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

對於趙禎來說,這是一次偉大的創新,是大宋甚至是華夏外交史上的一次開創先河,而能夠促使他做到這一切的便是大宋的強大。

弱國無外交,在大宋面前,四周的小國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權利,別說是大宋的聖旨,便是朝堂中的政令在高麗或是蒲甘也都能暢通無阻。

這就是大宋的強大之處,也使得塞爾柱甘願在平等的情況下與大宋會談以及盟約。

趙禎看着阿母城繁榮的景象便雙眼泛紅,熟悉趙禎的蔡伯俙已經開始悄悄向後挪動,對於他來說阿母城實在不是一個適合大宋掌控的城池。

不光是距離鐵門關太遠,而且隔着一個沙漠,補給不便,而且距離塞爾柱較近,便是現在佔下來了,以後也不一定能夠守得住。

這本就是屬於塞爾柱地區,是因爲大宋和塞爾柱的貿易不斷,同時也因爲在這裡的摩擦不斷,且塞爾柱需要與大宋保持良好的關係,所以雙方之間纔有這個誰也不屬於的城池。

阿母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箇中立的城池,但又受到了大宋和塞爾柱雙方之間的壓力,這個城池不是國家,僅僅是一個城池而已。

在趙禎看來,除非塞爾柱永遠強大,否則以後的阿母城屬於誰還說不定………………

蔡伯俙稍稍看了看趙禎的盯着阿母城環顧的模樣,小聲道:“官家啊!咱們拿下這阿母城不難,但就是後勤跟不上啊!”

趙禎撓了撓頭:“是啊!也正是這個原因,當然朕也不會用兵阿母城,這座城池之所以如此繁榮,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爲這裡的獨立性和政策。”

“獨立性?”

蔡伯俙有些不明白,在他看來這裡是相對獨特的,但還是在大宋與塞爾柱的控制之下,與所謂的獨立完全不沾邊。

“看不出來?就是因爲大宋與塞爾柱兩不管,所以阿母城的買賣纔會如此興隆,當然也和地理位置有關係。大宋不管這裡,只是收稅,塞爾柱同樣如此,所以這裡什麼最賺錢?”

蔡伯俙“久經商場”恍然大悟道:“見不得人的深意最好做!最賺錢!”

趙禎微微點頭,在這裡走私生意相當的多,阿母城的城防根本就不會去盤查過往的商人,和鐵門關相比這裡簡直就如同不設防。

如此一來違禁的東西就能在阿母城中暢通無阻,這裡也成爲自由交易的溫牀,畢竟阿母城中沒有對交易的物品沒有任何限制。

即便是在大宋禁絕的奴隸買賣,在這裡也是常常出現的,並且還非常興盛,這裡大宋管不着,塞爾柱更不會去管。

幾乎是大宋的法外之地,當然趙禎也不會下旨限制阿母城,唯一的要求便是阿母城中不得販賣宋人。

當然,這等同於沒說一樣。

宋人在這裡只會成爲座上賓,有些大宋的妓子來到了這裡,便立刻成爲最當紅的存在,因爲這些女子才藝都是當地人所不及的,溫文爾雅知書達理的女人到哪裡都受到歡迎。

這裡雖然不是大宋的境內,但商業環境實在是太好了,繁榮程度一點也不比大宋差,並且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也是趙禎羨慕阿母城的主要原因。

阿母城中有一條河,使得這裡比看起來的要溼潤的多,畢竟是沙漠中的城池,能做到這一點顯然是下了了功夫的。

阿母城的城主費薩爾幾乎把這裡打造成了沙漠中的天堂,擁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這也展現出了他的能力。

趙禎破例的召見了這位城主,他非常想要見識一下這個能把阿母城經營的如此風生水起的人到底如何?

阿母城中的一條規矩尤爲讓趙禎感興趣,那就是平等,各族平等,當然這樣的平等不涉及那些已經淪爲奴隸的人。

其實這裡的奴隸買賣讓趙禎看着都覺得眼紅,在大宋即便是崑崙奴也不得販賣,可在這裡卻是最習以爲常的事情。

但就是這條相對意義上的公平,卻讓整個阿母城成爲了最爲繁榮的城池。

趙禎倒要看看什麼樣的人知道公平的重要性,這纔是他最爲難得的地方,費薩爾這個阿母城的城主眼光不可謂不獨到。

趙禎召見費薩爾相當的獨特,主要是隱秘,趙禎住在東城最大的宋人商會之中,獨家獨院的同時,方位森嚴。

整個阿母城中知道兩國皇帝存在的不超過十個人,而這五個人幾乎都是雙方之間的貼身之人,當然還包括城主費薩爾。

其實費薩爾和一般的中亞人沒有什麼區別,皮膚稍黑,頭髮卷卷的,鼻樑倒是挺高,只不過身上的氣息卻很奇怪,給人的第一印象並非是足智多謀的模樣,相反非常的樸實無華,便是屬於扔到人堆中也不會被發現的那種。

就在趙禎打量費薩爾的時候,費薩爾也在打量趙禎這位大宋的君王,這個中年男人身上看不到一絲殺伐之氣,並且溫文爾雅。

這是不斷擴張領土並且御駕親征的帝王嗎?費薩爾有些迷惑,他發現自己對人的判斷標準被顛覆了。

“坐吧,無需這般多禮,說到底朕還是在你的地頭上,你也應當算是地主了。”

費薩爾起身道:“陛下說的哪裡話,以大宋的力量阿母城便是囊中之物,之所以有現在的阿母城那是因爲陛下的眼光獨到,智慧過人!”

三才和蔡伯俙兩人同時在邊上撇了撇嘴,這樣恭維人的馬匹確實語義不凡………………

趙禎把玩着手中精美的茶盞笑着說道:“沒想到你能把阿母城經營的如此之好,之前朕只不過是給阿母城一個機會,和朕有同樣想法的還有圖格魯克,看來我們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阿母城確實能夠給大宋和塞爾柱帶來利益。”

“我並非有多麼出色的才能,只是在按照最符合塞爾柱與大宋兩國的方式來管理阿母城而已,在我看來,沒有對的還是錯的,只有適合的纔是最好的。”

趙禎微微驚訝的望着眼前的費薩爾,緩緩點頭道:“你說的很對,只有適合的纔是最好的。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但卻有很多人看不清楚。”

趙禎驚訝於這個費薩爾居然能和自己想到一塊去了,大宋就是這樣,他的改革也是依照這樣的標準進行的。

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