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章 塵埃落定

宰輔齊聚一堂。

五年,皇帝滄桑了也更成熟了,而不少五年沒見的宰輔們也有不少老邁了。房謀杜斷的房玄齡老了許多,添了不少白頭髮,而杜如晦更是咳嗽不斷,已經病的很嚴重了。

他已經病休了差不多一年多,這次御前會議,掙扎着要求來參加。對他來說,自知時日已經無多,只是想再參加一次御前會議,跟皇帝好好交待一下這幾年的任務。

張須陀已經徹底的引退,以太傅的榮銜告老還鄉,接任的樞密使宋老生也在一年多前退休了,接替宋老生的是徐世績。副樞密使周德威已經轉任了兵部尚書拜相,原兵部尚書秦瓊,因爲任滿,所以改任門下右侍郎,加太子少保,兼任洛陽講武堂校長。

宰相、吏部尚書屈突通老邁致仕,門下左侍郎侯莫陳也因在相位上呆了多年,如今主動請去出鎮地方,現在是西京留守、關內道布政使、京兆尹。

宰輔們也開始任期正常化,一任三年,最多連續兩任,任滿一般就要調他職。年紀到了的直接致仕,不到年紀的則多是會改爲其餘五京的鎮守大員。

“尚書左僕射、敕封撫遠國國公杜如晦到!”

一聲唱喝。

由八名羽林一起擡着一座小輦直入宣政殿臺階。

皇帝起身,出殿相迎。

杜如晦形容枯槁,雙目已經渾濁。

這位名相此時還不到五十歲,看到皇帝出迎,他掙扎着想要下輦。

羅成快步迎上前,扶住了他。

“杜相。”

“陛下!”杜如晦緊緊抓着皇帝的手,“陛下終於回京了,老臣一直盼着陛下能夠早日回京,陛下一日不在京,則帝國一天不穩。”

羅成早就不止一次的問詢藥王關於杜如晦的病,就算是藥王對杜的病也是迴天無力,這是不治之症,偏他又不肯放下工作休養,使的病勢越發難以延緩。

如今已經是油盡燈枯了。

就算是天下之主,能讓羅馬皇帝和波斯皇帝低頭的大秦皇帝,可羅成也一樣沒有辦法讓杜如晦的病疾去除。

“聖人,如今四海歸附,是時候削平江東藩了。”杜如晦一邊說着,還一邊拿出了一道奏表,是他對於朝廷削平江東藩的建議,洋洋數萬言,裡面有詳細的方略。

“朕扶你入殿!”

宣政殿會議,少了一些面孔,也多了幾張面孔。

“朕此次出巡天下,走過許多地方,也看到了許多情況,大秦的江山富麗,漢家的百姓勤勞,總的來說,如今是一片欣欣向榮的,但也還只是剛起步。許多地方的百姓還沒有溫飽,尤其是邊疆的百姓,特別是那些新歸附入籍的原蠻夷之民,他們還很愚昧,沒有開化,朝廷有責任讓他們歸化、溫飽。當然,總的來說,如今天下安定,百姓的日子比過去好了十萬八千倍,大家都有個光明的前景,生活日子都很有奔頭,在我們的西面,波斯和羅馬兩大帝國,還在進行着數百年來的恩怨大戰,殺的難解難分,他們的百姓日子苦不堪言,水深火熱,甚至因爲戰爭流離失所,許多百姓揹負着沉重的苛稅,朝不飽夕,未來一片黯淡,相比之下,朕對我們的日子還是比較欣慰的。”

“當然,也一直有許多人上言,說在我華夏腹心,在江東,還有許多百姓現在生活越過越差,他們也是我漢家子民,也是我炎黃子孫,朕有責任。”

“朕已經決定,新年過後,由太子掛帥,統兵征討江東藩,削除割據,讓江東的百姓也過上好日子。”

不住咳嗽的杜如晦帶頭拿玉笏拍擊掌心。

“太子仁厚又穩重,若由太子掛帥平江東,則是江東百姓之福也。”

徐世績、秦瓊、程咬金一干大將也都贊成太子掛帥,這幾年太子監國攝政的表現,是他們看在眼裡的。

“詔,拜太子嘉文爲兵馬大元帥,以徐世績爲行軍長史、李靖爲行軍司馬,秦瓊爲行軍副帥,程咬金爲行軍先鋒,闞棱、王雄誕、西門君儀爲行軍總管。”

一衆宰輔們對此詔令,十分欣喜,沒有一個反對的,其實這些年,大家一直都在爲平江東做準備。

準備了這些年,早就已經準備妥了。

若不是皇帝出巡五年,只怕早就已經平了江東。

至於掛帥的人是太子,他們更是贊成。

太子的仁厚穩重,是深得宰輔們喜歡的,這五年來,皇帝不在京,太子監國攝政,在京輔政的一衆宰輔們感覺是從未有過的輕鬆,這位皇太子對他們十分信任,從不胡亂干涉插手。

這樣的監國攝政在位,他們這些宰輔執政真的是輕鬆順暢,比皇帝在時還要順暢。

現在讓太子去摘個熟透了的桃子,積累點威望名聲,這是好事,大家舉雙手雙腳贊成。

本來早幾年,有一些流言,說是李貴妃所出的吳王和長孫賢妃所出的晉王聰慧,類似皇帝,深得皇帝寵愛,有易儲的可能等等,但這幾年,太子的表現,已經使的他的儲位十分穩固,並沒有人再去胡思亂想什麼儲君之爭了。

誰也爭不過太子嘉文,除非太子突然死了,可太子高大威武,騎射刀槍皆都不錯,才十六歲的太子殿下怎麼可能會突然死了?

他既不肥胖,也沒有什麼舊疾頑症。

會議結束,皇帝派羽林郎將杜如晦擡回家,並讓太子隨後帶御醫和藥品慰問。

只是當天晚上,杜家便派人往洛陽府送信,杜如晦在家中含笑而逝。

第二天一早,皇帝下詔,爲杜如晦輟朝三日,追贈司空,諡號爲成。長子杜構襲國公爵位,並分封其次子杜荷,以及兩個庶子分別降一大等和降兩大等推恩分封,杜荷賜封侯爵,其餘二庶子賜封伯爵,皆在杜如晦之實封地推恩劃分封地。

皇帝還特選公主賜婚給杜構,以其爲駙馬都尉,保證杜如晦死後家族也依然不衰。

不久,皇帝詔令長孫無忌拜尚書左僕射,加平章事銜,入政事堂爲相。同日,皇帝下詔封長孫賢妃所生之晉王爲黑龍王,在關外東北黑龍江口,封地八百里,敕建黑龍王國。

稍晚,皇帝又賜封李貴妃所出之吳王恪爲瑞麗國王,封地在雲南高黎共山以西,那加山以東,墨脫大雪山以南,驃國湯彭山以北的廣闊地區,同樣封地八百里。

兩位原本極受皇帝寵愛,傳言能改立爲儲的皇子突然被分封到極北的黑龍河口,以及極西南的瑞麗江畔,這無疑是向天下人都宣告了皇帝對太子嘉文儲君之位的穩固之心。

太子掛帥南征,兩位親王卻被一南一北遠封,一切塵埃落定,再無餘地。

第799章 少林僧兵紅槍會第1449章 挖坑第1046章 弓長之君當別都第1123章 豐歲屯第137章 提親(第十一更,爲大收藏夾萬賞加更!)第398章 拔矢啖睛獨眼龍第1375章 張記雜貨第815章 魏王掛帥第557章 亡國奴第1385章 鷺島第186章 前程第1316章 黃河灘第833章 漢城第73章 錢比命值錢第256章 天降爵位第1037章 汝之妻子吾養之第1066章 五百童男又童女第836章 滅世族第758章 長孫第227章 七次郎第1400章 衍聖公第429章 謀反者第726章 江都密謀第710章 五鳳第1439章 漢委奴國王第1034章 手下敗將的敗將第856章 悔恨的淚第774章 投降也有講究第757章 鄭觀音第445章 十八路反王第904章 遷都第1331章 來自銀河的你第159章 將軍第398章 拔矢啖睛獨眼龍第430章 以眼還眼第1379章 自立爲王第215章 軍火(第六更!求月票!)第221章 亂披風錘法第887章 斜陽欲落、黯然銷魂第1107章 雷人第247章 魏道士第1516章 焚書坑巫第1435章 我好難啊第672章 世外桃園第562章 我,楊廣,天之子第110章 嗣子第359章 再折一員大將第745章 禍水東引第13章 千里一盞燈,萬里煙雲罩第547章 遼東留守第1357章 恩蔭第258章 燕雲十八騎第1397章 殖民者第1234章 另立太子第151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第1402章 野豬皮第496章 打狗看主人第546章 驚雷第611章 教突厥騎戰第1423章 偉大的羅馬第442章 黎陽第872章 皇帝萬歲第501章 李氏當有天下第40章 飢渴難耐第628章 號令不從第764章 內亂突起第67章 突襲第1094章 冰消雪化成甘露第974章 羌管悠悠霜滿地第352章 羅家鐵軍第129章 論功行賞(第三更!)第808章 李密入秦第628章 號令不從第1290章 秦懷玉、蕭瑀第841章 天子入洛陽第989章 單皇后垂簾聽政第756章 忠臣和貴族第1510章 內聖外王第1389章 江西第1259章 彩禮滅國第53章 戰神降臨第102章 勇者無敵第226章 卑鄙無恥第1293章 劫掠第291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1114章 右驍衛隊正第93章 狼、狗、狐第1067章 皇家織造女工忙第512章 弒君奪位第111章 再次徵召第453章 自污第198章 李密第923章 進貢美人第1429章 那津第549章 功蓋漢武第1303章 負重前行第449章 陣斬八王第123章 羅字營第669章 火併第25章 逃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