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內憂

李軌對於大唐的策略,一開始原本的打算是坐山觀虎鬥,讓薛舉與大唐爭個你死我活之時,纔出兵撿大便宜的。

大唐與西秦第一次交戰之時,薛舉被李世民大敗,那時李軌正忙於平定境內突發的叛亂,沒能趕得上。

大唐與西秦第二次交戰之時,李唐大敗,這本是個撿便宜的好機會,但那時李淵通過一番外交手段,成功的將他給穩住了

大唐與西秦第三次交戰,雙方對峙數月,難分勝負,李軌眼見着又是坐收漁翁之利的大好時機,便即稱帝繼位,然後打算進攻大唐,但是卻在關鍵時刻,得知了西秦滅李隱所滅的消息……

經過這近兩年的發展,李軌的勢力其實已然在走下坡路了。

李軌的吏部尚書樑碩,機智而有謀略,李軌常以他爲依靠,將他視爲出謀定計的人,李軌之所以能快速的佔據河西之地,便是用了樑碩的各種計策。

不過在李軌佔據河西后,因樑碩常不分場合的諫言,故而李軌對其有所疏離,即便這樣,樑碩仍是李軌勢力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樑碩見各河西地區胡族逐漸強盛,便暗中勸李軌應當加強防備,因此與戶部尚書安修仁產生了隔閡。

因爲安家乃河西地區的累世大族,與河西諸胡交往甚密,互爲助力,樑碩要李軌防制諸胡,便是動了安修仁的利益了,所以此後安修仁便有了要對付樑碩的想法。

恰好這時,李軌的兒子李仲琰因想讓樑碩支持自己成爲涼國太子,所以在某次前去面見樑碩時,透露了這一想法,但樑碩聽後,卻立即拂袖離席而去了,沒給李仲琰一點面子。

李仲琰於是惱羞成怒,想要除去樑碩,在一次與安修仁喝酒時,醉後吐了真言,但安修仁也正好有這個心思,也是兩人立即狼狽爲奸,一拍即合。

去年十二月,李仲琰和安修仁一起向李軌誣陷樑碩,誣告他意欲發動陰謀反叛,李軌得知後立即震怒,隨後竟沒派人再調查一二,便用鴆酒殺了樑碩。

樑碩在喝鴆酒前,曾感到大爲悔恨,後悔自己當初不該不聽安興貴之言,以致遭此禍事。

原來樑碩雖與安修仁勢同水火,但卻與安修仁之兄安興貴卻關係要好。

去年李軌派他的弟弟李懋出使長安的時候,安興貴也請求同往,在出發的前一晚,安興貴向樑碩勸道:“涼王外寬內忌,非是明主,公不如隨我一同前往長安?”

樑碩聽後很不高興,認爲安興貴不該讓自己做那種叛君之事,兩人爭論許久,誰也沒能說服誰,最終安興貴隨出使隊伍去了長安,而樑碩則留了下來,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李軌殺樑碩,雖是因爲李仲琰和安修仁的誣陷,但李軌不經任何的調查便下令殺人,實乃樑碩之死的最大元兇。

樑碩在河西無論官吏軍隊中,還是普通的百姓之中,都有着很大的威望,他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去後,許多人的心中都爲他鳴不平,只是不敢說出來罷了。

而就在樑碩被鴆酒殺害之後,又有胡人巫者對李軌道:“上天要派玉女從天而降,請求陛下建高臺迎接玉女!”

那時李軌正打算要稱帝,所以這種無稽之談,正迎合了他的心境,李軌便相信了胡人巫者所言,立即下令徵百姓建高臺迎接玉女,花費很多人力無力,以致民生激怨。

而最近這幾個月以來,河西鬧了嚴重的饑荒,已到了人相食的地步,李軌用了全部國庫家財救濟饑民,仍然不夠,每天都有許多百姓餓死,便想分發倉庫中的糧食,於是召羣臣商議。

曹珍等人都道:“國家當以百姓爲根本,怎麼可以捨不得倉裡的糧食,而眼看着老百姓餓死呢?此時何須商議?”

太僕卿謝統師、太府卿韋士政等人都是隋朝的官員,心裡始終不服曹珍等李軌起兵時的舊部,時常秘密地與諸胡結爲團伙,排擠李軌的舊部下。

所以但凡是曹珍等人提議的,謝統師、韋士政這些隋朝舊部都會提出反對之言。

於是這時在曹珍剛說完話後,謝統師立即大罵道:“老百姓餓死的是因爲他自己瘦弱,健壯的人怎麼也餓不死。國家倉裡的糧食是用來防備意外的,怎麼可以用來喂那些瘦弱的人!僕射大人如果要討好人情,不爲國家打算,就不是忠臣。”

謝統師說的,完全就是毫無道理的詭辯,但李軌這時卻覺得謝統師說得似乎很有道理,於是反而採納了謝統師的意見。

從那之後,就連曹珍這些李軌起兵時的舊部官員,也都對李軌產生了離心與怨恨。

在以上發生的諸多事件、因素影響之下,李軌的西涼政權在兵力上雖依舊雄厚無比,但實則已像是一個得了重病的壯漢一般,已非勢力初成的時候可比了。

當安興貴得到李隱的請求,讓他出力相助大唐攻略河西之地後,安興貴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還主動向李淵請求立即啓程去說服李軌,對他講明大勢禍福。

李淵對此表示懷疑的道:“李軌依仗軍隊憑藉險要,連結突厥,實力非同小可,哪裡是一番口舌就可以拿下的?”

安興貴卻回答:“臣前去說服李軌,李軌能聽我的話固然好,如果不聽,臣便率領家將起兵,與晉王的大軍來個裡應外合!”

李淵聽後,這才答應讓安興貴返回河西之地。

安興貴得到李淵的允許後,便立即星夜啓程,當李隱的大軍還在半路的時候,安興貴便到達了武威。

李軌對安興貴棄唐歸涼的行爲感到很是高興,於是任命他爲左右衛大將軍。

安興貴找了機會勸李軌道:“涼國的轄地不過千里,土地瘠薄百姓貧困。如今大唐從太原興起,奪取了函秦,統制中原,戰必勝,攻必取,這大概是天意,不是人力能做到的。陛下不如帶整個河西歸附唐,那麼漢代竇融的功勳又可以在今天重現了!”

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八十一章 盂縣第五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179章 江都之亂(下)第239章 歸唐第八十七章 挾太守以令雁門第155章 李、王初交鋒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九十七章 部落衝突第147章 霍邑之戰(下)第216章 朱桀滅第236章 吳國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250章 回河內第八十章 河東第204章 東宮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九十六章 阿朵兒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二十八章 趨之若鶩第266章 告發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十六章 招人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十三章 除夕夜宴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二十一章 周法尚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七章 轉變之始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257章 鎮虎牢第165章 瓦崗寨之變(中)【求首訂!】第187章 誰能爲帥?第十八章 來護兒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九十三章廝殺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第188章 大婚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176章 李、王再戰中原第171章 除夕夜(下)第189章 天有二日第230章 程咬金來投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220章黃蛇嶺第266章 告發第八十一章 盂縣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九十五章 草原之夜第185章 封賞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236章 吳國第127章 大海寺之戰第141章 太原起兵第103章 意在河北第十一章 俏書生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173章 報復第144章 進軍關中第141章 太原起兵第十六章 招人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一章 李家郎第七十九章虎將第八十九章 馬場第七十九章虎將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第220章黃蛇嶺第143章 李密的難處第171章 除夕夜(下)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153章 房謀杜斷第196章 不降唐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224章 四線作戰第164章 瓦崗寨之變(上)【求首訂!】第263章天策上將第116章 雁門被圍(上)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八十七章 挾太守以令雁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