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文藝復興

林鳳祥走後不久,左宗棠便即到來。自從西殿主政天京之後,天國主要政務都壓在了左宗棠的肩上,雖然有六部尚書三十六司司長分擔其事,但左宗棠還是有些力不從心。

左宗棠向蕭雲貴見禮後,蕭雲貴讓他坐下後說道:“左相,所來有何事?”

左宗棠不緊不慢的說道:“殿下,蘇北兵團出兵所需的物資已經擬好章程,請殿下批示後便可調集。”

蕭雲貴聽完後嗯了一聲,接過左宗棠遞過來的章程看了看便大筆一揮批了,然後交給一旁辦公的西殿薄書用印,口中奇怪的道:“左相,只是物資調集章程批閱,你差人送來便可,何必親自跑一趟呢?難道還有別的事?”

左宗棠笑道:“正是。”說到這裡看了看書房內辦公的幾名薄書,後又抿起茶來,卻不言語。

蕭雲貴看他欲言又止的樣子,知道事情機密,當下揮退幾名薄書後道:“說吧。”

左宗棠躊躇半晌才道:“殿下,屬下聽聞殿下與北邊的一位顯貴之人有書信來往?”

蕭雲貴面色微變,跟着淡淡一笑道:“左相從何處聽來的?”

左宗棠坦然道:“殿下,當年屬下只是一介布衣,屢試不第,蹉跎鄉里,殿下識我於微時,託付興漢大事於屬下,實有知遇之恩。屬下以忠義報效殿下,也希望殿下以誠待之。雖不知殿下與北面何人往來書信,但事關家國,希望殿下能據實以告,屬下雖不才,但也可以爲殿下籌劃一二,而非如今妄自猜測。”

蕭雲貴乾笑兩聲道:“本王的確是和北面一位佳人有書信來往,但這人只是本王舊時紅顏,書信中只說些昔日舊事,無關國事。”

左宗棠面色一板。淡淡的說道:“殿下休要誆騙,殿下素來殺伐果斷,白澤堂出了李丁這等叛徒,早已經應該正法。就因爲他爲北邊人送信,至今仍然逍遙法外。殿下不是一個爲了紅顏罔顧國法之人啊,此話戲言爾。”

蕭雲貴皺眉道:“白澤堂的事你如何得知?”

左宗棠微微一笑並不言語,蕭雲貴一拍腦門這纔想起左宗棠也有情報司和白澤堂的奏事聞報權,兩邊的情報在送蕭雲貴和洪韻兒之後,還是會有一份給左宗棠傳閱的。

李丁送信的事蕭雲貴雖然下了封口令,但京城白澤堂分舵被搗毀,此等大事還是給左宗棠傳閱了的。左宗棠知曉京城分舵之事後,偶然之下問了童強勝叛徒是否清除,童強勝只是支支吾吾以對。最後逼問緊了,童強勝才說叛徒李丁另有送信的任務,暫不清除。左宗棠何等人物,一看童強勝爲難的樣子,便猜到只有西王才能讓他三緘其口。略作推想便猜到一二。

蕭雲貴沉吟片刻後道:“左相,此人真是本王舊時紅顏,此事西王娘也知道,總之並不涉及家國大事,也就無需告訴左相了。”雖然左宗棠猜到一些事情,但宋清韻現在是慈禧,蕭雲貴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對左宗棠解釋這件事。索性還是不說爲好。

左宗棠沉吟片刻後道:“殿下既然不肯說,那屬下也不強求,但若殿下覺得事不可抉之時,可與屬下商議。”

蕭雲貴鬆了口氣,嗯了一聲之後儘快轉移話題道:“科舉的事準備的如何了?”

左宗棠道:“禮部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明日便可將這次考試的幾科試卷送來殿下這裡審閱。”

蕭雲貴嗯了一聲道:“這次科舉分時政、策論、德藝三門必考科目。另有選考科一門,考生可選擇一門雜學參考,雜學涉及農藝、工商、政務、教學、刑名、天文、地理等等不限,乃是我天國甚至是千百年來科舉第一次改革,一定要把它辦好。”

左宗棠重重的點頭應了。他當年幾次參加滿清科舉,雖然滿腹才學,但卻總是落地,對滿清科舉的八股取士非常痛恨,因此他非常支持新科舉考試的改革。而天國治下自從西殿大肆宣揚復興漢家儒學以來,正在逐漸屏棄滿清閹割後的儒學,盡復明末之前的儒學。而洪韻兒提出的中學爲體、西學爲用,與儒學的經世致用之說又頗爲契合,是以此時西殿提倡的儒學又很有心學的影子。

蕭雲貴抿了口茶接着說道:“想我漢家數千年來稱雄東方,早已經站立在世界之巔,但如今卻開始沒落,已然淪落到洋夷欺壓上門的境地。本王總在想,爲何昔日輝煌一時的中華文明會淪落到現在這個樣子,這些日子和幾名西洋傳教士談論過此事,問起西洋科學文明是如何崛起的,左相可知他們是如何與我說的?”

左宗棠微微一笑道:“殿下知道我不信教的。”

蕭雲貴擺擺手笑道:“不是說教義的事,那些傳教士和我說了一個西洋諸國文明變革的重要時期,他們稱之爲文藝復興時期。”

左宗棠哦了一聲道:“願聞其詳。”

蕭雲貴道:“泰西諸國皆是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等等上帝教義,自古以來便是以神權爲至上,說句笑話,這些泰西諸國從前可是比我們落後太多了,就因爲他們被神權禁錮了思想。到了元末明初之時,西面的奧斯曼帝國出兵攻打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平民百姓大量逃亡至亞平寧半島,給泰西諸國帶去了大量古代希臘、古羅馬的文獻、著作。此時的泰西諸國已然開始了大興商貿之事,隨着商貿繁盛,一批新興的商貿貴族興起,他們中的一些有學識之人便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文化,通過文藝創作來宣傳人文精神。”

說到這裡左宗棠問道:“何謂人文精神?”

蕭雲貴道:“人文精神便是以人爲中心而不是以神爲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爲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

左宗棠聞言微微頷首道:“這倒是與心學左派泰州學支頗有些相似,只不過泰西諸國打破的是神權,泰州學派打破的是理學。”說到這裡左宗棠頓了頓,若有所思的道:“當年西王娘提出興復漢家儒學,雖然是如此說來,但在做法上卻偏向於經世致用之學說頗多,難道西王孃的用意也是想在中華興起文藝復興?”

蕭雲貴嗯了一聲道:“當年宣嬌提出盡復明末之前的儒學,並大力扶植心學支派,其實就是這個意思。想滿清之前的儒學雖然也有儒家理學這等舊錮,但並未壓制其他學派的發展,明朝時有王陽明的心學,其後又有王氏學派發展而來的各家支派顯學,就算被傳統儒學視爲極端的泰州學派也有衆多人物入朝爲官,可謂是百家齊鳴、百花齊放的時期。可惜滿清入關之後,大興文字獄,禁錮思想,如今已經兩百餘年,滿清儒學可有什麼發展沒有?因此,當時宣嬌便準備着手興復漢儒。”

左宗棠點點頭道:“如今天國廣開言路,新辦學社、報紙,民間出書立說,思潮煌煌而開,各學科都有發展,的確有一番新氣象。可殿下,這思想放開了,會不會有朝綱動盪之虞?”

蕭雲貴知道左宗棠一時間還是走不出滿清儒家愚民的政策,當下說道:“左相知道普魯士這個國家吧。”左宗棠微微頷首,蕭雲貴接着說道:“這個普魯士國家在乾隆年間國土不過排在泰西諸國第十位上,可就是這個國家在乾隆年間聯合英國與當時幾個強國如奧地利、法國、俄國、瑞典等國進行了長達七年的戰爭。當時普魯士人口不過五百餘萬,軍隊不過十餘萬,諸國聯軍則多達數十萬,英國雖然當時是其盟友,但投入兵力不多。而且普魯士彈丸小國,還多線作戰,但最後普魯士居然沒有亡國,還戰而勝之,左相以爲如何?”

左宗棠不太清楚這段歷史,當下沉默了片刻後道:“難道與人文精神、思想開放有關?”

蕭雲貴點點頭說道:“普魯士能夠勝利原因很多,但本王認爲最重要的一點是普魯士興辦了教育、薈萃國內精英,重鑄民族精神。早在七年戰爭開始前數十年出了一位君王,名喚弗雷德里希.威廉一世,這位君王頒佈了一項《義務教育規定》,其中列明,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貴賤,都必須接受教育。普魯士屏棄當時的舊有思想,讓國民接受教育,識字知理,花了數十年時間興辦教育,最後國內民衆識字率遠高於泰西諸國。普魯士國民接受了教育,識字讀書,接受了各種思想,但就是這樣識字明理之後,他們更加明白自己是這個國家的國民,更加有國家民族意識,而不是像我們歷朝歷代這樣,一家天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民不知國,國不識民。”

“我太平天國既然以興漢爲己任,便要建立一個永固的漢家國度,這個國度並不會因爲君王更替而滅亡,也不會因爲朝代更迭而沒落。我們不但要建立這樣一個國家,還要讓這個國家強盛起來,恢復昔日漢唐榮光,那我們便需要有自己的文藝復興,有自己的解放思想令國民不在只是麻木不仁的愚民看客,他們同樣是這個國家的締造者和維繫者,這纔是真正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452章 救援武昌第56章 栽贓陷害第532章 江塘之戰第496章 掛萬漏一第733章 新塘血戰第303章 減租減息第250章 上海軍政第356章 一個交代第719章 與我何干第339章 三座木城第611章 驅狼吞虎第308章 大捷之後第486章 進兵之忌第695章 父子夜話第515章 攻克潮州第225章 高昂代價第718章 秉國協定第726章 等待援兵第423章 得意忘形第110章 不成體統第626章 宣戰藉口第28章 諸將議事第379章 何樂不爲第47章 棋局死活第11章 十字路口第390章 權力更迭第180章 契約精神第172章 回京覆命第488章 泉州海港第194章 留城誘敵第738章 義務未完第184章 又現人才第297章 大義名分第471章 恰當時機第148章 鬧劇連連第635章 碼頭激戰第526章 韜光養晦第560章 初級階段第218章 不測風雲第134章 洞庭霧霾第645章 騎兵對決第431章 英法備戰第281章 團聚成家第609章 近衛前驅第510章 確認身份第217章 個個保齊第150章 南京城破第294章 讓路換城第459章 投降免死第32章 西王風采第749章 軍中整肅第335章 整編之需第65章 遭遇之戰第647章 虛張聲勢第421章 還有後招第591章 表明心跡第568章 雲南會師第558章 禮查飯店第346章 心煩意亂第562章 元旦曲宴第58章 同是一道第164章 借刀殺人第251章 招商總局第553章 散朝之後第407章 拉幫結派第235章 清軍潰敗第211章 背水一戰第109章 風箏之線第331章 喜事連連第481章 北殿歸附第49章 香帳軟玉第457章 士氣軍心第391章 與民易田第574章 嚴父愛兒第69章 道冠古今第484章 商業金融第702章 一家所累第467章 誰來接位第115章 出城別走第182章 連夜出隊第142章 御前侍衛第413章 皇室避暑第263章 廈門撤兵第381章 僵持不下第480章 滇南古廟第282章 無上奢華第706章 矛盾問題第381章 僵持不下第153章 推背圖頌第215章 滸墅關前第577章 實業聯合第440章 戰勝之後第439章 自相殘殺第340章 南昌大霧第430章 成敗一舉第17章 奪門之戰第181章 拯危醫館第77章 棄文從武第140章 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