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

種諤在宗哥城大敗的消息無論如何也瞞不住,數萬將士的陣亡對於大宋來說同樣是一件驚天動地的消息。

死了數萬人,傷員更是不計其數,付出如此慘重的情況下,居然還是丟掉了宗哥城,這對大宋百姓來說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如同種世衡預料的一樣,種諤所面對的最大威脅不是來自朝堂和皇帝,而是來自於民間,不少年輕的讀書人開始奮筆疾書,各種各樣的文章面世,全都是在大罵種諤無德無纔不堪大用。

同時也把種世衡這位老子拉出來,不斷的抨擊他驕縱子弟,養出了一個不學無術的兒子出來,葬送了西軍數萬將士。

戰爭永遠都會被誇大,死了一萬多人到了大宋就變成數萬人,殺敵一萬多人到了大宋就變成了數千人,丟了宗哥城被人們所詬病,但卻沒人會去提宗哥城是一個什麼模樣。

至於一個小小的雨雪關,沒人會在意,在險峻也不過是一座關城而已,轉瞬之間便能易主,有什麼可值得注意的?難道說還要把這些算作是戰功不成?

大宋的顏面掃地,民間輿論沸反盈天,可相比之下朝堂之上便要冷靜的多,或者說這一切都在他們的意料之內。

只不過傷亡的數字出乎他們的意料,沒想到種諤的損失如此之大,他好歹也是種世衡的兒子,就算不及他老子但最少能獨當一面,雖然不克宗哥城但也不該折損這麼多將士。

趙禎看到了完整的奏疏,行軍司馬張紹文詳細的描述了當時場景,趙禎可以清楚的看出,安子羅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要宗哥城了,這座城池完全被他打造成一個巨大的陷阱。

只要宋軍踏入陷阱之中,火油便會把整個城池吞沒,若不是種諤在城外預留了一部分行軍,最後炸開城牆救援,後果不堪設想。

這種事情不好在朝堂之上處理,唯一的辦法就是隨意便的應付過去,一筆帶過纔是最好的,但趙禎想要如此也沒有辦法了。

種世衡把兒子關在囚車之中,親自押送他返回神都城,這麼做是爲了什麼?趙禎再清楚不過,爲的就是把種諤當作是一顆棋子,撬動朝堂上的紛爭。

種諤一旦被押回神都城,那他就要面對兵部巡檢司的審判,在沒有參謀兵事院的調兵文書,沒喲皇帝的旨意,虎符,沒有兵部的行文之下,爲何他要對青塘發起進攻?

寧夏路的轉運使,安撫使之類的官員早已把自己摘得乾淨,種諤在出兵之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追趕出徵的西軍,而是向朝廷上奏種諤出兵的行爲,同時說明他的出兵和自己無關。

種種跡象都說明種諤的出征是一件非法的事情,一旦種諤抵達神都城,那所有的事情必將浮出水面。

趙禎不得不讚嘆種世衡手段的高明,無論種諤被人說成什麼樣,只要種諤到了神都城,所有參與這件事的人都要全力保他,即便是趙禎自己都要留他性命。

種諤的事情不光是他本人的事情,還涉及到了朝堂之上的紛爭,以及劉渙的作死,劉渙在戰敗之後便下了大理寺的監牢。

他已經坦然面對失敗了,其實他也是之後纔想清楚自己被利用了,“*******,*******。”這話說的好,但卻沒有幾個人能做到。

自己做到了,即便是被利用也在所不惜,青塘不除,吐蕃不定,大宋將會一直在危險之下。

做錯了又如何?自己乃是爲了大宋着想,爲了朝廷,吐蕃人已經開始會盟,這意味着吐蕃高原將不再是一盤散沙,當吐蕃人聚攏到一塊的時候纔是最難對付的時候。

若是有機會消滅青塘,那就應該以最快的速度消滅之,否則青塘更加難以消滅,劉渙認爲自己瞭解青塘,所以做出的決定都是正確的,他對各部相公們的遊說也達到了預期效果。

但事實上他只不過是被相公們利用了而已,或者說是雙方之間相互利用。

有了種諤的出兵,相公們便向皇帝表達了上下不通的危害,有了種諤的出兵就能消滅青塘,最少是有可能消滅青塘。

雙方之間互惠互利,沒有誰能置身事外,所以劉渙並不擔心自己的性命,朝堂上的相公們一定會保自己。

種諤的到來必定會在神都城甚至是朝堂之中掀起波瀾。

趙禎坐在御書房中,看着兒子焦急的在房中轉圈,頗爲無奈,趙旭已經看清楚問題的所在,但卻沒有解決的辦法。

因爲他以親政,所以朝臣們直接把趙旭變成了架在火上烤的人,他們對這個已經攬政的太子充滿了期待,但事實上趙旭對這場君臣之間的矛盾非常清楚。

他一直認爲這事情因爲父皇而起,和自己沒有太多的關係,他只需要處理好政事就好,但誰知道朝臣們已經把他當作執政之人。

關於種諤的奏疏多如牛毛,雪片似得堆積在御案上,這種事情趙旭根本就無法處理,只能敬而遠之。

難道他還能越過父親把劉渙給放了不成?

但坐在邊上的趙禎卻不以爲意,經過那次君臣對奏之後,朝臣們已經達成了共識,劉渙的看似是朝臣們的問題,可在他失敗之後,並已經被朝臣們拋棄掉。

他是一個被利用的棋子,眼下皇帝和朝臣之間的矛盾已經化解,他自然也就沒有什麼作用,唯一的用處便是被皇帝拿出來以儆效尤。

私自調動軍隊已經算是死罪,他還做了兩次,這已經是朝臣們放棄他的理由。

當初利用劉渙,爲的就是提醒趙禎乾坤獨斷的不妥,既然皇帝已經改正,已經和朝臣們握手言和,那就沒有必要再去觸黴頭。

第一次範大勇做了替死鬼,第二次不可能再讓種諤做替死鬼,種世衡不好招惹,官家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此次上疏的臣子都是在爲種諤開脫,至於劉渙,沒有人會去關注他。

他的死活已經不是朝臣能救援的了,完全看趙禎的心情,當然朝堂之中爲他說話的人也大有人在,這些人都是把劉渙逼迫角廝羅造反一事當作了英雄事蹟來看的。

看着兒子不斷的轉圈,趙禎呵呵一笑便下旨免去種諤的一部分責任,調他回西軍從小校做起,重新往上爬…………

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