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

趙禎在鐵門關不是爲了視察防務的,而是在等待,等待塞爾柱的使者前來通報圖格魯克的行程,東西方文明之間有着完全不同的禮節差異。

塞爾柱人的禮節中有最爲重要的一點是身份越尊貴的人越晚抵達,而在漢家文明中同樣如此,這樣一來誰晚到便是對對方的不尊重。

至於其他的禮節便更多更爲繁瑣了,於是乎雙方之間的便在一開始約定,同時抵達阿母城,這樣一來顯得都是在對對方表達尊重,倆個帝國的處於同樣的地位,無高無低。

這是一次極爲重要的會面,不單單是因爲大宋與塞爾柱之間即將定下的盟約,更是兩大帝國之間的帝王的首次會面。

即便是沒有十字軍的東征,即便是沒有對大宋的利益考量,單單是君王的會面其中的意義也十分重大。

趙禎幾乎開創了一個先河,一個在政治外交領域中極少出現的帝王級會面先河!

這次與塞爾柱之間的盟約是一個極好的契機,對於一個文明來說,溝通其他文明是一個重要的手段。

越是強大的文明越要與外界產生交流,因爲這樣你才能更多的瞭解這個世界,人類是羣居動物,孤獨只會讓人越來越閉塞,文明也同樣是如此。

趙禎一直想要了解那些存在於史書中的不世君王,圖格魯克,一個打造出龐大塞爾柱帝國的男人。

塞爾柱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突厥人,那是一個在西北之地根深蒂固無數歲月的古老民族,與漢家王朝的交集可謂是刻骨銘心的深刻。

突厥人敗於華夏,在被迫西遷之後建立了諸多文明,使得他們的民族還能夠留存下來,塞爾柱的前身是烏古斯葉護國,百年前出現在哈薩克斯坦中西部。

葉護國西接可薩汗國,東接基馬克與葛邏祿。

他們有一個所謂首都養吉幹,在錫爾河下游,他們的活動範圍由塔拉斯,訛答剌至鹹海,南至卡拉庫姆沙漠。

他們首領叫葉護,王子叫亦納勒,太傅叫阿德卑,統軍的叫蘇巴什,葉護世襲但在王子中推選出。

他們曾經與拜佔廷一起打敗可薩汗國,在大宋立國時開始衰落,而塞爾柱突厥從葉護國中分裂出,其他突厥人開始攻擊葉護國。

而他們早期信仰騰格里,後來***教,這也是爲何塞爾柱人信仰***教的原因。

其實趙禎對圖格魯克是相當佩服的,塞爾柱能有今天的疆域,和他率軍作戰分不開。

這位皇帝和自己身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並且時間也是相差不多的,在大宋自己率領大宋崛起的時候,也正是圖格魯克率領塞爾柱突厥崛起的時候。

他先是集中力量擊潰了烏古斯葉護沙赫馬立克,在短時間內便領有全部的烏古斯部落,之後在木鹿附近丹丹坎戰役中,塞爾柱軍大敗伽色尼王朝的大軍,連克幾處城邑,並佔領呼羅珊全境。

那時候的圖格魯克定都內沙布爾,建立行政機構,自封爲“呼羅珊伯克”,在之後的兩年時間裡,圖格魯克並沒有放緩腳步,他清楚的認識到兵鋒正盛的時候是擴展版圖的最佳契機。

領兵繼續西進,併吞米迪亞,進據賴伊、哈馬丹。之後的時間裡他率領塞爾柱人開始騷擾拜占庭的亞美尼亞邊地,並且與兄弟在卡佩特羅戰役中擊敗拜占庭-格魯吉亞聯軍,但雙方很快議和。

而後來塞爾柱的疆域不斷變大,於是他選擇了一個極爲重要的地區伊斯法罕,攻陷這裡之後並遷都於此。

這與趙禎率軍北伐燕雲並遷都有着驚人的類似。

這樣的君王豈能不見一見?並且雙方之間還有這大量的利益交集,雖然雙方之間因爲黑汗大打出手過,但也正是應了漢家的那句老話“不打不相識”。

作爲阿巴斯王朝的繼承者,圖格魯克終於認識到東方文明的恐怖。

在與大宋交戰之後,便再也沒有過東進的打算,因爲他很可能因爲繼續東進而失去眼下塞爾柱的穩定和繁榮。

絲綢之路的恢復使得塞爾柱看到了好處,也讓圖格魯克嚐到了甜頭,大量的貨物出現在了塞爾柱,這在他看來不單單是在榨取塞爾柱的財富,更多的是給塞爾柱提供豐富的物資,同時也讓塞爾柱在四周之路上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趙禎與圖格魯克有着豐富的交流,書信往來和使者互通已經“正常化”,雙方之間對彼此的瞭解已經相當透徹。

所以纔不會有任何冒失的舉動出現,當然也有了更爲豐富的文化交流,漢話成爲塞爾柱的第二語言,並且還在進行大量的傳播,以及擴散。

這就是強國的表現,大宋的影響力已經開始不斷的發展,當然在趙禎看來還是不夠的,因爲卻少一種類似於“燈塔”的強度。

大宋的實力對於西方人來說還是停留在一個未知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只能依靠商貿進行發揮,卻不能用更爲強大的方式進行震懾。

瞧瞧這時代的人,在他們的信仰中,力量還是決定一切的關鍵要素,只要你的力量足夠強大,成爲他們眼中的強者,那便可以心甘情願的俯首稱臣,甚至於割讓土地。

大宋在羅馬的“表演”便是用力量震懾住了教皇國,逼的格里高利七世不得不用土地來平息大宋的憤怒。

當然這一點無論是趙禎還是出使的晏殊都沒有想到。

原來有了強大實力並且展示出來就能爲所欲爲,原來漢家文明的缺陷居然是向外展示自己彪悍的力量以及強大的存在。

這一點讓趙禎開始清醒的意識到,也許他還可以做的更多,也許現在大宋向外展示的還不夠………………

塞爾柱的使者很快便抵達了,這樣的速度對於趙禎來說相當快,但對於望眼欲穿的蔡伯俙來說卻是有些慢了,這幾天他都沒睡好覺,生怕自己在阿母城中與德赫乾的強硬讓他產生抗拒影響到了塞爾柱皇帝做出的決定。

若是因爲他的強硬而使得大宋與塞爾柱的盟約告吹,那他可是罪責難逃,當然也會成爲大宋的“罪人”。

現在好了,塞爾柱的使者到了,那便說明雙方之間即將在阿母城中舉行帝王級的會面以及盟約。

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三百章悲歌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