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言弊

對於王安石這種從底層官員一步一步走上來的人來說,王靜輝一張嘴便明白其中的道理,而潁王趙頊則對此有些迷惑不解。王安石在一旁默默的說道:“上有所好,下行必焉!”

王靜輝心中暗自嘆到:“原來你也知道這個問題啊!怎麼在原有的歷史中就沒有看你先整治吏治呢?!”

潁王趙頊說道:“商人重利,怎能放心的把這件國家大事交給商人來做呢?!”他剛說完,王安石也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王靜輝,希望他能夠給出一個合理的答案。

王靜輝說道:“青苗法是‘惠民’的政策,這與免役法的性質和制定的初衷有着根本的區別,朝廷也不可能永遠實行這種法案,它更像是一種在災荒頻發年間適用的臨時法案,而非免役法那樣的永久性法案。”

趙頊和王安石都點點頭表示同意,王靜輝又繼續說道:“如果朝廷主持由地方官吏來具體實施青苗法的時候,在下便可以預見有兩大弊處足以讓青苗法變成‘害民法’!”

王安石皺了皺眉頭說道:“改之未免言過其實,危言聳聽了吧!”

王靜輝知道歷史上王安石便是以青苗法爲開端翹起熙寧變法大幕的,他對青苗法肯定是深思熟慮的,如果不能在他最爲得意的青苗法上折服他,恐怕自己會被他輕看。王靜輝笑着說道:“其一便是官吏上面的問題,這青苗法一旦下放到地方交由地方官吏來執行的時候,那青苗法便成爲地方官吏考覈政績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青苗法不僅可以使得百姓得利。而且也會使朝廷增加一筆多餘地收入,所以誰地治地發放的青苗錢越多。誰地政績也就越高。兩位可以試想一下,要是碰到那黑心的官吏,恐怕連市集之上的攤販都要在官吏的逼迫之下來貸這青苗錢了!如果更黑心點地官吏乾脆便私自把青苗錢的利息再漲上兩三分,順便來貪污牟利。到時候百姓還不出青苗錢,那這些官吏便可以逼着百姓賣田甚至是賣兒賣女,這樣青苗法便在他們的受中成爲害民之法。”

王安石聽後張張嘴,但沒有說出話來,但旁邊的趙頊卻在催促他說第二條。王靜輝看看王安石的樣子,繼續說道:“第二便是百姓了,百姓讀書人不多,大都愚昧,他們借青苗錢並非是爲了生產,而是迫於貧困家中無米用來應急。到時候連本錢都還不出來,官吏如狼似虎哪肯幹休,這又變成了害民!不過最要命的還不止這些,朝廷財政緊張,要給百姓發青苗錢肯定需要動用常平倉,兩位想想:如果百姓連本錢都還不出來,那遇到災荒年間的時候百姓受災,常平倉也因爲青苗錢無法回收。那會是番什麼景象?!”

潁王趙頊聽王靜輝在他面前一條一條的羅列以往青苗法要是全國推廣的弊處,簡直是面容慘淡,平心而論駙馬所說的都有可能變成現實,而且黑心地官員官職越大,那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而王安石則是緊鎖眉頭,說道:“這終歸是官吏的問題。朝廷也可以下放檢察御史來繩糾百官!”

王靜輝冷笑的說道:“介甫先生未任權知開封府的時候,曾大人爲了試行免役法,也不是向聖上請了檢察御史了嗎?效果如何?!介甫先生應該比我清楚吧!”

王安石一想想他的前任權知開封府的曾公著所做的一切,便以明瞭所謂地檢察御史根本就起不到什麼作用,小小一個京畿路便已經是雞飛狗跳的了,若是推行天下的話,估計所有的官員都去當檢察御史也不夠用。

王靜輝說道:“所以在下當初雖然得到李參和介甫先生曾經試行青苗法的原委後,但並沒有採用和先生一樣的做法,便是因爲我們今天做地事情將來是要在整個大宋來推廣的,僅僅看到自己眼皮底下的事情還遠遠不夠,還要想到其他地方的官吏能不能實行,畢竟我大宋官吏並不是都如包孝肅那樣清正廉潔!思來想去,在下便想出了這麼一個方法來進一步改良青苗法,現在從實施的情況上來看還算是不錯,不過各地的情況不同,還需要再有待觀察!”

潁王趙頊聽後點點頭說道:“改之真是心思甚密,不過把青苗法轉交給商人來執行終究是有些不可靠啊!”

王靜輝笑着說道:“把青苗法交給商人若實施得當對百姓和朝廷來說都是好處多多。朝廷脫離了青苗法後,雖然收入不如自己來執行的多,但青苗錢終究是筆額外收入,惠民和發展生產,增加糧食產量纔是最重要的問題,同時青苗法的本意之一便是遏制帝國普遍的高利貸。官府由執行者變成了監督者,商人或是地主若是想再放高利貸就會面臨官府的打擊,而且官府大義上是站在百姓這一邊的,只要百姓和商人之間能夠公平交易,官府也樂得在交易中抽取手續費和稅金,最主要的便是打壓了利息高達六七成的高利貸,將其利息降低到一個百姓可以接受的程度,這樣可以刺激農業生產的進行。”

王安石聽後笑着說道:“改之真乃奇才也,某不及也!”

王靜輝謙虛的說道:“介甫先生胸中自有大溝壑,豈是在下後輩小子所能及也?!不過在下在這裡說說而已,其實青苗法在楚州試行的一年多裡面,各種規範條例有很多,也不是幾句話所能夠概括的,等過段時間在下會整理出一份比較詳細的條陳,一方面呈送聖上閱覽,一方面還請介甫先生多多指教!”

王安石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辯,據說他在主持變法初期面對朝廷內部還非常勢大的保守派勢力,一番辯論下來居然把參知政事之一的唐介給氣死了。這固然有點誇大地成分。但王靜輝便是藉機在潁王趙頊地面前和他討論青苗法,以壓過老王一頭。至少也要讓老王開拓點思路,重新建立自己在趙頊心目中一貫正確的形象。

這對於王靜輝來說也是沒有法子地事情,畢竟自己離潁王趙頊實在是太遠,相互聯繫終究還是有些生疏了。再加上有王安石這個當代最出色的大師在趙頊身旁,這使得他在趙頊心目中的地位有所動搖。不管英宗趙曙的身體狀況是好是壞,潁王趙頊始終是王靜輝心中一個重要地人物,趙頊肯定是大宋未來的繼承人,如果在趙頊身上出了什麼岔子,那損失可就大了。他必須重新建立自己在趙頊心目中的形象,不過老王同志正好送上門來也正和他的心意。

老王是靠青苗法起家的,王靜輝自然對此研究的通通透透,而且還有歷史上熙寧變法關於青苗法危害的記述非常翔實,針對這些問題他苦思過很長時間才提出了自己的改良青苗法。並且都實施一年多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估計這次他們兩個人來到駙馬府找自己是老王的主意,不過這次老王算是撞在了槍口上,可能他覺得沒有什麼不當地地方,但對於王靜輝來說可是“機會難得”,老王不知不覺中便當了會王靜輝手中的棋子,這可讓王靜輝意外的很。

王靜輝想了想說道:“在下改良青苗法固然是更有利於朝廷和百姓,不過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就拿楚州來說吧,無論是以前介甫先生曾經用過的青苗法還是在下現在試行的青苗法在楚州都不會有太好的效果。”

王安石奇怪的問道:“這是什麼原因,難道楚州不適合青苗法嗎?”

王靜輝笑着說道:“青苗法其中一個重要地職責便是在災荒年間接濟百姓儘快恢復生產,而楚州地理位置極好,一年到頭兒風調雨順,而且在大規模整修水利工程之後。除非百年難遇的旱澇災害或是蝗災外,基本上都威脅不到楚州的農業,所以青苗法在楚州發不出去多少。無奈之下在下在呈奏聖上之後纔將興國銀行的青苗法業務普及到淮南兩路和京東兩路,倒是京東兩路的效果要比淮南兩路要強得多。在下估計青苗法在農業生產越是受自然限制的地區,越能夠發揮更大地作用,比如陝西四路、秦鳳、永興等地,效果會更好。”

潁王趙頊點點頭,說道:“以前改之你寫給本王的信件,存在着諸多疑惑,現在經你一說便是清楚了許多,真是不虛此行!”

王靜輝笑着說道:“潁王殿下過譽了,在下不過是剛剛開始治理地方,以前也沒有什麼經驗,比起介甫先生,在下相差的實在是太遠了,還望介甫先生今後多多指教!”相互吹捧是中國人的老傳統了,就是在宋朝的人際交往中也是遵循這樣的原則,估計除了少數類似王靂那樣眼睛長在頭頂的讀書人之外,都是要謙虛一下的,王靜輝也不能免俗。

眼看下午的寶貴時光被這兩個不速之客給浪費了一半的時間,王靜輝心裡自然是不滿的很,慢慢的閒聊了幾句,還是潁王趙頊比較識趣,知道王靜輝有些不耐煩了,更主要的便是這個駙馬只有一個月的假,要是多佔了駙馬伕婦相處的時間,估計王靜輝以後這裡就沒有什麼東西了,急忙找了個藉口拉王安石告辭了。王安石倒是有些意猶未盡,但潁王趙頊提出告辭,他也不好改口,便和趙頊一起告辭了。回到潁王府邸後,王安石還有些不滿,但潁王趙頊告訴他其中原委後,王安石也不禁莞爾。

王靜輝送走了潁王趙頊和王安石之後,便哼着小調回到後花園來找蜀國公主,畢竟能夠“修理”王安石的機會可是不多啊!不過他樂極生悲,當他回到後花園的時候,不巧的便是侍女告訴他蜀國公主已經睡熟了,他也唯有坐在牀邊,拿過侍女手中的團扇給正在熟睡當中的妻子輕輕的搖扇……

晚上和李管事、徐老他們一起吃飯聚首當然不必再提,最吸引王靜輝地便是他們帶來地造紙工匠。徐老知道王靜輝時間非常緊,又要陪老婆。所以便實現請人將作坊中造紙的流程畫成圖畫帶了來。再加上幾名工匠在一旁詳細解說,王靜輝很快便明白了這個時代地造紙技術是什麼樣子的了。

不過知道歸知道。王靜輝以前又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就算知道了其中的過程,要談及改進有談何容易?不過聽過介紹後,王靜輝便提出了今後他名下產業關於造紙的任務:擴建造紙作坊。進行流水線式作業,不斷地到造紙發達的江浙和川蜀地區去尋找經驗豐富的造紙師傅,頒下鉅額賞格,以刺激造紙工匠開動腦筋和雙手,給他們以最寬鬆的環境來改進造紙技術。

現在王靜輝對於自己不熟悉的東西,而這東西又是自己必須的時候,那就是投錢、到處挖牆角蒐羅人才。王靜輝相信宋朝人的聰明才智,這個時代創造了太多的奇蹟,中國古代的文化和科技高峰都是在這個時代誕生的,既然宋朝人有這個實力。他只需要掏錢和集中最優秀地人才在一起集體攻關,等着拿成果就可以了,好在王靜輝現在最不缺乏的便是錢財,他現在正愁得的是如何把自己的財富投向何方。

經過這幾年的宋朝生活,王靜輝也知道雖然他比這個時代的的多了千年的見識,但問題是他也不是超人,有很多東西他雖然知道是什麼樣子,有什麼功能。但他並非對所有地東西都很瞭解,在科技上他現在更傾向於投資開發,盡力去創造一個優良的環境作爲平臺,讓這個時代的科技人才得以大展宏圖。

王靜輝突然想到後世的高新科技,現在的生產力當然沒有辦法來實現後世那些高技術產業,但卻可以起到示範作用。看看自己名下的產業。除了開糧店、兼併土地之外,自己產業地百分之九十都是新的發明來創造的,他可以將自己的事蹟慢慢的宣揚出去,在自己這個榜樣面前,又有鉅額利潤的吸引,新的發明創造會源源不斷的誕生出來,甚至是自己出資聯合有實力的商家進行聯合科技攻關來開發新產品!

王靜輝的心中越想越高興:大宋有龐大的手工業基礎,結合新的發明產品便是恐怖的生產力,結合自己正在進行的海外貿易和走私貿易,這些生產力便會變成白花花的銀子。以前沒有人能夠意識到其中的前景,但自己作爲一個後世之人,這樣淺顯的道理簡直猶如常識一般。現在大宋財政面臨的緊張局勢,自己在“開源”上下大功夫去解決,在他的眼中變得更加容易解決,這也是爲了日後解決“節源”問題爭取時間和創造更好的環境。雖然這條路上有很多問題還有待解決,但他知道正確的方向,這便省去了無數探索的時間和精力,只要給他一段平穩的環境來解決問題,那歷史將會發生更大的改變。

隨後的幾天中,王靜輝幾乎退掉了所有的宴請和聚會,除了見少數幾個人外,他幾乎都守在蜀國公主的身旁,還有遵從他的意思從平民醫館調來幾個最爲出色的接生婆。現在經過一年多的積累,平民醫館的接生婆自成功的爲潁王妃生下一個男孩兒後,在汴都開封高官富商圈子裡面名聲大噪,都知道平民醫館的這支接生婆隊伍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母子平安,紛紛出高價來僱用。

現在蜀國公主懷孕還不到六個月,還不到護理時間,但王靜輝關心則亂,生怕自己的妻子出什麼意外,所以便趁自己在汴都這段時間,先安排兩個接生婆跟在蜀國公主身旁,自己親自對她們進行一些醫務護理方面的培訓,免得到時候出現什麼意外的情況。

平民醫館現在交給胡全漢來掌管,有充足的財力支持,平民醫館還是按照王靜輝當初設想的那樣在運行,不過規模大上了許多,又開了家分店,但卻沒有走出貧民區。雖然王靜輝已經不在這裡坐堂了,但胡全漢繼承了王靜輝的醫術,尤其是他的外科手術技術非常高超。按照王靜輝的意思,雖然平民醫館不會開到富人區衝擊同行的生意,但醫術卻是必須發揚光大的,所以胡全漢手下不僅有平民醫館的後備醫生在跟着他學習,一些汴都稱得上字號的醫館也派遣人員跟他學習外科手術技術,他也算是杏林中有數的人了。現在聽到王靜輝的召喚後,自然不敢怠慢,親自挑選了兩名技術高的接生婆送到駙馬府來護理蜀國公主的日常起居。

第271章 重建第307章 投身第229章 軍費第272章 威懾第403章 稅法第413章 清單第383章 取捨第3章 壯麗第234章 去職第249章 陣地第431章 互鬥第351章 佈局第399章 接力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62章 亡羊補牢第324章 淡出第352章 尾巴第351章 佈局第28章 文聯第178章 第一槍第138章 新事業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45章 試探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76章 裝備第66章 互援第394章 生疑第100章 成果第187章 烽火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429章 轉移第158章 芥蒂第23章 請帖第101章 來信第310章 衝突第432章 劫船第195章 放火第53章 爭取第77章 兩難第400章 女直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404章 來州第135章 互算第292章 西征第235章 教誨第26章 漣漪第63章 路難第33章 拜訪第289章 寸草不留第245章 訟師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415章 諷刺第70章 漸變第35章 演戲第376章 意外第120章 志向第173章 拒受第419章 志向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179章 地權第170章 預示第226章 改變第359章 責問第306章 斷仇第110章 蟻穴第234章 去職第300章 反對第122章 曹太后第333章 緩兵第322章 期待第241章 持平第65章 反覆第40章 釣魚第81章 賜婚第127章 利誘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422章 根本第208章 迫降第140章 和平第158章 芥蒂第21章 出書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210章 獵人第92章 郵政第333章 緩兵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46章 收官第67章 扭轉第324章 淡出第101章 來信第71章 奇思第225章 舌戰第69章 醫道第315章 完勝第414章 做戲第363章 團聚第326章 談判第281章 西北第351章 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