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北殿之謀

就在英法緊鑼密鼓準備遠征的時候,在印度爆發了一場令英國人很不愉快的大起義事件。英軍和印軍的矛盾由來已久,東印度公司在統治印度的時候,由於英軍的兵力嚴重不足,只得僱傭當地人作爲士兵,這也就是印軍或者叫西帕依團。士兵多爲“土兵”,而軍官則由專門設立的學校訓練的英國人擔任。到1856年孟買、馬德拉斯和加爾各答三個英國殖民地各有自己的部隊,“土兵”的總人數已經遠超英軍,共有二十萬西帕衣兵,而英國士兵只有四萬人。

而長久以來東印度公司給予西帕衣兵的待遇相當不公平,工資很低,並且他們參加遠征時,如往阿富汗或緬甸等幫助英國進行殖民擴張時,必須自己支付旅途費和行李運費。特別是1856年初遠征緬甸參加英緬戰爭,按照印度傳統,如果前往緬甸會導致喪失種姓和被逐出所在羣落。很多士兵對此非常不滿。而戰鬥結束後,東印度公司又開始取消僱用兵的原有的一些權利,減少他們的薪水,並規定職務升級不能超過中士。相比之下,英國士兵住在舒適的房子,印度土兵卻只能住簡陋的帳篷。

因此,當英緬戰爭結束三個月後,英國人再次發動徵召令,抽調西帕依團組成遠征軍的時候,西帕依團的士兵們就非常的牴觸和不滿。而就在這個時候,西帕依團內流傳出一條流言,東印度公司以豬油、牛油混合的潤滑油塗在來複槍(步槍)的子彈紙皮包裝上。由於印度教視牛爲神靈忌食牛肉,而伊斯蘭教則視豬爲污穢之物,而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在裝彈之前,士兵又必須用牙齒來咬破來福槍子彈的紙皮。因而,主要擁有這兩大信仰的士兵們都拒絕使用這些子彈。東印度公司宣稱,這種說法只是謠言,並且已經換了新的用臘作潤滑劑的子彈。但是印度士兵依然懷疑潤滑油不乾淨,拒絕咬掉新槍?支所使用塗了潤滑劑的子彈殼。

接下來就是西帕依團士兵和英國?軍官之間的矛盾升級。第34團的一名士兵在不知道被什麼人蠱惑之後,發瘋似的攻擊了他的英國中士,並殺死了另一名軍士長,隨後開槍自盡未遂,但被判死刑。東印度公司決定取消這個34團以作爲集體懲罰,從而激化了矛盾,引起其他團的士兵不滿。

當格蘭特的艦隊回到香港的時候,印度當地爆發大起義的消息就傳了過來。格蘭特不得不停止準備好的對廣州攻擊計劃,轉而分出一支艦隊前往印度支援。

印度的大起義迅速蔓延到整個印度三分之二的領土上,傲慢的英國人不得不停止遠征計劃。轉而將兵力抽調往印度進行平叛。而法國人則因爲英國的暫時停止。也不得不選擇暫停遠征計劃。英國人可不放心由法國人單獨完成這次遠征。

於是一場印度大起義拖住了英法遠征的腳步,讓滿清和太平軍都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時間。

……

自從石達開虎口逃生,韋昌輝如坐鍼氈,夜不能寐。他急令秦日綱率領一萬五千兵馬追擊翼王。並且。務必將石達開置於死地。

但後來秦日綱的兵馬在蕪湖被石達開率領的蕪湖大營兵馬擊敗,秦日剛根本不是赫赫有名的翼王石達開的對手。

消息傳回之後,韋昌輝又氣又怕,更不是能安寢,好在隨後石達開領兵放棄了蕪湖大營,往安慶而去,秦日剛率領殘部佔據了蕪湖大營,讓韋昌輝稍稍鬆了口氣。

但韋昌輝的好心情沒有保持多久,半天之後。西王發佈檄文,起兵勤王、誅除北奸的消息傳來,嚇得韋昌輝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石達開已經夠讓韋昌輝頭痛的了,現在西王終於露出了他猙獰的獠牙,更讓韋昌輝心驚膽戰。自從西王飛奪長沙以來。西王戰神的光環幾乎讓天國所有的名將都黯然失色,西殿兵馬的精銳更是讓人羨慕,蘇褔省的富庶也是無可匹敵的。

此時的韋昌輝才忽然發現,自己當初一廂情願的以爲自己能夠取代楊秀清,掌控天京大權,實則就是一個笑話而已。但他不甘心就這樣引頸就戮,爲此他連續召集親信,商量對策。

北王府正殿上,一衆北殿心腹將領、謀士齊聚一堂,北王陰寒着臉,諸將面色也是惶惶不安,但卻沒人說話。韋昌輝看到屬下如此畏懼,大怒之下將茶杯摔在地上怒道:“平日裡供你們吃喝,賞賜也是不斷,如今要你們想辦法,怎麼一個個都啞巴了?!”

諸將噤若寒蟬,謀士劉乃新硬着頭皮獻計道:“石達開,猛虎也!放虎歸山,必要傷人。蕭朝貴,當世梟雄,領兵西來,勢不可擋。若是再加上南面楊輔清部,我們將三面受敵。卑職以爲,眼下出路只有上中下三策,這上策便是逼迫天王寫下赦免詔書,並派一能言善講之人,持書面見西王,曉以大義,說明利弊,以西王和北王當年情分動之,希望能歸附於西殿,保住性命,就此罷兵。”

韋昌輝怒吼道:“胡說八道!歸附蕭朝貴,你不知道當年楊秀清和蕭朝貴就是穿一條褲子的麼?他們倆聯手把馮雲山趕下臺去,現在蕭朝貴要爲楊秀清報仇,你懂嗎?!讓我歸附西殿,還不等於送腦袋給蕭朝貴去!”

劉乃新見韋昌輝發怒,面色變得慘白,誰都知道,近一個月來,韋昌輝非常暴虐,動不動就殺人。三天前的一個晚上,韋昌輝讓他的愛妾春鳳給他洗腳。春鳳一不小心,用指甲劃破了一塊肉皮。韋昌輝大怒,說春鳳有意謀害他,綁到院中就活活地打死了。前天,他的參護李全,一不小心,背上的火槍走了火。韋昌輝硬說他存心刺王殺駕,不容分說,便將他勒死。昨天,他親自檢查城防,發現幾位弟兄在藏兵洞打盹兒。韋昌輝大怒,說他們擅離職守,下令一併斬首。最使人氣憤的是。這裡的旅帥爲他們說了幾句好話,韋昌輝硬說這個旅帥包庇同類,並把他車裂示衆。凡此種種,舉不勝舉。總之,每一天都藉故殺人,樹立淫威。

劉乃新非常害怕韋昌輝一怒之下把自己也殺了,但好在韋昌輝發怒之後,卻沒有動殺機,只是怒喝道:“接着說中策!”

劉乃新嚥了口吐沫,接着顫聲說道:“中策便是咱們放棄天京。引兵回廬州。拒守江北淮上。”

韋昌輝更是大怒喝道:“引兵回去?那我們在這裡做的事不都白費了?!回到廬州不也一樣會被西殿大軍征討?!我怎能勝得了蕭朝貴和石達開?守淮上。你還不如叫我自殺了事!”劉乃新聽罷,趕緊跪在韋昌輝腳下,不住地哀求:“殿下饒命,殿下饒命!”

韋昌輝冷笑一聲。又說道:“還一策是什麼呢?”劉乃新硬着腦瓜皮說道:“殿下容稟!這下策嗎……那就是收縮兵馬死守天京,挾天王自重,名正言順號令全國,還怕有人不服嗎?並以西王在天京家小爲人質,讓西王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一邊說着,一邊偷看韋昌輝,只見他時而皺眉,時而繃臉。最後,終於五官舒展。露出了笑容。

劉乃新大了膽子接着說道:“天京之內錢糧頗多,只要能守住天京半年,勤王軍必定勞師費餉、糧草不濟,自會退去。跟着殿下便可取天王而代之,名正言順的號令天國。”

不得不說劉乃新這個下策完全是湊數用的。死守天京根本不切實際,就算將來韋昌輝能取代洪秀全,他的命令誰會聽?但韋昌輝此刻卻是被權欲迷住了眼睛,“好!說得好!”韋昌輝在大殿裡轉了兩圈,對衆謀士道:“實不相瞞,我也想到這上面了。說實在的,他洪秀全算個什麼東西?好歹不分,是非不明。我韋昌輝一腔熱血,爲他剷除了東孽,給他解了圍,他反倒倒咬一口,說我抗旨不遵,濫殺無辜,這還不算,還偷着讓姓石的把我幹掉。你們說,什麼人能不寒心?”“說的是,說的是。”衆謀士一齊附和着,卻都已經在各自盤算着出路,看來韋昌輝根本不打算投降或者讓城別走。

韋昌輝重新歸座後接着說道:“古往今來,這江山乃人人之江山,天下乃人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洪秀全貪戀酒色,賢愚不分,已失掉君主之德。我替他做天王,是最適合的。你們說呢?”衆謀士一齊跪倒,口稱:“萬歲,萬歲,萬萬歲!殿下取代天王,真當之無愧也!”

韋昌輝面帶得色,大笑不止,讓衆人坐在他的兩側。笑過之後,韋昌輝又皺起了眉頭。衆謀士問道:“殿下何故憂愁?”韋昌輝道,“話好說,事難辦。怎樣才能叫洪秀全落入我們掌控之中呢?”

謀士許平說:“殿下切不可重蹈東孽的覆轍。他吃虧就吃在一個‘緩’字上,中了洪秀全的‘緩兵之計’。洪秀全老謀深算,他身邊的蒙德恩、陳承鎔、胡以晃等人,又詭計多端。動軟的辦不到,不如武力解決。應該攻佔天王府,把洪秀全軟禁起來,這樣殿下便可挾天王以令諸侯了。”幾個謀士也附和道:“上策,上策。”

謀士劉乃新道:“不可,不可!”衆人聽了,爲之愕然,齊問道:“爲什麼?”劉乃新搖頭晃腦地說:“民爲國之根本,文武爲大樹的軀幹,輿?論爲開路先鋒,不先抓住這三點,將一事無成矣!依卑職看,事態雖然緊迫,尚不是燃眉之急,還是把基礎打牢,纔不至於半途而廢。”

“你有話痛快點兒說好不好?”韋昌輝又急躁起來了,劉乃新接着說:“東孽楊秀清何嘗不急於篡位?可是,他看到時機尚未成熟,所以纔沒敢貿然動手,以至他慮事不周,才中了洪秀全的緩兵之計。依楊秀清的威望和權勢,尚不敢草率行事,何況殿下乎?依卑職之見,要先抓輿?論,爭取人心,儘量把百官和百姓拉到我們這一邊來,有根有軀幹,才能枝葉茂盛。”

他停了停又說:“誠然,話好說,事難辦。然而,殿下別忘了權術,聽之任之是不行的。您可以擇日把文武百官請來議事,特別是最有威望的胡以晃、陳承鎔二人,務必請他們出席。到那時,殿下要軟硬兼施,剛柔並用。有不遵者,可殺一儆百。倘若達到目的,殿下可與百官聯銜發佈通告,曉諭軍民人等,一體皆知。讓他們知道爲什麼北王要取代夭王,今後要聽從誰的旨令。這就叫名正言順,爭取人心。到那時,殿下掌控了文武百官,洪秀全孤家寡人一個,天王府便是不攻自破。洪秀全見大勢所趨,又能奈何?殺剮存留,豈不操在殿下掌上?再進一步說,這也爲今後殿下即皇帝位打下基礎。”

“高!實在是高!”韋昌輝讚不絕口,重賞了劉乃新。接着當衆宣佈道:“就這麼辦!”

第536章 獨當撫局第637章 摸哨之戰第266章 東西聯手第166章 羣幫會盟第421章 還有後招第538章 出兵援桂第621章 討價還價第541章 突擊任務第654章 互相恫嚇第200章 一廂情願第93章 出鎮北路第721章 出動出擊第157章 文翰勳爵第522章 羣雌音波第68章 倒戈相向第182章 連夜出隊第27章 四面見敵第411章 東王謀劃第7章 爲何要反第220章 胥口之戰第82章 民不畏死第121章 破而後立第506章 施針試探第224章 圍城入城第140章 勢如破竹第448章 各懷鬼胎第449章 貪字成貧第55章 麗澤風長第385章 不拘小節第67章 暫緩行事第321章 爾虞我詐第543章 決死而戰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407章 拉幫結派第9章 醴陵道中第687章 蟻多咬象第131章 圍魏救趙第647章 虛張聲勢第270章 大江密會第408章 昭然若揭第431章 英法備戰第129章 喚醒民魂第194章 留城誘敵第194章 留城誘敵第557章 英法盤算第97章 人無遠慮第169章 紅單船來第738章 義務未完第109章 風箏之線第548章 重遊故地第84章 破廟苦戰第475章 不必擔心第252章 鴉片稅率第57章 卷 雲亭中第549章 全軍覆沒第142章 御前侍衛第54章 城南書院第403章 大案初顯第28章 諸將議事第75章 下詔罪己第43章 宜歡不哭第484章 商業金融第617章 外有強援第197章 故人情分第640章 開始進攻第130章 民心已變第38章 燕子嶺上第523章 信任之人第518章 虛虛實實第727章 圍城城破第56章 栽贓陷害第296章 分贓不均第176章 初戰團練第697章 再議讓城第734章 決戰開始第64章 出隊瀏陽第15章 圍城打援第445章 依蘭到手第635章 碼頭激戰第625章 冒險偵查第204章 商貿之路第278章 天父臨凡第235章 清軍潰敗第651章 作壁上觀第723章 國宴之上第321章 以毒攻毒第665章 小桶戰術第157章 文翰勳爵第174章 幫會爭霸第417章 算無遺策第212章 請君入甕第457章 士氣軍心第533章 西王任務第694章 傳奇傳記第415章 大沽對峙第579章 若有所思第373章 攻陷廟街第188章 浣衣溪沙第38章 燕子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