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封賞

所謂新朝新氣象,李唐既立,舊朝的東西就理該被改掉了。

於是李淵坐上龍椅後,首先便下詔廢除大業律,命令裴寂、劉文靜等人編纂審定律令,設置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生,共三百多人,各郡縣學校也都設置學員名額,改郡爲州,改太守爲刺史。推演大唐五行的運行屬土德,顏色以黃色爲尊。

武德元年六月初一,李淵提拔百官衆臣,以李隱爲中書令,李世民爲尚書令,在名義上讓李隱與李世民兩人分掌百官,當然,這更多是一種榮譽性質的,畢竟無論是李隱還是李世民,都手握着李唐王朝的重兵,再管理百官,權勢可就要大過天了。

李淵又任命黃臺公李瑗爲刑部侍郎,相國府長史裴寂爲右僕射、知政事,司馬劉文靜爲納言,竇抗、蕭瑀爲內史令,李綱爲禮部尚書、參掌選事,掾殷開山爲吏部侍郎,屬趙慈景爲兵部侍郎,韋義節爲禮部侍郎,主簿陳叔達、崔民同爲黃門侍郎,唐儉爲內史侍郎,錄事參軍裴爲尚書左丞;禮部尚書竇璡爲戶部尚書,蔣公屈突通爲兵部尚書,長安令獨孤懷恩爲工部尚書。李瑗是李淵的侄子;獨孤懷恩是李淵舅舅的兒子。

初六,唐皇李淵祭祀四親廟主。以李淵之祖李虎爲景皇帝,廟號爲太祖,祖母爲景烈皇后;父李昞爲元皇帝,廟號爲世祖,母親獨孤氏爲元貞皇后;追諡正妻竇氏爲穆皇后。每年祭祀昊天上帝、皇地祗、神州地祗,以景帝配享,祭感生帝、明堂,以元帝配享。

初七,李淵大封親族,立世子李建成爲皇太子,封晉國公李隱爲晉王,秦國公李世民爲秦王,齊國公李元吉爲齊王,宋國公李智云爲宋王,李秀寧爲平陽公主,剩下的三個女兒也各爲公主。

之後,李淵又封宗室李神通爲永康王,黃瓜公李白駒爲平原王,李孝恭爲趙郡王,另有李氏宗親李孝基、李叔良、李神符等十數人,也都被一一得封爲王。不過這些宗室被封的王,都爲二字王,比之李淵親子李隱等人的一字王,要差上一籌。

就在唐朝中的衆人,都在爲王朝新立、官爵升遷而欣喜的時候,忽然卻傳來了幾個不好的消息,首先的西秦薛舉,再次率軍十數萬大舉進犯,散兵遊騎已到達豳、岐一帶,兵鋒甚強。

再有朔方樑師都寇掠靈州,迦樓羅王朱粲進犯宣州,河西之地的大涼王李軌,也加強了雙方邊境的駐軍,似乎蠢蠢欲動,意圖對李唐不利。

唐王朝面臨着建國之後的第一場挑戰。

李淵於是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敵之策,李隱和李世民同時出列,都言要帶兵前去對付薛舉的大軍,因爲李隱和李世民都知道,此時進犯李唐的勢力中,以薛舉兵力最強,威脅最大,只要將薛舉擊敗,其他的勢力都不足爲慮。

李淵看了看李隱,又看了看李世民,一陣猶豫不決。

右僕射裴寂似乎看出了李淵的心思,建言道:“秦王曾與薛舉交過戰,知己知彼,臣以爲讓秦王迎戰薛舉,比晉王更爲合適。”

今年李隱有平定稽胡叛亂的功勞,而李世民出征洛陽卻無功而返,所以在李淵心中,其實是希望讓李世民前去迎戰薛舉的,只是見李隱請戰之意甚濃,一時間不好出言拒絕,臉上纔會顯露出猶豫之色。

而李淵此時聽了裴寂之言後,便有了充足的理由拒絕李隱的請求,不過就在李淵正要開口之時。

兵部侍郎趙慈景出言反對道,“臣不贊成裴大人之言,秦王對薛舉知己知彼,薛舉對秦王亦是知己知彼,薛舉上次大敗於秦王,此次再來,豈能沒有應對之策,所以派晉王出戰反而更爲妥當。”

李建成、李世民等人看向趙慈景的目光,這時都有了些許不同意味,顯然都以爲趙慈景是李隱的手下之人了。而李隱對於對於趙慈景會在這時幫自己說話,也是感到大爲詫異,因爲他知道趙慈景並非是投靠他的中樞官員。

其實這時李唐王朝的內鬥跡象並不明顯,趙慈景也只是出於自身對於軍事上的理解,纔會那樣說的。

趙慈景和裴寂兩人又互相爭論了一會後,李淵看向李隱道:“晉王,你有和看法?”

李隱道:“兒臣並無其他看法,全憑父皇做主。”

劉文靜這時瞥了一眼李隱,似乎有意出言助他,然而李隱卻對他微微的搖了搖頭,劉文靜感到有些詫異,卻也沒再多言。

李淵沉吟一番後,終於做出了安排,派李世民率大軍西出長安,迎戰薛舉,命李隱率軍北上,擊退樑師都,再讓宣州刺史周超攻朱粲,西北各州刺史加強防備,警惕河西李軌趁機偷襲。

“父皇,兒臣有一個請求。”李淵做出命令後,李隱神色平靜的說道。

李淵道:“晉王有什麼請求,儘管道來,朕定滿足你。”

李隱道:“兒臣希望父皇能派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與納言劉文靜,雖我一同前去迎戰樑師都。”劉弘基因爲在入關中的表現突出,被李淵評爲戰功前三,所以這時已被提拔爲右驍衛大將軍,兵權甚重。

李淵原本是想讓劉弘基與劉文靜都隨李世民前去迎戰薛舉的,但不願再駁了李隱之意,便點頭答應了李隱的請求。

朝會散去後,劉文靜追到李隱身邊,低聲道:“晉王爲何要將這個立功的機會讓給秦王?”

李隱有些意味深長的笑道:“正如剛纔兵部侍郎趙慈景所言,薛舉此次有備而來,我那三弟要想取勝,可沒上次那麼簡單了。”

去年十月份,李世民率兵在扶風大破薛舉軍,並追擊到壠坻才返回,薛舉狼狽逃回隴右後,仍是大爲驚慌,問他的臣屬:“自古有天子投降的事情嗎?”

薛舉這樣問,便是起了投降之意了。

黃門侍郎、錢唐人褚亮與李唐的許多官員都私下交好,所以極力贊同薛舉降唐,“南越王趙佗歸附漢朝,尊榮不減,蜀漢劉禪侍奉晉室,樂不思蜀,前陳的蕭琮,降隋後也一直地位顯赫高貴,這種轉禍爲福的事自古就有。”

然而,褚亮說完話後,卻有人立即跳出來反對。

第262章入主中原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129章錢糧第九十七章 部落衝突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六十四章 酸棗城攻防戰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179章 江都之亂(下)第六十五章 洛陽城外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144章 進軍關中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四十章 烏骨城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155章 李、王初交鋒第八十三章別用心思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五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153章 房謀杜斷第235章 勸尉遲第221章 劉武周兵圍晉陽,王世充篡隋稱帝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264章江南攻伐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176章 李、王再戰中原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217章 鄭王第190章 蚌鶴相鬥第三十五章 夏娜與小桃第180章 殺戮繼續第156章 入主關中第229章 願今後,勿生帝王家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232章 最虛弱的時刻第八十三章別用心思第129章錢糧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五十四章 騎兵突擊第250章 回河內第一章 李家郎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190章 蚌鶴相鬥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101章 樓煩郡第165章 瓦崗寨之變(中)【求首訂!】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101章 樓煩郡第162章 河東郡攻防戰(上)第213章 內憂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257章 鎮虎牢第213章 內憂第262章入主中原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155章 李、王初交鋒第248章 除夕比鬥第二十八章 趨之若鶩第262章入主中原第190章 蚌鶴相鬥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207章 再施算計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262章入主中原第101章 樓煩郡第122章 竇建德第七章 轉變之始第247章 尉遲恭VS李元吉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八十七章 挾太守以令雁門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154章 屈突通援長安第235章 勸尉遲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266章 告發第143章 李密的難處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199章 再次受賞第116章 雁門被圍(上)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250章 回河內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235章 勸尉遲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269章 漢東王第五十三章 賊寇來襲第206章 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