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輿論陣地

作爲政事堂的參知政事,蔡卞參與了目前所有‘新法’事宜。

除了一些趙煦與章惇的默契外,他知道所有事情。

曾經趙煦與他們說過‘人數多寡’的問題,也就是‘新黨’支持者數量太少,需要尋求培養新的階層。

現在,官家在拉攏百姓又凸顯商人,同時以‘科舉’爲代表打壓現有的士大夫階層,這是雙手抓!

蔡卞看懂了,悄然心驚。

眼前的官家,不動聲色的就做了件大事情,走在他們前面!

可以想見,官家今天這幾句話一旦傳開,民間的輿論風向一定會有所轉變!

趙煦在說着減稅的事情,警戒線外自然更加驚喜,高呼‘吾皇萬歲’落下,幾乎所有人都擡着頭,盯着趙煦,充滿期待。

趙煦也沒讓他們失望,繼續說道:“要落實朝廷諸多惠民大政,需要有清廉,高效的官吏!我大宋官員,貪污索賄橫行無忌,這幾乎是明規則!這嚴重破壞了公平公正,朕以及朝廷,絕不允許!朕已經下旨政事堂,嚴厲的整頓吏治,貪污無能,人浮於事的官吏,全部罷黜,嚴懲不貸!”

“對於匪盜,地方惡霸,官場山頭,要堅決予以打擊!”

“對於高漲的物價,尤其是糧米油麪等說活必需品,朝廷將出臺各種法度以及執法部門,對於哄擡物價,囤貨居奇,影響百姓生計的行爲,絕不寬恕!”

“對於氾濫的洪災,朝廷未來三年,投入至少一千萬貫,用以治河!”

“國子監以及太學,在未來五年,將至少建一百個書院,接收貧寒子第入學,至少一萬人,伙食,課本等費用,一律有朝廷承擔……”

“對於貧困的縣州府,朝廷要酌情免去一年甚至是三年的錢糧賦稅……”

……

趙煦字字句句都是在惠農,惠商,惠民,不是假大空,而是有實實在在的數字。

警戒線外的百姓,商人,聽得心頭震動不已。

政事堂那些文件上的東西,哪有官家大衆親口說出來可信!

“吾皇萬歲!”

“吾皇萬歲!”

“吾皇萬歲!”

警戒線外的人羣越來越多,他們跪着,山呼海嘯,聲音裡全是激動。

朝廷如果真的這麼做,他們將得到太多的好處!

消息還在飛速擴散,整個開封城都被驚動了,無數人蜂擁而來。

葛臨嘉,鄭賀致等人已經坐不住了,早就跟着跪在地上,宣德門下,除了趙煦身後的蔡卞,樑燾,就沒人還站着。

趙煦看着無數人的高呼,心頭難以自持,臉上極力平靜,還是露出了絲絲微笑。

這不是紫宸殿的朝臣,這是開封城的百姓,這是天下的百姓,而他,是大宋的皇帝!

等了好一陣子,趙煦招手,蔡卞,樑燾連忙俯身,聽趙煦說了幾句,連忙低聲應着。

又過去許久,見呼喊聲漸止,趙煦壓了壓手,等聲音頭停下來,朗聲道:“現在,由參知政事蔡卞代表政事堂說話。”

衆人的目光,齊刷刷的轉向蔡卞。

蔡卞出列,對着警戒線外的人羣擡了擡,而後沉聲道:“明年改元,並行減稅,清吏,政事堂計劃,力爭五年時間,完成‘方田均稅法’,事先耕者有其田。同時,大力清查吏治,確保建立一個清廉,高效的朝廷以及地方官吏體系,戮力同心,堅定不移,實現既定計劃,惠及天下百姓……”

蔡卞或許沒有公開演講的經歷,說話抓不住重點,也沒有說中要點。

但百姓們並不在意這些,他們只在乎具體的‘減稅時間’,聽到‘明年’二字,他們足以沸騰了。

警戒線外的百姓,聽着蔡卞的話,議論聲逐漸起來,並且不受控制。

在人羣后面,來了更多人,但他們沒有靠近,只是遠遠觀望。

許將站在林希邊上,抱着雙手,笑着道:“林尚書,這壓力不小吧?”

以往,都是朝廷給壓力,現在官家大衆承諾,那很多事情必然被放大,吏部要承接全方位的壓力。

林希面色從容,淡淡道:“有時候,壓力也是好事情,就比如,我現在要是拿掉三京那幾位知府就容易的很多。”

許將神色微動,暗自點頭。

東京的開封知府號稱‘儲相’,地位非常,其他三京雖然比不上,卻也是遠超一般知府,不能輕易拿捏。

但有了趙煦這些話,朝廷拿掉他們,百姓也只會以爲他們是‘貪官污吏’,輿論上會有很大的優勢。

許將微笑,心裡琢磨着,兵部也得把握這個好機會!

宮裡,慈寧殿。

高太后已經得到了外面的消息,斜躺着的姿勢慢慢坐起來,看向宮外,臉上浮現一絲難受的笑容,輕嘆道:“我到底是小看了官家……”

周和不敢接話,心裡暗暗道:若非您一直小看,自認爲大局在握,哪能走到今天?

仁明殿。

孟皇后坐在椅子上,雙手摸着小腹,在陽光下,身上像是披上了某種光輝,輕聲自語的道:“兒,你父皇真是聖君……”

皇宮內外,整個開封城議論不斷。

警戒線外的人羣越來越多,打斷了趙煦既定計劃,但這比既定計劃更好,眼見着人羣氣氛熱烈,趙煦及時收手,將這裡交給了蔡卞,樑燾,他轉身回宮。

氣氛烘托出來了,他適時功成身退。

趙煦進了宣德門,陳皮連忙迎過來,一臉敬佩的笑着道:“還是官家高明。”

趙煦笑了一聲,今天的效果,確實比預計的好,邊走邊笑的道:“待會兒給蔡相公等人說一說,讓他們繼續加強預料引導,對朝廷的惠民大政,要將好處講的直白,徹底一點。民心一定搶過來!”

士紳階層,現在趙煦只能採取打壓,分化,拉攏,這個只能見效太慢,需要時間。但對於百姓,商人這些,國家機器開動起來,絕對能迅速轉化。

“是。”陳皮連忙應着。

趙煦剛回到垂拱殿,一隻腳還沒踏進去,忽然看向陳皮,道:“那讖語查清楚了嗎?”

陳皮臉色一肅,低聲道:“皇城司那邊還沒有回話。”

趙煦冷哼一聲,大步進門,道:“蔡攸越來越沒用了。”

陳皮不敢說話,皇城司十分敏感,縱然體制上劃歸政事堂,實際控制權還在官家手裡。

等趙煦坐下後,喝口茶,休息了一會兒,陳皮這才道:“官家,夏人的使臣就要到了。”

夏人去年在環慶路大敗,連太后,皇帝差點都被生擒,還丟了兩國邊界諸多要塞,上次就派了使臣,在政事堂太過囂張,被章惇直接斬了。

趙煦嗯了一聲,隨手拿過一道奏本,道:“章相公不在,讓禮部與蔡相公去接待一下吧。”

趙煦與西夏着實沒什麼好談的,若非忙着‘軍改’,趙煦連敷衍都懶得。

趙煦看着手裡的奏本,道:“夏人國內是什麼情況?”

陳皮瞥了眼外面,低聲道:“官家,從擎天衛傳回的消息來看,夏人似乎很不服氣,還要再打。”

趙煦冷笑一聲,擺了擺手。

陳皮應聲後退,侍立在不遠處。

趙煦看着奏本,心裡在考慮着西夏的事。

西夏的情況,與之前大宋的情況很相似。外戚專權,太后把持朝政,外戚充斥朝廷,小皇帝根本無可奈何。

那樑太后是一個極其囂張跋扈的人,那邊對宗主國遼國不斷放狠話,這邊與宋朝接連開戰。

去年的敗北,可能只認爲是大意,加上諸多要塞丟失,失去了與大宋的主動權,如果再戰,直接目的,很可能是那些要塞。

“傳話政事堂,擎天衛,”

趙煦淡淡的說道:“封鎖與夏人的邊境,斷絕一切往來,一粒米,一塊布都不準過去!”

“遵旨。”

陳皮應着,快步轉身出去。

宣德門外。

蔡卞,與樑燾還在講着。

一個講政事堂的大政方針,一個講具體的政策。

但警戒線外的人已經分心,聽不進去,三三兩兩的竊竊私語,更有不少人開始離開,四處奔走,傳遞消息。

蔡卞,樑燾見着,沒有強求,匆匆交代幾句,便散了。

鄭賀致,李博知等人被蔡卞帶入宮,他們是來受獎的。

這個時候,整個開封城已經熱鬧起來,到處都在關於趙煦的談話。

“官家說了,要減稅,尤其是糧稅,減了有三分之一多!”

“對對,我就在現場,那蔡相公說了,明年改元,就從明年開始!”

“還不不止了,爲了防止地方上的苛捐雜稅,層層盤剝,朝廷考慮設立專門的收稅機構……”

“除了糧稅,商稅也要減少,對很多東西的交易進行免稅,說什麼,哦哦,優化收稅環節,合理稅收,減輕最終的百姓負擔……”

“另外,還有就是要控制物價了,對糧米油麪這些,朝廷要嚴控價格,嚴厲制止哄擡物價,保障民生平穩……”

“官家也說了,要加強對貪官污吏的打擊,那句話怎麼說來着,‘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是要來真的了……”

“那樑尚書說了,先從開封府開始,要設立國稅司,物價司,清水司,還要聯合刑部,御史臺等組建跨部門的執法司……”

“朝廷這次,真的是有大動作了,要徹底消除弊政了啊……”

“可不是嗎?以往我們都是霧裡看花,什麼都不清楚,現在總算是明白了……”

“是啊,官家真的是太有魄力了,難怪朝野這段時間會發生這麼多事情……”

“對對,難怪那些人阻止,不然他們怎麼繼續兼購土地,哄擡物價,賣官鬻爵……”

“我以前罵過朝廷,現在我支持官家!”

“我也支持官家,一定要做下去,決不能向那些貪官污吏妥協!”

“我去請我叔叔,他之前是刑部員外郎,我請他上書,支持朝廷的新政!”

“啊,我也去,我找我堂兄,他是進士,有資格寫奏本!”

“快走快走……”

開封城是前所未有的熱鬧,到處都是趙煦的談話,相比於以前多是罵聲,這次羣起高漲,支持的聲音此起彼伏,充斥着城內。

畢漸心情十分高興的回府,雖然官家以及蔡相公,樑尚書沒有提及這次科舉的事,但他看到了濃濃的希望,內心澎湃,難以自持。

趙諗則緊皺眉頭,一臉難看,回到他的租房,頓時再難壓抑,怒吼的道:“狗屁!狗屁!都是狗屁!說的大義凜然,怎麼不說擅殺朝臣,驅逐朝臣,屠戮公爵?天下紛紛,亂象迭起,你們就沒有一點責任嗎……”

作爲歸化的僚人,他們欽慕大宋文化,尤其是代表性人物,但對於朝局的認同感,確實十分的低,並且一直有所警惕。

趙諗怒吼,發泄了好一通,躺在牀上,呼呼喘氣,也忘記了之前出去要幹什麼,頭疼不已,閉着眼,難受中,居然慢慢睡着了。

他並沒有注意到,他曾經寫過的那幾張紙已經不見了。

在開封城熱鬧的時候,諸多高門大戶的門突然關門,門內悄然無聲,與往日的熱鬧大相徑庭。

趙煦的一番話,如同一個炸彈,將開封城激的塵土飛揚,聲囂漫天。

哪怕是已經離開開封城的章惇也得到了消息。

章惇正在一處驛站休息,聽着宣德門下的事情,神情平靜,好半晌才輕聲的說道:“官家,將事情都做在我們前頭了……”

他身後站着他值房的‘文吏’,這是元祐四年的進士,原本被流放到荊南,是章惇特意召回來,留在身邊的。

他聽着章惇的話,道:“先生,這不是正好嗎?您之前不是計劃,大肆宣傳官家的事,增加官家的威望嗎?”

章惇笑了笑。

第兩百四十五章 死亡序幕第四百八十四章 怎是一個複雜第七百二十五章 餘地第五百四十六章 昭告天下第三百六十章 不同以往了第三百章 官場百態(求訂閱)第八十三章 請官家正身第五百零六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第兩百二十五章 擎天衛第一百五十八章 背鍋俠第兩百一十九章 兇狠的趙佶第七百一十七章 基礎第五百七十二章 親信第四百零九章 賀軼死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國內亂第一百零四章 當街殺人第七百五十章 火炮第四百七十九章第七百六十七章 光陰似箭第三百零六章 讖語第二十八章 料理第三百五十六章 請旨第五十一章 封官許願第四百零九章 賀軼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趙煦之威第五百五十四章 孝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木匠皇帝第六百八十四章 除惡務盡第四百七十三章 第一步第三百五十五章 唯一生路第六十一章 從未有過的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舊人新事第五百六十一章 協力同行第四百六十三章 文半城第六百三十章 監審第一百一十章 大勢所趨(求收藏~)第三百零二章 妖魔鬼怪第五百零四章 嚴肅整頓第六百八十七章 道第六百三十九章 過往第三十八章 無所動第一百六十六章 兵變第一百四十一章 官家要做什麼(爲盟主‘碼字工異客行’加更)第一百零六章 君臣皆殺人(求收藏~)第兩百二十六章 佛也有三分火第五百三十三章 插曲第六百零三章 諮政院第五百二十八章 治家第四百三十二章 舉步維艱的遼國第四百三十三章 上京之人第九十九章 分果果第六百八十一章 拓邊第六百二十四章 旋渦第六百二十八章 時間第四百六十四章 下馬威大封推感言第三百六十三章 提前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如是我聞第兩百三十九章 高俅第七百一十四章 虛假繁榮第五百三十七章 行動第四百三十二章 舉步維艱的遼國第七十二章 不對勁第七十三章 千層浪第四百七十七章 犀利的章大娘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啞然第六百三十九章 過往第一百八十八章 軍中要有魂第三百六十八章 虎狼之地第九十章 查封尚書省(加更,求收藏,推薦票)第兩百六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四十一章 官家要做什麼(爲盟主‘碼字工異客行’加更)第五百九十五章 舊人新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秋無義戰第兩百九十七章 鼠有鼠道第九十二章 請假就批第兩百六十三章 朝會第七百三十九章 抄家第六百七十五章 忌憚第五百三十三章 插曲第六百一十三章 兩可第四百二十六章 迫降第兩百零七章 二十萬大軍第一百一十章 大勢所趨(求收藏~)第兩百四十四章 申斥第四百七十章 舊事新說第三百二十三章 甚囂塵上(第三更)第六百一十四章 勸歸第五百五十五章 破除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城司第六百七十九章 萬象第七百二十一章 噁心手段第兩百三十九章 高俅第兩百二十七章 冬天裡的熊熊烈火第七百一十九章 死第四百四十二章 僵局第三百八十七章 風雲變幻第五百零九章 來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文半城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