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

當然,契丹的這一切蔡伯俙是不知道的,他現在所要面對的問題只有一個,向契丹的女皇陛下獻上趙禎的賀禮以及國書。

這算是一次正式的的外交訪問,沒有人會忽視其中的意義。

相對於大宋,契丹更希望兩國有外交的往來,這種意義完全超越了戰爭,契丹的文臣最擔心的就是大宋根本不和契丹交談,這樣一來最後的退路也沒有了。

其實契丹的朝堂之上也是分爲兩種心態,並不是全都支持蕭撻裡苦戰到最後,畢竟文武有別,畢竟出生有異,和大宋相同,契丹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漢人,契丹人,草原韃靼,女真,等等多少都有一些。

他們的想法和契丹人的也都不一樣,即便是契丹人自己也有一部分保有一些小小的心思,在他們看來即便是大宋戰勝了契丹,自己也不是沒有退路。

悄悄大宋党項人,女真人,倭人,甚至是一部分失地之中沒有撤走契丹人的態度就能看出來,這些人的日子過的也都不錯,甚至比他們現在過的還好。

這種感覺事實上就是在給他們一種心理暗示,即便是輸了也不會有什麼關係,即便契丹徹底淪爲大宋的統治也沒有什麼關係。

因爲此後他們的日子不會過的太差,甚至可能會更好…………

而這些人最擔心的是什麼?就是大宋和契丹之間的交流完全中斷,成爲某種意義上的“死敵”。

這樣一來所有的退路都消失,大宋和契丹之間會演變成一種全新的局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即便是當初漢唐和草原之間的敵對也沒有出現過使節完全中斷的現象。

連談都不願意談,最後的結果肯定是死戰到底,說實話契丹人不希望這樣,大宋同樣也不希望這樣。

戰爭永遠都是在爲政治服務,有政治意義的戰爭纔是正確的,否則戰爭就沒有了存在意義,而是供人發泄“野性”的娛樂工具。

大宋對契丹發動戰爭的主要目的便是毀滅契丹所建立起來的王朝,統治整個草原。

否則趙禎完全沒有必要耗費如此大的國力進行攻伐,而達成這一目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使用暴力進行征服。

在這個時代達成政治目的最簡單的事情就是使用暴力,人都怕麻煩,用最簡單的手段,達成最完美的結果,誰不喜歡?

經過三四道關卡,蔡伯俙這才抵達軍堡的中心宮殿,說是宮殿其實就一座在軍堡內部空間極大的房間,大到可以容納近千人站立。

蔡伯俙仰頭看了看,頭頂上不再是高高的藻井,而是完全平頂的模樣,因爲在此之上是一層又一層的樓房。

巨大的吊燈燃燒着燈油照亮整個宮殿,在高高的御座上做的是契丹最爲尊貴的女人,契丹女皇蕭撻裡,一身袞服的她略帶冰冷的坐在白熊皮包裹的御座之中,遠遠的給人一種別樣的纖美。

四周是契丹的朝臣,文武百官分立左右,除了張儉之外一個也沒少,這次契丹人從上京城北側的很完整,朝堂之中的人基本上全部隨着皇駕撤走。

只不過相對於文臣來說,契丹的武將人數少了些,很顯然這些人都是契丹的貴族,因爲契丹的清理而消失在了契丹的統治階級中。

蔡伯俙並不關心這些,因爲這些事情在大宋佔領上京城後便全部知道,他只能感嘆蕭撻裡的手段高明,下手恨厲,爲契丹“續命”不擇手段。

走到宮殿中間靠前的位置,蔡伯俙緩緩拜下:“外臣蔡伯俙參見契丹皇帝陛下!”

蕭撻裡看着蔡伯俙以及擡入殿中的幾口箱子微微點頭道:“平身。”聲音雖然依舊冰冷,但還是讓蔡伯俙察覺到了一絲疲倦。

想想也是,一個女人負擔着整個民族的命運與未來,一點也不必趙禎要輕鬆多少。

“外臣這次前來,乃是佳節將至,以國禮慶賀之。”

蕭撻裡點了點頭,完全是客套之言:“有勞大宋皇帝記掛,有心了,那爲何大宋皇帝屢屢犯邊,征伐我大契丹?”

“草原不寧,我大宋邊疆不靖,唯有接受我大宋之統轄,方能使中原與草原和睦相處,此乃仁者之帝王道!”

“大膽!”“放肆!”“無禮!”

契丹朝臣忍不住開口呵斥,這是實話,是趙禎心中以及大宋朝堂的真實想法,但在契丹人耳中就成爲囂張跋扈之言。

蔡伯俙面無表情的看着契丹的朝臣,又淡然的轉頭向蕭撻裡道:“陛下,此乃我大宋之肺腑之言,無有虛妄!”

他的話說的很堅定,也很“真誠”當然也很“囂張”只不過態度很明確,這是大宋征伐契丹的事實。

“哦?你的意思是我契丹該拱手奉上草原,以免生靈塗炭嘍?這與巧取豪奪有何區別?難道這就是你漢家千年所宣揚的仁義,禮法?”

蔡伯俙搖了搖頭:“我大宋皇帝從未說過要讓契丹拱手奉上草原,是禮是兵都是你們自己的事情,而我大宋要做的便是出兵收復草原,要的也僅僅是草原而已。”

契丹的朝堂之上針落有聲,所有人都被蔡伯俙的話給鎮住了,包括蕭撻裡也是如此。

這話都麼囂張和目中無人,大宋要的就是草原,管你拱手奉上還是死戰到底,大宋的目標不會改變,哪怕是你不斷的向草原撤退,像北方撤退也沒有關係。

因爲一切都是大宋說的算,蔡伯俙表達了一個很清楚的觀點,哪怕是離開草原之後,大宋佔領了草原,也不會對契丹進行追殺。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離開了草原的契丹還叫契丹嗎?離開了草原的契丹還有什麼資本崛起?

不少人回過神來,蔡伯俙不是來送國禮的,也根本不是慶賀佳節,而是來向契丹施壓來的!

他的話如同一盆冬日裡冰冷的涼水,把契丹的朝臣從頭到腳澆了個透心涼,寒冷刺骨。

顯然大宋不會就這麼算了的,奪取了上京城以及臨橫府後的大宋如同一支饕餮一樣,根本就不會滿足,還會繼續攻伐整個草原。

蕭撻裡心中有些後悔,不該在大殿之中,當着契丹文武百官的面召見蔡伯俙,他的話幾乎在一瞬間擊垮了自己營造出的信心,尤其是那些本就不支持戰爭的文臣…………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