如意算盤第494章 假若開戰第96章 終得名士第641章 準備迎敵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54章 城南書院第663章 租界亂局第75章 下詔罪己第568章 雲南會師第21章 升斗小民第220章 胥口之戰第142章 御前侍衛第353章 大事小節第612章 與虎謀皮第102章 下馬之威第188章 浣衣溪沙第42章 突圍下嶺第383章 家和事興第85章 爲何哭泣第244章 微妙平衡第165章 借師助剿第657章 順理成章第544章 國事私事第689章 女王陛下第443章 傳位詔書第117章 拋妻棄家第557章 英法盤算第682章 雷霆手段第707章 秋後算賬第276章 與國無關第24章 共享太平第517章 火燒城池第597章 攻佔炮臺第535章 復興之路第130章 民心已變第24章 共享太平第155章 各有苦惱第453章 賢妻良母第140章 勢如破竹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40章 先手爲強第397章 兵移湖州第77章 棄文從武第26章 鉅額債務第740章 是戰是和第292章 天曆元旦第434章 轉攻西府第132章 開誠佈公第171章 聊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