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6章 太子旅賁

傳檄而定。

皇太子嘉文渡江,兵進金陵城,招撫檄文傳至江東諸郡,各郡文武豪強紛紛歸附投降。

兵不血刃。

程名振率軍入建安郡,接收閩地。

闞棱渡江,接收丹陽、毗陵二郡。王雄誕兵出江西,接收東陽、遂安二郡。西門君儀兵出淮西過江,接收宣城、新安二郡。

大將軍徐世績率水師入吳郡,伏擊沈法興,將他殺的窮途末落最後大運河畔自刎落水而死。

沈法興屍體被水師撈得獻給徐世績,徐世績順利進入吳郡城,緊接着是順勢而下餘杭、會稽、永嘉三郡。

江東十一郡,皆定。

自太子在廣陵派先鋒闞棱發起渡江做戰,到徐世績的水師戰艦自海上進入永嘉港,前後不過十一日。

十一日時間,朝廷便滅亡割據十年的江東藩。

秦軍所到,各地皆降,無人頑抗,甚至各地的豪強們還組織百姓,牽羊擔酒,迎接王師。

而秦軍南征軍也在太子的命令下,對各地百姓秋毫無犯,軍紀嚴明。

大運河畔的京口、無錫、吳縣、錢唐諸運河城市,還有沿海的餘杭、會稽、寧波、永嘉、建安諸港城,不但沒有關城閉市,甚至還更加熱鬧了。

原來江東藩的那些官員們,搖身一變,全都舉着紅旗,爭相改做大秦人。

對於這些投附之人,做爲南征統帥的太子嘉文,倒是表示很歡迎,對他們好言寬勉。

太子從廣陵到金陵,再南下餘杭,一路上對各地的官員豪強們都是好言安撫,甚至給予不少賞賜。

太子身邊人放出風聲說太子想要從各家選一些年輕才俊在身邊,於是各家紛紛心領神會,爭相將子弟送到太子身邊。

每到一地,就有無數地方豪強把子弟送來。

太子擇其中擅文者入東宮門下修文館爲生員,學習書法、官話、收集江東圖書,校理圖書、訂正謬誤。以勇武強健者,選入旅賁講武堂。

旅賁講武堂爲東宮太子親率的東宮衛隊下的軍官培訓班,旅賁,原本是東宮十率下左右司御率的軍號別稱,左右司御率軍號旅賁,而左右衛率軍號超乘。現如今朝廷的軍隊分爲南衙北衙和內衙,北衙十二軍,南衙十二衛,而內衙也有十二府,其中內衙十二府裡,有四府爲東宮太子名下,便是超乘和旅賁四府,各統領一軍一萬二千人。

皇帝對太子是用心栽培的,如今不斷給太子培養班底,甚至真正把這四府親軍交給太子來統領。

東宮修文館、講武堂,也都成爲太子培養將來文武班底的地方,現在太子願意從江東選拔地方豪強們的子弟入這兩處,地方豪強們當然是高興不已,至於這些子弟送到了太子身邊,也就成了人質一部份,他們是不在意的,現在大家可都是爭搶着送人過去呢,猶豫下可就錯過機會了,畢竟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能到東宮去。

曾經東宮十率,現在爲超乘、旅賁這兩軍四府,擁有四萬八千兵額,雖說也是與其它三衙兵馬府營錯落分置,可畢竟這都是直接隸屬於東宮的軍隊。

在餘杭呆了沒多久,太子又乘船出海南下。

在海上經過些天的航行後,抵達了閩地建安郡,並隨後前往巡視了流球郡。

在流球島上,太子親自接見了許多歸順的平地島夷,又派人去招安了一些在山裡抵抗的高山島夷,給他們封賞,開出了不少很優厚的條件,勸他們歸附朝廷,不要繼續頑抗。

在見到太子,並得到太子的親自承諾後,倒也有不少山夷最終選擇了放棄對抗,接受歸附入籍,當然,太子也兌現承諾,對他們傳統的領地給予了劃界承認等,新編的鄉里村,亭長以下,也都是由他們自己推選德高望重者擔任。

大秦還組織人手修路,開放與他們的交易等,減免他們的稅賦。

雖然更遠的深山裡,許多山夷依然頑抗,可太子的安撫效果還是不錯的。

在返回到閩地,太子前去巡視了南安(泉州)龍溪(漳州)等地,又去看了東海艦隊這兩年建設起的廈門港和金門港,對於建安這個八山一水一分地的偏僻之地,如何火熱的航海貿易,很滿意。

“孤已經上奏天子,請求將江東道一分爲二,流球與建安二郡分出來,建安郡析分出西北面的建安郡,東北的福清郡,中部的南平郡,還有東南的南安與廈門郡。

此五郡與流球郡合爲一道,名爲福建道,福清與建安中各取一字。

而福建北面的十道,則把永嘉、餘杭、會稽、東陽、遂安、吳郡、毗陵、丹陽八郡置爲江東道。

而原屬於江東道的宣城郡、新安郡,劃歸給江北的淮南道。

這麼一番劃分之後。

江東道算是被徹底肢解。

南面的建安劃出去,這塊地方雖然說比較山多水惡,可是這地方大啊,一個郡足夠江東其它數郡之地,更別說再搭上一個流球郡後,實際上這個新的福建道地盤不比現在江東道小了。

更別說,划走了建安不算,又把江東道另一個大郡宣城郡給划走了,還搭走了一個新安郡。

對江東唯一的補償,就是把之前京口、句容等金陵郡東面的江南那一大塊淮南道的飛地,重新又劃到了江東名下。

但西面挖去兩個郡,南面又挖掉一個大郡,江東道確實實力大損。

爲了彌補福建道比較弱的局面,太子又大筆一劃,把江西道臨川郡東面的幾個縣劃給了福建道的建安郡,新增邵武、泰寧、郡寧三縣。

淮南道、江東道、江西道、福建道,重新劃定。

隨後便是由太子以大元帥之令任命江東與福建兩道的三使司官員,以及郡縣鄉各級官員。

隨着的還有南征軍中挑選了數萬人分駐於兩道諸郡,從此轉爲駐地軍府。

原來江東藩的兵馬,軍官入朝參與銓選侯官,士兵解甲歸田,授田分地。地方的官吏,官員們也一樣入京銓選侯官,吏員則通過考覈後或留用或解除。

不過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太子都做到了一點,就是對他們的財產給予保護,就算擁有的田地超出朝廷限額,也只是讓他們與朝廷置換,或是由朝廷出錢徵收。

給予了很大的自由。

太子處置事務,表現很好。

雖然知情者,也深知這是有李靖、徐世績、秦瓊這些大佬們的幫助緣故,但太子統兵在外,確實很穩當,沒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對於好的建議是從諫如流。

安撫江東豪強百姓等,也是做的很好,贏得一片稱讚之聲,都說是聖明賢良仁德太子。

第61章 八風第938章 除爵奪封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1507章 長卿不爭第1237章 鄉賓第47章 心懷怨恨第1086章 皇太子毆打楚王第557章 亡國奴第391章 消失的平壤第127章 禁私掠第788章 帝王術第809章 五爪龍、四爪蟒第575章 爲奴爲婢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185章 秦瓊第744章 李淵李密第1418章 泰山封神第598章 皇帝突圍(十連更!)第491章 蛟龍入海,虎進洛陽第30章 莫欺少年窮第67章 突襲第1079章 日不落大海賊團第1093章 天策上將解危城第737章 一日天子第224章 小霸王第213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388章 象林縣男爵第268章 戰爭迷霧第1241章 朕又胖了第91章 接管三班第483章 羅旗一出,誰與爭鋒第423章 病虎第670章 羅閥四鎮第807章 虎口拔牙第618章 飛信入雁門(感謝農民伯伯萬賞!)第1091章 鐵騎踏破叛軍營第856章 悔恨的淚第725章 公敵羅成第313章 山東沸反第76章 捕頭第1437章 守護大名第1085 斬首而歸驚衆人第427章 二徵高句麗,必先殺羅成第1492章 賊配軍第1353章 南水北調第361章 昏招迭出第1390章 全城戒嚴第1351章 宮廷御液鹿血酒第354章 五貴第507章 江都第728章 江都保衛戰第1059章 絲路重開公主至第928章 開國上將第990章 神機霹靂萬國驚第1381章 天補平均第1356章 利益第1124章 亭長宇文士及第240章 鹽賊第1367章 逼反第1363章 獵騎兵第310章 玄菟軍亞將第751章 忠武軍第二第256章 天降爵位第336章 驅逐宇文化及第216章 玄甲第802章 永通第1095章 下龍灣中李世民第503章 天下英雄榜第851章 開放式皇宮第279章 尚方寶劍第306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124章 山大王第137章 提親(第十一更,爲大收藏夾萬賞加更!)第1473章 塵埃落定第1274章 許和尚第1106章 八爪第353章 天威第740章 驍果北上,皇泰天子第127章 禁私掠第1336章 改旗易幟第837章 最後通牒第329章 御前會議第998章 茶馬古道入黨項第938章 除爵奪封第724章 弒君第1115章 天子侍官第894章 吳越樑楚第576章 軟刀子殺人第1447章 請君入甕第319章 刺殺第993章 今日帝王親出狩第1064章 請兵未成反被削第103章 兵臨城下第674章 突破限制第800章 洛陽兵變第505章 吳帝第1462章 菩薩第660章 血鷹第325章 堅城第995章 長孫策反東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