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天變

“愛卿是說給這些党項貴族提供武器?!”

“聖上錯了,不是提供,而是‘賣’!他們需要什麼就賣什麼,就算火器也賣!當然這火器只能夠是我軍淘汰下來的舊裝備,至於兵甲之類也都是淘汰下來的舊貨。他們對大宋已經沒有什麼威脅了,只要願意,種諤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跨過明堂川和無定河直撲石州消滅他們,相信這些党項貴族也知道這點!昔日大宋征伐西夏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宋士兵不適合在西夏這種環境下作戰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尤其是博樂城到興慶府之間的八百里瀚海,更是大宋軍士的噩夢,而東部的党項貴族所在地可沒有那麼幸運,區域狹窄不利於機動作戰無法發揮騎兵的優勢不說,他的旁邊還有李清的壓迫,想要滅掉他們對大宋來說易如反掌!”王靜輝冷冷的說到。

皇帝趙頊聽後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儘管是舊式火器,但想要賣給這些西夏貴族,恐還是有些不妥當,羣臣議論之下還是個不了之局!”

“韓國公早就開始秘密的向他們提供火器了,不過當時是一時權衡之舉,朝中只有甚少幾個人知道,至少在內部高層官員上還是能夠達到共識的。就有火器的火藥配方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威力十分有限,種類上也是大都不適合實戰需要,多是恐嚇對方而已,這些火器在大宋放着也是放着,不如賣給這些党項貴族。這些党項貴族經營富庶之地已久,相比積累的財富也甚多,讓韓國公他們開出一個好價錢,也許最近一段時間的軍事開支就可以從這裡再賺回來了!”王靜輝笑着說道。

皇帝趙頊聽後也不禁有些菀爾,這個駙馬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想着做買賣。不過現在大宋的武器貿易的交易額也是一項非常龐大的收入,主要的貿易對象便是高麗,就是新式火器中也有一定的交易。就是數量稀少,而且中間的填充火藥被大宋做了手腳。填充地並非是顆粒化火藥,威力小了許多罷了。

大宋對高麗的武器貿易額度具體是多少王靜輝並不知道,但在他卻是最初給出了令人乍舌的單價,想必樞密院和政事堂應該不會賤賣。大宋軍隊之所以能夠裝備這麼多的火器,一方面是火器成本的降低所致。最重要地還是由武器交易所產生的利潤來平抑高昂的價格,若說大宋外財最多的部門,莫過於樞密院了——他可以賣武器。也可以藉着保衛航道安全的旗號去抄海盜地老巢。

皇帝趙頊點點頭說道:“那好吧,朕就給韓國公下詔,許他販賣一定數量的火器給那些党項貴族來抵禦李清!”

“聖上不要給韓國公定下什麼標準了。數量上由韓國公自己來控制,只要給出一個價格即可。他們能夠買多少,大宋便會賣多少。榨乾他們最後一分實力,順便讓在韓國公帳下效力的天機幫助將這些火器做些手腳,讓這些火器不能夠存放太長時間,免得這些貪婪地貴族翻過身來用火器對付李清,要是他們奪回了自己的地盤對大宋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情,當然更不能夠讓他們有機會將這些火器用來劫掠我大宋身上!”王靜輝笑着說道。

“如此甚好!”皇帝趙頊也笑了起來。

蕭忽古在昏迷了兩天之後終於慢慢的醒了過來,但稍微一動身體便全身感到針扎一般地痛苦,蕭佑丹在得知蕭忽古醒過來後,便立刻前來看望,在看到蕭忽古這般重傷憔悴的模樣後,他地心中也是非常難受。

“佑丹,這次我們完全落進那個狗屁駙馬的算計中去了!”蕭忽古憤怒地說道。

不過蕭忽古的話還沒有說完,原本就很蒼白的臉上更是沒有一絲血色,蕭佑丹忙扶助激動的蕭忽古說道:“蕭兄,這些我都已經知道了,你先慢慢的靜養幾天,隨後立刻回到遼國去,你在這裡實在是太危險了!”

蕭忽古聽後臉上蒼然苦笑的說道:“我這個樣子還有什麼臉面回到遼國,同行而來的二十多名皇帝親隨恐怕已經不在了吧,我已經回不去了!”

蕭佑丹聽後臉上也是悽然的表情,說到:“阿斯憐已經回覆過了,那根本便是一個小王駙馬所設下的圈套,他居然還敢冒險充當誘餌,不過他的護衛全是換過的了,估計是從南朝皇宮中請來的高手,刀劍上全塗有毒藥,稍有不慎劃破傷口便是立刻毒發身亡!不過蕭兄必須回到大遼,不管怎麼說你能夠生還便有我們東山再起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太子殿下需要你在他身邊!”

蕭忽古說道:“爲了太子我會回到遼國的,不過這傷勢有些古怪,現在我還全身沒有力氣,那個襲擊我的老頭兒估計是從宮中出來的,異常恐怖,我竟然在轉眼間便以落敗,有這樣的人在駙馬身邊,蕭兄以後切記不可再行刺殺之法,否則也是枉然!”

蕭佑丹聽後立刻找人詢問了蕭忽古被襲擊的經過,沉思了片刻便說道:“你說的這個人我若是沒有猜錯的話便是守衛小王駙馬書房的人,實際上南朝傳統上對外戚控制是非常嚴格的,除去在開國時期因爲我朝的壓力駙馬在邊關掌兵權的短期外,他們只掛着‘駙馬都尉’的頭銜,即不能掌兵權,更不能出相,這個老者就是在駙馬府中皇室的眼線,事實上據我所知駙馬府上下除去少數幾個人外,全部都是皇室派過去的人。”

蕭忽古說道:“既然南朝對外戚防範的這麼嚴厲,與其冒險刺殺小王駙馬,還不如從他們內部策反,借南朝皇帝的手來殺駙馬更加合算!”

蕭佑丹苦笑的搖搖頭說道:“蕭兄說的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小王駙馬卻是一個例外,這些也就不多說了,你馬上就要回到遼國了,而我也不會拖上太多的時間。刺殺小王駙馬也只能放在以後再說了!”

“佑丹你終於決定回國了嗎?”

“這次刺殺失敗,估計我想要得到的東西,小王駙馬心中也非常明白。不過好在我已經知道南朝地火藥原料來自硫球,並已經通報給了國內。有小王駙馬這樣的人在這裡。我恐怕很難以成事了,圖自浪費心力,倒是不如回到國內全心輔佐太子,太子已經十五歲了,明天便會親政——這將是我遼國最後的希望!”蕭佑丹說道。

蕭忽古聽後點點頭說道:“估計小王駙馬早已經注意到你了。你在待在南朝也無甚作爲,早些回去也好,你不打算和我一起回去了嗎?”

“你地傷勢稍好一些便立刻起程。我在這裡還有些事情沒有做完,大宋善於守城,不過我已經收買了一些官員。到時候可以探聽一些虛實,免得到時候被動。”蕭佑丹說道。

小王駙馬居然讓蕭忽古帶話給大遼皇帝。這就說明宋朝已經做好了戰爭的準備,在蕭佑丹而言若是碰上了這種情況。威逼宋朝地事情不做也罷,畢竟遼國與宋軍相比現在優勢非常有限,這主要便是宋軍在西北這幾年來令人瞠目結舌的戰果所致。不過現在看來南朝和遼國的對比讓蕭佑丹憂心忡忡,若是兩國之間爆發一場小規模的衝突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若是能夠讓魏王來頂缸自然是最佳效果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雖然智者不爲,不過犧牲一些遼國的元氣來換取削弱魏王勢力也是划算地很——當然前提必須是太子受益!

汴都,資治通鑑書局

以前的資治通鑑書局就是在司馬光的家中,由於受到王靜輝地全力資助,無論在財力上還是在參閱資料上,都要豐富了許多。王靜輝在幾年前終於勸動了司馬光,將舊有的資治通鑑書樓乾脆重蓋了一所,裡面配備了最新的取暖設備,除非有人在書樓內部點火,基本上杜絕了由於取暖而發生火災地事情,即便是內部發生火災,裡面的人也可以通過防火門將火災地範圍限制在很小的範圍內。

當然現在新的資治通鑑書局還是在司馬光的家中,不過是王靜輝將司馬光的鄰居家給買了下來,整個書局規模擴充了十倍有餘,有兩幢相連的三層主樓作爲書局主體建築,旁邊還有幾幢建築作爲輔助建築。現在的資治通鑑書局今非昔比,在裡面做學問是再舒適不過的了,當司馬光通過破開的院牆來到新書樓的時候,驚訝的半天說不出話來。

王靜輝全面改善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書局狀況,除去以此來改善兩人之間的關係外,最重要的還是對“治史”的看法。在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人能夠比王靜輝更加清楚《資治通鑑》的歷史意義,而《資治通鑑》的著述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司馬光本人著史治國的本意,相比之下王靜輝比司馬光更加看重這本書,更加清楚這本書給這個社會將來會帶來怎樣的改變——和司馬光的前輩司馬遷的《史記》有着很大的不同,後世中國治史思想完全是傳承了司馬光的精神,在某種意義上講《資治通鑑》的社會意義和影響力超越《史記》太多。

《資治通鑑》儘管在物質上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這本書的編寫進度依然沒有提高多少,這全是因爲司馬光本人嚴禁的態度,再加上歷史已經改變,司馬光並沒有如歷史進展一樣被貶到西京洛陽和富弼去做伴。

不過在王靜輝的眼中《資治通鑑》遲早有一天會寫完,而他還要花這麼大的力氣來重建《資治通鑑》書局,就是想把這裡變成一個學術中心——治史,是中國學術傳統中具有顯赫地位的一個領域,以史爲鑑不僅對學術界有效,更始對統治階層有着非常深重的影響,尤其是宋朝這樣一個儒學高度發展的朝代。不過最具諷刺意義的是對於《資治通鑑》這樣的一部政治“聖經”,一部總結了中國歷史上政治沉浮與執政經驗的帝王“聖經”,“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他本來是寫給皇帝政治歷史教科書,是讓他們反思自己的一面鏡子,但是宋朝地皇帝們一代不如一代。他們並麼有按照這部書上教導的去做人、做事、做皇帝!

在很大的程度上《資治通鑑》並沒有起到當時應有地作用,這對王靜輝來說是一件非常值得深刻反思的事情。在王靜輝原來所處地歷史時空中,司馬光的心血算是白費了。但現在王靜輝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實力,但他還是需要“武器”——《資治通鑑》正是這樣一柄非常有力的武器——司馬光的名望才學在這個時代也唯有王安石可以堪看相比。但在治史上司馬光確實當之無愧地顛峰。

“君實先生。”王靜輝防下手中的茶杯,在寬敞明亮的《資治通鑑》書局會客廳內,王靜輝和司馬光相對而坐,“幾年來《大宋明鏡報》出版以來,從一個月十五期到現在每月逢十不出刊外。有二十七天出報,銷量已經達到了十一萬份。大宋學子、士人、官員或是獨立購買或是合力訂閱,《大宋明鏡報》已經具有非常大地影響力了!”

司馬光雖然不明白今天駙馬的來意。但聽到《大宋明鏡報》的現狀後心中也是非常吃驚地,儘管他知道這份由駙馬資助出版發行的報紙向來就賣地很好,但也沒有想到居然有十一萬份之多。不過他還不知道在南方地區“盜版”風行,實際上的數字還要龐大地多。

“是啊。《大宋明鏡報》中雖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卻也成爲大宋學子必讀之物——”司馬光平靜的說到。儘管他和小王駙馬中間對大宋的前途有着太多的分歧。但在他心中不能不承認這個年輕人爲大宋做了太多的有益之事,儘管這個年輕人行事有着太多他所認爲的“不妥”之處,但不能否認的是大宋能夠有今天的局面,不能不想到和這個年輕人之間的關係。

“幾年前對於《大宋明鏡報》剛剛開始發行的時候,學生曾經許諾過一定要讓朝廷有一份類似的報紙,不過是因爲當時朝廷的財政狀況有限,還有發行報紙這種前所未有之物有着太多未知可能,所以便有學生試着先行探路——”王靜輝淡淡的說道。

“改之,現在難道你想建議朝廷也發行報紙嗎?”司馬光打斷了王靜輝的話問道。

王靜輝聽後笑了笑說道:“君實先生的話怎麼聽起來好似學生阻止朝廷發行報紙呢?以朝廷今時今日的財力,想要發行一份報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學生所認爲的是讓學生先行探索,日後以便朝廷能夠更加迅速的將報紙普及到百姓當中去——這中間涉及到儘量普及教育,讓更多的人能夠讀懂報紙;增設報紙的發行地點,讓報紙更加普及——學生旗下的報紙做的正是這些工作,現在時機成熟了,自然該是朝廷登臺了!”

司馬光向後靠了靠身體,笑着說道:“改之真是有心了!”

“現在學生該做的事情都做了,剩下來的便是該輪到君實相公出馬了!”

“改之何不去找介甫商討?”

“先生可知介甫和韓國公之間的分歧麼?”

司馬光聽後聞言一愣,他確實沒有想到王靜輝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對於王安石不喜歡富弼,或者說富弼看不慣王安石,這在大宋政界是人盡皆知的事情,恐怕所有的保守派包括他在內對王安石都看不順眼,既然王靜輝把王安石和富弼之間的不良關係單獨提出來,這樣做肯定是有其中的道理,這倒是他所不能盡知的了。

“韓國公和王介甫有何分歧?無非是新法的關係罷了!”司馬光嘴上雖然顯得不以爲然,但心中卻快速的盤算王安石和富弼之間所發生的交集,不過思前想後兩人也就是爲了新法的關係才導致如此,要知道五六年前富弼還是非常主張王安石出來執政的。

王靜輝搖搖頭說道:“變法固然使兩人關係不慕,但這並不是其根源,先生與魏國公當初也是非常欣賞王介甫的,尤其是先生還與介甫先生不但共事還是好朋友,這中間的轉變不是用一個‘變法分歧’所能道盡的!”

王靜輝的話對司馬光觸動非常大,想想這幾年兩人關係陡然直下,中間箇中酸甜苦辣實在是不爲外人道知,昔日的好友今日的政敵,本來都是爲了這個國家和朝廷,爲何兩人到現在分道揚鑣甚至是兩立?!想想都讓司馬光不禁有點黯然神傷。

王靜輝喝了一口茶說道:“兩人之見的癥結之所便是在‘天變’兩字之中!”

第322章 期待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67章 扭轉第57章 天機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186章 漂白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332章 送行第68章 平息第114章 大師第84章 思想準備第275章 誘惑第104章 議事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79章 新生第244章 一語成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431章 互鬥第83章 思慮第353章 合力第138章 新事業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421章 創新第245章 訟師第91章 廂兵第162章 首富第170章 預示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154章 軍火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265章 解煩第375章 海上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197章 搶劫第75章 兼容幷蓄第282章 定策第6章 贈杯第48章 治療(上)第261章 答辯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77章 兩難第140章 和平第5章 競拍第98章 俘虜第51章 難眠第48章 治療(下)第284章 野心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395章 內訌第285章 退卻第146章 傳位第429章 轉移第250章 堅持第76章 裝備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195章 放火第386章 疑惑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434章 定局第50章 進策第125章 煩心第40章 釣魚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255章 發現第223章 收帳第414章 做戲第178章 第一槍第412章 抉擇第432章 劫船第84章 思想準備第265章 解煩第244章 一語成第169章 頂缸第257章 變而變第15章 印刷第234章 去職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301章 設套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239章 沉醉第76章 裝備第434章 定局第158章 芥蒂第313章 亂局第226章 改變第175章 聯手第86章 赴任第245章 訟師第306章 斷仇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428章 安內第240章 禁忌第1章 英雄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46章 收官第63章 路難第240章 禁忌第283章 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